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万科、金地…这个问题让上市公司管理层寝食难安

2023-10-21 星期六


点击上方蓝字“将军箭”,充电关注~


因为爱情


半个地产圈的从业者都知道,万达大厦某一层的练歌房,是王健林打磨演唱技巧、招待各路好友的据点之一。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位业务跨界却惺惺相惜的女豪杰:


董小姐。


也许是受到王健林以一曲《一无所有》火出圈的启发,2016年6月22日,62岁的格力电器老总董明珠发行了一曲自改自唱的《因为爱情》,用于格力电饭煲的商业推广营销活动。


嗯…董小姐的唱功赞且不提,其歌词大致是这样的:

给你一个电饭锅视频

听听他们用后的心情

吃过会突然发现

这真的用了心…


众所周知,《因为爱情》是2011年李亚鹏、徐静蕾联袂主演的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主题曲,后经王菲及陈奕迅的合唱演绎,终于成了男女对唱的经典曲目。


问题来了,尽管董小姐深情地唱出“听到都会觉得很欢喜”,但广大乐迷分明觉得:


听了后双耳不育不孕。


两天后,《因为爱情》的词曲作者、知名音乐人小柯在微博激烈回应道,董版歌词“改的很恶劣,从艺术的角度讲,无语了”,而且小柯还指出:

在没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歌曲擅自改编并用作商业用途,这是无法接受的

盛怒之下的小柯委托自己的版权代理机构华乐成盟,把格力告上了法庭,索赔500万。



然鹅,非常经典的黑色幽默出现了:


在受理调查环节,法院与律师惊愕地发现,发布这首改编歌曲的微信公号并不是“格力电器”,而是“董明珠自媒体”——其运营主体为“珠海喜马明珠新媒体有限公司”,是一家由董明珠发起并持股42%的网红运营公司。



合着忙乎这么久,整件事跟格力压根儿就没有关系!董小姐左手顺来小柯的歌曲,右手擒起格力的新产品,制造一个有争议的营销热点,为自己的网红之路再添辉煌。


从这个角度看,董小姐不仅应向被侵权的词曲作者道歉,还应该向格力道歉。因为她以格力董事长的身份为格力之外的公司站台;格力从中没获好处,出事后反而要背锅。



2020年12月,《南方周末》旗下的新媒体曾发布一篇文章,评述了浙江工商大学一篇名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优秀硕士论文,大意是:

董小姐渴望支配性权利、采取冒险决策、固执已见的自恋型人格,导致了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格力电器至今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作为一个案例研究,该学术论文角度独特,颇有趣味。但读者们需要注意的是,学术研究具有“简化条件、关注一点”的基本特征,如果生搬硬套地把格力的迷失完全归咎于掌舵人的“自恋型人格”,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因为“水仙型人格”的董小姐,远不止在企业内寻求虚无缥缈的赞美声与权力感,而是积极利用公司现有资源打造个人流量,获取实实在在的个人利益。


这是一个精明到近乎冷酷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董小姐


作为一名从基层销售做起来的优秀企业家,董小姐对格力是有感情的,我们不相信她生来就“额生反骨”,从一开始就打定了“公器私用”的主意。


说到底,这更像是一起由股权结构的历史问题引发的悲剧。


1980年,珠海脱离香山县(即中山市),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当时珠海设有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转口贸易是其主业。


为了改变制造业孱弱的窘况,1985年,一家名为“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的企业含着金汤匙诞生了,这是珠海市唯一一家具有制造业基因的市属国企,各方倾注了大量的关注与资源。


例如在当时“空调热”的影响下,该公司在1992年将下属的两家企业(冠雄塑胶厂与海利空调厂)匆匆合并,成立了专注于空调产品的格力电器。


对于格力而言,这是一个极坏的年代,也是一个极好的年代。


对格力不利的是,当时国内空调市场竞争激烈,连县级企业、乡镇企业都急着用普通钢板造空调,硬生生地把“蓝海市场”做成了“红海市场”。


而有利的是,当时国内空调市场的“扛把子”、曾连续8年蝉联“销冠”春兰空调,居然出现了发展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简单地说,在“做大做强,冲刺世界500强”的各方压力下,春兰老总陶建幸决定实行多元化发展,涉足房地产、汽车等重资产领域。然后,春兰空调开始没落,逐渐交出了占有率高达40%的市场份额。

“时势造英雄”,一位名为董明珠的业务员崭露头角。


当时的董小姐尚未霸气外露,而是以女性特有的韧性下水磨功夫。


例如,格力公司曾派董明珠去安徽讨还一笔42万的空调欠款。董小姐连续40天上门做工作,对方老总受不了“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引发的指指点点,将欠款全部归还。


但董小姐没有为此沾沾自喜,而是善于发现问题、学习总结。


通过此次讨债,她认为在那个三角债横行的年代,销售商也被上下游企业拖得叫苦不一种迭,拖欠款将是一种危险的“新常态”。因此她建议“两手抓”:

一方面,建议公司改变销售模式,由先货后款变为先款后货,杜绝回款隐患。
另一方面,为了缓解渠道商/零售商的抵触,董小姐亲自出面,一个个地做经销商的思想工作,在给出实打实的折扣优惠同时,还善解人意地免费提供品牌维护的增值服务。

终于,这种与销售商广交朋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新思维,让一位女经销商率先吃螃蟹,进了20万元的货。


关键时刻,还是girls help girls啊。


(上世纪90年代的董小姐,她的眼里有光)


当然,拿到全款的董明珠没有甩手走人,反而来到这家商场,从货物摆放、宣传物料、价格策略等方方面面提出“一揽子”建议,并让每个员工都发动朋友圈力量,带着熟人来店体验…结果,20万元的空调,不到一周就销售完毕。


经此一役,董明珠奠定了“销售商之友”的江湖地位,也为格力打开了营销新模式、新局面:

在短短两年内,董小姐的个人销售额突破了1600万,约占格力总销售额的1/8。

厂长朱江洪慧眼识“珠”,董小姐很快从业务员提拔为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


当时的格力电气呈现出“双巨头”的管理格局,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的朱江洪生性低调,专门负责生产线的改造、更新与产品品控,董明珠站在媒体和经销商的第一线,以巨大的人格魅力,率领销售团队打造合作共赢的销售网络。

1996年8月,董明珠高调宣布,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使得该年度格力销售大增17% ,首次超过春兰,从此后连续11年成为国内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

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以无可争议的姿态,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朱厂长,格力撑不起“质优价低”的价格大战。而没有董小姐,也不太可能出现“春兰跌倒,格力吃饱”的市场格局。他们对格力的贡献,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然鹅,“双巨头”格局被打破后,董明珠开始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


第一步是淡化朱江洪的影响。


朱江洪退休不久,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在北京为他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67岁的朱同志乘机抵京,却发现格力北京分公司没有安排人员接待,只得自己打车去会场。据称,当时董小姐正在整饬“朱系派系”,导致无人顶风接机。


在“去朱江洪化”的进程中,朱江洪减持了自己持有的格力股票,格力管理层终于打造成为一支董小姐的“铁娘子军”。


(渐行渐远的格力“双巨头”)


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股权激励改革,目的是解决企业成长过快后产生的贡献与股权不配套问题。


其实早在2005年,格力电器就搭上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东风,由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从自身持股中划出2639万股,作为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初步缓和了管理层激励。


但这个方案过于简单粗暴,尤其是股权授予价格(5.07元/股)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11.41元/股),引发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而且,广大中层与基层员工对此颇有微词。


因此2021年6月20日,格力电器为不超过12000名员工提供30亿元的格力电器股票,员工的行权价约为27.68元/股,相当于市价的“5折优惠”。


再次然鹅,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规定,董事长董明珠认购上限为3000万股,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27.68%。换而言之,如按计划上限购买,董明珠的浮盈将:


超过8亿元。


面对群情激愤的舆情,为了建立最广泛的同盟战线,仅仅一年以后(2022年5月),格力电器公布了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方案规定,中基层干部、核心员工、技术专家等优先认购比例达97.47%,其他高管可认购份额不高于2.53%,董明珠宣称:

我们希望员工像长期投资者一样,通过长期分红的方式享受回报。

持股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后,格力的管理层更在意的,是公司所有权的根本问题——HG


而这恰恰是短期内分歧最大的问题。


首先,作为珠海市的著名国企,格力发展过程中得到的“软支持”,价值难以估量。


2022年5月,《南方日报》以整版的方式,刊发了《格力集团勇当珠海产业攻坚急先锋》的专题报道,文中列出了如下重要信息:

1,格力集团成为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初步形成"资本运营+产业投资+产业引进+载体建设+服务运营"为主线的综合发展格局。格力集团以“直接投资+基金投资”的组合方式,累计投资产业项目达355个,总投资超310亿元。


2,在当地政府的协同下,格力集团获得了财政、土地等资源的广泛支持。例如公司通过“战投+迁址”的模式,推动上市公司新亚制程将总部迁址珠海高新区,阳普医疗将总部迁移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并推动13支产业基金落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问题来了,在格力管理层历数自己经营功劳的时候,如何评判、评估来自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呢?或者说: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非市场要素该如何定价?


这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


(《南方日报》对格力的专题报道)


其次,格力的混改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XX的高度。


(此处省略505字)。



王总与害人精


当董明珠与珠海国资委展开恩恩怨怨的宫斗剧时,她的某位好朋友却因为野蛮人的乱入,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没错,这位好朋友就是万科的王石。


在“宝万之争”爆发以前,中国资本市场上一直流传着万科神话。神话里,万科拥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管控模式,是中国股权改革的方向与…天花板。


但如果给王石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一定不希望看到这个怪模怪样的企业架构。


按照王石的传记体文学作品《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的描绘,王石站在1983年的深圳大街上,突然就发现了贩卖玉米的商机。但没人知道,普通青年王石如何迅速完成了获得外贸批文、组织外汇、调动火车皮的一系列操作,赚取了创办万科的第一桶金。


同理,我们都知道万科由王石领头创办,并于1991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没人知道,为什么万科上市时,“创始人+负责人”王石放弃了原始股份,不愿当老板,反而不弃不离地做起了万科的职业经理人。


反正,王石就这样成了王总,而不是王董。


然鹅,等到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史诗般发展机遇后,后知后觉的王总似乎亢龙有悔。玩起了改良版的MBO(管理层收购)。


和激进的MBO 1.0版不同,在中国商业版图中留下光辉一页的王石选择了更温和的2.0版。


例如万科管理层没有玩“公司账面亏损—管理层收购—扭亏为盈”的套路,而是保持经营情况稳定,维系低财报、低分红、低股价的同时,在二级市场暗地分批次回购股票。


那些年,万科永远是民营房企中的“带明星”,但它家的股票一潭死水,怎么也涨不上去。


你就说神奇不神奇吧。


(神奇动物在哪里?罗琳阿姨来A股看看,啥都明白了)


当然,这是一个比拼耐力与决心的漫长过程。如果没有意外,万科管理层可望在较长的窗口期之后,获得优势持股地位,从而完成管理层的相对控股。


可惜半路上杀出个不讲武德的姚振华。


眼瞅着万科的股价甚至都不及每股净资产,年轻时卖蔬菜起家的姚总双眼放光,调集了资金大举买进。他的心思很纯粹:

短期看,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长期看,还有机会控股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

老实说,我对潮汕商人的经营理念一向敬而远之,而姚老板更是翻云覆雨的个中高手。如果万科最终落入其手,这家盛名的上市公司极可能被他玩坏——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但是姚老板以一己之力,将爬雪山、走哈佛的王石拉回了万科总部,让万科管理层被迫掀起了抬升股价的保卫战,让平素没精打采的散户又露出了笑容…


我觉得吧,姚振华的价值,就如同生态圈的秃鹫、鱼缸里的鲶鱼:


TA让那些无意怠慢/有意打压自家股价的大股东明白,不关注股价的后果是被踢出控股股东地位;TA也让无序的A股市场明白,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终归存在。


A股的散户们,应该给姚老板发放一枚1吨重的勋章。


然鹅,令人困惑的是,时任证监会刘主席、最危险的女独董刘姝威、王石的好朋友董明珠…集体发声,把姚振华比作资本市场的“大鳄”、“野蛮人”、“害人精”。


千夫所指之下,姚老板灰溜溜地遁走。


这一回,董小姐难得地girls help boys——没办法,谁让王石和董小姐一样,患上了“股权PTSD”的老毛病呢?


这是来自两位病友的心心相惜。



金地与A股


在今天的A股保卫战中,这两天跌跌不休的金地集团在临收盘时又降了两分,让“严重超跌、抱团加仓”的散户们无所适从。


金地的看多与看空,实际上关乎着深层次的理念之争:


看多者坚持的,是金地“参照国企待遇”的金字招牌;而看空者顾虑的,是这家房企的未来前景。


我在前天的文章《101亿债务半年内到期,最后一位房企大佬却踩单车先撤了?》中说过:

在长期无实际控制人的现实情况下,金地集团的公司治理与日常运营由职业经理人掌控,而凌克一直是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人物…他掌舵金地集团长达25年,从公司获取千万年薪,媲美万科郁亮。

长期无实控人的企业HG有多难?我们以金地为例,看看各方的要求有多么:


难以调和。


综合2022年上市公司年报与其他信息披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金地集团的董事设有15名董事会席位,其中10名执行董事、独立董事5名。

10名执行董事里,金地管理层占据5席,深圳国资背景的福田投资(第二大股东)占据3席,生命人寿(第一大股东)占1席,大家保险(第三大股东)占1席。

而在金地的持股结构中,福田投资持有7.79%、生命人寿持有29.83%、大家人寿持有3.65%。


金地混改的第一个纠结之处在于,大股东(两家人寿公司)持股远超福田投资,但董事会席位只有2席…这就是2013年混改至今,两家保险公司争吵不休之后陆续减持的原因是:

平时专门负责充钱,但在重大表决事项里没有发言权。

顺带说一句,这两位险资也不是寻常之辈。例如生命人寿掌舵人张骏曾反复逼宫金地董事长凌克;例如减持得很凶的大家保险,其实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它在2019年改名之前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AB保险。

金地的第二个纠结在于,由于长期没有实控人,且公司高管在发展中形成了卓著的声望,公司管理层对重大决策的实际控制力,并未体现在股权结构当中。


例如入选董事会的5位金地管理层代表分别是:董事长凌克、总裁黄俊灿、高级副总裁陈必安、高级副总裁兼董秘徐家俊,高级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韦传军。


——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固然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但由此引发的利益板结,客观上导致了股东话语权的缺失。


更何况,除了在金地集团董事会中占据席位,以凌克为首的管理层还在集团的非上市公司里担任要职。

2023年7月4日,金地集团全资持有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稳盛投资”发生重大人事变更,凌克、黄俊灿、韦传军退出。
9月7日,“稳盛投资”的香港子公司再次调整,凌克、黄俊灿、徐家俊离职。

作为金地集团的金融平台,“稳盛投资”对金地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而金地管理层的纷纷去职,被视为凌克闪电式退休的预兆。


(2023年7月以来,金地管理层陆续退出公司内部的重要职位)


所以,金地集团的股价接下来怎么走,依然充满了扑朔迷离。同理,如何评价A股中面临改革的国资神仙,依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毕竟,虽然贾环也是贾政的儿子,但没人拿他当贾宝玉啊。





觉得有趣,关注公众号:将军箭,不过分吧?

往期精选

20 Oct 2023

点击“分享”“赞”,感谢你的支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