德国执政党选出接班人 默克尔能留下多少政治遗产?

2021-01-30 星期六
 


1月22日,基民盟总部最终通过邮寄选票统计确认,现任北威州州长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拿下980张党代表票中的796张,当选为新任基民盟党主席。


作为议会制国家,德国执政党主席理论上将自动成为政府首脑,考虑到默克尔已经决定不再参加今年秋季的大选,拉舍特将成为总理大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即便是拉舍特本人对此也毫不掩饰:“能够在一个1800万人口的联邦州执政多年的州长,自然也能胜任总理一职”。


在默克尔16年执政的政治光芒下,前任施罗德早已从民众的政治记忆里褪色,仅留下了从“奥迪人”升级为“奥运人”的调侃(施罗德卸任后继续保持着结婚离婚再结婚的作风,因其目前总共结婚五次、拥有五枚戒指而得名“奥运人”)。如今默克尔即将退出政坛,她在基民盟党内乃至德国内外政策上留下的印记,是否也会淡化乃至褪去?


如果拉舍特最终能够胜选出任总理,答案是否定的。


拉舍特:靠资历和默克尔主义熬出来的党魁


拉舍特能够获得党内大多数支持的首要原因,是其在党内已经有长达42年的工龄。


现年60岁的拉舍特出身于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家庭。自从其父亲结束矿工生涯并成功转型为一位小学校长之后,拉舍特就受到父母的鼓励,积极参与教会与政治事务,并在18岁那年正式加入基民盟。


不同于默克尔在科尔手下做事时得到的“火箭提拔”,拉舍特从最基层的市议员干起,再到州议员、联邦议员、欧洲议员、北威州州长,最后成为基民盟党主席,有丰富的基层与地方执政经验。


● 新当选德国基民盟领袖的阿明·拉舍特是德国人口和工业大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 / BBC


拉舍特能够当选新任党主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其对“默克尔主义”以及中间道路的忠诚。


“我们需要成功的延续,而不是打断默克尔时代(的政策)”,这句口号一直以来都是拉舍特竞选时的招牌之一。即便是在2015年难民危机将默克尔推向风口浪尖的时刻,拉舍特也始终保持了对默克尔政策的支持与忠诚。2017年拉舍特成功上任北威州州长一职之后,该州一直都是最积极接纳叙利亚难民及北非难民的联邦州之一。


2018年初默克尔将基民盟党主席 “传位”给有着“小默克尔”之称的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后,作为党副主席之一,拉舍特也坚持与卡伦鲍尔通力合作。


事实上,对于默克尔的政治中间主义路线政策,拉舍特也亦步亦趋。在北威州内阁之中,拉舍特的左右手分别是代表工会力量的卡尔-约瑟夫. 劳曼(Karl-Josef Laumann)以及代表企业联合会的亨德里克·于斯特(Hendrik Wüst),而采取折衷态度的拉舍特本人则自定义为基督教社会主义者。


或许是因为拉舍特十分清楚自己“党内最大公约数”这个定位,他在竞选演讲中一再强调:“我们必须掌握政治中间道路这一工具”。为了显示自己作为中间路线派能够兼容党内的其他派系,拉舍特也时不时地拿出父亲当矿工时的陈年往事:“父亲教会了我,在矿下工作时需要对同事全身心的信任,而不去关注其出身、信仰和外貌。”——即便几乎每位来自鲁尔区的德国政客都会讲述这个老掉牙的故事。


默克尔的基民盟:恪守中庸还是回归保守?


不过,拉舍特即便选择了默克尔道路也绝不意味着其党主席的位置就坐得十分稳固。


在1月16日基民盟举行的线上党代会上,拉舍特在第二轮投票环节仅以521票对466票赢了老对手默茨,这个数字也意味着党内仍有近45%的代表站在了默茨的背后。只不过,根据基民盟的惯例,在最后的邮寄投票环节,两位败选的党主席候选人不会再出现在选票上,拉舍特1月22日的邮寄得票率才高得离奇。


拉舍特在邮寄投票环节结束之后发表了“这是象征党内团结的信号”的宣言,恰恰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反映出基民盟党内并不团结。


默茨深厚巨大的政治能量,来自于2015年的难民危机后基民盟党内反对中间路线、回归保守主义的思潮。


此前,默克尔依托于欧债危机时德国强劲的经济表现,不仅一举确立了德国“欧盟发动机”的地位,更是在2013年大选时将基民盟带到了近40%得票率的历史最佳表现。彼时,默克尔主张的社会自由主义、强调社会市场经济在德国经济中的地位、对中左翼路线采取开放态度等政策,无人可以撼动。


借助着政治中间路线,基民盟这一老牌右翼政党吸纳了一大堆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即社民党)才有的政治主张,并成功地将老对手社民党打成了二流政党,至今一蹶不振。而右派的自由民主党FDP彼时忙于内斗,无力填补基民盟政治光谱左移留下的政治真空。


但难民危机改变了一切。以选项党AFD为代表的极右翼政党,借助着民粹主义以及群众对大量难民的不满迅速从政治光谱的右侧崛起,并在不到三年时间之内就变成了原东德地区联邦州内的第二大党。


选项党分流选票,令基民盟在2017年大选时受挫。虽然得益于社民党萎靡不振,基民盟暂且保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但由于需要与社民党联合组阁才能继续执政,政策被迫进一步左倾。


大联合政府执政期间,各党派忙于内耗,而无力解决包括新能源、数字科技等一系列德国和欧洲老大难的问题。新冠疫情爆发后,“无能”一词成为德国媒体对本国政府的评价。


以默茨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派系坚信,回归传统才能让基民盟焕发活力,走出默克尔阴影,避免重蹈社民党覆辙,还可以挤压选项党的政治空间。2018年默克尔宣布辞去党主席之后,阔别政坛十余年之久、在经济界如鱼得水的默茨立即高调重返政坛,在基民盟党内保守派里打出响亮的名头:“价值观联盟”,并很快展现出独立于默克尔主义的政治力量。


● 卡伦鲍尔(左)和默克尔在11月莱比锡举行的基民盟代表大会上 / Matthias Rietschel


去年年初的图林根州地方选举中,基民盟、自民党与极右翼的选项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支持自民党执掌该州。与极右翼政党合作的冒险举动在默克尔如日中天时绝无可能。


事后不久,从默克尔手中接过基民盟主席权杖仅仅14个月、一度被视作下任德国女总理的卡伦鲍尔宣布辞职。


卡伦鲍尔对党务的失控,仅从其对制定流程的能力就可以窥见一斑。根据惯例,在去年2月宣布辞去党主席一职之后,卡伦鲍尔仍可担任看守主席直至12月举行的党代会。但是在党内各派系的强大压力下,卡伦鲍尔不得不考虑在4月就选举主席一事召开非常党代会。好在去年3月爆发的新冠疫情最终使得非常党代会没有成为现实,卡伦鲍尔保住了最后一丝颜面。


基民盟禅让?


有着卡伦鲍尔的“殷鉴在前”,拉舍特显然并不能够稳坐钓鱼台。


虽然惯例上基民盟党主席自动将成为该党的总理候选人,但是随着默克尔本人在2018年亲自打破了这一传统(卸任党主席后继续担任总理),拉舍特的未来仍存变数。


事实上,强调延续默克尔主义和中间路线的拉舍特因为执政过于“四平八稳”,一直被指责缺少个人魅力,甚至被冠以“优柔寡断者”、“没有主意的人”之类的绰号,这可能会成为基民盟秋季大选时的减分项。


● 阿明·拉舍特 / 路透


即便拉舍特支持者们认为他能够在工人阶级力量强大的北威州成功当选州长、打破当地社民党数十年来的政治垄断,就是其政治力量的证明,但是正如德语著名谚语所言:觉得鱼饵可口是鱼,而不应该是钓鱼的。


根据德国电视一台的民调显示,默茨在基民盟支持者和全德居民中的支持率分别为29%和27%,而拉舍特的两项支持率却仅为25%和18%。考虑到默茨此前在企业界打拼多年,两人的支持率差异在经济界将会更为明显。


根据民调机构Forsa的调查,默茨和拉舍特的支持率分别为39%和18%。


除了党内保守势力默茨之外,宣布支持拉舍特的基民盟实力派人物中,也不能排除反水者。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现任卫生部长施潘(Jens Spahn)。施潘虽然很早便表态愿意以副主席的身份“辅佐”拉舍尔,但他在党内选举之前提议过就总理候选人一职进行分开选举,似乎暗示着施潘对拉舍特竞选总理缺乏信任,甚至想亲自出马。


当然,拉舍特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的党主席索德尔(Markus Söder)。


受限于德国统一时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巴伐利亚州常年以来都是德国诸州中自治权力最高的联邦州。体现在政治层面,那就是基民盟作为全国性政党只能活跃在其他十五个联邦州,能够在巴伐利亚代表基督教民主保守主义的政党只有基社盟。这一地区政党作为基民盟的姐妹党,在全国层面参选时抱团组成联盟党。这一双元模式也意味着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理论上也存在着由妹妹党基社盟主席担任的可能。


在历史上,并非没有由基社盟出头代表基民盟的先例。1980年与2002年大选前夕,彼时受困于民调不佳的基民盟都选择了主动避让,将主动权交给基社盟。而当时做出这一大胆决策的两位党主席分别是日后的两位总理科尔以及默克尔。


如今,历史再次重演的可能性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此前德国电视一台的民调中,虽然默茨以27%对18%的全民支持率领先于拉舍特,但是相比于基社盟主席索德尔的55%支持率,明显相形见绌。


● 索德尔 / AFP


索德尔几乎在所有民调之中大热。根据民调机构Civey的数据,只有12.1%的德国人认为拉舍特应成为总理候选人,索德尔则得到了43%的支持;另一家民调机构wahlen的数据也显示,索德尔以54%的支持率成为下届总理最热门人选,第二名则是社民党籍的现任财政部长朔尔茨,而拉舍特甚至没有入选。


拉舍特与索德尔的正面角逐其实早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去年3月就预演过一次。在是否引入封锁封城措施上,作为北威州州长的拉舍特与巴伐利亚州州长的索德尔出现分歧。索德尔选择了快刀斩乱麻且强硬的封锁措施,甚至闹出过扣押瑞士防疫物资的乌龙。相比之下,力求稳妥的拉舍特则一直在保经济和保人命之间犹豫不决,并最终闹出了北威州肉联厂密集感染等悲剧。


默克尔之后的德国:外交难起变化


无论最后成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的是拉舍特还是索德尔,亦或是默茨能够以某种形式卷土重来,德国内政和外交政策都会出现若干调整。


在内政方面,或许是受到默茨为首保守派系的压力,即便是走中间道路的拉舍特也公开表示,未来将优先选择中间偏右的自民党联合组阁,避免左右联合执政的大联合政府。更为右倾的默茨直接将社民党、绿党等一堆左翼政党全部排除在外。至于基社盟主席索德尔,他习惯于在巴伐利亚州一党独大,对于组成联合政府未曾有过明确表态。


至于经济层面,拉舍特和默茨均提出了小修小补的改革方案。相比于默茨进一步减税的税收体系改革,拉舍特则更注重在默克尔体系上打上鼓励风投、增加数字部等补丁。不过,考虑到党内要求拉舍特在未来内阁中将重要的经济部长一职交予默茨的呼声甚高,德国未来经济层面几乎定下重回保守主义的基调。


在外交层面,拉舍特由于缺乏外交经验也从未在国际舞台上抛头露脸,因此外交政策的“萧规曹随”基本可以确定。尤其是在默克尔任内颇受重视的德法关系预计将被拉舍特进一步强化,毕竟祖母来自于比利时法语区的拉舍特至今仍保持每年前往比利时和巴黎探亲的习惯。拉舍特更是早在2011年担任欧洲议会议员时就提出过建立欧盟财政联盟的必要性。相比于强调欧洲关系的拉舍特,长期担任“大西洋桥梁”协会主席的默茨则更加重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如果说基民盟党内两派在对欧和对美关系侧重有着些许不同的话,那么在对华问题上拉舍特与默茨都以讲究实用主义著称。拉舍特此前曾强调应在确保中德经贸往来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性的竞争;以跨大西洋关系见长的默茨也同样拒绝一边倒地倒向美国。


索德尔则是对华的重大利好。索德尔早在2015年任职巴伐利亚经济部长时就曾经访问过北京与上海,除了留下在北上街头疯狂自拍的传说之外,索德尔还在去年夏季香港《国安法》出台之后明确拒绝干涉中国内政问题,并反对对华采取任何可能的制裁措施。


至于那位唯一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要求全面封杀华为并对《中欧投资协定》持怀疑态度的候选人勒特根,则在第一轮党内选举中即淘汰出局,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无法在德国政坛发挥重要作用。(责编 / 权文武)


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