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尔茨访华给中国带来巨大信心”

2022-11-05 星期六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总理肖尔茨在访问北京时强调了对话的必要性,而且谈及了维吾尔族人权、台湾政策、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等几乎所有争议话题。但肖尔茨此次访华在德国国内甚至执政联盟内部都引起争议。经历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后,西方国家正在思考是否过于依赖另一个专制国家中国。

肖尔茨的访华时机也受到质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数周前刚开启第三次任期,“习家军”垄断了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习近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布鲁塞尔研究机构俄罗斯暨欧亚研究中心主任方娴雅(Theresa Fallon) 对德国之声表示,在美中关系因为台湾问题更加紧张之际,肖尔茨的访问发生在“笨拙”的时间点。她同时指出,肖尔茨将出席即将举办的G20峰会,大可在峰会举办期间与习近平会面。

“要注意的是,他真的带给中国巨大信心,因为如今的中国相当受到排斥。”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巴尔金(Noah Barkin)也质疑肖尔茨的访问时机。“对北京而言,这无关乎具体成果,更重要的是德国总理在二十大后很快便访问习近平的象征意义。”

“这使他的终身领导人地位具有国际合法性,也显示出中国没有被孤立。”

然而,柏林表示已经与主要伙伴进行了磋商,而肖尔茨则坚持他是以“欧洲人”以及德国领导人身份访华。肖尔茨认为,在新冠疫情导致长期停顿后,与中国领导人的直接会谈变得更加重要。他在行前也承诺会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尊重公民自由和新疆少数民族权利。

“中国将更认真看待欧美对两岸问题的立场”

事实上,肖尔茨在与李克强的记者会上确实谈及人权、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及台湾等议题。肖尔茨表示,德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对台湾现状的任何改变都必须是以和平形式而且经过双方同意。

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司马安洲(Andrew Small)表示,肖尔茨在访问期间针对两岸问题传达的信息“特别重要”。

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分析称,在看到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受到制裁后,中国如今比年初时更重视美国和欧洲对台湾的集体立场。

“中国确实必须认真对待此事,严肃看待这件事清的经济和技术层面以及军事和平。”

与此同时,司马安洲认为肖尔茨在访问前缺乏与欧洲伙伴进行协调,以“真正将传递的讯息欧洲化,并表明德国正在成为欧洲集体的一部分”。

巴塞尔大学的政治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韦伯(Ralph Weber)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共宣传机关正在将肖尔茨的访问包装成反美之行,华盛顿将会不太高兴。正在寻求统一的对华政策的欧盟,则看到了一个冒进的成员国。即便在德国联邦政府内部,大家也对正确的对华政策存在分歧,并且为中远入股汉堡港问题争论不休,后者现在已经被夸大为整个德中关系的试金石。在这种情况下,肖尔茨是否能真正在中国改变什么东西,极大地取决于他的具体行为,以及习近平在俄乌战争等议题上会发出怎样的讯号。 ”

数天前,肖尔茨不顾内阁及执政联盟中的反对声浪,推动通过了汉堡港中资入股的交易,允许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一个码头的24.9%股权。

  • 尔茨此次携带12名德国企业代表访华,行程只有一天。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在抗议声中抵达北京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出访北京,成为自新冠疫情爆发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首位访华的欧盟领导人。这也是习近平打破先例获得中共总书记第3任期,并透过“习家军”巩固自身权力之后,有欧盟国家领导人首次出访北京。肖尔茨此次携带12名德国企业代表访华,行程只有一天。肖尔茨的访华行程饱受批评,因为德国和欧盟各国普遍认为肖尔茨将短期商业利益置于对华战略及欧盟团结之上。习近平在会见肖尔茨时说:“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就不会偏,步子也会走得很稳。”

  • SPD-Parteitag Willy Brandt 1972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卸任后才访华的勃兰特

    德国社民党籍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在任期间,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不过他并未在担任联邦总理的时候访问中国。等到勃兰特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已经是1984年。受中共邀请,1984年5月28日,勃兰特以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身份率团访问北京。虽然他是在野党领导人,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超出常规礼节,在钓鱼台国宾馆迎候勃兰特。勃兰特访华期间还有一些小的花絮。他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仍顶着33度的高温登上了长城。而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攀爬长城的距离还不到勃兰特的三分之一。勃兰特结束完对中国的访问准备取道香港回国,但是却在香港上空遭遇暴雨,飞机被迫返回广州机场。他开玩笑地说:“现在已经是我第二次访问中国了。”

  • Bildergalerie China Geschichte Deutschland Bundeskanzler Helmut Schmidt Besuch 1975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

    1975年10月,接替勃兰特出任总理一年多的施密特(Helmut Schmidt)首次访华,成为德中两国建交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主席见过面的德国总理。施密特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他是一个让人难忘的人。他冲劲十足、魅力四射,才华横溢,但是冷酷而固执。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拥有敏锐的直觉。毛泽东是聪明人,但理智并非他的强项。他发动的那些大规模运动并非清醒理智的产物。”施密特很早就判断中国具备成为一个全球政治和经济大国的巨大潜力。对施密特而言,中国的崛起是他在其政治生涯里呼吁建成团结且强大欧洲的原因。他认为,只有这样,欧洲人才能“在面对中国时以及和中国一道在世界上实现自身的利益”。

  • Helmut Kohl bei Deng Xiaoping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统一总理”的中国行

    德国前总理科尔(Helmut Kohl)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欧洲领导人之一。他执政期间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力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新华社在2017年科尔去世时发表的悼念文章中将科尔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华友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德、中欧对话和合作,为中德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10月,科尔首次以总理身份访问中国。德国《时代周报》当时在报道中写道:“科尔带着尊敬的态度迎向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邓小平。科尔不自觉地把身体埋在沙发里,似乎想让宾主之间的身高差能有所平衡。”(注:邓小平身高1.6米左右,科尔身高1.93米)科尔在任期间曾4度访问中国。

  • Kanzler Schröder besichtigt Verbotene Stadt in Peking China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不在访问中公开谈人权的总理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是在1999年5月12日。这原本应该是一次正式访问,为期一周,而且访问中应该包含广泛的经济会谈。但是由于5月7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轰炸,造成三名中国记者死亡,施罗德的访华行程也被迫压缩至只有一天,而且降格为工作访问。当时在总理府办公室担任外交和安全政策顾问史坦纳(Michael Steiner)说,原本应随同施罗德访华的33名成员组成的商业代表团以及12项合约的签署计划全部都被取消。不过在这次工作访问结束之后半年不到的时间,11月初,施罗德再次访问中国,这一次还带上了庞大的经济代表团。施罗德在任的7年间总共6次对华访问。他主张取消对华武器禁运,6次访问中从未公开涉及人权问题,因此他执行的对华政策也被德国舆论批评为“缺少道德”。

  • Chinareisen von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在任16年的默克尔12次访问中国

    2005年开始出任德国联邦总理的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开启了她作为总理的首次中国行。第一次出访中国,默克尔选择了北京和上海两站。当时中国媒体在报道对默克尔的访华印象时称,“展现在中国民众面前的默克尔是一副谦逊简朴的形象,镜头前的笑容甚至有些羞怯”,但她的“高效和务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次年9月,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了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引得北京勃然大怒,德中关系随之进入“冰期”。2008年10月,默克尔再度前往北京,出席亚欧峰会并与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举行会晤。她在北京受到了热情接待。当时跟随她访华的还包括德国工业联合会、大众汽车集团、西门子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公司和戴姆勒公司的高层代表。当时媒体评价称,默克尔的这一次访问“为德国企业界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大门”。

  • Bundeskanzlerin Merkel in China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默克尔

    2019年9月,默克尔最后一次作为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当时正值香港抗议活动延续数月,默克尔这次访问中也谈到香港问题,呼吁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解决危机。在12次的访华行程中,几乎每一次默克尔都提出前往北京之外的省市参观考察。她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她还访问过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杭州、沈阳、深圳、武汉。图为2019年默克尔考察“中德友好医院”武汉同济医院。2021年10月13日,默克尔即将卸任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频会晤中对默克尔表示:“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你也即将卸任德国总理,中国人重情重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


德国经济界“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肖尔茨此次访华还有一个经济界代表团随行,成员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巴斯夫和德意志银行董事会主席。他预计中国领导人会注意到,德国与中国的商业关系是一个优先事项。

德国在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近期受到质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周五才呼吁欧盟国家减少对华依赖。

俄罗斯暨欧亚研究中心的方娴雅认为,德国的对华政策“分裂”,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她表示,虽然一些在中国投资的大企业“需要近乎游说肖尔茨去那里促进他们利益”,但其他中小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司马安洲则表示,德国部分企业不仅没有减少对华依赖,反而加深与中国的关系,“朝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虽然原材料等特定领域在可预见未来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司马安洲仍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可以开始重新平衡投资,重新平衡贸易”。

针对肖尔茨的中国行,科隆社会伦理学家纳斯(Elmar Nass)在区域性日报《纽伦堡报》(Nürnberger Zeitung)发表客座评论称:“总理宣布对中国的新路线。但道德问题必须以具体行动来衡量。否则我们很快就会体验到错误的俄罗斯政策的毁灭性似曾相识。”

纳斯认为,自由国家必须团结合作抵抗中国的霸权,并且公开谈论侵犯人权的行为。“在尊严问题上不保持沉默,这是自由民主国家的本质。”

他同时也警告,习近平希望让全球经济规则与共产党目标保持一致,并重塑世界经济。“如果肖尔茨现在说,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同于五年前,那么他就没有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此前的言论。”

纳斯认为,肖尔茨和经济代表团在中国期盼依靠市场竞争以及自由规则的遵守是短视的。“现在加入关于尊严和政治自由的伦理论点,不过是没有具体后果的空谈。”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