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头衔制造者:生意极具“想象力”

2023-05-05 星期五

▲ 2022年,全球经联合国认证的NGO超过24000个,其中具有咨商地位的NGO超过6300个。图为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8166字,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
  • 蒋位卿最常使用的是“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这一身份。这也是他众多身份中,少数能被核实的一个。但南方周末记者查询美国纽约州NGO的注册资料,证明该协调局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NGO,没有咨商地位。


  • 联合国华人协会的顾问名单无比豪华,包括多位国际政要、商界巨富以及十余位知名华人演员、歌手。但联合国查询不到它的注册信息。


  • 他担任名誉院长的世界智慧科学院可以遴选院士,比如一位新任院士,职位包括联合国总部副秘书长、联合国维和部队警察部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星际舰队第一任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人等。


  • 蒋位卿聘请了一名自称是缅甸总统夫人、灵光花仙子的女子为协调局“世界和平大使”。但多个缅甸官方机构辟谣,这是假身份。


  • “中国健康产业城”项目号称投资1.3万亿元。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约翰·霍华德·吉本斯,是美国知名核物理学家,但已于2015年逝世,项目发布时间则是2017年。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安琪
责任编辑|张玥

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联合国华人协会荣誉会长、世博会经贸文化艺术展主席、世界智慧科学院名誉院长、前美国上海总商会会长、全球和平使者共同联盟主席、亚太货币投资银行名誉主席、金鸡奖入围最佳戏曲片总顾问……

集这些头衔于一身的男人,名叫蒋位卿,他自称是美国华侨。在过去数年里,通过海外注册设立NGO(非政府组织),蒋位卿及其团队编织起一张涵盖多个民间组织、行业企业的社会网络矩阵。

这些社会组织资质成疑,如多个组织名称带有“联合国”字样,却在联合国查询不到注册信息;也有诸多社会知名人士、机构的头衔被冒用,以此吸引大批国内企业加入其协会等组织。

2022年底,熟悉联合国工作的国际关系学者邱秋发现了蒋位卿的“套路”,他以为又是一个伪造“联合国”的低级骗局。但随着调查深入,他越发困惑,“真真假假(都有),不了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体系的人根本无法判断真伪。”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蒋位卿的“联合国”矩阵,是如何建成的?

1

现身“非洲大陆的‘保定村’”

蒋位卿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上,是在2007年。

2006年10月,浙江大学文琴艺术团开始了自己的北美巡演。次年,北美浙大校友会通讯录记载,当时文琴艺术团的演出持续了一周,地点包括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和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数家美国知名高校。

蒋位卿观看了演出,身份是“美国上海联谊会理事长”。

这也是在十余个以蒋位卿为主的NGO中,使用时间最长的身份名称。美国上海联谊会(Shanghai Association of America)官网显示,这一组织是以纽约华人为主的地方华侨民间组织,成立时间超过30年,曾受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官员多次接见慰问。

“通常国庆、春节,各地领馆都会邀请当地侨胞参加庆祝活动,表达慰问。”曾任职于侨务系统的退休人员方可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些组织均由海外侨胞自行建立,领头人又被称为侨领,组织数量众多且人数参差不齐,最少的只有两三人。关于蒋位卿,他咨询了侨务部门,“涉侨单位都不了解此人”。

2007年初,“非洲大陆上的‘保定村’”现象轰动一时。据多家媒体报道,自1999年起,保定市农民自发组织去非洲种地,7年间,在非洲从事种植、商贸等职业的保定农民已达七千多人,并在非洲17个国家建立了28个“保定村”。

根据相关报道,发现并促成这一现象的关键人物名叫刘建军。1998年,时任河北保定市外贸局局长的刘建军到赞比亚考察时听到一个消息,在赞比西河北岸的草原旁边有一个村子,住着一百多名保定人。这些人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援助赞比亚修建水坝时期,来自保定定州吕家庄村参与施工的农民。

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后,这群人选择留在非洲,教当地人种菜。因为气候适宜,蔬菜农果相当畅销,保定村成为华人聚集地。2003年前后,海外已有了48个保定村。

刘建军接受采访时提及,因为对非洲经济作出贡献,他被当地六个部落联合加冕为“大酋长”。

刘建军介绍,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他,希望去非洲经商创业。他建议,出资20万到50万元,可以介绍去一个合适的国家从事餐饮业、开一家小超市或开发一片土地,若投资100万元就可以开小工厂。“投资更多就可以搞更大的项目,这方面可以借助中非民间商会的力量牵线搭桥。”

蒋位卿的名字也出现在刘建军的介绍中。他说,“我向国家有关部门和联合国华人协会主席蒋位卿汇报后,决定像当年开发北大荒那样,组织大批的力量开进乌干达,开发相当于10个县的土地。”

刘建军提到的联合国华人协会,也是伴随蒋位卿多年的身份之一。此后刘建军也多了一个身份——“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

2018年4月,“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联合国华人协会等机构,在河北省保定市共同举行非洲“保定村”创建20周年庆典暨中非经贸合作项目对接会。在刘建军的几次对外描述中,不少国内的农业、加工业、矿业企业,都被他拉入了非洲投资之旅。

但他在早期采访中提及的中非民间商会(China-Africa Business Council)于2018年底声明,“我会从未设立过名称为‘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的分支机构,也没有授权过任何机构或个人以‘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开展工作。‘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与我会无任何关系。”

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平台显示,中非民间商会是一家在2006年成立于北京的民间社会团体。目前所有在国内注册成立的民间机构或NGO,均需通过民政部门审核登记。

2019年1月,民政部公告,经查,“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民政部决定对“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及其设立的“海峡两岸产业经济合作委员会”等相关机构予以取缔。

2

真假“联合国”

陶勇曾撰文介绍,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曾派遣专家、农业队,向一些非洲国家传授农业技术。这种官方农业交流、合作项目至今仍有延续,但规模有限且不以营利为目的。陶勇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是旅居非洲多年的专栏作家。

“(国内)有些人希望借子虚乌有的‘非洲财富神话’圈钱、圈项目,把急欲寻找资金出路的国内投资者(尤其路子少、消息闭塞的农村中小投资者)‘套牢’。”他写道。

不过,此时的刘建军已多项“光环”和“职务”加身。他目前的身份有:世界智慧科学院副院长、联合国华人协会会长、中非贸易促进会会长、西非六部联合荣誉大酋长、中国国际合作局非洲分局长等。蒋位卿同样担任其中部分组织的高管。

2016年后,除了明显提升的回国频率,蒋位卿的身份、职务数量也随之增长。

包括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联合国华人协会荣誉会长、世博会经贸文化艺术展主席、世界智慧科学院名誉院长、全球和平使者共同联盟主席、亚太货币投资银行名誉主席等。

“基本他的每一条新闻,你都能看到一个抬头。”邱秋总结,其中蒋位卿最常使用的是“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这一身份。这也是他众多身份中,少数能被核实的一个。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资料库,确有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U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 Coordination Agency),简称UNICACA,注册邮箱由蒋位卿名字拼音组成。

邱秋解释,在联合国申请NGO认证相当便利:先在任意国家申请成立一个非营利组织,然后向经社理事会提出审核,只要能够证明机构没有企业的营利性质,基本都能通过申请。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纽约州NGO的注册资料,证明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NGO。

经社理事会是联合国目前唯一一个具有“非政府组织参与正式框架”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官网介绍,获得经社理事会认可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参加一些联合国活动。更高一级、拥有“咨商地位”的NGO,则可以在每次经社理事会开会时发言。

“咨商地位”是在其能力范围内以为联合国提供咨询的方式,参与全球公共治理的资格,是NGO得到国际承认的重要标志。注册信息显示,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是一家普通NGO,并没有咨商地位。

根据联合国2022年底的数据,目前全球经过联合国认证的NGO超过24000个,其中具有咨商地位的NGO超过6300个。

“从国际法的角度,经社理事会的注册只能证明某个NGO确实存在,并不能证明NGO隶属于联合国,更不是经社理事会为NGO背书的意思。”邱秋强调。

蒋位卿名下部分NGO最具迷惑性的一点是,中文名称均含有“联合国”三个字,英文注册名则以“UN”开头。这相当于打了擦边球,邱秋介绍,“通常情况下,联合国不会允许英文中带有‘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字样的NGO通过注册。”但缩写“UN”则没有禁止。

蒋位卿名下另一家名为“联合国华人协会”的NGO也曾在官网晒出注册信息。该协会的顾问名单无比豪华,包括多位国际政要、商界巨富以及十余位知名华人演员、歌手。

但南方周末记者并未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资料库查询到该组织的注册信息,邱秋判断,如果官网发布的注册信息为真,则有可能是注册信息已经过期。

类似的还有世界联合银行、联合国华人民族文化促进会,都在中文或英文名字中提及联合国字样,且图标与联合国也极其相似,均未在联合国注册。

南方周末记者向多位联合国总部发言人、联合国中国的邮箱发送采访咨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2016年,“全球和平使者联盟”创立,蒋位卿出任联盟主席。(联合国华人协会官网 / 图)

3

遴选“院士”

联合国“打假”问题由来已久。

上世纪90年代,就曾出现不法分子冒充联合国维和部队、国际警察或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现象。有的伪造证件去公安局“提人”,有的则为了恐吓诈骗。“这些人常被老北京人称作‘扯虎皮的’。”邱秋回忆。

2023年4月初,四川绵阳市警方破获一起“伪造联合国车牌违规停车”的案件,央视驻联合国记者就此事提问联合国发言人,发言人无奈回应称,“联合国多年来一直在和这些‘制假者’玩猫鼠游戏,我们一直在和各国政府就这一问题协商。我们(联合国)也是诈骗的受害者。”

打假之难在于,联合国作为政府间协商组织,没有主权国家所拥有的“执法权”,即便发现造假,也无法直接与制假者对质或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2000年联合国发表《千年宣言》,其中一个目标是不断加强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全球NGO数量开始暴增,NGO造假也随之而来。

和诸如证件造假的早期手法不同,NGO造假更多是帮助参与者造假,而不是NGO本身资质造假。

方可解释,就像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独联体国家的“纽约科学院”热潮。当时不少独联体国家的名流、官员都热衷于参加一个名为“纽约科学院”的美国NGO,只要每年向其支付几百美元不等的费用,就能获得会员认证,甚至是“院士”认证,相当于出售文凭。

蒋位卿和刘建军共同参与的“世界智慧科学院”这一组织,与“纽约科学院”的路数相似。

根据官网提供的电子版注册文件,该机构是一家2020年注册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NGO。机构设置显示,该学院拥有5名院士,以及一些配套的院士提名委员会、院士初审委员会、院士评审委员会。

2022年6月,该学院举行了一次大型遴选。官网写道,“共有100余人被推选参与,最终评审了院士9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名。会议中给首批中国籍当选院士、研究员颁发了证书,现场更有多位知名人士报名参加下届预选。”

比如一位名叫黄荻之的美国籍新任院士,他的职位还有联合国总部副秘书长、联合国政府间组织系统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维和部队警察部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星际舰队第一任总理、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人等。但挪威通讯社于2021年公布的最终候选人名单里,并没有黄荻之的名字。

又如新任院士李明,身份是联合国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全球华人联合银行副总裁、福祥天下服务集团总裁等。

该院创始院长冯祥山除去院士头衔,还担任联合国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世界农工商大学理事会主席、联合国世界工商研究院院士等职务。

亚太货币投资银行、世界联合银行、全球生命健康研究院、世界智慧科学院,这些机构名称同样出现在上述三人的履历表中,与蒋位卿所在组织名称高度重叠。

这些院士有何研究成果?目前该学院网站的“科研项目”页面显示空白。评选院士需要什么资质?官网没有任何说明。

除了学界,蒋位卿“朋友圈”还包括慈善界、艺术界。

担任联合国国际协调合作局副局长、联合国华人协会副会长的蒋国珍,曾于2014年与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启名为“长征路上的学校”专项公益捐助项目。

人权发展基金会的官网上介绍,项目出资方为蒋国珍创办的中国方圆国珍基金会(简称方圆国珍)。2020年6月人权发展基金会官网公告,终止方圆国珍助学基金,并已完成核算清查工作。

然而方圆国珍主推的“北京国珍希望小学”案例,却与另一家名为北京国珍爱心基金会(简称北京国珍)的“国珍希望小学”项目高度重合。

北京国珍是一家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公益基金,实际支持者为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该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国珍希望小学”项目是北京国珍自2004年开启的慈善项目。

2004年,北京昌平国珍希望小学建成,这是该项目第一个落地的案例。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27个国珍希望小学落地,均以“××省××市/县国珍希望小学”命名。

而方圆国珍则介绍,“北京国珍希望小学”是经由蒋国珍在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调研后,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同成立的、北京地区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但民政部相关平台并无“中国方圆国珍基金会”的注册信息,工商信息显示有一家“中国方圆国珍基金会有限公司”,注册于香港,处于解散状态。

北京国珍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所有北京国珍的“国珍希望小学”案例均是与中国共青团旗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发起的,“我们自己没有另外做过同名或者类似的项目。基金会也从没有过名为‘蒋国珍’或者‘蒋位卿’的人士担任理事或者高管。它(方圆国珍)和我们(北京国珍)没有关系。”

重名是否涉及侵权?该负责人称,“对方如果一定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益项目,从操作程序上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只对自己的理事、主管单位负责”。

2022年11月,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福建厦门落幕,一部名为《谷文昌的故事》的戏曲影片获得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单元提名。

影片总制片徐大良,也是联合国国际协调合作局生命健康科学院院长。蒋位卿则担任了该片顾问。在豆瓣上该片没有评分,最高赞的评价是“好能骗呀,居然敢冒充联合国”。

4

消失在重庆的“联合国国际和平大厦”

2018年后,蒋位卿变得更具“想象力”,协调局也开始快速扩张。

譬如长长的高级顾问名单里,多出了一个名叫日桑多吉的“活佛”。由于官网并未刊登活佛照片,无法确认活佛是否被冒用名号。

再譬如,聘请了一名自称是缅甸总统夫人、灵光花仙子的女子为协调局“世界和平大使”。灵光花仙子对外表示自己是缅甸赛茂康的第三个夫人,“我上面还有大姐二姐。缅甸是一夫多妻制,不仅总统可以多妻,法律也允许多妻制。”

缅甸驻华大使馆、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等机构先后向媒体确认:频繁在中国境内活动的所谓“缅甸赛茂康总统夫人”灵光花仙子为假身份。同时,赛茂康并不是缅甸总统,而是副总统,并且缅甸实行一夫一妻制。

2019年,协调局下属生命健康科学院、北京中健华正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将联合打造“光量子细胞检测修复”健康通道。据其介绍,光量子细胞检测修复仪是由苏联国家科学院心理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快速身体检查康复仪器。项目目的是关注各国驻华使节在中国的健康问题,积极推动健康外交。上述戏曲影片《谷文昌的故事》制片人徐大良是上述“中健华正”的股东之一。

协调局官网公布的四个国际项目中,最令人咋舌的是一项名为“中国健康产业城”的项目。

计划书显示,该项目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牵头,上海紫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总局及其中国美丽乡村产业办公室合作的,计划在中国投资建设10个超大型健康旅游产业城,项目总计投资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

这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总裁名叫董阳声(DONG YANG SHENG ANDROW) ,也是上海紫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实控人。董阳声履历中没有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任何交集,唯一的交集可能是,其名下原有一家企业名叫“福建哥大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注销。

“中国健康产业城”项目在技术团队里还罗列了众多知名科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其中,项目首席科学家名为约翰·霍华德·吉本斯(John H. Gibbons),他是美国知名核物理学家,曾于1993—1998年担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政府时期的首席科学顾问。多家美国机构和媒体发布讣告,吉本斯已于2015年7月逝世。项目发布时间则是在2017年。

协调局下属还有各类委员会,譬如国际微生物应用委员会、能源合作发展委员会、国际珠宝鉴定交易指导委员会、中国国服发展促进委员会等,业务涉猎范围非常广泛。

工商信息显示,上述国际微生物委员会的主席许猛猛为大丰庾(香港)生物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营业务为益菌肥料。上述珠宝委员会成员则来自一家名为金太福的香港珠宝企业。

协调局还布局了房地产。2019年1月,一则联合国要搬迁重庆的假新闻流传网络,事实是,一家名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大厦”的机构将落地重庆市九龙坡区。该区政府相关部门与美国国际和平大厦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为“重庆·联合国国际和平大厦”选址。

根据《重庆晨报》报道,该大厦建设预算75亿元,占地500亩。其中主项目占地200亩,将仿照联合国总部大楼风格,建设地面39层的双子座大厦和广场。内设国际展览厅、会议厅、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等。配套项目占地300亩,将建设景观公园、国际公寓、商业街和美食城等。

这家“国际和平大厦发展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蒋位卿。他在签约仪式上公开介绍,该大厦建成后,在把联合国的部分国际组织、机构引进到中国的同时,还将吸引如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入驻。

重庆市民陈名在2022年年底无意中看到这条新闻,向相关部门实名举报,要求查明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是否为伪装成联合国机构的诈骗组织。

“商务委员会告诉我,项目相关人员2020年已经离职了,无法继续调查。相关公司是否合法,不知道。我问是否有国有财产损失,商务委员会说没有。”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对他的回复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一份意向性项目协议,并无实际进展,所以协议不会生效。目前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的网站上仍有两则当时签订合作协议的消息。

2020年6月,协调局的业务又扩展到了位于德国东部的帕希姆国际机场。这一业务大概率与河南商人庞玉良有关。庞玉良在2007年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被称为中国民航史上海外收购机场的第一人。

2020年起,深圳、北京、河南等多地法院将庞玉良及其旗下林德国际多名高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个乌托邦式的机场复兴计划破产(《南方周末》2021年曾报道《河南商人庞玉良:收购德国机场十三年,仍以破产告终》)。而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官网的职员名单显示,庞玉良目前担任该协调局的后勤保障部部长。

2019年亚太货币投资银行筹备时期,徐良进入蒋位卿联合国矩阵下的这家银行,但该银行迟迟不签署劳动合同,还在当年多次拖欠员工工资。

“前前后后拖了三个月,口头违约至少十几次,负责领导还写下了承诺书,如果指定期内未发放工资,将赔偿全体员工双倍工资。”徐良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该银行不仅没有任何存款业务,还鼓励员工出去卖理财,或是放贷款。

到了第四个月,相关领导已经完全不回复徐良的短信。徐良最终只拿到一半的工资。

2023年2月,协调局上海总部筹备委员会成立,蒋位卿扩张的脚步仍未停下。4月4日,他的身影出现在美国,担任一场名为“2023感恩母亲节文艺大汇演”的共同主席。

南方周末记者多日前已向蒋位卿在联合国的注册邮箱以及工商记录中的手机号码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应受访者要求,邱秋、方可、陈名、徐良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