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们去了趟潍坊风筝节 – BIE 别的

2021-04-30 星期五

潍坊有个特别克苏鲁的风筝节,以前每年春天都能看到来自这个风筝节上各种夸张古怪的大风筝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今年,我终于去到了潍坊风筝节,目睹了成千上万只风筝在一片争奇斗艳的景象,当然,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长达几十甚至几百米的巨型魔幻风筝。

但看风筝却并不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在互联网上,有一群巨大沉默物体的迷恋者们,他们追着巨大的风筝而来,而我对人更感兴趣,于是便追着他们而来。
我最早接触到这种 "巨物迷恋情结",是在两年前的豆瓣上。
2019年3月,#令人着迷或恐惧的巨大沉默物体# 这个 tag 悄然出现在豆瓣,吸引了无数豆瓣网友在这个版块内分享那些令人战栗的巨物图片和凝视巨物的体验,因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话题性,这个话题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迅速占领了豆瓣话题广场的主要版位,也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 “巨大沉默物体” 这个词,包括我。
作为一个热衷于在豆瓣广播摸鱼的用户,这个 tag 在当时也开始不断以各种奇观形态出现在我的豆瓣首页,有时是前南斯拉夫的巨型纪念碑,有时是辽宁营口的鲅鱼公主,有时是海边巨大的消波块,有时又是一组令人惊叹的空想艺术画作,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在仰望一尊静默的神像或大佛,或者一轮大得离谱的月亮。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Luján”公墓里的雕塑 

建造中的美国麦肯号飞艇

Dawid Planeta 《迷你人》

"巨大沉默之物" 为什么令我们心怀恐惧却又欲罢不能?
为了解开这个心中的疑问,我开始了第一轮关于巨大沉默物体(Big Dumb Object,简称BDO)的词条搜索和 BDO 艺术搜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 BDO 这个概念虽然直到 1981 年才第一次出现在科幻小说的评论文章里,但人类对 BDO 的迷恋却从金字塔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摩天大楼里,从未中断,并且与超验体验和强权崇拜有着复杂的联系。
19 年 5 月,我将这次网络搜查的结果写成了科普文章, 也因为这篇文章,我认识了豆瓣 “BDO迷恋患者症候群”(现更名 “BDOER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小组的组长烏陵,她是如今互联网上 BDO 迷恋群体的中心人物,也是这一豆瓣话题的发起者。
如今两年过去了,在烏陵所运营的 BDO 相关微博、公众号和豆瓣平台上,已经聚集了十几万迷恋着巨大沉默物体的“夸克”们,而豆瓣 #令人着迷或恐惧的巨大沉默物体# 这一话题 tag 的浏览量超过3000万。 
在发起这个豆瓣话题前不久,烏陵刚刚开始全职运营她的巨大沉默物体爱好者的社群和自媒体平台,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逐步建构了一个独属于这个特殊网络社群的 BDOER 文化体系,其中还包括了空想艺术、神秘目击、梦境漫游、风暴追逐、废土探秘、黑暗观光等众多类目。
为了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一庞大的文化体系,她不断和新加入的社群成员聊天,收集和整理他们的超验体验和梦境,聚集起来的巨大沉默物体爱好者也越来越多。

BDOER 创始人烏陵 | 图片由烏陵提供

作为一个一直在以探究的眼光旁观巨大沉默物体迷恋的巨物恐惧症患者,在最初的热度消退后,我便没有再继续关注这个群体。直到今年年初在 Clubhouse 上,我偶遇了一个 BDOer,她在一个分享性/幻想的房间里,讲述了她对巨大沉默物体的巨大欲望。
原来在这个宝藏群体里还存在着这么别致的迷恋吗?我还是太天真了!
从那以后,我就试图再次走近这群已经逐渐聚集起来的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们,想跟他们聊聊 BDO 对于他们每一个个体都代表着什么,以及他们异彩纷呈的 BDO 情结。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巨物狂欢节——潍坊风筝节。这也是 BDO 迷恋者社群建立以来,第一次大型的线下聚会活动。
很快,我通过烏陵加入了一个有20多人的 “潍坊风筝大派对”群组。4月17日,这些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 BDOer 终于在潍坊顺利会师。 
第一晚的聚餐,这个完全由陌生人组成的 “BDO 旅行团” 各自进行了自我介绍。
这次来到潍坊的 BDOer 中,影视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占到了令人吃惊的比例,他们中有多位摄影师、编剧、制片人、动画创作者以及视频博主,其他人也大多从事着艺术创作相关的工作或者专业学习。BDO 迷恋与视觉艺术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的强关联,似乎透过他们的职业特性而浮出水面。
在餐桌上逐渐熟络起来后,大家也开始分享起了各自的 BDO 故事。一个来自武汉的女孩分享了自己童年亲眼见过到天空中巨大的红色月亮,另一个北京的大学生则分享了他每次高烧40度后都会反复出现的梦境,在那个梦里,他的身体是一个由几亿个小人不断工作而维持的庞大系统,他会化身其中一个小人,永远困在这样无休止的忙碌中。
烏陵而后补充道,巨大月亮目击高烧后的几何梦是目前最常见的两种 BDO 情结的来源,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梦境和体验,这些似梦非梦、亦真亦幻的超现实经历也成了 BDO 社群一个典型的超验主义特征。
而作为混入 BDO 迷恋者社群的唯一一个巨大物恐惧者,我唯一能回想起的 “巨物梦”, 还是小时候看完《侏罗纪公园》之后受惊过度,连续做了一段时间恐龙降临地球和被恐龙袭击的噩梦,恐龙的形象十分具象,且也只有纯然的恐惧。而我亲眼目击过最大的月亮,也不过是夏夜的晚上一抬头,在美得并不过分的月色中突然记起这天似乎是中秋节。但这并不妨碍我追随他们的记忆,期待神迹的降临。

新西兰插画师 Daniel Danger 的作品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年轻女生,和我们分享了她与她的 “神” 相遇的经历。
这个女生来自郑州,她曾经也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直到3年前的某一天,她口中的 “神” 突然降临到她的生活中,带着一种不容质疑的绝对能力。在这个只有她能感知的 “神” 的指引下,她经历一段短暂的自我怀疑之后,便开启了一种和以前截然不同的人生:她选择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神,并在左手无名指带上了属于神的婚戒以示忠诚。
我对人类的大爱都来自于祂”,这个年仅20出头的女生在说起 “无限”、“大爱”时,露出了与年龄不符的 “慈爱”,直到一天后,我们看到原来她也会跟普通20岁女生一样大笑、关心八卦和美食时,才终于能够将她平常看待。
虽然在这次的聚会中,仅有两个真正的信仰者存在,但烏陵后来我跟我说,她曾经受到过很多求助的私信,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无神论意识形态有着绝对统治性地位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信仰或曾经的不寻常的经历都成了一种会被视作 “不正常” 的依据,得不到理解,也无处寻求表达的空间和共鸣,只能逐渐在记忆里发酵成一块解不开的心结,直到遇到了烏陵。现在,她用一种有着强大社群支持、并且听上去不那么难以接受的概念——“BDO 情结”,去疗愈那些被困在无解情绪中的人们。
第二天,我们如约到了风筝节的现场,只是没想到那里除了满天的的风筝,还有肆虐的沙暴。我们一群人站在狂沙和无数飞在天上的魔幻巨物中间,好像真的来到了一个只存在于小说和电影里废土世界。
但后来烏陵跟我解释道,巨型风筝其实算不上是真正的 BDO,它虽然体积大,但却太过 “具体”,无法给人精神上的 “奇迹感” 和 “敬畏感”,甚至有些因为粗劣的模仿,还带有一丝令人发笑的滑稽感。
只有当一个巨物(或者一个空间)被一种绝对强大的意识形态或理念所笼罩时,它才足够 “崇高” ,令人能在目睹它的一刻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让人足以超越日常琐碎的限制,获得一种让自己短暂的生命在这一刻最大限度接近于 “无限” 的审美快感。 

图源潍坊风筝节小组成员肉肉

风筝节归来后,我们顶着身上足有一斤重的沙子,进行了最后一次聚餐。这一次,大家聊到了 BDO 群组里另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心理动因:“慕强”。
除了我这个混入其中的 “旁观者” 之外,所有这次来到风筝节的 BDOer 都表示出了一定的 “慕强” 心态,而且其中部分人提到了他们原生家庭中父亲都是拥有完美人格 (崇高的精神),但不够强大/强势的角色,因此他们崇拜强者的力量,也并不畏惧强者的精神。这似乎也合理地解释了我为何如此惧怕巨物。
“我玩《真三国无双》时,就认可吕布这个强者。面对他时,我连打都不想打,只想成为他跨下的马,手中的战戟,和他一起上阵杀敌。” 一个来自北京的学生这样解释他的慕强心理。我之所以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 “吕布的跨下之马” 这个谜一样的表述,在当晚被大家反复提起,半是酒桌上的调笑,半是因为这句话也用一种奇妙的方式完美概括了 BDO 迷恋者对绝对强者的信赖和仰仗。

《真三国无双》中的吕布(并不是广告)

记得上大学时,心理学老师告诉我们,人所进化出的大脑结构,让我们成了唯一一种可以想象无限存在的生物。然而,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已经用他们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缠斗已久,却依旧困在这个被欲望、饥饿、困顿等琐碎的焦虑所掩埋的身体里,等待必然的死亡降临。BDO 用其超越日常的奇迹感将我们琐碎的外壳劈开了一道裂缝,让人可以从 “无限” 的对立面走到它漫长而包容的生命中去,感受一种超脱了死亡焦虑的生命状态。
至于 BDO 爱好者,则是一群随时准备好领受这一奇迹的人们。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十四行诗》冯至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