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震后“地毯式”大排查,震区村庄路面现一公里长裂缝

2021-05-27 星期四

记者/佟晓宇

编辑/石爱华

 

秀岭村民在临时安置点搭起灶台


云南大理6.4级地震已经过去近一周时间,一场“地毯式”的震后安全排查正在震中漾濞进行。

 

“最大的困难是时间有限”,一位现场勘察人员说,他们要赶在雨季到来前对存有隐患的安置点进行转移,避免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震中秀岭村张家村小组被损毁的房屋为土木结构



“能继续使用的基本为零”

 

漾濞县共有9个乡镇,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漾濞县户籍人口共有105698人。根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公布的消息,震后,安置临时避险人员68363人,转移安置人口25942人,地震过去将近一周,被转移的灾民仍有很多人住在临时安置点,不能回家。

 

大家顾虑的主要是房子。

 

据统计,截至5月22日11时,漾濞县共有14122间房屋受损,其中,中度及轻微损坏的房屋有13930间,坍塌232间。倒塌的房子,多数分布于震中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绝大多数为农户生产用房和无人居住危房。

 

事实上,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震后的房屋评估工作就开始了。根据公开数据,目前,有222名来自省、州、县的房屋安全评估专家正在漾濞“活动”,他们被分为70个组,对震区的房屋进行“地毯式体检”。

 

大理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震后房屋应急评估专家组副组长陈东旭介绍,这次,专家组采用“红、黄、绿”三色标识来区分房屋损坏程度。三个颜色分别对应“禁止使用”,“暂停使用”和“可以使用”。一般,被禁止使用的房屋属于地基受损、骨架受损、变形过大甚至是倒塌的;暂停使用的则是地基稳固,骨架没有变形脱落,墙体裂缝不大;对于地基、房屋主体都比较稳固的房屋,属于轻度受损,这一类可以使用。

 

漾濞县苍山西镇的秀岭村是震中范围内的村庄之一,村里的房屋评估工作也正在进行。

 

秀岭村共有293户人家,1208人。地震后,村民被分散安置在24个集中点,目前多数村民还在帐篷里过夜。5月23日下午,记者在秀岭村苦草凹村小组和张家村小组看到,村民在帐篷外面架起锅灶,吃饭也在户外解决。

 

吴学清是大理州弥渡县住建局技术人员,是此次评估组第14组的专家组组长,从23日上午开始,他一直在秀岭村进行评估工作。因为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检查相对耗时,23日一上午,他的小组才一共评估了秀岭村的9间房屋。当天上午的评估结果显示,其中五家“禁止使用”,四家“暂停使用”,“能继续使用的基本为零。”

 

吴学清介绍,这些房子多是瓦面房顶,土木结构。他们勘查发现,不少房屋瓦面脱落,墙体出现拉力缝。木质结构的房架出现移位变形,有一些房屋的墙体倒塌、脱落,“再有高强度震动随时会引起倒塌,非常危险”。

 

但评估下来,吴学清发现,村民在房屋墙体上使用的土质粘性相当好,木头品质也较高,“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6.4级强度的地震后,全部房屋都可能会倒塌,结果可能更严重。”


房屋评估只是第一步,吴学清说,接下来,评估组将把相关鉴定结果逐级上报,待大理州、省级相关部门确认后再出具是否拆除重建、修缮加固等具体方案。

 

评估之后,工作人员给这处民宅贴上了暂停使用的“黄牌”



4处新发现的隐患点


正在进行“地毯式”作业的,还有次生灾害防治组。

 

云南省地震局在5月21日震后发布会上提到,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高山峡谷和断裂带中,需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漾濞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德明介绍,到目前为止,漾濞县尚未发生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但仍存在76个隐患点。


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康晓波,是本次地震次生灾害防治专家组的专家之一。地震发生时,康晓波正在昆明的家中,“当时震感比较强烈,灯都在摇晃”。因为震级不低,震感强烈,震源深度浅,康晓波判断会有比较大的震情。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康晓波就曾前往汶川,参与了震后应急治理工作。5月22日凌晨5点,康晓波到达震中秀岭,开始了第一次勘察摸排工作。康晓波介绍,这次漾濞地震和此前2014年云南景谷6.6级地震、2018年云南墨江5.9级地震情况相似,“包括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都差不多”。


根据以往经验,康晓波认为,他们最先排查的内容应该是确定地面裂缝附近是否有村民安置点,首要考虑村民安全,之后根据地面调查和无人机勘探情况判断地裂缝的危险程度。


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对应着不同的处置办法。康晓波介绍,对于危险性较小的,可以落实监测人员,随时观测。比较危险,需要紧急撤离人员的,将会上报政府,发出避险通知书。需要应急处置的,将使用工程手段干预。“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级别的措施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危险程度来完成。”


漾濞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德明介绍,滑坡和泥石流是需要应对的主要次生灾害隐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员地面调查,检测员实时监测和无人机等技术设备配合来监测次生灾害,并对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进行监测。


杨德明说,这次漾濞地震监测排查启用了无人机设备,无人机配备遥感影像功能,能把地面上的建筑物和植被“剥离”,直接展示出地面裂缝和其他异常。此前,2020年8月怒江地震时,就曾应用过的这个技术。“现在我们大概有15至20架无人机在飞。”


康晓波介绍,次生灾害防范处置小组已经排查了76个隐患点,其中72个点都是以往地质勘测掌握的,新发现了4个隐患点。其中1个隐患点和地震有一定的关系,其他的3个则为地质累积效应产生的。目前,这四个隐患点也被监控起来。


24日,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在位于河西村潘家河小组的地裂缝进行地面调查



一公里长的裂缝


除了专业监测队伍,震区灾民的自我巡防也在进行。


漾濞县苍山西镇书记姜志刚介绍,在每一个安置点上,村委会都安排了巡防的“点长”,带领村民观测安置点附近的情况。


秀岭村张家村村小组的吴树勋告诉记者,每晚12点过后至1点左右,他都会和村民在安置帐篷附近巡防,几天来除了级别较低、不断发生的余震,还未发生其他问题,“我们安置的地方较为平整,相对来说安全一些。”


次生灾害防范组工作人员介绍,5月22日,河西村潘家河小组村民蒙正清发现了一处裂缝。裂缝距离蒙正清家的房子只有几百米,他往安置点运送帐篷的时候经过这里,看到了这条几厘米宽的裂缝,并马上上报给了村里。


5月24日,记者同杨德明带队的次生灾害防范处置小组前往潘家河小组勘察这条裂缝。


河西村潘家河小组有约70户村民生活在此,每户宅基地之间至少需要步行半小时以上的山路,村民发现的裂缝就“躺”在村路上。工作组中的康晓波告诉记者,这条裂缝长约一公里,最宽处超过一瓶矿泉水瓶的直径。


对裂缝进行地面调查后,康晓波认为它存很大在隐患。“地裂缝所在陡坡下面就是村庄,设有临时安置点,4顶帐篷”。康晓波说,如果裂缝出现垮塌,将可能发生滑坡,安置点不转移,村民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勘查之后,康晓波建议再增加一组人马来联合排查,把村里的道路、村庄下面的沟底都排查一遍。当天,他们将无人机在潘家河拍摄的三维影像数据提供给了地质调查部门,等待进一步的分析。


秀岭村安置点的妇女和小孩



雨季前的转移


“最大的困难是时间”,康晓波说,现在处于地震应急期间,许多后续的工作依赖这些监测和分析,“除了地表调查,其他分析也需要时间,今天的地表数据,后方分析人员要通宵搞出来,很紧张。” 


截至23日,康晓波所在的小组已经排查了近20个居民安置点,“因为是地毯式的排查,所以说可能排查进度会比较慢一些。” 康晓波预测,未来还需要几天至一周的时间来完成全部的摸排监测工作。


下一步,次生灾害防范小组已经在调运监测设备,准备把这些裂缝监测起来,然后根据具体的特征或者需求,判断采取什么措施,做合理的处置。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钱晓东、大理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在震区增加了5个流动测震台、6个流动强震台,还有其他观测仪器也在陆续架设中。目前已建成云南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部分电视、预警专用终端、手机app等可接收信息。


这些隐患点需要长期被监控,康晓波介绍,要彻底消除隐患的,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避开重新选择(安置地点),还有一种是工程治理,甚至是需要永久搬迁,“具体的方式要根据后续的隐患调查结果来判断”。


眼下最迫切的是即将来临的雨季。

 

5月24日14时开始,漾濞县出现了降水天气并伴有雷电。杨德明介绍,今年的雨季预计在6月15号左右来临,为了防止降雨引起灾害,要对存在隐患的安置点提前选址转移,“像潘家河已经是不安全了,我们要给它选一个新位置,避免滑坡体一滑就滑到这里。”


在基本确定地裂缝可能形成滑坡隐患后,杨德明5月24日当即决定,下午就将潘家河这个安置点的四顶帐篷,八九户村民进行转移,“今晚不搬完我睡不着觉”。


5月24日,消防官兵和民兵赶到现场,帮助村民搬到两三百米外的平地,以避开滑坡体。

 

对于即将到来的雨季,漾濞的农民也有自己的心事。现在的漾濞,满山的核桃和梨子长势正好,但村民仍惦记着没有下种的玉米和烟叶。

 

五月份本是春耕任务最重的时节,明年的收成好坏都在这几天。走访时,秀领苦草凹小组的村民告诉记者,虽然担心错过播种,但还是不敢回田里干活,“还是安全第一”。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青深一度】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甘肃白银越野赛下撤选手:感觉很内疚但真没能力救其他人

大理漾濞地震中,被落石击中的货车夫妻

白银越野赛最后一位退赛选手:跑到晚上8点多才被告知比赛已终止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