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看住建部的了。︱刘德科
2022-12-24 星期六

对于房地产,很多中央部门的表态已经极其明确,措施也雷厉风行;接下来,就看住建部的表态与作为了。作为房地产行业最直接的主管部门,最近一段时间住建部的表态反而最少。现在,金融、土地、财税等各个环节的房地产政策均已大幅放宽,这些放宽政策主要由其他中央部门发起,跟住建部的直接关系不大;跟住建部有直接关系的限购、限价等限制性政策,目前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目前住建部在这方面尚未给出清晰表态。你可能会说,限购、限价等限制性政策主要靠各个城市「因城施策」啊,不需要住建部表态啊。这么说似乎也对,但各个城市在「因城施策」时,心中始终牢记住建部的问责权——他们也怕掌握不好尺度,一不小心就被住建部问责。所以,你就看到前两天(2022/12/21)南京在放宽限购政策时,仍然小心翼翼:外地人购房无需社保,但需要提供半年及以上居住证明。在住建部给出清晰表态之前,地方政府能做的,就是做一些试探性动作。像南京这样,像武汉那样(二环外阶段性解除限购,官方称之为「容缺办理」)。限购可以放宽到什么程度?地方政府主要是这三个动作——中央财办前几天(2022/12/18)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如果住建部能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地方政府就不至于那么犹豫不决。比限购更迫切需要调整的,是限价政策。限购政策要不要调整,主要事关要不要释放消费潜力;限价政策要不要调整,则是涉及到房地产行业的纾困问题——限价政策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畸形发展的一颗毒瘤,极大地干扰了房地产行业的正常运营。无论是限购政策的调整还是限价政策的调整,都有赖于住建部的直接表态与直接决策。切不可以「因城施策」为由推诿责任。楼市行情火爆时,若要抑制热度,住建部能做的动作其实是有限的;但在楼市行情冰冻时,若要促成复苏,住建部是极为关键的「轴承部门」。出台了「三道红线」与「两道红线」的金融部门,已经放下了历史包袱;出台了「集中供地」的国土部门,已经放下了历史包袱;想要启动「房地产税试点」的财税部门,已经放下了历史包袱……期待住建部也尽快卸下历史包袱。

编辑︱卢丹婷 后期︱沈奕飞
视频编导︱费嘉 摄像指导︱王德正
策划︱王冬莺 主编︱何玲 流程︱周慧慧
总编辑︱刘德科 书法艺术︱陈志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