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罗斯、北约集体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到底是干啥的?

2023-11-22 星期三


据俄罗斯卫星社11月7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在网站上发布官方声明称,俄罗斯于11月7日零时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一同失去效力的还有与之有关的《布达佩斯协定》和《侧翼文件》。随后美国和北约也宣布暂停参与该条约。

         

 

▲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关于俄罗斯完成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程序的声明。(图片来源:俄罗斯外交部网站)

         

 

这个《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又叫《欧洲常规裁军条约》,是1990年11月19日由北约16个成员国和华约6个成员国的首脑签署的,也是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签署的第一个常规裁军条约。

         

 

条约内容由“序言”、“23条正文”和分别涉及“武器类型”、“削减方法”、“情报交换”、“核查措施”及“联合协商小组”等问题的8项议定书组成,于1992年11月9日生效,无限期有效。

         

 

   

         

 

当时为什么要签订这个条约呢?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众所周知,冷战时期的华约与北约大搞特搞军备竞赛,甭管是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那都是可劲儿地造,甭管能毁灭地球多少回,反正你有的我就要比你多。

         

 

但是,长期的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飞涨,严重拖累了成员国的经济,大量常规武器的问世和列装也使得世界大战的风险逐步增加。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身陷阿富汗战场的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新思维”,开始采取战略收缩政策,苏美关系、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

         

 

于是,为了消除不稳定性因素,经过多轮谈判,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在1990年11月19日,于巴黎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与里根谈笑风生的戈尔巴乔夫

         

 

该条约把从大西洋至乌拉尔山脉划为限制区域,然后又把整个限制区域划为中欧区、中欧扩大区、大西洋—乌拉尔区、侧翼区4个分区。

         

 

在限制区域内,双方现役的和储存的陆基武器装备数量为:坦克2万辆,装甲车3万辆,火炮2万门,作战飞机6800架,攻击型直升机2000架。

         

 

为防止某一国家常规武器数量过大,条约规定,两大集团中任何一国拥有的常规武器数量不得超过双方总限额的33.3%-37.8%。

         

 

   

▲对峙的华约和北约

         

 

至于统一后的德国,则可保留坦克4166辆、装甲战斗车3446辆、火炮2705门、作战飞机900架、作战直升机306架,并保证在3-4年内裁军至37万人。

         

 

条约还要求在生效后40个月内,双方分三个阶段销毁全部裁减武器,为了确保没有国家违反条约,还建立包括情报交换、现场核查和质疑核查在内的核查制度,规定双方每年要接受近百次核查。

         

 

         

 

可以说,这个条约限制了在两大军事集团在冷战前沿部署常规军备的潜力,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军备竞赛的烈度,不但确立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均衡,也使得欧洲不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因此这个条约一度被西方称为欧洲安全的基石。   

         

 

后来,为了补充《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各成员国又在1992年7月10日签署《关于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兵力谈判的结束文件》,简称《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员额协定》,进一步确定了各缔约国在欧洲地区的兵力限额。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一些前华约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使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常规武器方面的平衡被打破,天平明显倒向了北约。

         

 

▲东欧巨变中的罗马尼亚

         

 

1995年,俄罗斯以条约“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利益”为由,要求西方国家同意修改条约的有关条文,否则俄将“被迫退出条约”。

         

 

为缓解俄罗斯的安全担忧,1999年11月第六次欧安组织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协定》,并有30个国家签署。

         

 

   

▲欧安组织

         

 

这个修改协定基本继承了之前防止使用常规武器发动大规模进攻和突然袭击的宗旨,进而将军事集团之间的武装水平限制转变成国家间的和义务。

         

 

修改协定用国家限额和领土限额机制取代《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规定的集团限额机制,对条约适用的地理范围重新做了界定,还对可部署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三大类地面武器的限额重新作出了规定。

         

 

         

 

这样就防止了欧洲任何国家在未与其他缔约国协商的情况下,扩充条约限制的军备和集中部署兵力、兵器的可能性,整个常规军备控制体系更加合理和“透明”。

         

 

根据《修改协议》,当时的北约19国(即原北约16国加波、捷、匈三国)将大量裁减其常规武器装备数量。

         

 

俄罗斯那会毕竟也是穷,于是就坡下驴,就在2004年批准了该修改协议,但就在当年,北约反手就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纳入麾下,成为最大一次扩员。   

         

 

         

 

与此同时,北约国家又以俄罗斯没有履行其削减侧翼地区武器装备的承诺,以及俄继续在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驻军为由拒绝批准该修改协议,逼得俄罗斯在2007年宣布暂停履行该条约,所以这个条约基本上也就名存实亡了。

         

 

而打这以后,北约更加放飞自我了,先是2009年纳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然后又在2017年和2020年相继纳入黑山和北马其顿,最近的就是今年4月又纳入了芬兰。

         

 

         

 

四次东扩之后,北约已经直抵俄罗斯边界,而且还不断施压,像近些年来其北约在罗马尼亚和波兰部署了两处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频繁地在波罗的海至黑海一线进行大规模军演等等。   

         

 

这种家门口耍大刀的行为自然是把俄罗斯给恶心到了,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宣布退出这本就名存实亡的条约,这么欺负人,老子不玩了还不行吗?!

         

 

要知道,这个条约可是被称为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的基石,现在基石就这么碎了,一方面使得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关系从“零下”再降几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俄乌军事冲突所导致的战略风险再添几分。

         

 

         

 

而当年苏联刚解体那会,美国可是带头跟苏联签了不少事关战略稳定的协议的,到现在这些协议咋样了呢?

         

 

         

 

冷战期间,美苏为了幸免核战争的爆发,曾进行了多轮的军控谈判,旨在限制和减少双方的核武器和导弹数量,维持战略平稳和稳定。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控协议主要有这些:

         

 

1.1963年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要搞的话也行,那就在地下搞。

         

 

   

▲美国内华达州地下核试验场

         

 

2.1967年签署的《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上安置或使用任何类型的武器,尤其是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禁止在轨道上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活动。

         

 

3.1968年签署的《核不扩散条约》,规定拥核国家不得向非核武器国家转让或协助其获得核武器,非核武器国家不得寻求或接受核武器。

         

 

         

 

该条约于1968年开放供签署,目前缔约国已有包括联合国五常在内的191个国家,成为唯一对拥核国家具有约束力的承诺。

         

 

4.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主要是限制美苏两国在各自领土上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以保证双方核威慑力量平衡。   

         

 

5.1972年签署的《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条约》,主要是限制美苏两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发射器数量,以及重型轰炸机的数量。

         

 

         

 

6.1979年签署的《第二阶段战略武器限制条约》,主要是进一步限制美苏两国的核弹头、发射器、战略轰炸机等战略核武器的数量和类型,以及禁止开发、测试和部署新型的战略武器系统,如巡航导弹和远程空射导弹等。

         

 

7.1987年签署的《中程导弹条约》,主要是要求美苏两国在三年内销毁所有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之间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包括常规弹头和核弹头,以及相关的发射器和设备。

         

 

   

8.1991年签署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要求美苏两国在七年内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减少到6000枚以下,战略核发射器数量减少到1600个以下,同时规定了详细的核查和验证机制,这也是冷战期间最全面和最严格的战略核武器限制条约。

         

 

后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跟美国在2010年签署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又称《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原有效期10年,后延期至2026年。

         

 

         

 

条约要求美俄两国需要将已经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部署的潜射弹道导弹和重型轰炸机上携带的导弹降至700枚,核弹头数量降至1550枚、并把用于发射核弹头的已部署和未部署发射工具数量降至800个。

         

 

   

此外,该条约还设有核查机制,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查小组每年可以对对方国家的核设施进行18次临时通知核查,以确认对方是否履行了条约。

         

 

这个条约与美苏之间签署的《反导条约》、《中导条约》一起,被认为是国际核裁军体系的三大支柱。

         

 

         

 

以上这些条约在一定程度缓和了美苏矛盾,降低了全球核战风险,然而,随着国际形势变化,这些条约要么不再适应时代,要么被美俄两国的退出或违反。

         

 

像2019年,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1987年与苏联签署的《中导条约》,普京随后签署了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命令。

         

 

今年2月,随着美俄因乌克兰问题关系紧张,俄罗斯宣布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是美俄两国之间的最后一项军控条约,这也意味着美俄双方核军控方面的一个监督机制,全面中断了。

         

 

   

         

 

11月2日,普京又签署法案,撤销俄罗斯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这个协议本来是联合国大会在1996年决议通过的,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

         

 

俄罗斯原本在2000 年就批准了这一条约,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却不签署或批准,所以,该条约也一直未能生效。俄罗斯这么干,显然是要跟美国针尖对麦芒。

         

 

而就在前两天宣布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后,俄罗斯又表示“我们的对手不应该对俄罗斯恢复遵守《全面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抱有任何幻想”。

         

 

▲国际禁化武组织调查现场

         

 

现如今,由美、苏两极博弈产生并遗存于世的一系列军控协议已经纷纷崩塌,随着双方在军备上放飞自我,这个世界恐怕真的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了。


冬天怕冷?来件智能发热马甲!插个充电宝,源源不断给你输送暖流!点击下图购买

支持三档控温不用里三层外三层,轻松过“暖”冬!

5V无感电压,安全不漏电,还可直接机洗点击下图购买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