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第一大女主《黑寡妇》,仍逃不了被PUA的命

2021-07-12 星期一

2010年《钢铁侠2》上映,让观众记住了由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黑寡妇”娜塔莎·罗曼诺夫。10年过去,MCU(漫威电影宇宙)第24部电影《黑寡妇》于79日登陆北美院线以及Disney+流媒体平台。

在“寡姐”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为换取心灵宝石坠入悬崖后,观众们终于等来了这部独立电影《黑寡妇》。笔者第一时间在海外看了原声版。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除钢铁侠打响指一幕外,“小辣椒”、惊奇队长、绯红女巫、卡魔拉、女武神等人组成的漫威女性群像镜头也颇为经典。从正面人物到反派角色,MCU中的女性性格刚毅沉稳,身份丰富多元。

作为初代复仇者联盟成员之一的“黑寡妇”娜塔莎,此次独立电影更聚焦对于女性形象的多重诠释。而在女性叙事、女性主题以及女性创作上,电影《黑寡妇》如同娜塔莎的牺牲一般,仅留下一声叹息

女性与冷战

电影《黑寡妇》延续了《美国队长》2、3部,以及《猎鹰与冬兵》的叙事风格,充斥着冷战、后冷战思维。
《美国队长2》主要矛盾源于二战时期“九头蛇”。该组织曾隶属于纳粹德国,美国队长好友巴基于一次任务中跌落深谷,被“九头蛇”捡到,强行洗脑后,成为杀人武器“冬日战士”(又称“冬兵”)
《美国队长3》聚焦冷战后,美国内部的两种观念。索科维亚一役与拉各斯任务后,世界对于复仇者联盟感到畏惧。于是,政府出台《索科维亚协议》,以限制其行动。
由此,联盟内部划分为两派:一派以钢铁侠为首,“军火商”身份使其接受政府监管;另一派以美国队长为首,高举自由、民主、正义的理念,拒绝政府监控。内战序幕就此拉开。
剧集《猎鹰与冬兵》点明美国当下的种族矛盾。初代美队史蒂夫·罗杰斯将盾牌交给“猎鹰”山姆。谁知,由白人掌控的政府略施巧计,让山姆交出盾牌,转身便推出新任美国队长约翰·沃克。
但约翰·沃克所代表的不是美国梦中的自由理念,其实质是强权者的傀儡。最终,山姆成为二代美队,感化了黑化后的约翰,并阻止了“碎旗者”的恐怖袭击。
三部作品都涉及政治惊悚元素,故事脉络与美国二战以后的历史如出一辙:从二战的同盟国身份,到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再到后冷战打击恐怖主义阶段,MCU中的美国更像是一个被不断洗白的正义集团,这一理念由不同时期的美队所承载。
此次,《黑寡妇》也注入了浓烈的时代特征。本片时间线设在《美国队长3》与《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之间,因违反《索科维亚协议》的娜塔莎遭受通缉,并牵扯出她早期在“红房子”中的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冷战时期的特工们被召回。此时,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四口在维持了三年的家庭关系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俄罗斯。
娜塔莎与“父亲”“母亲”“妹妹”别离。“父亲”红色卫队(大卫·哈伯 饰)被关押进监狱,“母亲”美莲娜(雷切尔·薇姿 饰)为“红房子”效力,研究能够控制人脑的秘密武器。至于“妹妹”叶莲娜(弗洛伦斯·皮尤 饰),继续着间谍行动。
一直以来,“红房子”的领导人德雷科夫(雷·温斯顿 饰)将流落街头的女性培养成世界顶级杀手集团“黑寡妇”的成员。娜塔莎决定颠覆“红房子”,而这一行为也极富现代意味。
作为MCU的女性超级英雄,娜塔莎依旧是美国主流价值的维护者(多次站在美队一方)。《黑寡妇》中,娜塔莎的行为一方面贴合当下女性主义思潮,起到解放妇女的作用。另一方面颠覆“红房子”,暗示对韦恩斯坦(对应德雷科夫)性侵事件的回应。

女性与家庭

说完女性与时代、政权的意义,再来说说女性与社会的关系。片中的娜塔莎,延续了MCU中的情感纠葛——我想有个家。
纵观整个MCU,娜塔莎的出场多与家庭意象有关。整个复仇者联盟对于娜塔莎来说就是一个家。当她看到鹰眼的女儿,屋内的暖光让这个杀手第一次显露出女人的柔软。而她与班纳博士(绿巨人浩克的人类形态)的暧昧关系,也可视为她对于正常人类情感的渴求。
“红房子”通过手术剥夺了“黑寡妇”们的生育能力,所以娜塔莎渴望女性生理特征。在心灵宝石的抢夺中,娜塔莎牺牲自己,保住鹰眼的性命。
《黑寡妇》的故事围绕娜塔莎的寻家之旅展开。
内战之后,复仇者联盟分崩离析。对此,娜塔莎出逃,也是在其家庭观念崩塌的情况下发生的。之后,娜塔莎试图面对儿时的假家庭,并从中获得了真情感。
虽说他们的相遇源于美苏冷战计划,但日久生情,四个没有血缘的人也能并肩作战。红色卫队与反派模仿大师周旋;美莲娜则声东击西,破坏了“红房子”的重力系统;叶莲娜则与娜塔莎一道出生入死,扭转战局。
在后现代的社会语境下,在何以为家的呼唤下,家庭不仅是由血缘强绑定的关系纽带,还是由真情拼贴后的温馨港湾。
正如片中“母亲”美莲娜所说:“痛苦使我们强大。”每个人因家庭的抛弃而愤恨,又因彼此的情感羁绊走到一起,甚至完成精神上的传承。这就不得不提及娜塔莎与叶莲娜的姐妹情深。
童年时期,叶莲娜被带回“红房子”接受训练,成为一个完美杀手。但娜塔莎却极力阻止,她知道那个地方的惨绝人寰。成年后的叶莲娜,一直表现出自己对家庭以及姐姐的依恋之情。
同时,导演刻意将两姐妹塑造成“双生花”的关系。叶莲娜的马甲以及金色发型,都成为《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娜塔莎的外貌特征。而在打斗戏份中,姐妹俩的对称性动作,以及叶莲娜对娜塔莎往日动作的模仿,反映出二人的情感羁绊。
片尾彩蛋,也能看出叶莲娜在得知姐姐娜塔莎牺牲后的悲痛心情。至于她跟九头蛇夫人的关系,以及对于鹰眼的态度,会在未来《鹰眼》的独立剧集中有所展现。而且,叶莲娜很有可能继承娜塔莎的衣钵,入驻复仇者联盟。
可惜的是,这一重塑家庭的理念,在以往影视作品中已体现多次,此次处理只能说中规中矩,在故事和情节设定上并没有太多新意,尽管本片的导演善于呈现女性的内在情感。

女性与商业

漫威的创作思维是通过文艺片导演来拍摄商业电影,试图将别样审美注入流水线生产中,以打造不一样的商品,使其具有哲学价值和艺术造诣。
《雷神》的导演肯尼思·布拉纳熟悉莎士比亚戏剧,而雷神与弟弟洛基的矛盾以及雷神的成长史,则与莎翁戏剧《亨利五世》极为相似;《雷神3:诸神黄昏》的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曾拍摄过《追捕野蛮人》,对于幽默的把控、异域的营造较为熟悉;《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拍摄过多部恐怖喜剧片……
选用凯特·绍特兰担任《黑寡妇》的导演,也出于“艺术+商业”模式的考虑。
凯特·绍特兰(左一)
在凯特·绍特兰以往拍摄的电影中,其主角多为失足少女,不是跟妈妈的男友上了床,就是被PUA大佬囚禁在家中,而这也适用于《黑寡妇》的情节线。
《生命翻筋斗》中的少女海蒂与母亲的关系处于白热化阶段,但其内心也渴求母亲的关怀,这与娜塔莎的情感诉求相似。《柏林综合症》中的少女被衣冠禽兽囚禁室内,没有人身自由,这也是“红房子”中“黑寡妇”们的遭遇。
《柏林综合症》
最典型的当属《少女洛荷》,其二战背景、两种观念、姐妹情深的桥段,都被《黑寡妇》沿袭。
洛荷的父亲是一名德国纳粹党卫军高级军官,曾处决过大量犹太人和无辜市民。从小,洛荷接受正统的纳粹德国教育,对历史真相知之甚少。当柏林被攻陷,父母突然消失,面对一片废墟,洛荷的纳粹信仰也在现实面前游移着。
《少女洛荷》的戏剧冲突极为浓烈,并以空镜展现洛荷战后思想上的防卫与转变。这种性格上的纠结,本可以表现在“妹妹”叶莲娜身上,可惜《黑寡妇》将这一转变过程弄得较为简单,叶莲娜也没有因内在的两种价值观而挣扎。
在商业制作中,文艺片导演很难完成细腻的情感表述。《黑寡妇》仅在片头飞蛾的意象上具有一定女性观感,至于其他,绍特兰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影像也被剧情所吞没。
看似女性挑大梁,实际上片中的女性仍是背景板。拿模仿大师(奥尔嘉·柯瑞兰寇 饰)来说,其内在心理活动本应更丰富:成为娜塔莎复仇的牺牲品,之后又被父亲当成工具,尽管她的内心也渴求被爱。可惜,影片中的她仅是个工具人。
而且,让一个女性角色在片中模仿美队、鹰眼、黑豹的战斗技能,不更佐证了女性对男性超级英雄的模仿以及附庸关系吗?
用女性导演,讲述初代女超级英雄的故事,但文本仍充斥着男性话语以及老套的商业制作模式。女性在“逃脱中落网”,落入传统的叙事逻辑、影像表达,以及男权思维中。
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的谢幕之作,《黑寡妇》为下一阶段的MCU埋下伏笔。然而,担忧也是存在的。倘若漫威电影不能像漫威剧集那样,突破形式、叙事的天花板,接下来的银幕观感或许还会让人失望 
 【文/斗光】
The End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