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学西渐:克苏鲁神话在欧洲

2021-03-28 星期日
收听本文00:00

一:前言

在讨论这个题目之前,需要稍微提一下一个更大的背景——欧美文化的近代关系。从历史角度来说,美国的文化发展具有多个维度:欧洲殖民所带来的文化传承、本土文化、历史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个层面都很重要。某种程度来说,要诞生“克苏鲁神话”这样的文学主题内容,可能确实只有美国这样的文化背景才能做到。
我们都知道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是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的两个层面,而且二者交织在一起。美国的地理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岛屿,同时历史上又存在着殖民时期,这使得美国文化与欧洲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关系——之所以说紧密是因为欧洲大陆的文化底蕴很深厚,足以成为土壤培育出新文化;而松散则是因为美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关联里,还隔着一个英国。
地理上,英伦三岛作为一个中间跳板,中间隔了一层;历史上,英国与美国,以及和欧洲大陆之间各有影响。这可能是为什么今天在谈论欧美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总觉得二者之间有着某种“违和的疏离感”——英国又喜欢一直孤悬海外(脱欧成功!)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外,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了。二战之后美国上位,欧洲衰退。经济间的此消彼长,也带来了文化输入输出的变化。这其中的种种足以大书特书,这里就一笔带过了。那么克苏鲁神话也是随着这样的背景情况下,从美国进入了欧洲。
本文将会大概的介绍一下克苏鲁神话在欧洲的传播历史以及发展现状,由于笔者本身身处于德国,所以探索的路径将会以德国为起点。另外由于这方面的资料繁杂而且很冷门(还得涉及欧洲多国语言),所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很有限,其中难保会有疏漏和误传。

二:克苏鲁神话在德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语文学圈开始关注来自美国的科幻幻想文学,同时也开始发展自身的内容。各种杂志刊物纷纷创办,为传播和发扬这一体裁而出力。目前以笔者自己的调查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洛氏作品的德译本是1968年出版的《Cthulhu. Geistergeschichten》(1 Jan. 1968)——可以翻译为《克苏鲁,鬼怪故事》。由奥地利诗人、作家、翻译家汉斯·卡尔·阿特曼(H. C. Artmann)翻译,法兰克福岛出版社出版。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一部分德语圈(不限于德国境内)内的读者,接触到了洛夫克拉夫特以及CA·史密斯的作品了——而且应该已经开始形成爱好者群体。而这本单行本的出版对于当时德国的洛氏文学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了。这一版某种意义上有点类似于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克苏鲁神话》中译本的之于国内洛氏文学爱好者的意义——历史意义也许要等到几十年之后才能有定论。
六十年代的德国有一批这样的爱好者,他们喜好幻想文学,除了欧洲本土的单行本内容之外,对于美国那里飘扬而来的那些怪奇幻想类作品——以《诡丽幻谭》为代表的这类作品——也非常感兴趣。他们日后都成为了出版商,成为了在欧洲大陆传播洛氏文学以及“克苏鲁神话”第一批主力,甚至可能持续至今。
紧接着在之后的70-80年代,SF文学开始在德国兴盛起来。当时德国本土虽然也有恐怖题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似乎被陷在了老套的框架当中难以突破。而从美国渡洋而来的,被洛夫克拉夫特所引领全新概念的“怪奇文学”则深深的吸引了德国本土的爱好者们。
当时的出版商当中不乏SF文学的爱好者,但是这类文学的发展仅仅依靠爱好难以长久维系。幸运的是,当时在德国的幻想题材书籍的出版得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社”(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之后简称“DDR”)的背后支持,类似于官方大手在背后支持,虽然这家出版社对SF并不很感兴趣。
借有DDR的推广,各类SF文学单行本以及杂志开始在市面上大量出版,那一段时间是德国市场上幻想文学起步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这其中,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当时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在德国本土出版的德译本首批印刷量就有上万册——最早出版的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的呼唤》和《幻梦境》(这里的德译本是指德国本家出版社做的实体书,和之前那本性质不同)。连带着还创立了一系列“怪奇文学”杂志,类似于把美国那里的《诡丽幻谭》翻译成德语版出版。
这里可以提一句,其实美国的纸浆文学很早就飘洋过海,来到了欧洲。德国这里同步接收过大量的这类杂志,为之后的翻译出版奠定了基础。
早在70-80年代,德国爱好者们就已经开始对洛夫克拉夫特本人进行深入研究了,和美国兴起洛氏文学研究的时间差不多。那段时间有大量的深度研究洛氏文学的德语文章开始出现——包括翻译洛氏文学研究权威的英语文本以及德语圈内自己生产出的研究文献。当时德国的爱好者大量购买美国那里出版的洛夫克拉夫特向相关书籍——那个时候的这类书籍对于他们来说价格相当便宜——其中包括洛夫克拉夫特的论文《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
到了80年代,成体系的克苏鲁神话文学开始构筑起来,大量的新出版、新内容——从单行本到杂志,进而带动起了整个德国范围内恐怖文学的新气象。出版商之间开始构筑起联络网(专门出版洛氏文学的出版商),不断有新的翻译者,爱好者之间也在积极的相互联络,这就构筑起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状态。与翻译同步的:围绕洛夫克拉夫特及类型文学的种种研究文章、感想、散文也不断地被发表出来。
但必须提一句的是,当时德国爱好者也面临着相当的困难。由于时代原因当时的渠道非常有限,同时没有国际货运代理等条件。所以进一步的出版面临这巨大的阻碍。而一个文学圈子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新鲜血液的话,就必然面对凋零。可以说当时德国的克苏鲁爱好者们面对的资源缺乏是全方位的:一手文献、二期创作、拓展研究、新作品等等都少。
但是他们仍然找到了一些渠道,有些人付出努力之后还是获得了美国那边的原版书籍。出版商们在出版的选篇、选集等等内容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计划出版全集。紧接着也跟进出版ST·乔希等人的研究文集,另外罗伯特·布洛克等“环洛圈”其他作者的作品也开始逐渐出版。
有趣的是,除了商业出版,克苏鲁神话作为怪奇文学、幻想文学的代表,也开始引起了德国文学学术界的注意……文学家、宗教学家等人都开始对怪奇文学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很多学术内容,这些学术内容为出版社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支撑起了爱好者圈的推广。
到了90年代,德国境内对于克苏鲁文学的出版对象扩展到整个洛氏文学圈,除了文学作品之外的生平传记、研究文章纷纷出版——这要得益于电脑网络的普及,出版商和爱好者们使用因特网互相联络。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收藏以及搜寻新的文献,整个欧洲境内的克苏鲁文学爱好者们也借此连结了起来。
但是随着规模扩大,“破圈”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就接踵而来了。众所周知,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作品种存在值得争议的部分,而其中的种族主义倾向自然在德国的社会、爱好者以及学术等层面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尤其我们知道由于德国的历史,种族主义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这个争议持续至今,不过爱好者们依然保持着理性的看法。应当肯定其文学价值,而不应该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德国本土的争议其实和其他地方类似问题的争议一样。(详细的论述可以去看笔者的《种族、平权、克苏鲁神话:浅谈反洛主义的兴起》一文)
进入2000年之后,德国的克苏鲁爱好者圈进入新阶段,可以说是全面开花:出版继续稳步发展,同时皆有着各种渠道的建立影视圈、艺术圈、音乐、游戏等等流行文化带动下,克苏鲁文学具有了全新的生命力。当然克苏鲁主题在这些多元领域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了,但不得不说迈入新世纪的社会技术跨步的大潮确实加速了这一热潮。
在此期间,德国甚至于德语范围内针对克苏鲁文学的意识也已经拓展到了很广的层面,上到学术研究、文学爱好者交流,新的文献出版下到跑团……无所不有。同时爱好者们的目光也不再仅仅聚焦于个别个作家,整个怪奇文学都成为了他们的关注对象。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德国本土克苏鲁作品的诞生,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的二创可能更多地聚集在COC跑团模组的创作这一范畴内。因为就笔者自己的观察来看,与日本克苏鲁爱好圈相对照——日本爱好者多是文学创作者,自身从事文学创作、文本编辑等等,所以日本的克苏鲁神话本土创作、二次创作相当蓬勃,涉及的媒体形式也多。而与之相对,德国的克苏鲁爱好者多从事文学出版、研究之类的领域,所以相对来说他们对于克苏鲁作为怪奇文学题材的文学性挖掘更多。虽然确实不乏新创作的克苏鲁文学作品,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偏少的,本土化的内容多依仗了COC跑团在欧洲的推广,他们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德国本土模组。
2014年,德国洛夫克拉夫特协会(Deutsch Lovecraft Gesellschaft 简称:DLG)创办,目前拥有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地的250多名会员。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协会,它将自己视为一个以洛夫克拉夫特为主题的文化社区,人们可以以任何形式,包括文创、跑团、影视、美术等等来表达自己对于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爱好。同时该协会也支持一系列有关洛夫克拉夫特和其他当代作家的项目和活动。该协会每年会出版两册会刊,内容围绕怪奇文学以及COC跑团。德国洛夫克拉夫特协会可能算是德语圈内洛氏文学相关的最权威的组织。

三:克苏鲁神话在欧洲的概况

不论是洛夫克拉夫特本人还是他笔下的作品,都与欧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毫无疑问的。很多研究者都有注意到,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以及信件中,无不体现出他对于欧洲“古典贵族文化”的向往。
1932年,洛夫克拉夫特在纽约兴高采烈地登上“欧洲”号客轮,和他的妻子塔尼亚一起从纽约出发前往欧洲,他周游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地。关于他这趟欧洲之旅的具体内容之后也许会另外再写一篇文章,这里就简单的提一句吧……可能目前为止国内的大部分爱好者以为洛夫克拉夫特一辈子没离开过美国……
就笔者目前所调查到的来看,必须说克苏鲁文学在欧洲的发展,并不难看作是一个单一的个例来讨论。实际上洛氏文学在欧洲的传播所代表的,是整个怪奇文学在欧洲的复兴。这里有必要稍微提一下怪奇文学的真正土壤——在《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一文中,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已经对其做了一段梳理。
简单来说,在美国土地上所发展出来的“怪奇文学”,其根基实际上应该追溯回欧洲大陆,包括英国。而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怪奇幻想文学在传播进入欧洲的时候,对于欧洲来说也有着某种天然的亲和力。所以就笔者调研所见洛氏文学在欧洲的兴起同时也代表着怪奇文学整体在欧洲的发展情况。
上文已经对克苏鲁神话在德国乃至德语圈范围内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那么这里将把目光投向全欧洲,来大概看一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克苏鲁文学的发展情况:
从时间线上来说,欧洲最早出版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是在他生前的时候,英国出版的一本小说选集收录了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篇作品(具体哪篇作品尚待考据)。从整体上来看,克苏鲁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有四个基本盘,它们分别是:德国、波兰、匈牙利和法国。其他还有周边的一些欧洲国家,但是这四个国家从传播规模来说是最大的(英国暂且论外)。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洛氏文学就进入了匈牙利,比德国稍晚。当时洛夫克拉夫特的短篇小说作品首先被翻译成匈牙利语,很快就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响,匈牙利的爱好者和编辑们借此把目光投向了“怪奇文学”。他们编辑了一份专门刊载洛夫克拉夫特及其他怪奇文学的专门杂志:《黑以太》(black aether)。很快进入21世纪,以文学起头,克苏鲁文化迅速扩展到了电影、音乐、漫画、RPG游戏等等领域——专门的恐怖漫画也在相关杂志社上配套刊出。(前面说的那份《黑以太杂志》)
可以说克苏鲁文学在匈牙利发展的那么迅速,也和它进入的时间点有些关系。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本土,克苏鲁神话及其代表的怪奇文学元素早就已经深入到了多元的流行文化当中去。匈牙利的年轻爱好者们被这种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内容吸引,纷纷投入其中。大量的绘画创作、音乐作品、模型艺术都成为了克苏鲁在匈牙利发展的新鲜生命力。
另一方面,前面说到了文化关联性,欧洲怪奇文学土壤也是传播的基础。所以匈牙利方面,除了流行文化之外,爱好者们也进一步的开始深入发掘洛氏文学原本的文学价值。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也开始专注于更纯粹的文学价值上——实际上这一点来说,匈牙利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欧洲都是类似情况,包括前面详细介绍的德国,以及法国等其他国家。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代,贝塞斯达的RPG游戏《地球黑暗角落》,在匈牙利掀起了一股克苏鲁传播的热潮,有点类似于《血源》对国内的影响。
我们转眼再来看看波兰,要说到克苏鲁神话在波兰的传播,背景上有更加深厚的渊源。
事情要追溯到1890年代,当时借着“青年波兰”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在波兰如火如荼,,借着这一潮流怪奇文学也开始在波兰复兴。这场文化运动持续到1918年,随后波兰几乎同步的就接收到了来自美国的怪奇文学内容——以《诡丽幻谭》等杂志为代表的怪奇文学内容被引进波兰。
但是我们知道随后历史上,波兰所遭遇的挫折。所以一直等到了1983年,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才正式在波兰出版发行,最早被出版的几篇作品分别是:《克苏鲁的呼唤》、《暗夜呢喃》、《恩利奇·赞之曲》……
从时间上来说,可以看得出来克苏鲁神话在波兰的引入和匈牙利差不多。而且很快的就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其他多元的内容也很快铺展开。这里笔者认为,这方面的传播情况可能都有相似之处,因为早在接触到文学之前,多元内容早就已经在美国诞生出来了。
所以不论是欧洲还是亚洲,在接触到克苏鲁神话的时候往往都会是多元文化的齐头并进,要么早就已经有其他内容已经引进了,而直到洛夫克拉夫特作品出版,内容被科普,大家才纷纷把目光转向他(然后惊讶地发现,哦!克苏鲁这东西不就是我之前看过的……)或者就是先接触到了洛氏文学,然后顺着一路就进入了多元流行文化的领域中。
这多少解答了现在人们常有的疑问,“为什么克苏鲁神话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种传播的情况可能是某种存在主义的答案吧。(存在先于意识~~笑)
到了2000年ST·乔希的研究著作在波兰出版,波兰的爱好者编辑也联系到了其本人为克苏鲁神话在本国的传播来助力,这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同时紧随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之后,其他怪奇文学的代表人物:爱伦·坡、钱伯斯、梅琴等人的文学作品也纷纷出版。怪奇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流派”为人们所注意……
2010年,波兰洛夫克拉夫特专门网站建立,网络文献库和通道开始构建——波兰的爱好者们建立起多元克苏鲁内容库。
法国的情况也类似(由于资料有限,笔者尚未考据到具体的时间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范围内对于克苏鲁神话的态度是更加偏向于文学性的,甚至于现在已经偏向了批判性的:没错,就是关于种族主义的争议问题。“反洛文学”的相当一部分主力就在法国。“反洛主义”同样在《种族、平权、克苏鲁神话:浅谈反洛主义的兴起》投稿中有过介绍,用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四:克苏鲁神话的当下与未来

这一部分是笔者自己经过调研克苏鲁神话在欧洲的发展进程之后,总结的一点个人的看法和感想……随便说说,可能条理不是很清晰。
就笔者所见来说,类似于克苏鲁神话这样的文化传播现象,应该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可以总结的。就目前国内来说,“克苏鲁神话”看似表面火热,但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小众文化。同时其实在国外来说也是一样,这里仅仅就纯粹爱好者的规模上来说。因为任何圈子都是如此——越是深度的爱好者人数越少,而越是广泛的人群接触的程度越浅。这个漏斗形或者金字塔型的结构几乎是传播上的定式(区别仅仅在于大小罢了)。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核心的爱好者——也正因为“爱得深切”,会有一种强烈的想要与人分享的欲望:换句话说拉人入坑。他们真心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和自己一样,明白自己所理解到的那种“乐趣”——每一个有爱好的人都会理解这种心情。
但是这种期望,往往会和前面说到的“传播定式”相违背——唯一能够兼容的方式就是把“金字塔”做大更大的基数之下,能够诞生出更多的核心爱好者,从而让核心圈扩张……然而这种扩张并非是不受限制的,尤其以文化特点,时代环境、本土化与外来文化等等原因。
再来看看克苏鲁神话的定义——怪奇文学。虽然在历史低位来说,怪奇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后来众多类型文学的鼻祖。然而它的时代原因、文化原因,即使是在洛夫克拉夫特在世之时,它也只是美国文化中的小众一支。后来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原因使其影响力扩大了,但同时某种程度上它也不再是原本的那种形式和内涵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虽然爱好者们都有自己的执着与坚持,然而事实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爱好者来说,唯一的选择可能只有坚持自己吧……
另外对照欧洲以及亚洲地区克苏鲁神话的传播情况来说,这么几个阶段似乎是共存的——这里是笔者自己总结出来的:
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著作出版可以看作是一个真正的开始,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克苏鲁神话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随后更多的怪奇文学作者在这一趋势下开始出版——也就是“洛氏文学圈”的那些人。 但是真正具有决定性的,一个克苏鲁爱好圈构成规模并开始运作的标志:则是洛夫克拉夫特权威的研究者ST·乔希的著作开始被出版。但是这里并不是指ST·乔希本人有多大的标志性(虽然他本人确实是洛夫克拉夫特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这里的标志其实是指,洛氏文学的文学性价值开始真正被大众注意到。
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学研究甚至已经进入了欧洲大学——笔者弄到了维也纳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文学系的毕业论文,均是以介绍洛夫克拉夫特及克苏鲁神话为主题的,这令笔者作为一个克苏鲁神话爱好者来说倍感兴奋。
另外想提的是关于克苏鲁神话和“跑团”的关系。笔者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代欧洲克苏鲁得以广泛传播的一大助力就是“跑团”。这也几乎是目前主流的传播克苏鲁的形式,甚至很多爱好者是借由跑团才开始接触到克苏鲁文学的。这一点不可忽视,虽然目前在国内“跑团”圈也属小众,和“克苏鲁神话”圈也有很多争议性问题(玩梗、小XX……),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存和互相依赖的关系几乎是必然的。
笔者本身仅对跑团有半入门的了解,同时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原教旨爱好者们和跑团圈之间的意见分歧。但是笔者依然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前景,但要到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且也确实有很多大佬在默默的努力,这里向他们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五:后记

本文虽然对标之前的《克学东渐》一文,但是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像那一篇文章那那样详细的介绍一些之特推荐的读本和详细的历史进程。这个调研计划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由于疫情原因,笔者联系到德国洛夫克拉夫特协会并得到会刊文献花了挺长一段时间。笔者的主要资料来源来自于该协会的众多文献,从一月份开始直到现在才完成了这样一篇非常笼统而模糊的调研报告。
这个过程还会继续下去,在这里向众多的支持者们表示感谢!
I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