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斗的终结:马什和科普的化石战争(下)

2021-02-16 星期二
收听本文00:00
一个人要在年轻的时候,感到世界上一切都生气勃勃、趣味无穷,那才需要钱财啊。老天爷为什么不把通常的过程颠倒一下,让多数人首先获得财富,慢慢把它花掉,然后让他们在不需要再有钱的时候,变成一个穷光蛋死去呢? ——马克·吐温
1885年的美国全国上下仍然充斥着躁动的生机。两年前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奠定了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在官员和党派之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内战结束之后的产生的权力真空和林肯遇刺后导致的混乱局势,在后人的努力下从冲击盘旋的疯狗浪慢慢化为了一道巨大的漩涡。
争斗和分裂的趋势逐渐得到了控制。联邦决策权归属于总统还是国会、内阁和国会与财政职责之间的关系、全国市场的扩张需求和各州分裂势力的冲突、共和民主两党面对“第三党运动”的挑战等等问题也在碰撞中磨向稳定的两党制。
政治之外,乔治·皮博迪、朱尼厄斯那样的财富神话紧抓着人们的眼球,内战摧毁了南部种植园奴隶制度,西进运动带来了土地和资金,工商业资产阶级正式坐上了美国的王座,以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立法和干预政治。多年来作为国内政策核心的自由放任政策,和共和党政府建起的高关税壁垒,让美国的财富海量增长。
今天人们熟悉的那个美国,那个热爱创业和资本、热爱冒险和西部、用两党制和资本集团来操作国家机器的美国在19世纪的晚期面目逐渐变得清晰。经历了青春期的痛苦,98岁的美国步入了毛头小伙子的年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之后,他才能正式长大成人,然后去面对人生中最大的对手——苏联。
这一切对80年代的人们还是太过遥远了,即使是出生在这一年的美国人,比如乔治·巴顿和威廉·尼米兹,他们顶多看到古巴危机那一幕。至少现在,年轻的美国除了政治思想之外,一切都在狂飙猛进。资本和商业为中心的国家内核凝聚起来,科技和工业紧紧团结在其周围。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将东部地区浓缩的人口派送到中西部地带。钢铁产量遥遥领先,或者说雄踞世界第一,而且将英法德诸国远远甩在身后。为了满足工业和交通运输带来的对更大规模工人的管理需求,泰勒的管理学应运而生。新的铁轨又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和矿业的兴起,巴黎和伦敦的大量资本从华尔街注入美国的新血脉。
华尔街所在的纽约,是美国财富喷泉的喷水口。纽约什么都是最新的,世界上第一家快餐店马上就要开张,法国人巴托尔迪设计的自由女神像正在穿过大西洋来这里。芝加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很快这样的建筑也会在纽约拔地而起。
在这个地球上的未来世界的夹缝中,一个古生物学家来这里找一个叫威廉·霍西娅·巴卢(William Hosea Ballou )的女士,他带来一个笔记本,里面的信息绝对值得他跑这一趟。
家庭保险大楼(Home Insurance Building)建于1885年,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楼高10层,42米,公认为世界第一幢摩天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威廉·詹尼设计。
家庭保险大楼(Home Insurance Building)建于1885年,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楼高10层,42米,公认为世界第一幢摩天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威廉·詹尼设计。

科普的狙击

尽管在学界,科普和马什之间的不合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在那篇名为《科学家间的激战("Scientists Wage Bitter Warfare.")》的文章出现在《纽约先驱报》的头版头条之后,科学界还是受到了刺激。后世的科学史作家伊丽莎白·肖尔在她1874年出版的书《科普和马什的化石之争(The fossil feud between E. D. Cope and O. C. Marsh)》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
当发现科普与马什的不和已经成为头版新闻时,大多数科学家都退缩了。那些最接近正在讨论的科学领域,比如地质学和古代脊椎动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当然会退缩,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自己被引用、提到或被指出拼写错误时。这场纷争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新闻,因为它已经在他们的科学会议上持续20年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早已选边站队。 (Most scientists of the day recoiled to find that Cope's feud with Marsh had become front-page news. Those closest to the scientific fields under discussion, geology and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certainly winced, particularly as they found themselves quoted, mentioned, or misspelled. The feud was not news to them, for it had lurked at their scientific meetings for two decades. Most of them had already taken sides.)
《The fossil feud between E. D. Cope and O. C. Marsh》,Exposition Press, 1974, 340 pp. ISBN 978-0682479417
《The fossil feud between E. D. Cope and O. C. Marsh》,Exposition Press, 1974, 340 pp. ISBN 978-0682479417
被报刊撰稿人盯上对马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尽管在西部进行化石争夺战的时候,马什经常利用报刊来宣扬自己的发现。反过来,科普也可以利用这些报纸往马什身上泼脏水。《纽约先驱报》是个很适合科普展开文章攻势的舞台。
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835年5月6日创办了这个报纸,那时他时年40岁的中年人靠着筹来的500美元、一块木板和两个箱子办起了这个报纸,最终让他成为了千万身家的美国报业大亨——又一个乔治·皮博迪式的财富神话。老贝内特从小喜爱读书和写作,善于演讲和辩论,在创办《纽约先驱报》之前积累了丰富的党报工作经验。
1 / 3
老贝内特心怀崇高的新闻理想,在1835年《纽约先驱报》的发刊词中,他宣称该报是“忠实记录公众生活中的事实,摒弃空话和渲染”,要脱离“党报的黑暗年代”,寻求“不带任何偏见,公正的报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事实”“公正”“忠实”都是以他的标准来衡量罢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纽约先驱报》就注定充满了添油加醋的花边新闻、煽动仇恨的政治报道、无中生有的虚假信息以及广告。老贝内特在黄色新闻浪潮中搏杀出了一片天——《纽约先驱报》在1845年成为美国最受欢迎和赚钱的日报,并在70年代一度在发行量和发刊速度上力压群雄。
等到科普找上门的时候,《纽约先驱报》的掌舵人已经是老贝内特的儿子小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小贝内特成长在父辈的豪奢生活之中,以上流阶层自居,言行十分张狂。让这位公子像他父亲那样积累办刊经验是不可能的,小贝内特在煽情和炒作上做的更坚决,这加速了《纽约先驱报》命中注定要变得更加低级趣味的旅途。
科普带来的瓜,新鲜量又足。他的银矿事业不景气,马什又靠着丰富的资金和人脉大把拿进优质化石资源。科普想要正面战胜马什已不可能,那就只能从侧面偷袭。自1885年以来,科普不遗余力地搜索和记录了马什和他的重要盟友鲍威尔多年来犯下的错误——从科学错误到出版错误,事无巨细的记录在一个笔记本(真的是“记小本本”)上,将其藏在自己松树街住处办公桌最底层的抽屉里。很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微博或者维基百科,不然他就能把自己找到的“石锤”整理成懒人包群发了。
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取向,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之间的竞争让黄色新闻席卷传媒界。一般认为,黄色新闻有以下特征:①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②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③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④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⑤报道内容流于肤浅⑥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或妖魔化某特定族群、团体及次文化,指责他们为某些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根源,掀起道德恐慌。图为《纽约太阳报》,就是此类新闻的集中地。
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取向,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之间的竞争让黄色新闻席卷传媒界。一般认为,黄色新闻有以下特征:①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②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③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④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⑤报道内容流于肤浅⑥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或妖魔化某特定族群、团体及次文化,指责他们为某些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根源,掀起道德恐慌。图为《纽约太阳报》,就是此类新闻的集中地。
这笔资料到了《纽约先驱报》的编辑手里,瞄准的就是头版头条。原素材的信息不仅丰富,而且很多都命中了黄色新闻需要的点。事件中冲突极强,科普和马什和鲍威尔在报刊上对线会产出大量的刺激内容。发生的范围是神秘又高端的学术界,风险没有政治领域新闻那么大但很有地位,比起写街头巷尾里那些街头斗殴和下半身消息,记者们当然更愿意跟这些上流社会有联系的消息打交道。
冲突双方都是上流社会的人,不是知名学者就是高级官员。看上流社会狗咬狗的摸样,对《纽约先驱报》的受众群体——社会中下层工人极具吸引力。科普和马什也都不是陌生人,早年的化石战争相关报道已经让两人积累了一定人气。
约翰·卫斯理·鲍威尔
约翰·卫斯理·鲍威尔
被卷入这场冲突的约翰·卫斯理·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也是知名人物。鲍威尔经历丰富,当过教师、地质学家和工程师,内战期间入伍,在希罗战役中失去了大部分右臂。1869年,他组织了一支地理考察队,沿着格林河和科罗拉多河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这也让他名声大噪。之后他还组织了多次西部探险,让他作为一个探险家和学者的身份闻名全美。鲍威尔当时的身份是美国地质调查局第二任局长,这是影响古生物学界的要害职位。正是因为攀上了他的关系,马什才能在1882年获得美国地质调查局首席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Vertebrate Paleontologist of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的位置,1883年更进一步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针锋相对

仅仅一个笔记本是不足以扳倒马什的,要对付马什,科普需要在学界中争取人脉。一年前,当国会开始联合地质调查的程序的时候,科普成功和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交上了朋友。
奥斯本长期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成员,1924年成为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深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他在1903年描述并命名了鸟类,1905年描述并命名了霸王龙和阿尔伯塔龙,1923年描述并命名了五角龙,1924年命名了迅猛龙。奥斯本在20世纪成为了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之一。奥斯本原本是爱德华·德林克·科普的新拉马克主义的支持者,但后来他放弃了这一观点。
奥斯本长期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成员,1924年成为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深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他在1903年描述并命名了鸟类,1905年描述并命名了霸王龙和阿尔伯塔龙,1923年描述并命名了五角龙,1924年命名了迅猛龙。奥斯本在20世纪成为了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之一。奥斯本原本是爱德华·德林克·科普的新拉马克主义的支持者,但后来他放弃了这一观点。
奥斯本出身于一个显赫家庭,父亲是铁路大亨威廉·亨利·奥斯本(William Henry Osborn),弟弟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院长威廉·丘奇·奥斯本(William Church Osborn),祖上可以追溯到代表康涅狄格州参加大陆会议的乔纳森·斯特格斯(Jonathan Sturges)。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生物学讲师兼比较解剖学教授。
奥斯本做事节奏较慢,总是有条不紊,和马什很像,和科普相反。两人能走到一起可能是由于都是新拉马克主义的支持者。科普找到了马什的一些助手,和一些对鲍威尔不满的人。搜集了他们的口证中重点突出了马什拖欠工资和压制薪酬的部分。这一波控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被鲍威尔和马什压了下来。
打工人的控诉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主流媒体上没有几句给科普的好话。那就只能拿学术问题来做文章。威廉·霍西娅·巴卢(William Hosea Ballou)就这样成为了科普的新盟友。
第一篇文章,也就是那篇《科学家间的激战》起了头,科普急忙跟进,发表文章抨击马什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以及鲍威尔在地质分类工作上犯的错误和浪费政府拨款的问题。
12月12日,马什和鲍威尔下场驳斥,到了一月底,这消息就没声了。表面上看来科普吃亏了,他在破产后好不容易找到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动物学教师一职业飞了,这可是莱迪死后给他留出的空位。《费城问询报》称宾大的股东们要求科普下台,校长也和他一刀两断。政府提供的古生物学研究资金自然也泡汤了,科普不得不卖掉自己的一部分化石藏品来维持生计。
对自己越来越糟糕的处境,科普似乎毫不在意。他在给奥斯本的信中,声称:
无论我是否被人当成骗子,当成被嫉妒和失望驱使的家伙,现在全都靠你了伙计。我想这次马什是撞到了独角龙的角上了。 (It will now rest largely with you whether or not I am supposed to be a liar and am actuated by jealousy and disappointment. I think Marsh is impaled on the horns of Monoclonius sphenocerus.)
马什和鲍威尔当然没有在这次风波中全身而退。虽然政府方面没有召开听证会调查鲍威尔的资金分配情况,但考虑到由于西部干旱引发的反地质调查情绪,众议院拨款委员会(House Approvisions Committee)收紧了对地质调查的拨款,尤其是跟鲍威尔有关的。鲍威尔自然疏远了马什,让后者不再能参与政府调查。
出道马什要抓,工作也要抓。科普很清楚他的敌人,并且无忧无虑地用“科普”和“仇恨者”的组合命名一个物种,Anisonchus cophater。通过多年的财政困难,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找的工作能够让他继续发表论文。1884年和1885年,科普分别发表了79篇和62篇论文。
出道马什要抓,工作也要抓。科普很清楚他的敌人,并且无忧无虑地用“科普”和“仇恨者”的组合命名一个物种,Anisonchus cophater。通过多年的财政困难,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找的工作能够让他继续发表论文。1884年和1885年,科普分别发表了79篇和62篇论文。

临近黄昏

80年代对科普又苛刻又慷慨。他经历了财政困难和人身攻击,这一切丝毫不能改变他的学术热情。1884年和1885年他分别发表了79篇和62篇论文,这一数字令人惊讶。1882年他出版了棘龙的调查报告,1889年出版了腔骨龙的报告。他一直努力向国会推销他的项目,一部研究第三纪脊椎动物的论文集《科普圣经(Cope's Bible)》,但是没什么效果。
90年代向科普释放了极大的善意。科普得到了德克萨斯州地质调查局(the Texas Geological Survey)的职位,有了稳定的学术经费来源。他还当选了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这个组织在科普的老家费城诞生,成立地点就在费城自然科学院。
1 / 3
更好的消息从华盛顿传来,马什下台了——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的职务上。科普在《纽约先驱报》上的炒作无疑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科普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90年代他的创作速度达到了每年43篇论文,他出版了《北美洲的两栖类(the Batrachians of North America)》,这是当时对北美大陆两栖动物最详细的分析作品,以及1115页的《北美洲的鳄鱼、蜥蜴和蛇(The Crocodilians Lizards and Snakes of North America)》。
1894年,科普展开了人生中最后一次西部冒险,他探访了南达科塔州、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喜事临门,女儿茱莉亚嫁给了哈弗福德天文教授威廉·H·柯林斯(William H. Collins)。蜜月结束后,这对新婚夫妻定居在哈弗福德,婆婆安妮也搬过去和他们住在一起。
科普没有去和他们享受齐人之乐的想法,他称自己在费城上下班时间长,不能和他们住在一起。但在给奥斯本的信件中,他坦言其实他早和安妮分居了,不过关系还算友好。科普的住处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化石,他开始认真的考虑将这些藏品做个清仓甩卖。1895年他在这件事上注入了大量精力,10000套哺乳动物化石以32000美元卖给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没能达到他预想的50000美元,不过也差不多够了。科普的另一批藏品以2.9万美元出售,宾夕法尼亚大学为科普的一些民族学文物藏品掏了5500美元。
科普的化石收藏虽然比马什要小,但总价值也超过100万美元。清理了一批库存后,科普重新雇佣了斯特恩伯格(查尔斯·哈泽里厄斯,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为他继续寻找化石。由查尔斯开创的斯特恩伯格家族是古生物学历史上著名的化石猎人家族,他的三个儿子乔治·F·斯特恩伯格(George F. Sternberg)、查尔斯·莫特拉姆·斯特恩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列维·斯特恩伯格(Levi Sternberg)都是专业化石猎人。早在1876年,斯特恩伯格就和科普合作远征了堪萨斯州,之后还在几个采集季有过合作。斯特恩伯格和马什也有过合作,也为各种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提供服务,很难在北美大陆找到比他更有经验的化石猎人了。
斯特恩伯格:从1875年到1876年,斯特恩伯格在堪萨斯州立大学的著名古生物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穆奇的指导下学习,尽管最终没有获得学位。他领导北美各地的化石狩猎探险队,并将其标本出售给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大学。斯特恩伯格的最后一次探险是在1928年前往巴哈半岛。
斯特恩伯格:从1875年到1876年,斯特恩伯格在堪萨斯州立大学的著名古生物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穆奇的指导下学习,尽管最终没有获得学位。他领导北美各地的化石狩猎探险队,并将其标本出售给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大学。斯特恩伯格的最后一次探险是在1928年前往巴哈半岛。
宁可屯在收藏室里也不能拱手让给他人,或许就是依循着这种策略,科普积累下了大量没有开封的化石箱子。55岁的他还在做报告,整理文档,正如他少年时期在费城自然科学院时那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自从埋首于化石和生物学中,科普的人生就再不剩下别的什么了。
时代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科普已经注定要留在旧的一页上了。

尘归尘,土归土

1897年春天,斯特恩伯格赶到费城找科普。得到的却是科普的死讯,送信者转告安妮的话,告诉他科普三天前就去世了。
我失去过朋友,也知道将死亡埋葬于心是什么滋味,哪怕是我的长子,但我从来没有像在这条信息面前这样悲伤过。 (I had lost friends before, and I had known what it was to bury my own dead, even my firstborn son, but I had never sorrowed more deeply than I did over the news.)
去年春天,科普就得了肠胃疾病,他坚持认为自己得了膀胱炎。他生病的消息当时就传开了,他的秘书安娜·布朗(Anna Brown)照顾他,安妮一有空也来看他。在他松树街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文件、化石、动物标本。科普躺的床上还铺着化石,他还没放下自己的研究。即使发烧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在床上讲课。科普给自己开药,他服用了包含吗啡、颠茄和福尔马林的配药。奥斯本本来准备要给他安排手术,科普身体的回光返照推迟了这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科普甚至还去了弗吉尼亚了一趟。
1897年4月12日,美国古生物学家及比较解剖学家、爬行生物学家、鱼类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去世,享年56岁。科普的葬礼按照贵格会教徒的标准安排,不举办复杂的墓地仪式或葬礼。参加者有奥斯本,他的同事威廉·伯里曼·斯科特(William Berryman Scott)、科普的朋友波斯福雷泽(Persifor Frazer)、女婿威廉·柯林斯、霍雷肖·伍德(Horatio Wood)和哈里森·艾伦(Harrison Allen)。六个人、一只乌龟和一只吉拉毒蜥(科普的宠物)围在科普的棺材旁,人们沉默了很久。
“完美的贵格会教徒式沉默……一段简直永无尽头的时光(a perfect Quaker silence ... an interminable length of time.)” 奥斯本回忆道,他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圣经》,读了约伯记中的一段。科普的棺材被装上灵车,送往费尔菲尔德的墓地。灵车离开之后,众人打破了沉默开始交谈,奥斯本被柯林斯拉去读科普的遗嘱。
奥斯本和科普的妹夫约翰·加勒特(John Garrett)被任命为遗嘱执行人。科普的遗产价值75327美元,算上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售化石带来的收入,总共84600美元.女秘书安娜·布朗和女儿茱莉亚各收到5000美元,剩下的归遗孀安妮。他的家人可以选一些他的书,剩下的都出售或赠与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些酒精中保存的标本送给了自然科学院。
报纸上刊登了科普的四张照片、六页讣告和两页纪念文。奥斯本几年后向美国国家科学院提交了关于科普的正式回忆录。《美国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介绍科普生平的文章,却把他的去世年龄错当成了46岁。
1 / 3
死前,研究骨骼大半辈子的科普决定用自己的遗体做点什么。他在遗嘱中将自己的遗骨捐给了费城维斯塔研究所,希望在装配之后自己的骨骼能被宣布为人类的模式种标本。模式种就是该物种被发现的第一幅化石,至少人类自己是不可能发现第一幅出土的现代人类化石的,科普希望自己能填上这个空缺。他还希望用自己的遗骨来挑战马什。根据当时的科学观点,脑容量越大意味着智商越高。科普把头骨捐给了科学界,希望能以此来测量他的大脑,来证明自己的智力高马什一筹。很不幸,科普的两个愿望都落空了。他的遗骨经过处理和装配后,人们认为这些骨骼显示出了早期梅毒的症状,没人会同意让梅毒成为人类这一物种的标配。
马什1899年3月18日去世,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是在纽黑文一座装饰豪华的房子里度过的,享年68岁。1895年,他从国家科学院院长一职下台后,抵押了自己的房子。96年他出版了两部书《北美洲的恐龙(Dinosaurs of North America)》、《Vertibrate Fossils》。1897年12月13日,马什获得了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居维叶奖——这是古生物学界的最高奖项。
马什死后被安葬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格罗夫街公墓(Grove Street Cemetery in New Haven, Connecticut)。他对科普发出的挑战毫不在乎,但头骨还是保留了下来。科普的头骨现在还保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骨灰和导师莱迪一起放在研究所,一些骨骼被提取出来保存在一个锁着的抽屉里供解剖学学生做研究。

盖棺定论

总的来看,马什在化石战争中赢得了胜利。马什发现了80多种新恐龙,多于科普的56种。马什发现的恐龙,如雷龙·、剑龙、三角龙名气都远大于科普发现的异特龙·、棘龙等恐龙。两人的努力让北美洲的恐龙发现从9种增加到了150多种。战争中诞生了石膏包裹化石的技术,美国的恐龙复原流派也由此发轫。
30年来的激烈争斗,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美国古生物学界的名誉、许多可能的关键化石遗迹、一些其他学者在该领域的被边缘化、两人的研究留下的大量谜团和混乱影响了古生物学界几十年。两人共同发现了一个叫“犹因他兽”的物种五十余次。经过后世科学家检验,两人发现的142种恐龙中,可能只有32种是有效的,其余的都有重复或错误,尤其是科普的发现。
科普能胜过马什的只有论文数量。马什只有300多篇论文,而科普在他勤奋的一生中创作了约1400篇学术论文,描述了将近1300种新化石,这一纪录至今无人可破。人们普遍认为科普有较强的学术能力,但是性格急躁粗心。马什做事比科普节奏要慢,也细心的多。更重要的是,他在上流社会更混得开:格兰特总统、罗斯柴尔德家族、布法罗·比尔等风云人物他都有关系。
在理论方面,马什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由此提出“鸟类是恐龙后裔”的观点。马什还认为,第三纪许多分类群的大脑大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科普支持新拉马克主义,并提出了“科普法则”:在地质演化史上,生物体型总是往越来越大的方向演化——这是他最知名的学术遗产之一。

尾声

在20世纪的前夜,这场轰轰烈烈的化石战争终于结束了。
化石战争中,第一批完整的恐龙化石出现在人们面前。南北战争结束后,全国都弥漫着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情绪,人们感到未来就在自己手中却不知道该如何走出下一步。在西部地区的化石发现,有力的吸引了美国人的眼球。这些西部地区发掘出的远古生物帮助人们从现实中逃离到了古生物的世界中,也改善了许多人对西部地区的形象。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尔(Robert Bakker)描述当时的景象说:“来自科摩悬崖的恐龙不仅充斥着博物馆,还充斥着杂志文章、教科书,它们充斥着人们的思想。”
1 / 2
欣赏恐龙化石,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人们眼里这些恐龙化石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就。在科普和马什去世之后,“恐龙热”逐渐消退。二战及之后的一段时间,许多恐龙化石损毁,恐龙研究也出现了断层。
无论如何,自欧文发明了“Dinosauria”这一词来,恐龙就注定要成为人类文化中的明星。马什和科普两人和他们的一生,也注定因恐龙的高人气时不时被人回忆起来,进行新的创作。
蒂姆·鲍林(Tim Bowling)2007年的图像小说《骨尖、牛仔和雷霆蜥蜴(Bone Sharps, Cowboys, and Thunder Lizards)》以1876年和1916年查理斯·斯特恩伯格(Charles Sternberg)在堪萨斯州的化石狩猎为原型创作。
蒂姆·鲍林(Tim Bowling)2007年的图像小说《骨尖、牛仔和雷霆蜥蜴(Bone Sharps, Cowboys, and Thunder Lizards)》以1876年和1916年查理斯·斯特恩伯格(Charles Sternberg)在堪萨斯州的化石狩猎为原型创作。

I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