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璀璨星空下,大树上藏着飞猫和飞鼠

2022-08-02 星期二



“哇,好美的银河啊!”刘瑛扒着车窗向外看着赞叹道。


“要不我们停车看看?”我说着一脚刹车,停住了车。


我们正沿着西双版纳勐仑镇的国道夜巡,此刻距离镇子大约十来公里,外面一片漆黑,路上也没有车,但天上银河璀璨。


“天蝎的尾巴和人马之间的区域是银河系中心,有很多球状星团和开放式星团,是恒星从星云中诞生后还在相互引力作用下运动的产物。”


“银心看起来是盘子中间厚度更高的区域,其中分布的质量也有更高密度,可以是星际尘埃和气体构成的星云,也有很多恒星以及它们构成的星团。”


……


璀璨的星河 © 大猫


这些大概就是当时子驭对刘瑛讲的内容,说的时候一个满脸陶醉一个满脸崇拜。我要承认我对子驭说的这些关于星星的事一个字都没听懂。


我一直觉得无论在哪里看到的星空不都是同一个么?不管是川西高原、祁连山的山头、内蒙古的沙漠、西双版纳的雨林还是我们伟大的办公室所在地北京通州区东总屯,看到的星星有啥区别?


无非就是北京的空气不大好光污染比较多我们很少把这些星星看得很清楚,特别是子驭说的那些“星团”。


不过当你把相机放在地上对着天空长曝光以后它们确实能形成一些排列美丽的类似噪点的画面,因此当他们沉迷于仰望星空的时候我拍了几张照片——看上去有雨林的衬托,这些星星确实好看了不少。


相机长曝光后拍到的星空 © 大猫



1

仓鸮


我们身边遍布高大的树木:亚洲热带遍布的拥有雄伟板根的四数木、向四周垂下须状气生根的榕树树干上结了不少果子、还有长有羽状树叶的番龙眼——现在也是硕果累累,当然还缺不了巨大的芭蕉树。


到处都有螽斯在发出不同的嘶鸣,手电的光芒里不时有种体型比华北蝙蝠大的蝙蝠飞来飞去。


但我们这一路除了星空几乎什么高价值目标都没看到。这倒也比较正常,似乎我在版纳植物园附近从来就没什么收获,看上去它们早就被捉光吃光了。


肥嘟嘟的花狭口蛙老实巴交地趴在墙角处 © 大猫


这与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星空下的森林很不相称。如果在华北我们看到这么漂亮的林子,那准能看到点什么,比如狍子狐狸之类,但是在这里,连一只赤麂你都不能指望。


我听了听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模糊的黄嘴角鸮的叫声,决定放弃这次该死的夜巡。


我们期望在这样的星空下的这样的林子里能遇到点什么,但是啥也没有 © 大猫


我们回到了出发地:西双版纳植物园北门外的春林宾馆。毕竟在我们晚上9点多出发的时候,门口大树上的仓鸮就已经飞回来了。


当时它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且边上已经围了几个拍摄者,因此我们决定放弃骚扰它。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拍仓鸮了,在收拾好车里的东西后我不甘心地再看了看这只仓鸮,发现它已经醒了。


春林宾馆门口大树上的仓鸮 © 大猫


春林宾馆门口的仓鸮可能是中国最好观察拍摄的仓鸮,它们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


以往它们就在一颗高大的四数木上繁殖,2016年我曾经在这里看到过一只基本长成的幼鸟,不知道它如今在哪里生活。


去年底一场大风吹断了这棵不知道矗立了多少年的四数木,仓鸮也因此失去了使用多年的巢穴。


去年暴雨过后的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它们并未离开,春林宾馆的老板是我本家,也姓宋,过去曾经在保护区工作,他一直对这些家门口的猫头鹰倍加关注。


老宋在马路对面的另一棵树上挂了个人工巢箱,仓鸮现在就在那棵树上呆着。不过据他说母仓鸮似乎有点看不上这个巢箱,今年是否会利用它繁殖尚未可知。


睡醒的仓鸮开始梳理羽毛,就像我在北京的冬季经常观察的长耳鸮一样。我很好奇,它接下来会飞走还是就在这里捕猎?


仓鸮在人工巢箱旁 © 大猫


我来到春林宾馆的顶层露台,想看看在这里是否能取得一个更好的观察拍摄角度。果然,已经移动了位置的仓鸮此时非常暴露,虽然隔着约20米,我却依然可以对其一览无余。


它似乎也不怕人,看看我,然后四下观望,似乎是进入了捕猎的状态。


我把手电亮度打在较弱的一档,和街灯感觉差不多,这样的光线足以让我的相机对焦。我拍摄了一些照片,然后就坐在露台上用望远镜看着这个仓鸮。


仓鸮有着心形的脸盘子 ©大猫


我大致搞明白了它的规律:晚上9点左右它就会来到春林宾馆,短暂梳理羽毛后便开始睡觉。我猜在此之前它已经活跃了一段时间。虽然许多猫头鹰都是夜间活动,但它们也不会整夜劳作,而是有几个活动的高峰期。


我曾经在晚上天快黑的时候在版纳植物园里看到仓鸮飞行,估计7-9点是它们第一个活跃期。此后它们会休息到凌晨12:30-1:00,随后经过一番长时间的梳理(我看到约在15分钟的时间里它都在梳理)羽毛后,它再次进入捕猎状态。


至少在我看到它的时间段里,仓鸮的捕猎采取了守株待兔的方式,它在树上站着四下张望,不时换一根树枝站着。


如果它开始四下张望,那应该是在寻找地面上活动的猎物 © 大猫


就像大多数猫头鹰一样,仓鸮此刻并不会藏身在隐蔽的枝叶里,而是站在视野良好的横枝上。如果想要拍摄它,这个时间段更好一些,它们比较精神。而晚上刚来的时候不建议去打扰,因为那时候它需要睡觉。


期间可能是一只雌仓鸮也来过一次,它看起来体型似乎更大一些。我怀疑它就待在附近,但我并没有在附近的树上找到它。这些腹部白色的猫头鹰在树上相对比较显眼,而且路边的灯光足以让人寻找它。


在捕猎休息的间隙,它会仔细梳理自己的羽毛,是一只很讲究的仓鸮 © 大猫


在春林宾馆能看到仓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种体型和长耳鸮接近的猫头鹰属于草鸮科,在草鸮科的中国三个成员(仓鸮、草鸮、栗鸮)里仓鸮是分布较为狭窄的一种,仅出现于云南、海南和两广的少数地区。


不过仓鸮实际上是一种全球性广布的猫头鹰,它的名字来源于人们经常看到它的地方:农田和谷仓,它们喜欢在这里捕捉老鼠。


有研究表明仓鸮腹部的白色可以在它捕猎的时候亮瞎猎物的眼睛从而提高捕猎成功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白色在夜里比较显眼倒是真的,但不至于亮瞎眼 © 大猫


然而这种幸运并非偶然。春林宾馆的宋老板是个爱鸟之人,多年的保护区从业经历使得他非常知道该怎么去保护鸟类,对于这只家门口的邻居,他也爱护备至。


“昨天晚上有几个广东的游客,打着灯拍仓鸮好几个小时,时间太长了,对它有影响,我跟他们说不要老照着猫头鹰,拍一下就可以了。”


他告诉我们昨晚发生的事情,说得很平淡,并没有觉得这事儿有什么特殊。然而我却想到在北京彻夜围拍红角鸮的法师们——相比之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宋老板:了解身边的动物,自发的去保护它们。


宋老板拍到的仓鸮,一对儿恩恩爱爱 © 宋军平


第二天晚上我带着儿子一起在楼下看刚飞回来的仓鸮。虽然并不是给哈利波特送信的那一只,但他拿着望远镜看着这只白色的猫头鹰依然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他在野外看到的第一只猫头鹰。


不过很快仓鸮就睡着了,我跟他说:好了,那就不打扰它了,我们也去睡觉吧。


仓鸮睡着了 © 大猫



2

毛耳飞鼠


娃睡了以后我和子驭又出门了。


前一天刷路一无所获,我们打算去55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55是一个地名,就在国道边上的一个山沟,里面是西双版纳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的范围。十多年前这地方就是生态爱好者的圣地,据说晚上里面到处都是蛇。


我去过几次,并没觉得蛇很多,最多的时候也不不过看到3、4条竹叶青,也有一无所获的时候。我估计这地方现在有不少人野采,导致里面的蛇已经不多了。


竹叶青总是攀在路边的枝子上静静等待猎物出现 © 小小崔


虽然没报什么希望,但既然来了就去打个卡。不过我们果然什么蛇都没见到,心里有预期,倒也不会太失望。路上我们听到了一个不算很远的领角鸮和一个很远的疑似褐林鸮叫声,但是没有夜视仪也无从找起。


即便只是一种假象,热带的山里也总是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至少植被还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走的小路上开了不少毛葶玉凤花,这是一种花序长相奇特的一种兰花,也是我们这个季节来能看到的为数不多还在开放的兰花。如果我们早两个月来,那么树上会开满了附生的兰花或石斛。


毛葶玉凤花,花序很像一只只虫子 ©大猫


在一个山路的拐弯处,我看到地上有好几只羊魔目夜蛾正在吃掉落的番龙眼果子。


这很有意思,虽然沿途都有掉落的果子,但这里满地都是,而且看上去果壳都被咬开了,显然是什么动物吃剩下的。


羊魔目夜蛾心无旁骛地进食 © 大猫


“没准就在上面。”我抬头看着高大的番龙眼树,这时我听到树叶里有点动静。我用手电照上去,看到了一对发亮的小眼睛。


这个小家伙出溜一下就往前窜去,借助望远镜我把它的长尾巴看得很清楚。“毛耳飞鼠。”我说。


是它,毛耳飞鼠 ©大猫


这倒是很不错,我一直很想看到这种个子不大的小鼯鼠,以前从没看清楚过,这次总算遇上了。树上有两只毛耳飞鼠,先后都逃走了。


我和子驭商量了一下,打算先去前面转一圈。这么一树的番龙眼,估计它舍不得不回来吃。


十分钟后当我们返回,果然小家伙又在树上了。这一次它先是假装木头人静止了一会儿,然后可能是觉得我们没什么威胁,于是再次大快朵颐起来。


遗憾的是我没拿长焦镜头,只能用手里的变焦头在200mm焦距拍了几张记录照。


这小吃货是断然不会因为人类的造访放弃美食的 © 大猫


榕树、木奶果、南酸枣、番龙眼……我们看到了很多结果子的树或者藤蔓。植物人子驭能够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这真是一门有用的技能。


我猜想曾经这里的树上到处都是毛耳飞鼠或者其他的鼯鼠在吃吃吃,当然也少不了果子狸、椰子狸乃至熊狸等灵猫。


然而今天的西双版纳早已不是那个野生动物的天堂,它们中的很多都去了真正的天堂。橡胶、香蕉、普洱茶等经济作物已经将雨林侵蚀得所剩无几。当栖息地减少,动物们无路可退,盗猎就成了最后那根稻草。


印支灰松鼠在树干的缝隙里嗅闻 © 大猫


在版纳植物园刚建园的时候,据说这里早上还能听到长臂猿的鸣唱。汪松老先生一次开会的时候说他曾经在从景洪到勐仑开车的路上遇到过一只豹。而今天勐仑只能拍到豹猫,虎、豹、云豹都已消失殆尽。


我们此行的目的并非来版纳夜观,而是要回到我们边境雨林的保护地,回到我们关注多年的物种:云豹。


过几天就是国际云豹日,我们到时候再讲讲这些大树猫的故事。



一些鸟儿虫儿和野兽


长尾缝叶莺 © 大猫


紫颊太阳鸟 © 大猫


赤红山椒鸟 © 大猫


蓝喉拟啄木鸟 © 大猫


两只小白腰雨燕在罗梭江上空飞翔 © 大猫


乌鹃 © 大猫


水泥路面上的家麻雀 © 大猫


角缘蝽 © 大猫


龟蝽科一种,乍一看像植物的果子 © 大猫


三蝶纪老师说不认识的某螳螂 © 大猫


某眼斑螳一龄若虫 © 大猫


弓长棘蛛 © 大猫


鹿灰蝶 © 大猫


一点燕蛾 © 大猫


小豹律蛱蝶 © 大猫


金裳凤蝶 © 大猫


亚洲象 © 大猫


感谢植物人马子驭和昆虫人三蝶纪老师在物种识别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 END -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同探索中国荒野


----关于西双版纳,你还可以读----
回到西双版纳,不光庆幸有豺,我们还有他们

我在绿孔雀和亚洲象的家门口,吃了好多花……

西双版纳,物种天堂的回归之路有多远?


更多: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黄鼠狼 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