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邻里噪音战争的人:上门被骂耳朵有病,佯装偶遇送隔音垫

2021-09-27 星期一

几天后,大半夜的他们还在敲敲打打,我就联系了物业。物业上楼看见他们正在组装一个半成品衣柜,于是及时制止了。可惜不是每次都有用,物业也会跟我诉苦说,他们的身份比较弱势,没有约束业主的权力,最多提醒一下。

有天晚上十点多了,楼上叮叮咚咚地敲打地板,惊醒了刚入睡的我,脑袋嗡嗡地发胀,胸口闷闷地疼。我受不了了,拿起手机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信息,第一次公开怼楼上的邻居:“楼上的业主,请你不要大晚上敲地板制造噪音,这是扰民!”

群里马上活跃了起来:“这才几点就睡了?”“家里有小孩这很正常”“扰民要先测分贝值”“人自己家里想几点敲都没问题”……大家都在为噪音的合理性找理由,没有人支持我。那天晚上,我退出了业主群。

装修噪音持续了约有两个月,楼上邻居的工程终于告一段落,可是生活噪音的种类竟愈加丰富了。

一天夜里楼上小孩跑跳的声音,带着振动的回响,再次将我惊醒。我终于上楼去,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开门的是邻居家的奶奶。我尽可能礼貌地说:都这么晚了,小孩就不要在家里跑来跑去了。奶奶一脸无辜,带着浓重的徐州口音摆手解释,我大致猜出她说的是,小孩只是在家里看看书,没有打闹。

然而开着的半扇门正对着他家客厅,我看见一个小孩正在从沙发上往下跳,另一个小孩坐着滑板车,骨碌骨碌地从卧室开到客厅。

被噪音困扰的人,图源东方IC。

全神贯注地在听楼上动静

那次沟通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噪音有了敏感反应。一开始只介意睡前出现的楼上脚步声,随着噪音种类的增加,我对拖拉桌椅声、物品掉落地板声、讲话声、开关门声、下水道声、甚至是关窗的声音,都能听的一清二楚。渐渐发展到不管白天晚上,我都全神贯注地在听楼上动静,无法自控地对噪音投以巨大的关注。有时候明明自己戴着耳机,突然感受到楼上有脚步声,就会迅速把耳机摘下,去捕捉、分辨楼上的噪音。甚至有时凭声音就可以判断,他们家是谁在哪间屋,大概在做些什么。

每天早上五六点,邻居家的老人就起床了,在家里面收拾锅碗瓢盆,出门买菜,然后回家做早餐。到了7点,他们家的两个小孩也起来了,收拾一下去上小学和幼儿园,这时我也要出门上班了。晚上八九我下班回来,会赶上楼上小孩一起打闹、游戏、拍皮球的声音。到了凌晨,他们家大人走来走去,把所有家具都拖拉着搬开打扫卫生,一会儿拿扫帚,一会儿冲洗拖把,经常持续到夜里1点。一阵噪音过去,我心里会开始猜测,会不会后面还有?刚刚觉得不会有了,想睡时又传来一声,反反复复心一直悬着,特别折磨人。原本早睡的我开始熬夜,总想等着楼上彻底没声音时再睡。

这样我每天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早上五六点就被吵醒,神经衰弱、身体乏力,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每天早上都会想,这又是很难过的一天啊。后来一听到噪音就会心慌,明显感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我平时没有高血压,那段时间,检测发现血压能达到140mmHg,这属于轻度高血压了。

由于满脑子里都是噪音的问题,工作上经常分心。我做金属材料进出口贸易已经十年了,很多特别熟练的事务都开始出错,比如给客户的报价表上多打几个零,或者点错小数点,以往这类严重的错误,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幸好后来都检查了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每周一两次的例会,我尽量不说话,因为脾气越来越暴躁,以前会耐心沟通去解决问题,那时怕自己一开口就跟人吵架。

下了班也不想回家,经常在车里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感觉回家就要面对非常大的麻烦。

拿了一把刀

这期间我也曾反复跟邻居沟通,但随着“打扰”次数的增加,对方的态度越来越差了,说的话越来越难听。“这么晚了,你老来敲我家门干什么?”“你是耳朵有问题吧?”“为什么没事儿干,光听着我们家的声音?”“你神经病吧,赶紧去治病。”

我是个做销售的,比这更尖锐的语言上的刺激也受过许多了,没放在心上,语言没办法真正地伤害到我,噪音的伤害却是天天夜夜实打实的。

我也想过报警。我跟小区这边的片警认识很多年了,他们也说没有任何办法。如果出警,最多帮忙调解一下,制造生活噪音不是犯法的事情,没有法律规定,也就无法约束邻居的行为。

我还想过要把房子卖了。可是现在要换一套同样地段的学区房,至少要倒贴五六十万。我看了几套苏州的二手房,只看顶楼没有噪音的,价格能接受的房子都是十几年的老房子,要拿现在的房子换条件差很多的二手房,实在很难说服自己。

受噪音困扰的事我自己藏在心里,不敢跟家人说。他们偶尔也能听到噪音,不过不影响睡眠,我怕说完他们像我一样,也开始不自知地关注噪音。而且没有被噪音敏感纠缠过的人,是很难理解这种痛苦的,他们不能理解我的行为,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家人不允许我反击报复邻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敢与人交恶。理智告诉我买震楼器是下策,我也没用过任何报复手段,生怕激化矛盾,连累家人。要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沟通谈判上去。

有天晚上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楼上的“夜间大扫除”没完没了,明明已经沟通这么多次了,他们怎么就没点改进呢?我真的好困好困,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去厨房拿了一把刀,想上楼把这群噪音制造者都砍了。打开家门,脑子里在盘算着,不能走电梯,电梯里有监控,应该走楼梯。走出去有十几步,才突然醒悟过来,这是在干什么傻事呢,险些就酿成大祸。

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正常,我搬回乡下老家住了一段日子,远离噪音环境,斩断敏感源。原本开车20多分钟就到公司了,住乡下需要一个半小时,来回每天要在通勤上花三个小时。但的确感到状态在慢慢恢复,精神也饱满起来,有力气再去跟邻居好好沟通了。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侦探的“感情牌”

平时做业务时,我要了解客户的背景、经历、需求,这些能帮助我在话术和沟通技巧上做出调整。我开始像个侦探一样调查楼上邻居,询问他们留在物业的公开信息,平日注意着向其他邻居打听、自己也留心观察他们一家的动向。慢慢知道他家的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一年级,小的才上幼儿园,平时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妈妈每天早上8点骑自行车到地铁站,晚上6点多原路返回,初步判断有固定工作。孩子的爸爸早上9-10点间才下楼,开一辆黑色轿车出门,晚上回家时间不固定,但是通常9点左右才到家,推测是自己开店或是做生意。

接触的合适契机很快来了。有次我在小区微信群里问事情,他们也在群里抱怨停车位的问题。之前我了解到他们因为停车位跟小区保安起过冲突,应该是刚来新环境不了解规矩,于是单独加了他们微信,给他们讲解怎么租车位。他们有了解这方面信息的需求,就不会怀疑我的主动靠近“目的不纯”。

我还打听到他们家的小孩想上附近的公立学校,正因为没有成功报名苦恼,就主动给他们提供一些经验和信息,打好“情感牌”。

邻居大人小孩在家都没有换拖鞋的习惯,穿着球鞋和皮鞋踩在木地板,楼下的我就遭了殃。我想到让他们换拖鞋,可能会改善噪音情况。于是我对建筑结构和建筑声学做了大量的学习研究,在网上买了两双静音拖鞋,和两套包装精美的儿童水彩笔一起放在他家门口,附了封亲笔信,说是送给小孩的礼物,并提了一下脚步声与拖鞋的关系。

第二天,这些总价值200块的礼物被退了回来,对方在微信上一通道歉,但没说会自己买拖鞋换上。直到2019年春节,趁着物业挨家挨户送福字的机会,拜托他们去楼上看了一眼。得知邻居换上了拖鞋,我的心情大好,这证明沟通策略开始奏效了。

解决了大人脚步声的问题,我又制定了小朋友跑跳声的整改计划。我买来各式各样的隔音垫小样,挨个做减震测试,最后选定了健身房常用的2公分隔音减震垫。在送垫子之前,我做了许多功课。发现邻居家的小朋友偶尔会在健身区玩耍,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带着遥控玩具车在楼下守株待兔。我认得这两个孩子,他们却不认识我。我假装是偶遇,跟他们分享我的玩具,一起玩了一会儿,趁机把“在家不能拍球”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小朋友对玩具车毫无抵抗力,我说送给他们,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收下了。他的家长觉得不好意思,转了100块红包给我,殊不知我的意图就是促进“礼尚往来”,目标初步达成。

不久后,我把隔音垫送到他家门口,说是自己家铺的,买多了剩下一些,铺上后小孩在垫子上玩不会摔疼。对方收下了,虽然最终铺的是另买的垫子,我家的噪音环境已然大大改善了。

后来我去他们家,也不怎么提噪音的事,就单纯地去关心一下,聊聊天,问他们吃饭了没有,上次聊的事情进展怎样了。我能感受到噪音在渐渐减少,彼此心照不宣。在城市里面,头顶上方一两米就是邻居睡觉的床,关系却常是冷漠的,我把两家的相处模式,从城市邻居慢慢改造成乡下邻居,嘘寒问暖成了常事,对方再制造噪音时就有了顾忌,要想想面子上是否过得去。

噪音往往酝酿冲突,图源视觉中国。

安静之家

整个沟通处理噪音的过程,我都是单打独斗,没有跟人交流过。19年下半年,我在网上搜到一个叫“楼上噪音”的贴吧,才知道有这么多人遇到了相同的困境。当时家里已经没有太多噪音了,我也积累了一点儿“斗争经验”,就想着可以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建立了“邻里噪音联盟”,后来改名叫“安静之家”。

前几年我妈妈得淋巴瘤的时候,我在网上找到一个“淋巴瘤之家”,在里面得到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它的创始人顾洪飞,自己也曾是淋巴瘤患者,治愈后他全职为患者们答疑解惑,帮助数十万淋巴瘤患者建了一个家。这样的人我只在《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里见过,没想到现实中也有,很受震撼。

邻里噪音这件事也一样,既然被我碰到了,那么只要我这个人还在,就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网上最早关于楼上噪音的搜索词条是2008年的,已经存在了至少13年,可见这并非是个案,而是一个隐藏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背后的长期矛盾,也是隐匿在法律法规真空地带的顽疾我想整理一些有用的资料分享给同“病”相怜的人。

我花了近6个月的业余时间,积累了3030份有效问卷数据,采访了71位噪音受害者,还去了二十多人家里实地走访,制作成《邻里噪音调查报告》,对邻里噪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摸底调查。现在还有一个关于《住房满意度与邻里噪音》的调查也在持续进行中。

我在知网上查阅了大量论文,里面的内容比较陈旧,只能解释商品房混凝土结构的撞击噪声等建筑工程上的问题,或者提供抗震实验的数据,这些文献都不足以为邻里噪音问题提供解释。我研究了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识,也认识一些高校里的相关学者,希望可以给邻里噪音问题提供更科学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目前通过投诉,甚至报警,邻里噪音问题都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处理方法无非是四种:沟通、反击、搬家、忍受。

我们“安静之家”的群就像一个树洞。没经历过噪音痛苦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邻里噪音能引发那么多暴力事件?怎么就至于用到“震楼器”?不过是吵一点而已,何必那么敏感计较呢?平时无法跟别人倾诉的事情,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抱团取暖,说出来发泄一下。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特别冲动,比如想半夜去砸门。在很多反噪音群里,不理智的声音比较多,讨论一些报复邻居的阴招损招,传播报复反击的视频,甚至鼓励冲动中的人使用暴力:“不把事情闹大没人关注的”。

在我的群里,我会把教唆群友犯罪、宣扬仇恨的人都踢出去。之前有个云南小伙,跟楼上邻居有了冲突,在群里面也脾气暴躁,同很多群友发生争执,我就把他踢出群去。他私下加我微信辱骂,说话很难听。最近他又找到我,说幸亏当时把他踢出了群,当时他已经在冲动和崩溃的边缘了,就像一个小孩子跟人吵架,越吵越激动,突然一个人制止了他,没有了吵架的环境,才得以冷静下来,思考是不是做错了事。

“安静之家”已经有五六个微信群了,人们来来去去,“铁打的噪音难题,流水的噪音斗士”。我们群规的最后一条是:希望大家最终都可以离开所有的噪音群,不要回头。

(文中傅岳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