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日文杂志,全部关于上海

2022-07-18 星期一


“我发现,大部分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话题仅仅和旅行、商业和 IT 相关。”


藤本祐太的中文不很熟练,他语速慢,但意思表达非常清晰,会一字一顿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要去改变这种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选择了最喜欢的方式去行动——做杂志。


● Ketchup主编

藤本祐太




第一眼看到它,你会认为它是日本书店里那些出版物的“标准”模样,刊头使用黄色的底部背景,名称 Ketchup 又用红色呈现出来。喜欢杂志的读者把这种搭配戏称为“番茄炒鸡蛋”配色。


这本名字叫做 Ketchup(番茄酱)的杂志,全部用日文写成,直到你发现刊名下还有一行小字:上海文化的真实导览(True Guide for Shanghai Culture),才意识到,这是一本完全关于上海的杂志。


原来这本“日杂”讲述的是上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021 年 4 月,这本 30 页的独立杂志第一次出现在上海 Text&Image 梯书店里。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杂志继续低调地出了新的几期,目前已经出到第五期。一年多的时间,Ketchup 通过“衣食住行”等主题导览了上海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我们带着 Ketchup 和藤本祐太聊了聊:一本讲述上海的杂志,为什么要使用日文出版?杂志的受众是谁?Ketchup(番茄酱)和杂志有什么关系,用它作为杂志名称有什么理由?仅仅只有两人的编辑部是如何工作的?



“上海故事”


藤本祐太的本职工作是建筑师,采访、拍摄和制作杂志的时间一般被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接受采访时间恰好是一个工作日的晚八点,一般来讲,这个时候他正在采访和拍摄其他人。


首先,藤本祐太聊到了 Ketchup 这个名字的由来。


“日本有日式意面(ナポリタン),基本做法是用番茄酱调味。我大学的时候天天做,所以超级喜欢番茄酱。”后来作为建筑师的藤本祐太因为一个工作项目来到中国福建,意外地了解到番茄酱原来是发源自福建的酱料,流传到西洋之后才成为波普文化的象征。


“这种结合很有意思。是和我有关的东西,又是中国的东西。这本杂志也是一样,是用我的视角来看上海。”


原来红黄配色不是番茄炒鸡蛋。


● 创刊号中对 Ketchup 的解释,这个词不仅是番茄,也是发酵后的调味料番茄酱


同时“用个人视角来认识上海”,也是这些上海内容要制作成一本杂志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看日本杂志”,藤本祐太这样说,“很喜欢 Popeye、Brutus 这样的杂志,所以也想做自己的杂志。只是没有合适的契机。”


直到 2021 年,契机来了。


“那时候我来中国已经 3 年,来上海也是 3 年。和日本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完全不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文化。”藤本祐太觉得这样的情况也许令人惊讶,但并不难以理解,“大部分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话题仅仅和旅行、商业和 IT 相关。”


“想要去改变这种情况”,在这种想法的催生下,Ketchup 开始制作了。当然,它是一本日杂,面向的是日本的年青一代。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于是从排版到摄影,Ketchup 都带有浓郁的日杂风格


藤本祐太在排版的时候“会参考很多日本的杂志”,这些“非常日式”的排版方法让页面中各种素材的排布紧凑、丰富,细节的标注也带来了充盈的视觉体验。


Ketchup 针对文字的排版在日本也相当常见,横排和竖排的文字往往出现在同一个页面上。“大部分的日本杂志都是这样排版的”,藤本祐太这样说。


● Ketchup 的“日式排版”


当然,在视觉之外,Ketchup 讲述的“上海故事”也以日杂的角度和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以“住”为主题的一期,杂志专题介绍了在上海的外国人和外地人们的住所,名字叫做“我的部屋”。“部屋”在日语中是“房间”的意思。


中国的生活方式类刊物介绍人们居住的空间,经常用到的概念是“家”。Ketchup 使用的“房间”对中国的读者来说也许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但它在日本杂志中相当常见。


Popeye 每年的 3 月刊都是“部屋”特辑。这一期 Ketchup 参考的制作方式来自 TOKYO STYLE,作者是曾经在 Popeye 任职的都筑响一。


● Ketchup 第三期,“来吧,我的房间”


藤本祐太解释了“家”和“房间”的区别。“在日本,人们来到东京这样大城市,通常只能住一个小小的房间。大家不会把自己(在城市里)住的地方叫做我的家,或者我的房子。老家和买下来的独栋房子才会被叫做家。”


“部屋”的概念从东京来到上海,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Ketchup 第三本专题的受访者,他们的房间散布在上海各地。有襄阳北路、愚园路和山阴路上的老公寓、老房子,大小从 20 平米到 140 平米不等。


也有坐落在崇明岛的四合院,总面积 2500 平米。


借用日本文化中的概念,Ketchup 介绍的“房间”,核心依旧是“人们来到大都市之后居住的空间”,但已经不再和大小有关联


● Ketchup 记录的“房间”



“外国人”


“居住在这里的外国人和外地人”,是 Ketchup 介绍上海文化的另一个重点。借助这些“外来人”的故事,我们看见了港口城市的包容特质给上海文化带来的活力。


Ketchup 的固定版块“番茄酱时报”里,有一个小栏目叫做“ 本月的外国人”,栏目定人选的方式非常特别,主编藤本祐太来到上海之后一直在遇见“有意思的外国人”,“有的会认识,然后成为朋友。需要做这个栏目的时候就会从这些人当中挑选合适的人”。


● “本月的外国人”


另外一个特别之处是,大部分栏目里介绍的外国人都不会一直留在上海。就像第一位受访者 Goksel,介绍他的第一期杂志和读者见面的时候,他已经回到家乡荷兰。1843 年开阜,上海是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人们在港口里来了又走,有一些东西却被留下了,它们构成了上海历史的一个部分,也构成了上海的多元文化。


Ketchup 讲述了这些外来人的故事,也展示了他们给上海“留下”的东西。


从美国来上海开咖啡馆的 Camden Hauge 在店里提供早餐和早午餐,她觉得“上海的早餐也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菜谱上的招牌菜不是纽约正在风行的牛油果吐司,而是融合了上海人气早餐“煎饼”和本尼迪克特蛋的“煎饼本尼迪克特”。


来自贵州的 Swing 定期采购家乡的野生蔬菜、山羊奶酪、或者鲷鱼作为食材,但她的餐厅 OHA Eatery 的厨房是专为西餐设计的,这里没有中国独有的“蒸”“炒”炊具,使用西式的烹调方法。



各地的文化现象在这里交汇,碰撞之中,活力和包容诞生了


本籍是日本的儿玉君人感受到了这一点。他在上海从事时尚行业,觉得做起来“比东京容易很多倍”。上海是一座“能灵活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很适合这个产业的未来”。


有意思的是,儿玉君人说上海“原本是一座拥有众多外国设计师的城市”,只是“大流行以来,许多人一直不能返回上海”。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似乎有了“新的一面”——上海当地也有音乐和设计方面的高手,“感觉是在大流行之后一下子冒出来的”。


● 儿玉君人接受 Ketchup 采访



“触发器”


上海的文化可以说是因为碰撞产生的,人和人的碰撞让这里的文化具有了多元的性质。在今天的城市里,有一些场所能迅速让碰撞产生。


至于这些场所是什么,Ketchup 能快速给出回答:街道和店铺。


对于主编藤本祐太来说,店铺是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的地方,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什么样的,需要去看看这里的店。” Ketchup 第一期的一个主题是“城市导览”,导览内容就是上海的店铺。


● Ketchup 第一期 “上海城市指南,城市、时尚、人……”


这一期介绍的很多店都具有“触发器”的性质。平时门前行人寥寥,举办活动的时候才会热闹起来。相比起售卖物品,让人们聚集起来的功能似乎更重要


就像唱片店 Rochaos,这是一家在社区中口耳相传的店,店主小超是喜欢黑胶的 DJ,在活动上却常常作为舞者出现。没有活动举办的时候,他说自己“好像一直一个人呆在店里”。


“派头”的店主是一对汉族和西藏夫妇。这里是酒吧、俱乐部、咖啡馆、也是理发店。有活动举行会一直灯火通明到午夜。各种来路的客人都聚集在店门外,他们随意说着话。人群中有大家都认识的知名品牌设计师,在名牌大厂工作的人,还有店主本人。



Ketchup 是独立杂志,他们专注小众文化,这些店铺当然也是相对小众的店铺。但当人群聚集在店面里,小众的文化让人们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我不是很喜欢(存在于)手机上的网络文化,人和人聚集在同一个空间中才会产生真正的文化”,藤本祐太认为街道和店铺是城市中很重要的空间,它们能让人聚集起来,产生碰撞。


正在制作的最新一期延续了”街道和店铺“的主题,讲述的对象是上海的街道“乌鲁木齐中路”。


藤本祐太认为最值得期待的内容是这条街上的“店主的故事”,“这条街很有名,但是每个店主的故事却不会那么有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对于我来说,为什么会有很好的街道,是因为有很多好的店主在这里开店。”



“流动的编辑部”


这些店铺同时也是 Ketchup 的“流动编辑部”。


目前 Ketchup 的编辑部里只有藤本祐太和编辑小姐荻原晶子两个人。他们没有办公室,采访结束之后,两人会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交流关于下一期的想法,商定好主题。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店铺也让原本主要“面向日本年青一代”的 Ketchup,反而在上海人里更受欢迎。


藤本祐太说中国的读者传来的反馈,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率是“啊!这是我的朋友”,或者“我见过这个老板”。阅读 Ketchup 的上海人大部分都看不懂日文,杂志制作的内容不是通过阅读,而是在店铺聚集的人群中成为聊天的话题,然后口耳相传


流动编辑部讲述的故事,也在店铺里流动。


除此之外,制作杂志的过程也似乎永远发生在“路上”。Ketchup 目录的设计别出心裁,使用一张具有上海特色且和当期主题相关的摄影作品当做背景。


● 和时尚有关的专题,目录背景是晾着衣服的民房,吃在上海专题的背景是一张路边的西瓜摊


这是藤本祐太想到的安排,使用的是他自己拍摄的照片,“大部分是采访结束后,回家途中拍摄的东西。是非常上海的照片。这种在日本拍不到的照片,也是我想拍的。”



“聚集”


“人和人聚集在同一个空间中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秉持着这样的观点,主编藤本祐太选择在街道和店铺里寻找文化,用探寻的方式亲自去看。


但也许,他还使用了一种方式——借助生活带来的体验


Ketchup 中有大量与冲浪相关的内容,这是藤本祐太来到上海之后培养的新爱好。上海的城市环境对冲浪并不那么友好,反倒是他的家乡日本拥有更多适合冲浪的海岸。


“但是日本有很多关于冲浪文化和 local (当地)的圈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融入进去”,藤本祐太这样做出解答,“在上海认识的朋友给我分享了很多冲浪信息,这里好像喜欢同一样东西就能自然而然地聊到一起。”


● 每期杂志都有介绍冲浪的内容。


来到上海之后,藤本祐太还对另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在东京,能约会的地方并不那么多。所以想看看上海人一般去哪里约会。”于是 Ketchup 第四期“我们约会吧”,挖掘的就是上海适合约会的地点。


经过一系列探访之后,藤本祐太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能约会的地方也不多”。不过他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相比起“适合约会的浪漫地点,也许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会更好。对恋情的发展来说也是这样”。


“而且上海有很多好看的街道,一起散步也很适合约会。东京的话,出行总是需要地铁,有点麻烦。”Ketchup 第四期介绍的第一对情侣,他们的约会就是在延庆路上进行的。


● 铭铭和奕辰,约会主题是“在延庆路散散步也很好”


另外一个和个人生活体验相关的内容是第一期的一个小栏目,“上海老人穿什么”。


藤本祐太记得大家对这个这个栏目的反应,“很多人说喜欢这个内容,超级有意思”。事实上这两位“上海叔爷”是在日常的活动范围内遇见的,根据藤本祐太的观察,“他们穿的衣服大部分老人都会穿”,是 2021 年可以观察到的 50 年代的上海


“很多红色”,藤本祐太这样形容他们的穿搭。


● “上海叔爷”的标配是鸭舌帽、太阳镜和一根烟。气温下降时的“经典”单品是羽绒服,手里还要拎一袋橘子


采访结束后的第 4 天,Ketchup 暂停的编辑工作有了新进展,印刷完成的第五期来到了藤本祐太手上。第六期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当时是六月末,不光是 Ketchup,上海也在筹备全面复工。☁️

编辑:

玛鯊

采访、撰文:

Moon   

设计:

Andy

鸣谢:

Text&Image 梯书店

蜜蜂们从此过上了美好的新生活——因为它们是鱼了

懂了,主理人不务正业,才能做出更酷的品牌 

未来,香水和护肤品的成分表里会出现已灭绝的植物吗?

如果你要去旧金山,别忘记带上鲜花

2022 上半年 NFT 离谱事件收集

要连夜刷门票才能抵达的“宝可梦化石博物馆” | 东京来信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