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举重的孩子

2021-12-21 星期二
▲广东东莞石龙是中国著名的“举重之乡”,如今很多“00后”进入体校并非只为了改变命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水乡小镇逐渐演变为“世界工厂”,通过举重“改变命运”的石龙人几近绝迹。生活水平提高了,愿意练体育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练举重是百里挑一,现在只要有人来练,学校都欢迎。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图、文 / 张志韬
编辑 / 方迎忠 郑洁 [email protected]


2021年12月10日,国际奥委会公布了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初步设项清单,举重、拳击与现代五项榜上无名,引发一片哗然。从通告的措辞来看,举重项目能否继续留在奥运会,还要看国际举重联合会能否解决内部治理等问题。

在广东东莞石龙镇的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简称“石龙体校”),网络的哗然与这里似乎毫无关系,练举重的孩子和往常一样认真地进行着日常训练,举重馆里不断传出杠铃落地的哐当声。

刘暖基是石龙体校里任教时间最长的一位教练,在他看来,现在的孩子进入体校并非只为了改变命运。刘教练在上世纪70年代曾是广东省举重队队员,那时的学员在很小的年纪就要开始冲成绩。而现在,他更注重基本功训练,他知道孩子们不再非得挤破头去过那座独木桥。

▲新加入的试训生在练习基础动作


▲训练结束后,小队员聚在一起等饭堂开门

▲几名试训的新生在一起吃饭

▲2021年全运会期间,石龙体校的师生们在看举重比赛

上世纪50至80年代,石龙曾经占据中国举重的半壁江山。从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到中国第一个奥运举重金牌得主曾国强、四破纪录的叶浩波、三破纪录的陈满林,以及赖润明、叶焕明、陈伟强等著名举重运动员皆出自石龙。新中国成立至今,石龙籍运动员共打破举重世界纪录19次,获得世界冠军29人次。

1956年,破纪录后的陈镜开回家乡举办了一次举重表演,练举重开始在石龙流行。陈镜开的大哥陈枝开办的举重训练班,后来发展成石龙业余体校。在六七十年代,读体校变成了石龙人“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

据刘暖基回忆,当年带着小孩上门请教练把关的家长络绎不绝,很多人通过举重“幸运地”留在了当地。而教练何星亮戏称自己是石龙的“末代”选手,上世纪80年代,他因进省队而实现了“农转非”。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水乡小镇逐渐演变为“世界工厂”,通过举重“改变命运”的石龙人几近绝迹。生活水平提高了,愿意练体育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练举重是百里挑一,现在只要有人来练,学校都欢迎。据校长林思满介绍,石龙体校目前99%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外地,以周边省份招回来的苗子为主,此外还有部分来自东莞本地民办学校的学生。

在今年的全运会比赛中,石龙体校培养的年轻运动员曾田甜、彭翠婷分别获得女子64公斤级金牌和76公斤级铜牌。这一金一铜的成绩让沉寂多年的“举重之乡”石龙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13岁的周丽铃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师姐的全运会比赛。她对屏幕中一头短发、戴黑框眼镜的彭翠婷印象非常深,三年前刚进体校时,这位大师姐曾经带她练过两个星期的基本功。

周丽铃从小在老家湖南邵阳长大,10岁那年决定进入石龙体校练举重,原因只有一个——距离在东莞打工的父母更近一些。一开始周丽铃遭到了母亲的反对,理由是她自幼体弱多病,还遗传了母亲的偏头痛。此外,母亲也无法把身高只有134厘米、体重20公斤的女儿和举重联系在一起。然而经过一个暑假的漫长拉锯,周丽铃以练体育能治好她的偏头痛为由,勉强说服了母亲。

▲周丽铃进体校的最初原因,是为了跟父母一起在东莞生活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周丽铃晚上在举重馆一边做放松一边写作业

进体校的头半年是最难熬的。日复一日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很快就淘汰掉一批人。一个老乡没熬过两个月就回了老家,这件事也让周丽铃打起了退堂鼓,每天哭着往家里打电话,是父母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第二年,周丽铃的身高长了20厘米,体重翻了一倍。随着体能的增强,她的天赋开始展现。半年间,她的成绩先后超越了多名比她年长的队员,一跃成为了体校里被寄予厚望的种子选手。

在今年7月的省锦标赛中,周丽铃以抓举56公斤、挺举65公斤、总成绩121公斤获得第一个冠军,这个成绩距离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只差了一公斤。她的天赋终于被父母肯定了,如今她也没以前想家了,训练成了更重要且最坚定的事。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张子嫣和周丽铃同龄,9岁之后跟父母来到东莞,是教练从民办学校里挖回来的苗子。跟大部分刚进体校的小学员不一样,张子嫣进体校的第一天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刘苏,17岁,四川人,是石龙体校杰出的技术型选手。当年他和六个同学被选拔到石龙体校,如今只有他留了下来

▲朱开超,17岁,最初练举重是为了减肥,现在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一名队员抱着教练的宠物狗。饭后是队员们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名女队员的训练笔记

张子嫣和同队的学员都有一个笔记本,有人在上面记录每天的训练内容、有人写鼓励自己的话、有人纯粹以日期为刻度纪念在这里度过的日子,而张子嫣的笔记本上排满了未来一个月的训练计划——每周一、二、四练技术,每天三个动作,每个动作15组;每周三、五上重量。在9月的一场比赛里,张子嫣也拿到了她的首金,虽然只是一次市级比赛,颁奖的时候台下的教练刘暖基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除了成为运动员的职业向往,最让张子嫣开心的是通过参加举重比赛可以去不同的城市。上海是她最想去的城市,因为那里生活着很多明星,可能还包括她最喜欢的偶像王俊凯。张子嫣还盼望着,退役以后能在上海找到一份跟举重相关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

▲东莞市第十届运动会举重比赛现场

▲刘暖基教练在上世纪70年代曾是广东省举重队队员,那时的学员在很小的年纪就要开始冲成绩。而现在,他更注重基本功训练

▲张子嫣进体校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里,最让她开心的是可以通过比赛去不同的城市

▲张子嫣和师姐在举重馆门前纳凉聊天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