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地啊,动物园没人看的动物又寂寞了?

2021-08-12 星期四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受新冠疫情影响,泰国一家动物园的企鹅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饲养员称因疫情封锁,游客无法前来,导致习惯游客围观企鹅感到困惑。它们时常站在原地四处张望,不明白游客都去哪儿了。为了企鹅们的身心健康,馆内工作人员决定多带它们去户外水池游泳、晒太阳,保持其规律作息。



这条新闻让我仿佛回到了一年前。去年疫情爆发后,全世界各地的旅游业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动物园、海洋馆也不例外。当时,突然有一家西方的海洋馆,说自己的企鹅寂寞了,于是带着小家伙们满世界跑。然后就火了。


突然间,好多动物园的营销部门一阵惊呼:卧槽,还能这么玩?于是,越玩越过分。一开始,也就是园方把一群企鹅放出来,在自己的园子里到处遛遛。这多少就算是带小朋友们去郊游的性质。后来,慢慢变成了带一两只企鹅出去,眼瞅着这些小家伙在陌生的地方露出了怵怵的状态。你们想一想,企鹅这样的群居动物,日常经常是一大群一起生活互相壮胆的,突然就只有一两只,去了这辈子都没去过的奇怪地方,它们怕不怕呢。




没想到今年类似的新闻又冒出来了……


动物园、水族馆里的动物看不到游客,真的会寂寞得出问题吗?

得分情况。

有一种情况是可能的。去年一家日本水族馆发公告说,馆内的花园鳗看不到人类于是自闭了。为了不让它们自闭,就在水族缸上面放了一些屏幕,让它们去看游客的脸,这些游客是通过网上直播或者是打视频电话来看这些花园鳗的。这个操作其实还是有点作用的。但它花园鳗的“自闭”可能不是你想的那种自闭症。

在野外,很多动物是很害怕人类的,人类一来它们就跑了,比方说这种花园鳗,如果水中游来一个潜水员,它们会非常迅速地钻到沙底下。它们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类是个什么东西、会不会带来威胁,不如直接钻到沙里面去,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在水族馆里,这样的谨慎就会导致游客看不到。但很多动物身上会出现一个叫“习惯化”的现象。什么叫习惯化?

如果你有一批人,在某一类动物周围没事就晃,让动物熟悉了这批人,知道这批人对它们的生存是没有影响的,不会吃掉它们,那么动物就会对人比较放心,就会习惯人的存在。这就是习惯化。

如果一群花园鳗产生了这种习惯化,那么即便来了很多游客,也不会吓得钻到沙子里面去。当水族馆关闭,没有游客来看时,这种习惯化会慢慢消退,再来人的时候,花园鳗会被吓得躲起来,这种事是水族馆不想看到的。所以这家日本水族馆的操作,确实有可能帮助它的花园鳗重新产生习惯化,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这种“自闭”并不是我们抑郁时的那种自闭。




类似的情况,如果动物园是防止动物看不到成批的游客,开始不适应人群的存在,习惯化消失,那多少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呢,习惯化消失后,动物的行为问题多出现在人群重新出现以后。换句话说,不再习惯人群的动物,突然发现又来了一大群人会吓一跳。而不是没人的时候觉得寂寞。比方说企鹅,本身就是群居动物,又一直保持群居,寂寞什么呢。

有的动物园呢,就瞎扯,说他们的各种动物在没有游客来看时觉得特别失落,这种情况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

根据我的观察,去年疫情没人的时候,武汉动物园里的各种水鸟,在没有游客的时候生活得非常的怡然自得,它们的行为都相当正常,该打架的打架,该自己玩的自己玩,自己在水塘里面抓鱼,都过得挺好的。当时鹈鹕还生蛋了,虽说平常有时也会生蛋,但没有人为干扰的时候,它的生蛋和繁殖过程实际上是会更加安然的。


另一次繁殖。为了不让游客打扰这个小黑球,武汉动物园当时隔开了展区。


还有一个衡量动物受不受没有游客影响的标准,就是动物的交配频次。

很多动物都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交配,也不喜欢有人影响它们交配,所以很多在动物园前台饲养的动物,就是繁殖不了。一旦收回来,放到后台不给游客看时,繁殖就可能恢复。所以,很多动物园会搞一个游客进不去的繁殖场,专门做繁殖。

去年的封闭,无形中构成了一个大型的实验,各个动物园在没有游客之后,那些害羞的动物是不是又重新开始交配了呢?还真有一些例子,而且不是个例。去年国内好多动物园的繁殖工作都做得挺好的。

反正我是觉得,动物园做营销是挺好的。但是,有点新意好不啦。你们看,我这篇文章,其实主体部分都发第二遍了!




文章最后打一个广告:


我翻译的第四本书《生于寒冰》上市了。这本书是极地摄影大师保罗·尼克伦的摄影集。这位摄影师有个事儿特有名:他被海豹投喂过企鹅。在这个盛名之后,是他十五年来深入极地,拍摄野生动物的狂热,是他对极地的热爱。因此,他对极地的刻画,大气中总有一份亲昵。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图中二维码购买,或者戳图片看详细介绍。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