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竟然有那么多小京都、小瑞士?

2021-04-05 星期一
国内的景点摇身一变
成了“高仿”国外热门打卡地?


四月一到,上半年的小长假已经开始招手。


外滩君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的旅行目的地推荐里,“假装在国外”的国内景点越来越多。


亭台庙宇+樱花古松或枫叶+古风石灯笼,便可称之为“小京都”。



雪山+草地+大湖+蓝天白云,转身就到了“小瑞士”。



白墙的屋子+石头台阶+蓝色屋顶门框,仿佛身在“小圣托里尼”。



拔地而起的人造铁塔+绿草地+户外咖啡馆,瞬间来到“小巴黎”。



据外滩君不完全统计,国人境外旅行爱去的十几个国家/城市,都在不同的地方被“复刻”了一遍。



在这类旅行推荐里,对于“国外景点”的定义充满标签化,却又让人忍俊不禁。


很多国内景点在建造初衷,并非是要贴国外知名景点的标签来宣传,但众多网红博主的标签式拍照打卡,渐渐让它们变了味。


非要带个“外国小名”,才能吸引人们前往吗?



01


日本:“景点复刻”的重灾区


因为离得近又方便购物,日本是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


又因为京都、奈良这些热门旅游地的许多古建筑,本就与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模仿起来也好上手。


不管是杭州的径山寺和目回龙井茶室,还是成都的三圣乡,无锡的拈花湾佛山的展旗峰公园,宁波的香山教寺,台州的龙兴寺,甚至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里的知也禅寺,都在一些游记里被贴上了小京都的标签。



只要是一间稍微有点名气的寺庙,再配上些假山山水,枫叶古松,廊桥楼阁,“小京都”的味儿就出来了。


又或者只要在林间修一间茶室,加上榻榻米,日式拉门和窗外的绿植,只要摆拍到位,哪怕被蚊子咬一腿包,这所谓“京都风”的出片也值了。



镰仓也是国人的热门旅游城市,因为《灌篮高手》片头曲中的经典名场面,它的海边成了许多漫画迷去日本的必打卡地。


在国内,北到威海的火炬八街,秦皇岛的阿那亚礼堂;东到苏州岱心湾的629路公交站牌,南至汕头的南澳岛,惠州的巽寮村,厦门的集美海边,甚至西南边昆明的海埂大坝,只要有片水域(海、湖都行),岸边来条公路或者铁道,路口竖两根电线杆,低配版“小镰仓”呼之欲出。



女孩子如果想要更到位,还可以穿一身 JK 制服,面向大海跑过路口,分分钟化身日漫女主角。


粗粗数一数,江浙地区和沿海的广东,广西省都是“小镰仓”重灾区,至少有十几个叫这个名字的拍照打卡景点。



很多人去日本玩时,都喜欢去知名温泉疗养地箱根,这里不光有遍地的温泉旅馆,还有热门大网红景观:神社里的水上鸟居。



国内各地的温泉旅店也不少啊!广东惠州的南昆山,北京承德的度假区,都有许多小而美的泡汤地。


只要动动心思把泡汤的地方装修成户外的日式小屋,并且一定要有能看到景观的拉门,就能达到“在箱根竹林里泡温泉”的视觉效果。


在这样的“小箱根”池子里泡汤,感觉连温泉顿时也热了几度。




奈良的小鹿可以算是这座城市最知名的名片了,被公园里的超凶小鹿一路追着围攻讨鹿仙贝吃,是外滩君去奈良旅游时的深刻记忆。


上海崇明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嘉兴的瑶池八福农场,杭州的良渚遗址公园,还有北京野生动物园的鹿园,几乎所有有鹿,有草地和树,最好再来点山坡的地方,摇身一变都成了“小奈良”。




强行营业的小鹿也挺冤:奈良的鹿是日本鹿,与国内常见的梅花鹿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国内竟然连保护动物麋鹿苑都成了小奈良出片胜地。



一部《头文字D》让老司机们对其中的秋名山念念不忘。


在京新高速定陵一段的盘山路,深圳的三洲田公路,还有浙江安吉的S205省道上,这些盘山公路多来几道转弯,你说不定就能在路上偶遇送豆腐的拓海。



你甚至不必跑完这“小秋名山”的全程,就能在路上看到几乎一比一还原的“藤原豆腐店”,可惜这里不卖豆腐,只卖奶茶。



02


欧洲:“在逃公主”全靠修片


遥远的欧洲也吸引着那些无法身临其境的游客们。


国内许多城市里都有奢华气派的“欧式风格”建筑,找好角度加点滤镜,分分钟变身城堡在逃公主。


雪山、草地等许多欧洲户外常见的元素,则更容易照搬,分分钟体验异国风情。



瑞士很早就是中国人欧洲行的必经之地,纯净的湖光山色是许多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蜿蜒山间的红色小火车更是一道风景。


到了国内,重庆的仙女山,西藏的林芝,成都的四姑娘山,昆明的寻甸牧场,祁连县的卓尔山,兰州的竹子沟......只要有“雪山+绿草地”,背景再来几座小木屋,选个晴朗的日子摆拍一下,标准“小瑞士”内味儿就有了。



中国那么大,也不是每个省都能看到雪山,咱们退而求其次,草地+绿山坡+一棵孤独的树(这个很重要),也能瞬间来到“小瑞士”。



又冷又美的冰岛,近年来从小众旅行地逐渐变得大众,这里有许多“看起来不像是在地球上”的独特地貌景点,比如黑沙滩、冰川、裂谷等。



国内这些“小冰岛”,属于比较高阶的“北欧风宝藏秘境”,但万变不离其宗:把白石头修黑,把黑石头修白。



从金华的石灰厂,到川西的斯汀错,再到东北的长白山,修出来的冰岛风情就在你我身边。


无论是只要有一片水+比较高耸崎岖的假山,先在那唯一的机位按下快门,再强行把对比度拉满,乍一看泛白的假山石头真像是落满了雪。


随便找一片石块比较不规则,但一定要是同一品类的地上,就可以尽情躺着趴着,与这片“黑沙滩”亲密接触,哪怕它只是废弃厂区的一片空地,也要强行把白石头修黑,修出大片感。




03


这些著名景点

也没能幸免


还有新加坡、摩洛哥等这些富有标志性元素的国家和城市,也被集体贴上了标签,成为城市里的所谓“不出国也能拍出异域风情大片”的背景。


马尔代夫,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是坐落于印度洋的世外桃源。


广东潮州的饶平龙湾村,江苏宜兴的黄泥岗公交站台,江西庐山西海,海南陵水的呆呆岛......国内只要是一片看起来还不错的海,天气晴朗,灯塔前面一站,加个滤镜,人人都能水清沙白。



你以为这样就能以假乱真了?深谙此道的民宿老板还会把浴缸装修到露天阳台上,搞个茅草屋顶,让你在阳台上面对着大海用早餐,营造出一种私人沙滩的错觉。



云南最近超火的旅游地西双版纳,曼听公园和总佛寺这两个景点里有许多融合了傣族和泰国式风格的金碧辉煌建筑,是“小泰国”的出片胜地。


在曼听公园里走一圈,你能发现 100 个穿着星光夜市上 50 元一套傣服的假傣妹在拍照,她们有一套专属的摄影师指导动作,后期的修片同样能解决一切不完美。



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因为风光好又没有语言障碍,一直是适合各年龄的旅游地,樟宜机场的大面积栽种的绿植也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国以后,机智的人们发现:只要站在一面错落有致的绿植墙前面,这不就分分钟回到了新加坡的度假时光吗?



于是许多餐厅、公园开始布置绿植墙,但要想真的抬高整体出片效果,还得在植物园的温室里。


比如上海晨山植物园的热带植物馆,成都蔚蓝咖啡图书馆里的一面绿植墙,只要角度找对,你就在身在“小新加坡”假装度假。



澳洲的海滨城市悉尼,不光有知名地标悉尼歌剧院,还有横跨南北的港湾大桥。


鉴于歌剧院是一座有辨识度的异形建筑,国内的拍照达人们便取其精髓:不管在不在海边,只要是高耸的浅色系三角形建筑,一概称之为“小悉尼”。


北京某家居品牌在朝外大街的旗舰店,就因此被冠上了“小悉尼”的名号,本没有海,是“小悉尼”带来了人潮人海。



同理,国内任何一座河上有类似结构大桥的城市,都能拍出“港湾大桥”的效果。比如海滨江卢浦大桥的日落时分,用网红们的话来说,“每一根头发丝都美。”



同样从小众变得大众的北非城市摩洛哥,这里的“异域风情”到底是什么?没人能准确定义。


放到国内,它是红砖墙、花瓷砖,是陶罐里栽种的热带植物,是伊斯兰风格的拱门和盘子装饰,也是舍夫沙万的蓝色村庄。



这以上所有的元素,大概率都会集中在一间“小摩洛哥”民宿中,这样的民宿一定要有个贴着蓝绿色瓷砖的游泳池,不游没关系,只要坐在岸上,包个头巾穿件红色系的连衣裙,就能“出片”。




04


“碰瓷”国外景点

网红们的出片密码?


其实国内的许多景区都很有特色,完全没必要强行贴上国外景点的标签来营销。



有鹿苑的“小奈良”之一,是杭州良渚文化的遗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遗迹,值得每个人去游览了解。


一直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新疆伊犁,也并不是什么“小瑞士”,这里壮美的雪山和草原,让去过的人都为之震撼。


最近超火的旅游目的地西双版纳,建筑风格乍一看确实很“小泰国”,但这样的建筑其实也是云南傣族文化的一部分,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



当然,也不排除也有些景点根本就是人为搭起来的景观,纯粹为拍照打卡而生,毫无内涵和观赏性可言,让跟着旅行攻略去玩的人大呼上当。


一片海滩上,只有那一个机位能拍出所谓“小马尔代夫”的感觉,但却有一百个人在排队流水线式打卡拍照。


“小圣托里尼”有质感的白墙蓝顶其实全靠滤镜,遇上阴天或者多云天气,就是普通的海边渔村小屋。



“小摩洛哥”纯粹是复刻当地几家有名的网红民宿,学得四不像,干脆美其名曰“Ins 风”。


模仿了标志性风景,但模仿不来风格,拍来拍去也就是那几个姿势角度。


一分景色,四分构图,五分滤镜,就成了社交网络上十分完美的打卡照片。



这十年来,很多人假期都会出国旅行顺便购物。同时,“假装在国外”的场景,也在国内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虽然国外的景观很美,但除去那些专为拍照打卡而设的景点,国内的景色也有自己的独特底蕴和风光,一定“不输”、“堪比”国外的景点。


为了显得高级以及出片,就用国外的景点来贴标签,或许是一时引人来的“财富密码”,但真的并不会显得这里很厉害。



外滩TheBund招人啦!


我们在寻找……


生活方式主笔 (1名)
在生活方式领域深耕多年,专业过硬、逻辑清晰、观点犀利,新闻敏感度强。

生活方式编辑(2名)
中英文俱佳,对美好生活有丰富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商业地产、汽车等有相关采编经验加分。

坐标:上海“巨富长”  
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上升空间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文、编辑/菠萝狗
图片来自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六铺生活家爱买好物
(点击图片查看)





- THE END-

关注"外滩TheBund"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外滩TheBund
当安藤忠雄遇到毕加索会发生什么? 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里,3月30日迎来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展。 行走在安藤解构的光影空间里,观摩大师的手稿作品,有种奇妙的默契感。 惊喜是,意外发现国内现藏毕加索最大尺幅的油画作品《男人和女人体》也在其中,与安藤“打破流畅线条重新组合”的立体主义理念,异曲同工! 感谢视频中部分素材由“和美术馆”提供并授权(摄影:刘相利) #广东 #和美术馆 #HEM #安藤忠雄 #毕加索 #艺术展
视频号

点击关注公众号"外滩TheBund"


外滩TheBund
外滩传媒全力打造,优质城市生活指南,有品位的人都在这里。
19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