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难万难,到乌镇去!

2022-12-26 星期一

疯狂浪漫,犀利丰满

充满末日的幻灭又饱含希望


视频来源于@Zooki

在乌镇戏剧节举办的九届里,第一次下了雪,下了足足两天。

这场雪所带来的浪漫,具有相当的治愈性,一下子扫除了人们积压已久的无力感。
今年的乌镇戏剧节能举办完成太不容易了。
有戏剧人满足不了抵达要求,无奈取消演出,更有到了乌镇,绿码突然变黄码的天有不测风云。
被拉走、临时换人、调整团队分工,这几乎成了每个剧组都会遇到的问题。
对于种种疫情防控限制,观众更是望而却步。
演出前的频频退票,直接带来的结果是今年来参加戏剧节的观众少之又少。
几乎每场演出都有空位,与往年水泄不通排队蹲票的局面大相径庭。历经下雨、下雪,戏剧节给人的直观气氛,就跟这南方12月的天气一样,冷得出奇。
然而当你停下来看一看戏剧人充满热情表演的户外嘉年华,再走进剧场看一场久违的演出,那种参加戏剧节最原始的快乐又回来了。
身处与外界的绝对隔离之地,踏踏实实坐下来等待演出开始的那一刻,冲破万难的奔赴,终于在心口化为了“值得”二字。

新戏亮相
“这是今年乌镇戏剧节的面子”
“公然发疯,我好羡慕”

今年乌镇戏剧节首演的新戏并不多,但要是赶上了李建军导演的《大师和玛格丽特》,那绝对是赚了。

《大师和玛格丽特》带给人的震撼,怎么说呢,属于"即使没看太懂但大为震撼的震撼"。
观众说,这是“今年乌镇戏剧节的面子”,
有人写道,“公然发疯,我好羡慕”。
《大师和玛格丽特》改编自布尔加科夫的魔幻荒诞巨著,整场演出是真实、魔幻、梦境、荒诞、寓言的结合体,首演近200分钟无中场休息。
这不仅是对演员体力、表演力的考验,高密度、大信息量的文本,对需要全神贯注的观众来说同样是一种挑战。
李建军说,这部戏是他十年来心里最没底的一个戏,首演当天,在观众进场前20分钟才完成彩排合成,“整个过程都是很狼狈、很仓促”。
漫长的首演结束后,看进去的人慷慨激昂,气氛热烈,人们站起来大喊“新青年牛逼”;反感它的人则一度躁动难忍,演出不到三分之二时纷纷离场。
《大师和玛格丽特》首演结束后

这部戏无疑是挑观众的,它会让喜欢的人看得非常嗨,忍不住疯狂解读,忍不住二刷;
也会让不喜欢的人连连质疑:他们在发什么疯?
小说提出了勇敢、救赎、爱等宏大主题,豆瓣网友写道,整部作品"疯狂浪漫,犀利丰满,充满末日的幻灭又饱含希望。“ —— 这句话大抵用来形容这次古镇里的戏剧节也不差。
如果说李建军去年带来的《世界旦夕之间》就像一部充满现实隐喻作品的序言,《大师和玛格丽特》则将李建军和新青年剧团推到了一个质的转折。
这是一部从文本体量到解读空间都让人震惊的大戏,也注定会成为这么多年来中国戏剧的一个重要代表作。

我再也不允许你们,

公开践踏我的幻梦!

我知道明天不只属于我自己,

此刻我们站在一起。

我们迟迟不愿离去,

仿佛这就是最后一夜。


《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舞台分为前景表演空间,以及后方演出人员真实的化妆间和工作间。
戏中有大量多媒体的运用,当大屏幕上出现男女主演在化妆间的实拍镜头,男主演张加怀那个气质,让人大呼这不就是娄烨电影里的贾宏声吗!
演员们穿梭于两个空间,对于这种“穿越”感,时间和空间的模糊性恰是这个作品想让观众意识到的——这个故事其实也在讲述今天。
对于原著,李建军说他最喜欢的地方在于,“你会觉得特别解气,玛格丽特把现实打破了,黑暗里又有阳光透进来了,即便是个幻觉,也很鼓舞人心”。
勇敢与怯懦、死亡与恐惧、无论何时,不从众、不屈服,保持勇敢和梦想,才能获得生而为人的自由与救赎。
《大师和玛格丽特》带给人的震撼,正是这份义无反顾奔赴“理想之国”的力量。

有人看完《大师和玛格丽特》,评价李建军逐渐“孟京辉化”。
舞台上,当人们疯狂砸着大白菜和椅子,架子鼓老师的鼓点打得心潮澎湃时,这种摇滚的破坏感,的确很难不让人想起孟京辉。
今年,孟京辉带来了改编自余华小说的新作。
再次作为开幕大戏,《第七天》依旧由梅婷主演,只不过这次观众争议的焦点,从文本换到了主演陈明昊身上。
陈明昊这次着实瘦了不少,演出开场就连跳了300多个跳绳,全程将自己透支的表演方法,累是真的累,卡词也是真的卡词。
《第七天》讲述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虽然新作的豆瓣评分不及去年的《红与黑》,但这部剧的评价却呈现为两级趋势。
孟氏风格化的摇滚改编让不少粉丝整个爱住,至于质量到底能不能让更多观众满意,等巡演时不妨去看一看。
今年值得推荐的新戏,还有王媛媛导演的肢体剧场作品《樱桃园》
《樱桃园》由孙莉、吴彼、刘晓晔等主演,演员由三分之一的戏剧演员和三分之二的芭蕾舞者构成。
表现形式上,《樱桃园》将戏剧与舞蹈相结合,比较惊喜的是,这种结合并不生硬,也不是讲一段台词跳一段舞的强行拼贴,追求简洁的舞台置景显得大气而有仪式感,肢体与台词相结合的美感,又带来了一种奇特的观感。
对于什么是樱桃园,王媛媛形容为“那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想保留的净土,是可以承载完整记忆的、安全的家。”
内容上,故事将人类与AI的对话,与契诃夫《樱桃园》的主体故事相融合,整部剧探讨的是关于“存在”的命题。
在戏剧是否还能生存的当下,感谢有《樱桃园》这样的作品,还在尝试探讨新的舞台表达。
比起文本改编所做的努力,《樱桃园》更有意义的是在一个舞台上将两种艺术碰撞出火花,肢体剧场的表现形式,无疑为戏剧舞台的表现空间又拓展出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独角戏集体汇演
“这就像在兜里又翻出来了100块钱”

在采访完王子川的路上,团队人员给他聊起了头一天看《樱桃园》的感受。舞蹈与戏剧的结合,同样引起了王子川的兴趣。
看了看自己第二天《雅各比和雷弹头》的演出时间,王子川笑着说要不第二天先去看一个小时的《樱桃园》,再回来备场演出好了。
此话一出,旁边的我不由得一惊。思维跳跃,将自己的事情看得很淡,又对外界时刻保持好奇,这是王子川本川了。
2017年的独角戏作品,时隔两年再次在乌镇演出,王子川形容这就像突然在衣服兜里又翻出来了100块钱。
在2017、2018那两年,王子川连演了三、四部戏剧作品,把行程排满,他说那时的自己有着一股劲,“在创作中释放情感和力量,这就像突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股劲儿可以扶着你生活”。
为什么那两年卯足劲儿演话剧?
王子川回答的语气就像一个叛逆期少年,“当时想着今年接完活再也不干舞台剧了,把能赚的钱都赚了,能接的演出都演了,背着所有的钱,我要去拍电影。”
其实,采访当天,《雅各比和雷弹头》当晚的演出效果并不理想,演出一开始,话筒就出现问题,导致这出独角戏的声音效果大打折扣。
本来心情受到影响的王子川,一聊起电影,那股激情又回来了。
2018年后,就像王子川说的那样,他一股劲儿闯进电影圈,不仅演电影,还做起了导演拍电影。
2021年,他和任素汐主演的电影《寻汉计》公映,电影里,王子川举手投足间的北京混不吝气质让人印象深刻。
2022年1月,他执导的奇幻喜剧《童年快乐》杀青,电影由《无名之辈》《人潮汹涌》导演饶晓志监制,讲述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所发生的故事。
在拍摄期间,王子川跟着摄影师学习电影门道,仔细拉片,了解不同景别镜头的功能。面对新鲜事物,这个边拍边学的过程让王子川干劲十足。
今年乌镇戏剧节单独开设了独角戏单元,这些年不少经历过观众检验的独角戏作品被邀请到乌镇,现场仿佛是一次独角戏作品的集中汇报演出。
早在《雅各比和雷弹头》创作前,王子川在北京结识了戏剧人郗望,后来,郗望就作为王子川的表演指导,一起完成了《雅各比和雷弹头》的排练。
今年,郗望作为导演执导的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在北京首演后即获得高口碑评价,戏中李腾飞惟妙惟肖的表演再次收获了乌镇观众的掌声。

《一只猿的报告》里,李腾飞饰演一只被人类捕获关进笼子的猩猩,他以自述的形式讲述自己被驯化的过往,模仿猩猩的形体动作和发音,李腾飞以出神入化的表演,将自己与猩猩融为一体,这种下狠功夫的表演,让人看到了独角戏的巨大魅力。

独角戏单元必然少不了黄湘丽。
今年戏剧节,黄湘丽很忙。
刚演完《第七天》,就要在《狐狸天使》中一人分饰五角,眼花缭乱的舞台置景和一气呵成的表演方式,极具孟京辉和黄湘丽的个人色彩。
黄湘丽第一部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明年就是演出的第十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好,忧愁》《九又二分之一爱情》到《狐狸天使》,几千场的独角戏演出早已让黄湘丽成为观众心中的独角戏女王。
九年了,剧场门口的周边售卖,演出结束后发给观众一人一个棒球周边,就足见这个团队商业运营的成熟度。
近几年,黄湘丽也开始踏入电影圈,在娄烨执导的《兰心大戏院》中,黄湘丽和巩俐饰演对手戏。经得起独角戏的历练,这些话剧演员们,也扛得住大银幕的考验。

观众与戏剧的双向奔赴
“难为你们,等了这样久”

在戏剧节临近尾声时,我遇到了一位趁着周末从上海赶来的观众,她说这次专门为九人剧团而来,住宿的地方还没来得及定,就先奔了过来。
今年十月,《双枰记》在上海的演出当天无奈通知取消,为了赴约,此次她特意买了两场戏剧节期间的《双枰记》,只为了能顺利看上。
这是九人剧团第二次来乌镇。在成立十年之际,去年,九人剧团开始招兵买马,今年,他们在一年之内,全国巡演了《春逝》《双枰记》和新作《对称性破缺》三部剧目。
“一息尚存,寸心不懈”,在乌镇,喜欢九人的观众从全国奔赴而来,人群中,人们凭借着九人的花样周边认出彼此。
晚上10点开演,当零点的钟声响起,导演朱虹璇在剧场迎来了生日。
从民国三部曲到民国五部曲,九人在一部部戏剧中融入的理想主义情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着无数观众。
朱虹璇这样讲述《双枰记》的创作缘起,“大家或敌或友20年,但是在你下狱的那一刻,他千里奔袭来救你。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灵感”,
心有不灭的滚灯,身边有值得托付的朋友,这是《双枰记》对于观众最真诚的祝愿。
“为君风露立中宵,也是应当”。
最后一场演出后,演员朱冠霖在台上说,“难为你们,等了这样久”,戏里戏外,观众对于九人的一次次赴约,也正如九人在戏中所传达的情义。

“等签名的队伍里有观众提着滚灯,也像是从很远处来,凭借信物等着辨认出彼此的什么故人。”图文源自朱虹璇朋友圈


在乌镇,九人还为新戏《庭前》拍摄了第一张剧照。
律政戏《庭前》以《双枰记》中的律师郎世飖为主角,讲述一对夫妻律师的故事。这一部,也将成为九人民国戏系列的收官之作。
九人新作《庭前》剧照
谈及接下来的创作,音乐剧版《春逝》、不同题材的戏剧创作,改编剧集等,都是朱虹璇想尝试的方向。未来,期待九人的新戏,和更加丰满的九人宇宙。
此次乌镇,和九人一样受到关注的文人戏剧还有段菲导演的《李叔同》
剧中的李叔同完成了《送别》,剧外,乌镇飘了一天的大雪。
“在国乐剧场,这样一个古朴的建筑和这个戏的气质太吻合,戏里的雨和雪和乌镇的雪雨呼应,就好像是冥冥之中,这让我有种麻麻的感觉。”
扎实的文本让《李叔同》收获了不少好评,段菲介绍,《李叔同》在演出后就收到不少邀约,接下来,他们也将带着打磨后的剧本,与更多观众见面。
同样感受到与剧场冥冥之中缘分的还有刘晓邑,今年,他带着2017年演出至今的作品《深蓝》来到乌镇。
《深蓝》是今年让我看完忍不住爆哭的作品,它讲述的是大海的故事。
2012年开始,爱上潜水的刘晓邑一直想要做一部与大海有关的戏剧,将对于大海的迷恋转化为剧场内容,《深蓝》通过光影、装置、动作、诗歌等,演绎出大海的深邃,以及沙滩、海鸟、海浪、鱼、海龟、螃蟹等多样的海洋生态。
“国乐剧场的横梁上雕刻着两条锦鲤,而我们在这个古建筑里面装进了一片海,有一种莫名的连接”。
删繁就简,不需要宏大的叙事,《深蓝》的情感表达能让你瞬间感受到自然生命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它触发的是你对自然本身的敬畏,这种纯粹感,是太多戏剧作品缺少的力量。
5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刘晓邑在现场又和观众展开了近半小时的交流,现场观众还有一位潜水员,交流潜水经验、呼吁潜水前不要涂防晒霜以减少对于珊瑚的影响,这种创作-交流的氛围,在乌镇的高密度演出里也实属难得。
在《深蓝》开场前,参与嘉年华演出的吾悦儿童戏团的成员们,排在第一等着买一张现场票。
他们说,今年来一定要看看《深蓝》。
吾悦儿童戏团是今年嘉年华演出里为数不多的儿童剧表演团体,寒冷的天气里,他们穿着短袖表演着肢体音乐木偶剧《一粒米》,并完成了原定日程里的八场演出。
现场,有游客带着孩子驻足观看,一次次带着童趣的互动,也仿佛带领现场的观众找回了童真。
吾悦儿童戏团驻地在广东,此前,他们还曾带着《一粒米》前往稻田演出,为小朋友带来特殊的艺术课堂。
“正如乌镇戏剧节今年的主题‘丰’,每个人在这顺逆皆境的世界里种下或带走的,恰是丰俭由人,不问收获,志在耕耘。” 吾悦儿童戏团说道。
正如史航所言,每一个来乌镇的人,他本身都是一出戏。
“他们的奔波,他们所有的角逐和考验,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盼头和能做的努力,是我们事先想不到的。”
在志愿者报名队伍里,有想要换一个工作领域,离职后来参加面试的人,也有专职造火箭的技术人员,想要趁着三个月休假来做志愿者的戏剧爱好者。
在青年竞赛队伍里,有卡着35岁报名节点的戏剧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青竞,也有带着爸妈组队,完成演出的青年戏剧人。
2022年“乌镇戏剧节”18组青年竞演入围项目海报
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中,我们更加感受到的恰是一份坚定——到乌镇,去演出,去看戏。
明年就是乌镇戏剧节的第十届,在越来越好转的当下,我们期待一切能恢复如常,明年,世界的戏剧,一定见。

记者丨古月

编辑丨米粒

图片除注明外,来自乌镇戏剧节官方

未经许可,图文禁止转载




- 相关阅读 -

八年乌镇,中国戏剧还好吗?

乌镇,没为什么


十月,乌镇“大逃亡”





乌托有个帮
续写的远方


投稿、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合作/ +微信:milalanaomi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