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拉迪奇:中国FK-3让塞尔维亚防空系统一下子升级好几代

2022-05-01 星期日

【编辑/观察者网 李焕宇 译/菲利浦(塞尔维亚留学生)】

观察者网:4月9日起,中国运-20大型运输机连续三天向塞尔维亚运送了包括FK-3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内的军事物资。目前,塞尔维亚的防空力量处于一个什么水平?FK-3的交付能给塞尔维亚防空力量带来怎样的提升?

拉迪奇:塞尔维亚军队需要现代化改造,毕竟现在的装备还是从南联邦时期继承的,绝大部分装备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的,防空系统最近一次更新也是40年前的事,时间跨度很大了。塞尔维亚的工厂和机构有进行修缮,但过时的系统怎么修也没用。

我说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苏式装备,如S-125和2K12,除了那些在前线保护地面部队的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塞地对空系统的核心,这些系统与有组织的雷达系统、指挥中心和歼击机一块,负责保障塞尔维亚领空的安全。

对塞尔维亚这样的小国来说,防空系统的用途是反击,提升敌方发动攻击会面临风险,因为我们很难真的投入战争,毕竟我方的军事部署远不及北约。

塞尔维亚的主力防空装备——S-125和2K12

1999年,这套系统遇到了一次考验。北约行动期间,就算一些目标因塞防空系统的存在,或天气原因、组织原因等无法打击,他们过一阵子还是会卷土重来。当时我们也是上了一课,对小国来说纯粹的防御路线有一定的限制,且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除非你的防御系统强于敌方的攻击系统,能提前击退敌方的攻击,等到敌方已经出现在你的空域,就为时已晚了。

这也给塞尔维亚接下来的的防空力量建设抛出了两大难题:

一、塞尔维亚的领空被北约包围,也就是说防空系统唯一会派上用场的场景便是塞尔维亚跟北约出现冲突,这是塞尔维亚难以承受的;

二、塞尔维亚作为军事中立国,它有必要拥有所有防御相关的要素,这意味着需要对防空系统进行升级,需要对老装备进行跃迁式的改进。

也有人曾提出,面临强大的北约,是否要继续维持防空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答案是肯定的,历史很难预测,如果放弃了国防的一些要素,你就很难预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你会面临什么。二三十年前欧洲国家还说不存在常规战争的风险,各类研讨会和专家都开始强调非传统安全和混合打击,当然还有反恐,常规战争不再主流,甚至有人还觉得再讨论常规战争很业余。然后发生了什么?在乌克兰的大规模常规战争。

此时,购入中国FK-3意味着塞尔维亚防空系统一下子升级了好几代,而它也能助力塞方有效维持人员培训和部分力量的常态部署。

被北约包围的塞尔维亚

观察者网:2019年俄塞联合演习时,俄罗斯曾在塞部署过S-400,为何塞尔维亚最终没有购买俄罗斯的S-400/S-300或是中国产品里性能更优的FD-2000,而是选择了FK-3?

拉迪奇:相较于中国的其他系统和俄罗斯的系统,价格和效益是购买FK-3的主要原因。

这事情其实说来话长,从2012年现政府上台以来,媒体给予了这个主题很多关注,当时有大量头条一直在强调,塞方想购买S-300或S-400。从报道该事件的媒体数量就能看出购买哪一家的反导系统,是很重要的政治议题。

可购买这类系统并不简单,跟俄罗斯人谈判的时候,首先价格一般会成为一个问题,其次当时计划中的订单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塞方从俄罗斯那里购买了直升机和很多电子系统,还涉及对塞尔维亚14架米格-29战机(前南采购4架、俄罗斯捐赠6架、白俄罗斯捐赠4架)升级的支持,这些都得用塞方的财政加以升级。

塞尔维亚空军的米格-29战机

另外,塞尔维亚的军购还有着多元化的传统。这个可以追溯到1968年,当时南斯拉夫的军备采购非常依赖苏联,但是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使得南斯拉夫权倍感震惊,之后铁托主席决定军备采购绝对不能依靠某单一国家。很快南斯拉夫就跟瑞典、法国、英国、美国的企业签了订单,但是从苏联以及其卫星国的采购也没中断。

于是防空系统也变成了一个混合体——英美与苏式配套的雷达+苏式歼击机(米格-21、米格-29),这算是一个不寻常的综合体,我们当时还有本土产的飞机,比如鹰式攻击机和G4超海鸥,但配备的是英制劳斯莱斯引擎,以及西方的装备。

南斯拉夫自研的鹰式攻击机

现在有点历史重演的意味,但我的国家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两千万人,而是一个人口不到七百万的国家。从2016年12月军事采购开始,塞尔维亚就已经试图把采购瞄向友好大国,这是很重要的政治话题。大概在15年之前,塞尔维亚引入了所谓外交关系的四根支柱,现在信息层面很少用四个支柱这个提法,但四个支柱目前并没变,即东方的中国和俄罗斯,以及西方的美国和欧盟。

塞尔维亚的采购从四个方向都有,其中多元化采购的一部分就是中国。这时候一个合理的问题就是,塞尔维亚能从中国购买什么呢,毕竟还得兼顾自身需求和兼容性,于是到最后防空系统脱颖而出。跟中方谈判的时候,中方提出的价格对塞方而言很合适,再加上FK-3与S-300有些地方比较类似,从长期来看这就成了塞方最好的选择。简言之就是购买动机,合适的价格效益比,以及通过中塞合作,确定哪些中方装备能满足塞方需求,最后经研究发现防空系统能满足所有需求。

其实这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问题,然后是经济问题,反而军事的专业色彩并没有那么浓。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