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特朗普对华政策阻碍了中国实力的壮大

2021-02-02 星期二

法国学者:特朗普对华政策阻碍了中国实力的壮大

发表时间:

音频 13:18
智库“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中心负责人瓦莱丽-尼凯
智库“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中心负责人瓦莱丽-尼凯 DR

2021年,美国政治随民主党人拜登宣誓就职翻开新的一页,不少民主国家,尤其是不少美国的传统盟友如释重负。过去四年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以及不按常规出牌的行为方式令美国与传统盟友关系紧张,也招徕民主国家舆论的众多批评与嘲讽。但特朗普在亚洲,尤其是不少中国内外的中国人中,赢得非常坚定的支持,台湾与香港也有很多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其中重要原因,是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政策。过去四年间,中美关系可谓快速恶化,在贸易战之外,双方在各个领域,尤其是高科技与地缘政治领域的对抗公开化。如何评价特朗普过去四年的对华政策呢?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所负责人瓦莱丽-尼凯女士对本台谈了她的看法:

特朗普政府成功地遏制了中国在亚洲的雄心

法广:特朗普四年任期十分引人注目的行为是他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四年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但特朗普本人因此得到不少中国人的支持。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海外,都有不少中国人如今也还继续支持特朗普。整体来说,您怎么评价特朗普这四年间的中国政策?

尼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有人会说特朗普强硬的对华政策,尤其是在贸易领域,没有取得多少成果,因为目前美国对华贸易依然严重逆差,2020年甚至还出现上升。但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新冠病毒疫情。疫情期间,中国对外出口了很多医疗物资、电子产品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让世界其他地方可以熬过这场原本来自中国的危机 。”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些海外中国人,还有台湾人、香港人等等,他们之所以并不那么反对特朗普,也是因为他们认为特朗普对中国施加了足够压力,在一些领域得以阻碍中国实力,尤其是在军事和高级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壮大,比如,他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禁止向与中国军队有关联的企业转让高科技物资……所有这些措施都限制了中国的行动能力。”

“另外,特朗普某种“难以预知”的特点,以及他,尤其是国务卿蓬佩奥,在中国问题上的强硬表态,可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没有敢进一步加强在南海的活动。中国 当然没有离开南海,但是在特朗普任下,中国也没有尝试去占领新的岛礁,就因为北京担心美国总统可能做出在它看来未必理性的反应。这可以说是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一个积极效应,它成功地遏制了中国在亚洲的雄心。”

“还有一点是,尽管特朗普的对华战略有些方面显得过激,而且也未必总是很有效,尽管中国不断呼吁新总统拜登改善中美关系, 但是,无论是在贸易领域,还是关于某些物资禁运,或是关于向与军队或政府有关联的研究员开放某些实验室等等,拜登政府好像并没有要推翻特朗普此前采取的措施。”

“虽然有很多理由去批评特朗普的行为方式,但他,尤其是他身边的团队,在对华政策上采取的措施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阻碍了中国实力的壮大。”

特朗普团队最后几项决定令新团队走回头路

法广:是否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尤其是他任期后期在新疆维吾尔人问题,在香港、台湾问题上的采取的措施,立场之强硬,在某种程度上,让其继任者反而有了更多空间?

尼凯:“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特朗普以及蓬佩奥的最后几项措施或声明,无论是关于香港,还是台湾,尤其是指称中国在新疆的政策是对维吾尔人的种族屠杀,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特朗普和蓬佩奥因此招徕很多批评,因为这些措施给继任者的工作带来困难。但是,如果从人权的角度来看,从香港人、台湾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特朗普团队把标准推到很高,迫使他们的继任者不得不继续这条路线,尽管方式不同。可以肯定的是,乔-拜登很难在这些措施上后退。中国当然期望他这样做,北京已经开始施加压力,希望拜登收回一些特朗普的决策,但倘若拜登这样做,就会传达出的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就好像是允许中国重新展开一种更具有攻击性的战略。所以,的确,特朗普团队在中国问题上的最后几项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新团队不必这样做,但新团队也将很难很难减轻这些措施。”

法广:这是否也为拜登团队重新定位对华政策提供了机会?

尼凯:“我觉得我们更会看到的是拜登团队继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而不是重新制定政策。鉴于整个公众舆论,不单单是美国,对中国的看法极其负面,尤其是因为这次自中国武汉开始的全球瘟疫大流行,人们都看到中国如今还在努力掩盖、隐藏疫情缘起的资讯,至少是 不够透明,即使是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调查团 。要知道,这次疫情已经在全球造成两百万人死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也对全球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这一切都使得美国新政府很难在旨在遏制、阻止中国具有攻击性的崛起的战略上走回头路,尤其是在亚洲地区,除非是中国国内发生重大政治变化。”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的决定对重新思考对华政策有一定作用

法广:过去四年,中国谋求在各国际组织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重大国际议题上显示自己的影响力,而这期间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却不断退出国际承诺,退出国际组织,以此表达抗议,但美国也并没有建立新的机制,取而代之。欧洲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日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受访者都不希望欧洲追随美国,与中国对抗。是否可以说,特朗普这四年总统任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在国际舞台打开了方便之门?

尼凯:“我不太赞同这样的看法。我们当然可以去做一些民意调查,问人们是否支持欧洲与美国一道对抗中国,可以想象很多人会说不赞成,因为欧洲总有一部分人不信任美国,希望欧洲面对强势的美国,坚持自己的立场。欧盟就在拜登政府上任几天前与中国签署了中欧投资协定,因为有些人认为应当面对美国,坚持欧洲在战略上的决策自主。”

“但也应当看到,特朗普的确退出了一些国际组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而美国远远是这些组织的最大捐款人。美国的确也没有提出可以替代的方案。但是,美国的退出也让所有人也都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些组织的局限性,意识到世界卫生组织反对中国政府的能力有限。中国在疫情早期曾试图根据自己的利益,影响世卫组织的决定。不要忘记,一直到2020年1月底,世卫组织总干事还在说,不能肯定新冠病毒会人传人,说停止与中国的航空往来是一种歧视政策(这是中国政府当时的立场)……就是说,世卫组织确实有很多弱点。美国退出这个组织至少是明确提出了问题,哪怕方式有些粗暴。美国退出人权理事会等其他机构的做法也是一样。这些决定产生的心理冲击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对拜登政府有利。拜登虽然决定让美国重返世卫组织,但却是在一种新的基础上重返。就是说,问题被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摆上桌面,如今世卫组织很难对此不予理会。即使是从这个角度说,我也不能肯定,特朗普如今已经不在位,他本人可能当时也未必意识到,这些都对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政策有一定作用,无论是对美国的盟友,还是对美国本身。”

中欧投资协定是欧盟一次战略性错误

法广:说到欧洲,您提到欧洲联盟去年底与中国签订的中欧投资协定。这项协定的签署引发很多评论。欧盟强调中国方面同意在遵守有关强迫劳动的国际标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但这项协定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几天签订。拜登团队想要面对中国建立的统一战线是否已经出师不利呢?

尼凯:“其实一切还未定局,因为不管怎样,这项协定不会在2022年以前获得批准。协定必须经欧洲议会批准通过,但欧洲议会内有很多人反对。只能走着看,看2022年欧洲、美国的形势是否变化,尤其是在中国是否变化。如果中国继续目前这种极具挑衅性的行为方式,协定很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批准。”

“但是,的确,欧洲确实有一种误判。德国的经济利益对达成这项协定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做出的让步很有限。默克尔可能也想在德国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结束之时,同时也是她总理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有所建树。但这是一个战略性错误,因为欧洲与中国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欧洲强调,这是一项投资协定,主要是在经济层面对欧洲企业有利,欧洲企业可以在中国获得比较平等的待遇,尽管中国根本没有承诺要签署关于强迫劳动的国际公约,只说向这个方向努力。只要对中国的行为方式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中国方面的目标则非常明确,无论是与欧洲的中欧投资协定(CAI),还是与亚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都是战略性举措。中国要尽一切努力在拜登政府上台前,一方面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亚洲大国,另一方面与欧洲联盟, 签署重要协定,以便向美国显示,尽管中国因为新冠疫情而面对众多批评,但中国还是有强大的盟友认为与中国签署协议相当重要。尽管中国过去这一年不仅发生了新冠病毒疫情,而且还有在香港发生的一切,有维吾尔人的强迫劳动,有台湾或南海面对的压力等等,但欧盟以及亚洲国家还是选择了与北京签约。对于北京来说,最重要的正是这一点。至于两年后,协定是否能获得批准、协议背后具体有哪些内容都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向美国证明,中国有足够的影响力,有足够的实力,获得与欧盟或亚洲伙伴协定签署。”

 

拜登团队1月20日宣誓就职后,立即开始工作,连续推出政令,推翻其前任多项国内国际措施,但在中国问题上,新政府各阁员上任之初,都表示不会在中国问题上让步。在台海问题上,四年前,特朗普上任之初,与台湾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通话被看作是打破了美国外交政策常规,令北京恼怒不已,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四年后,台北驻华盛顿代表首次被正式邀请参加美国新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似乎已是顺理成章。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