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表演传统艺能的时刻,长假前固定来消费一下武康路。
10.1又有一大波游客即将涌入武康路,接着假期一过,吐槽武康路又将成无数营销号的流量密码。

过去两年那么多号跟在我后面做题目,不少人觉得我这专业武康路黑成天兴风作浪,也有点责任。当然啦!”武康路”这流量密码对我来说的确是零成本选题,只要外面走几圈就行了,我手至少还有五个武康路相关选题,没把她消费足夠我是不会滚的!!
言规正传,其实这一年,就在大家慢慢将武康路与俗不可耐画上等号时,这条路上竟默默开了许多新店,都是那种让你耳目一新,装修品味超群的店。
武康路安福路口自然不用说,话梅新店开了,加上苗条姑娘最爱的BM,来自长沙的三吨半咖啡旗舰店、多抓鱼旗舰店、野兽派、RAC.....当之无愧的网红店一级战区,网红宇宙中心。

所以你对武康路必需有种先决认知,即使走马观花的游客再多,武康路仍然是武康路,底蕴依然在那。她承载无数人对上海的想象,在这种符号性地标插旗也是无数人的梦,但许多门面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拿到,与其说卖东西,不如说是”实力展示”,一群懂得时尚潮流,具有相当品味,又拥有资本的人,都抱着不能输的心态,想打造一间符合这条路氛围,成为这条路上最美的店。
上百元的brunch,可说是你来武康路不可错过的特色小吃;但如果你是穷游党抱着”50元玩转武康路”,刚好又中午没吃饭,路口不起眼的一个小门面”阿拉馄饨”你可要注意了,那这间店是你在武康路上能吃到最便宜的小吃店,要抓紧机会,不然欲哭无泪。

这样一碗虾肉馄饨,24元,别嫌贵,别忘了,这是上海武康路;或着你可以要一碗葱油拌面加颗蛋16元。

武康路98号,以前的武康菜场,经改造后成为”Wukan Market”,虽然名字好像没啥不同,但里面却是颠覆性的变化。

二楼的something,我认为它是整条武康路颜值最高的餐厅,超过五米的超大落地窗,”绿色背景墙”相当惊人,完全将武康路之美纳为己用,室内绿植与窗外四季变换形成了鲜明的风景。

其实他去年10月开店后,整整有半年只有周末开店,所以每到开店,就无数少女在店前排队入场,估计全上海的网红都来这打卡过了。这间店依照季节、光线、昼夜,有几个不同的超级出片位,不过你们自己找吧!

这间店在点评上分数并不高,虽然它食物肯定上得了档次,很多人都觉得性价比太低,但可别忘了这道风景怎么也值100元。最便宜的方式,工作日下午,买一杯最便宜的30元美式咖啡,其实价格跟路口三吨半一样,环境不知道好到哪里去喔!

后面是另一间名为”米面荟心”的粤菜,我认为这是上海人均150左右的粤菜顶流,环境好,东西好吃,如果你排不进something,来这边吃也不错
你要记得,这整栋楼,基本就是为拍照而生的,楼下买手店D.O.C.亦是,装修、布局、光线,依据空间有不同的色彩运用,这间店虽然好看生意一向不太好,足够你坐在中庭那像教堂的神秘空间尽情拍照没人抢镜,毕竟”华而不实”、”不接地气”,在武康路上是句赞美

246号Paper Elephant,门前是一盏菱型灯,与永远是枯萎不换的草,小小的门面,是武康上最酷的二手服装小店。(好像也只有这么一间二手店)

门面橱窗永远杂乱,永远酷炫,永远吸引你眼球,而店内大胆的配色,魅惑的霓虹灯、琳琅满目的杂货,看起来都很随意,可绝对都是挑过的好货,大多是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川久保铃、丸山敬太、谭燕玉、高缇耶.....总之是致命小骚货的风格,当然啦!也不是每个人都hold得住这些设计。

它有个武康路上其它店都没有的服务,就是部份服装出租,你大可以在这挑几件有个性的去街拍,也不用拖着行李箱到处跑了。
这可能跟老板早年在日本生活过有关系,整个店的氛围有种泡沫经济顶盛时期原宿二手小店的feel,老板气质本身就像个Gay教母,虽然看起来有点酷,不过人挺热情,然而做生意颇佛系,开店时机挺随机,如果你见她没在店里,扫一下窗上微信预约,先去逛一圈她就过来了。

286号 LOOKNOW,是间设计师买手店,其实你也完全不用管它里面有啥商品,光是每一季大橱窗的陈列设计,以及经常在办的限时展,进去参观感受一次,就足以成为你常来逛武康路的动力

当你沉浸其中时,有时候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在买手店里还是在逛艺术展

旁边是plusone coffee,如果你刚才只吃了碗拌面,那么,这时候你就有钱买杯美式咖啡,上到武康路最佳景观露台拍照,只有一个位子,非常抢手,别笨笨的一直占着喝咖啡。

你看这店的装修,妥妥的网红风格,这个小空间也是武康路一流出片点,怎么拍都很潮;当然啦!他们的咖啡也不差,只不过你想静静坐在店里喝杯咖啡的话,需要忍受旁边的人一直拍拍拍。

137号 gathering 集雅咖啡,在整条武康路上,甚至国内的咖啡店,都耳目一新。

原木质朴的设计,大量使用农村淘汰的旧木物件,比如谷仓板,墙板,赋予这些老物件新生命。

她有座非常雅致的小后院,在有限空间里,运用现代方式重新诠释传统园林里移步换景的理念,每一件进到你眼里的东西,都恰到好处。

之前她跟PRADA合作过一次快闪展,因此也被打上了”网红店”的烙印,有人称她为”国风咖啡”,墙上挂满了墨宝字画,以及各种宋朝趣味艺术品,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桌椅物件混搭,巧妙地借景,构成空间分割。

秋天到了,坐在他店门前的木蹬喝咖啡,享受那疏疏金黄秋影,是属于武康路的散漫乐趣。

旁边是集雅的器物店杂货店,你完全能感受到老板对中式小器物的热爱,值得进去参观欣赏。每个空间都充满中式风雅,店里的氛围充满”拙”的趣味,却不觉得它与梧桐树下的武康路有什么违合。

但很少人会走进这栋公寓,上到二楼的展室里,那又是另个让人惊艳的空间。

没有过多的装修,复原的木地板与清水墙面,让人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展品上

武康路绝大部份门面都在西侧,这二楼展室空间可贵就在于,当黄昏时,随树影摇曳的夕阳,投影在一字一句上,本身就是个令人产生无限暇思的艺术品。

129号,Septieme,,这道木门后面,整条武康路最神秘低调的店,99.9%游客路过这道门的,可能会觉得它还算好看在门前照相,但绝无法想象,这里面别有洞天。

打开门,是座充满日式荒芜诧寂味道的小庭院,看似荒烟蔓草滋意生长,充满野趣,却都是设计搭配过,一点多余的花草都没。不得不说,这是近期最让我震撼的买手店装修,甚至可以说是武康路上最强隐藏景点。

门外人来人往,但一走进这个院子,只剩下风吹过树树的沙沙声,以及清新的鸟鸣。

这是一间欧美与韩国设计师品牌的买手店,小小的空间,购物体验相当不错,还经常举办一些有关”器物”的展览。据说主人以前是干时尚PR,在这个地点,开这样的店,如此空间利用,品味非凡。

这间店今年五月才开,但神秘到即使像我这种天天路过的人,也不知道里面在装修。

雨后如油画,阳光下斑驳的光影,一幅天然的画框,是间四季都该按时钻进去感受的店

店里参观的人不多,大多也是去拍照打卡,但店员也相当客气,这间店的气质就是并不喜欢店里人太多破坏宁静,想要进去,必需先在他们的公号上预约(然后记得带上驱蚊喷剂)

如果说Septieme那么神秘低调,对面的”小着”,就非常高调地希望你走进去拍照打卡了,之前他们的店员一直站在门口招呼大家进去拍照,但这栋楼似乎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气质,于是游客几乎都是站在院外拍一张,真正走进去的人不多。

我觉得这栋楼里面,每一道阶梯、每一扇窗、每一个拐角,基本都是为了让你拍照而设计的,如果你难得到武康路,没进去拍一次照那简直亏大。

这是一间设计师服装店,可是衣服没几件,大把空间都留给客人拍照用,店内配色、格局、灯光,完全满足你对”打卡”的须求,基本没有摄影死角,装修设计已经是国内”网红店”的天花板。

她空间又像迷宫,又像纪念碑谷,衣服倒是没几件,”空间”倒成了一种展品,我在这栋四层建筑里,至少能找出30个拍照点好吗!

除了拍照点,设计师似乎还在店里暗藏各种彩蛋,比如阳光明媚的下午,就”亮了”。
隔壁370号不起眼的小门,以及毫无存在感的小店标,那是设计家具”梵几”的展示店,当年梵几拿下这栋楼也是震撼整个国内家具界。

一楼是他们当季设计新品以及设计师小器物展示售卖,值得你进去逛一逛。

但二楼以上就很神秘了,一方面是要预约,二方面要加他们公号,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是不爽上去

可是当我真正走到楼上,简直有种相见恨晚的悔恨,能见此空间布局与窗外风景,稍微放下矜持那又如何呢!

其实很难归类梵几个设计风格,有些北欧的简约、日式的质朴,又带些中式的底蕴,另人流连忘返。

它的展示空间充满一种安静温柔的力量,有些人管这种风格叫”侘寂”,我认为他是用现代语言重新铨释中式生活,生活禅的情趣。

374号弄堂,Rosa Gallica花店,不用说,整条武康路上当之无愧最美的弄堂,庭院深深,绿影幽幽,花落花开,四季流转。

一旁的大玻璃温室,也是他们的工作室,经常在办些植物养护讲座;如果你是游客,他们也有约两小时的花艺课程,可以直接洽询。
我一直认为Rosa Gallica是武康路最强出片点,即使是再不会拍照的直男都能拍出还不错的照片,最佳拍摄时间是傍晚,一来游客少了90%,二来上面灯光亮了,近景暖光花色璀璨,远景冷光中带着灯火,层次分明。全年最佳拍摄时间是整条弄堂充满温馨节日氛围的圣诞节左右。

武康路最佳街拍时间,一是晴朗的早晨,无比明媚的阳光街上却空无一人,只有网红赶早拍照,你现在都知道网红那些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他们有多努力你知道吗!

另一时间是傍晚,游客也走得差不多了,店里灯火流泄到街上,似乎武康路所有店家的灯光都是为这一刻而设计。武康路之所以与梧桐区其他街道不同,她本质还是住宅区,少有成排门面照亮整街,在居民楼间散落着各种店,独立,略带高傲,而互不干扰的温柔灯火,照亮你傍晚悠闲散步的路。

你现在知道了,武康路那些最特别,最出片,最有趣的店,都不在你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也许是避开人潮,也许淡定地在那等你自己来发现,要嘛花钱,要嘛知道怎么预约,要嘛勇敢走进去。
374号院基本是围绕一栋漂亮的老洋房而建,里头有买手店、杂货店、红酒吧、餐厅、画廊、家居、展馆,还有一般住户,我经常就在里面待一下午了,反正你来都来了,值得走进去逛一圈。

里面狮语画廊非常有趣,经常在办一些古怪的展,展虽小但有趣,最重要是没人打扰

阿拉比卡%中国一号店,也藏在这里面,拐进去小小的空间,总是挤满了人

393号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这栋楼里面有许多经典老房的模型,提供各种有关上海的读物阅读;然而我认为她更大的功能在于,这是整条武康路上你唯一不用消费就能进去坐着休息的地方。

咨询中心旁就是391弄,绝对与武康路气质格格不入的神奇弄堂,你必須走進去。

弄堂里有奶茶铺、杂货铺、手办店、服装店等,经常可以看到客人出出入入,伴随着邻里炒菜妈妈追着小孩打的场景。

各种小玩具,真诚而俗气的假花,各种手写告示就填满各种角落,细节里都是巧思,充满了童趣。



这个充满魔性的小门,是”三千中古屋”,其实这条弄堂各种以皮卡丘为主的小摆件,基本都是他一件件慢慢摆出来的。

店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手办,还是以皮卡丘为主的各种展品,老板霍霍是沈阳人,特别热情,说这些小玩意大多不卖,用来展示,他非常欢迎大家进来拍照。

店里各个空间也都的确非常适合拍照,只要你拍得开心,老板也颇有成就感,大家都开心,墙上你也能看到许多明星来过这间小店。

这条路上所有的弄堂都锁着门,生人勿近,唯有391弄大门敞开,欢迎入内。在精致贵气的武康路,391可说是一大异类,就像走入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瀰漫着穷开心的欢乐氛围。
世界上有许多有名的朝圣之路,比如西班牙圣雅各之路、日本四国八十八灵场,藏民拉萨朝圣之路等.....如果你在武康路上,见到一波波人潮往同个方向走去,是的,那就是武康大楼朝圣之路。

以前我说过,武康大楼就是上海最大神庙,所有人来到上海都会到他楼下,脑子不受控制地举起手机,如朝拜般拍照。
如果你吃完拌面喝完咖啡或吃冰淇淋,那你应该还有五元钱,听我的,去对面新亚大包买个包子,在众人嘱目中,向武康大楼举起包子,如竖中指般,赤裸裸地表达你对网红打卡的不满,你的武康路之旅就算完整,又充满意义了。

因为她是武康路,也许你能举出其他小马路:巨富长的自由随性,愚园路安福路的文艺,胶州路的多元化,湖南路高邮路的低调,却从没撼动武康路上海精致象征的地位。

举凡”武康路新地标”、”武康路最美.....”这些头衔寿命都很短,很快就会被比下去,估计这里是全国买手店服装店内卷极致,设计师无不挖空心思如何給老房赋予新灵魂。光好看没用,失去老房纹理会被认为没文化,一昧的迎造老上海的感觉,亦会被认为土气媚俗。这条路是设计师的终极修罗场。

当年上海市政府喊出”街道是可阅读的”时,武康路就注定会成为一条兼具旅游价值、历史底蕴、美感体验、消费享受的地方,你能找出无数角度来逛这条只有1200米的弧型街道。甚至包含了周边安福路、乌鲁木齐路、五原路等地,我认为这是快能媲美东京代官山的街区,好好欣赏感受每一间店,武康路总不会让你失望。

老有人说武康路观光客越来越多,越来越网红化,越来越无聊,那是因为你自己本身人云亦云,打开方式本身就不对了,自然感受不到这里有多好玩。
想看更多内容可以直接加我公号lxz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