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名批评的废弃矿洞探险,在网红化前也很蠢吗?

2022-08-25 星期四


怪物马戏团 | 文


注:可别看完后去钻洞了。


最近,一种叫“矿洞避暑”的网红活动正被全方位抨击。在酷暑肆虐的8月,你在各种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一些人去废弃矿洞和废墟里打卡,美其名曰“避暑”。




不知道是不是高温真的已经把人烧得神志不清,以至于这个听着就不该被随便模仿的活动,居然真成了网红文化。导致官媒不得不下场警告大家别乱进废矿洞,害得工人顶着烈日加班,用水泥将洞口封上。




这新闻很容易惯性地将大家的火力引到小红书这种平台,或网红文化上,仿佛是平台和网红们发明了这种东西。但其实,这听着离谱的事,一直就是一种小众娱乐,现在不幸成了旅游骗子的营销工具。


说它小众,它也不小众。首先它是世界性的,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有拥趸者。在B站,有些废墟探索视频有数百万播放;在油管,顶尖的废墟探索主播更是有数百万粉丝,视频播放量可以上千万。去各平台的直播间看看,你也会发现总有人在做废墟探索的直播。



这些“探险者”有些独自出发,有些带着一个团队,身穿专业设备,运营自己的节目。


在废墟探索被网红化之前,是很少被人攻击的;但网红化后,又似乎真的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所以,这种“矿洞避暑”的前身,到底该不该被骂呢?


我觉得,要弄清这问题,应该先看看那些无关网红的废墟探索到底为何存在。它听起来可能很无聊且蠢,但没准真比你想得要有意思。






为什么人们要看主播在废墟里钻洞?这问题最直觉的答案,可能是有些人就喜欢看人作死,或者喜欢看人被吓,像是综艺里的鬼屋环节。


但其实不是。你会发现,在大多数平台上,废墟探索视频里播放量最高的,不是吓人或危险的内容。这些视频最吸引人的第一点,是因为它们能满足人的好奇心。


废弃的联邦黄金交易行


好的废墟探险家,一定不会随便找个废弃医院就钻进去找太平间,至少他们不会每次都这样。对废墟探索来说,最热门的地点永远是切尔诺贝利,人们想去那儿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好奇里面到底有什么。


满足好奇心,才是最大的乐趣。


奈良的废弃乐园


比如油管上最大的此类UP主@Exploring With Josh,他会满世界旅行,只是为了寻找有趣的废墟。这些地点中,鬼屋和废弃疯人院只能算最无聊的那档。



比如,他会探索大毒枭曾经的豪宅、拿破仑住过的庄园,或是被遗弃在森林里的飞机,就算要探索废弃疯人院,去的也是儿童疯人院。



当他探索时,绝不会装神弄鬼,探索的过程常常其乐融融,他和团队会介绍废墟中发现的各种东西。对这个圈子来说,这种不故弄玄虚的方式,才是最受认可的态度。在中国,也是这样的UP主受到认可,比如B站的@大正Vlog。



跟着这些人探索废墟,你可以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接触到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比如透过毒枭的豪宅,你能看出他曾享受过的奢靡;在遗弃的飞机里,有人在其中定居;荒废的夜总会中,能看到贴给小妹的通知,以及她们换装和休息的地方。



废弃飞机里的家



故事就散落在这些石块和垃圾间,有些离我们很远,有些已经不会再发生。但是通过废墟中的细节,你确实能用想象力拼出它们。


几乎每一处被遗弃的地方,可能都被这群废墟探险家走过了。跟着他们,你可以看到不再使用的碉堡和军舰、停在陆地上的豪华游轮;碉堡上有弹片的划痕,游轮里有遗弃的舞厅和破碎的钢琴。假如它们没被遗弃,那可能反而难见上一面。



如果你已经看过切尔诺贝利,那还能看看被遗弃的福岛,走进被匆忙抛下的民居,细看破碎的手办、积灰的相框。在一些废墟中,还能发现一些意外之物,比如在地洞中找到停着数百辆车的废车墓地,或是一柄黑暗里的石中剑。






而且一些建筑之所以被遗弃,正是因为它们的设计不合理,后世的设计师也不会再用类似方案。但这些独一无二的设计,是很能开眼界的。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耳其的童话鬼镇。这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烂尾项目,其中的房屋全按照欧洲童话风格建造,本来是给海外富人住,现在700多座微型城堡全被废弃,成了一片巨大的废墟。



要是你会产生去这种地方看看的想法,那就很可能会明白看废墟探索直播的乐趣。






废墟探索视频的第二个吸引点,自然就是它很浪漫了。日本的试胆大会就是种聚焦在鬼屋上的废墟探索,它完美符合了孤男寡女靠吊桥效应催生情愫的场景,所以大量出现在恋爱动漫中。


荒废的情人旅馆


但在日本的试胆大会外,废墟探索的浪漫主要来自其独特的美感。废墟从来就是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它一直是电影和游戏的重要元素。《辐射》《Oxenfree》《尼尔》……太多游戏以废墟为核心构建了,我都不用举例。


《原子之心》


尤其是带着绿色植被的绿废,有种静谧且不刻意的悠然诗意,还自行捆绑消亡、生死和时间流逝这样的深邃主题。我们怀念自然,但同时,我们离不开文明,而废墟就是两者的结合。


在光学上,废墟也很不一般,因为它是残破的,没有人类和人的装饰遮挡光源,又有自然光打光,在废墟上投下阴影——这就是很多导演拼命追求的视觉效果。


《东邪西毒》的拍摄地是镇北堡影城,原为古城废墟


废墟就是光与影艺术的代言人,所以它总是出现在诗化的电影里,塔可夫斯基几乎每部作品都拍废墟,岩井俊二也总是把镜头投向那些废墟般的小镇角落。


塔老《乡愁》彩色剧照


岩井俊二《燕尾蝶》


在石家庄,有片烂尾工程叫祥云国际,它现在已经被重启了。在之前,很多摄影师都会去那里拍摄,因为这种独特的荒废美感,只能在这种地方找到,虽然它实际上是很悲伤的。





在废墟里,还能看到探索者们留下的各种涂鸦,这是存于亚文化中的亚文化。不论中外,都有一批专门画废墟涂鸦的另类艺术家,远离城市的管制,这里就是理想的画布。寺山修司在代表作《抛掉书本上街去》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废墟涂鸦镜头。



@Julien Malland


《抛掉书本上街去》


在北京和成都,也有废弃工厂改建的娱乐园区,经常会用来办漫展。它们受到的欢迎,也能从侧面说明废墟美学其实可以是种多大众的东西。


废墟的美感也不止在视觉上,还有氛围和心理。独自潜入一个被遗弃、布满回忆的地方,本就有种怀旧的浪漫,所以很多步行模拟器游戏都会采用这类设定。



《艾迪芬奇的回忆》《亲爱的艾丝特》《Draugen》……你看它们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让玩家去废墟探索。


《伊森卡特的消失》


所以,人们对废墟着迷,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我觉得,废墟其实就是一种景色类别,它独一无二,且很难在平时见到。就像大海、雪原、沙漠,对于没见过的人来说,心生向往,也不是多离谱的事。


奈良的废弃游乐园


印度尼西亚的废庙山庄






最后,废墟探索还有一层魅力,就是其独特的怀旧感。废墟是从另一个时代残留的回响,去废墟里转一圈,也算超低成本的时空旅行了。


每个国家的观众在看他们的废墟探险家直播时,都能看到熟悉的过去。在中国的废墟探索视频里,你能看到90年代,甚至80年代的宣传标语、杂志和医疗生产设备,有时候还能找到以前居民的照片。



什么时候你怀念读小学时的日子了,没准就可以去学校类的废墟探索直播中找找回忆,再看一眼那些老式的电话和电脑、四处散落的软盘和羞羞小传单。




这种怀旧感也不一定是私人化的,它可以更广阔。在哆啦A梦的一个故事里,大雄在空地底下发现了印加古国的巨型遗迹。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过这种考古梦,它其实没那么不现实,城市的废墟会因为地震和泥沙等各种原因下陷,许多古罗马城邦就是埋在地下的,在一些地方,古城更是层层相叠藏在地底。


土耳其代林库尤复原图


在很多大城市下,都藏着地下空间,出名的比如巴黎的地下墓穴、土耳其的代林库尤洞穴城,还有北京的地下城,不那么出名的更遍地都是,它们全是废墟探险者的目标。很多欧洲探险者会直播探索19世纪的地下水道,里面的建筑风格都停在那个时代。


伦敦地下水道


每隔一段时间,北京的地下城就会吸引一群人探险,前段时间《咒》热映,还有人惊呼在里面发现了大黑佛母像(其实是千手观音)。而且由于这个地下城在80年代有影像记录,你可以把废墟和影像一一对比,算是赛博时代前的云考古。


北京地下城


当年的影像资料(@珂seeker)


地下城防空宣传画


所以如果你对历史有情怀,那真的能在废墟探索视频里看到有趣的场景。他们探索的不止有建筑,还有蒸汽机车、绿皮火车这些极具时代感的废弃物。这些都是原本只能在电影和游戏里看到的画面,却可以在废墟中窥见一角——很多废墟其实就是未被开发的博物馆。




废墟里记录的也不止有消失的时代,还有消失的国家。例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苏联夏令营,或是深受摄影师喜爱的苏联火车坟场。



有时,甚至不止是消失的国家。一些废墟探险家会偷偷溜进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废弃部分,在这个极为特别的废墟里探索。在他们的视频中,你能看到未能被完成的航天飞机,就停在废钢的阴影下。参天的脚手架守望着旧时代的庞然大物,人类的去日野心和巨梦化作铁锈,固执地屹立于此,又独自腐朽。





看到那些探险者站在恢弘的金属巨门前,渺小的身躯被光影吞没,背后却只有锈的瀑布和钢的墓碑,你能在废墟中感受到某种逝去的力量。它不存于文明中,只栖身在遗忘之地,麻木且忧伤,只能透过废墟窥见。




废墟探索确实远不止有废墟,不过要看到更多,你得知道该往哪儿看。






一个东西被网红化的问题,就是它会在这个过程中遗失原本的意义,只剩下热度。我们开头说的矿洞避暑,就是一种标准的废墟探索,海外的废墟探险家们也一直在干这种事,往旧矿井里钻,作死度拉满。但这种行为被网红化后,没了好奇,没了美感,没了怀旧,只剩下打卡和用热度恰饭,还危险得要死,自然被狂喷。


痛骂网红文化很容易,但这么洗白也很不厚道。废墟探索的争议不是由网红化而起的,它一直就在。不少废墟探险者都是偷偷潜入废墟,废墟里也极为危险,人进去以后可能摔死、被砸死,或者困在洞里无法出来。



专业UP主做节目时会带着团队,使用多重保护措施,不会进入危险的矿洞。但就算如此,还是有可能翻车受伤,废墟探索原本就是种危险的极限娱乐。


让网红化去背这个锅,没法消除它的争议性。可能这种偏小众的爱好,注定不该变得太大众,就像任何一种极限运动走入主流,都会挨骂。我们可能需要有人挑战珠峰,但不能每天都来几千个人这么做。


一家英国废弃医院的走廊(Matt Emmett)


废墟探索就是这样,它危险、有争议,有时可能还有点蠢。但同时它也确实有独一无二的吸引力,有些像是童年时不听家长劝告,去废弃的工地上玩耍的我们,自由又肆无忌惮,还熊。


但生命的魅力的确不会只在安全和合理中存在,这是个难以消除的矛盾。在许多废墟探索视频下,你都可以看到截肢的观众对UP主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借此体会到了冒险的热情。如果人真的永远不探险,那可能我们的世界也就只限于方寸之地了。


一个瘫患者和截肢者的感谢


我不知道废墟探索在这里还能不能持续下去,甚至不知道它该不该被持续下去,但如果它就这么彻底消失,那也是挺遗憾的。


因为它提醒了我们,在无聊的日常之外,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瘫痪者能透过屏幕探索古堡,探险者能在废墟中找到宇宙飞船的时代——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件很魔幻的事。



-END-



往期推荐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