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长江美术馆,你会先看到售楼处| 555 project · 太原

2022-08-02 星期二



“555 Project”首次走出上海,来到山西太原。探索这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中,值得注意的但可能还被忽略的在地新现象。


这是555 project 太原系列第一篇。



文 | 刁一刀



山西方言中有个词“扬骛”(与洋务同音),形容人做事不利索,磨磨蹭蹭。本是贬义,但当地人经年累月活学活用,反倒让它隐含出一些对生活处事的豁达和不屑。因此如果被本地人形容扬骛,最好仔细琢磨一下其中深意,他可能在骂你,但更有可能是带着点羡慕和嫉妒地在夸你。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被形容扬骛说明你已经很“山西”了。


把这个词用在2019年8月落成开幕的长江美术馆身上,其实也蛮恰当。已建成三年的长江美术馆,如今就是这样有点“扬骛”地当上了城市网红,长期出现在小红书“太原必去打卡地”中,甚至偶尔跻身“国内必去美术馆”之列。不过,若是在太原的马路上随便揪住一位上些年纪的路人询问,八成TA对此一无所知。


就比如家住敦化南路,距离长江美术馆不到3公里车程的王女士,如果不是在杭州某建筑事务所工作的儿子跟着公司领导来太原团建,指定要来长江美术馆参观学习。她是绝无可能了解到自己居住生活十几年的地方,居然修了一幢如此与众不同的文化建筑。虽然比起美术馆,更让她感兴趣的其实是附近正待出售的楼盘。


长江美术馆外观  图片来源:直向建筑,摄影:陈颢 


所以究竟是怎样一座美术馆,能够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在这座二线省会成长起来?是什么人在追捧它,使用它?对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来说,它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01 


长江美术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曾经的长江村所在地。村名与长江没什么关系,建筑落成的首展介绍里明确写着,“1940年,日军占领陈家峪,村民迁到长巷、羊江建村,遂取两地首尾二字:长江村”。


美术馆从设计到竣工交付一共用去三年零四个月,于2019年夏天正式开幕。作为太原市首屈一指的当代私人美术馆,它由直向建筑——一家国内业界知名度颇高的事务所操刀设计建造。建筑还未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时,来自深圳的研究机构——有方,便已于2015年起,对长江村进行了三次深度调研,以理清这个普通北方城中村的形成过程。落成后的首展也以此为题,邀请业内一众知名建筑师和学者来到长江美术馆交流讨论。


“长江村:历史/空间展”展览内容,图片来源:有方


虽然顶着如此辉煌的头衔,拥有完整的研究和设计流程,长江美术馆的地理位置却并不共享常人眼中所谓的优秀地段。建筑地处太原市城市版图里的东北边缘,被一片高层住宅楼环绕。如果罗列方圆三公里以内的著名景点,只有一个东湖醋园和一座烈士陵园。附近有点名气的饭店开车需要十分钟,最近的星巴克也在四公里开外,至于周边其他当代文化建筑,没有。


城南在老城区中心以南超出图纸范围的地方


美术馆门口只有一班公交,85路,从始发到终点站,连杏花岭区都未曾开出去,至于地铁更是没有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家住长江村附近的王女士,至今还会和朋友调侃自己住在城乡结合部,此话当真没错。多年来,太原市民养成的一条共识就是:想要更好地吃喝玩乐,得去城南。


而长江美术馆所在的杏花岭区,作为典型的老城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对沉寂。随着2017年城市中心的“南迁西进”,市政府很快便跟着迁去城南。此后,“搬到南边更宽敞干净的街道居住”即成为一种潮流。


那些年,还并没出现城市更新和古城改造之说,像国内多数二线城市一样,太原市的发展轨迹依然停留在城市扩张阶段,换句话说,城市还身处城中村拆迁改造的洪流之中。在市长带领下,全市都在轰轰烈烈地修路、拆迁和建地铁。基于明太原城演变而来的杏花岭区,无法获得足够的重视。


不过也得益于城中村改造,长江村得以发展,耸立起成片高层住宅。只是夹在住宅群里的美术馆,样子多少显得有些突兀。其中的一个售楼处,还被设置在了美术馆一楼的咖啡厅里。


售楼处的楼盘至少占据了咖啡厅四分之一的空间


想要解释如此魔性的操作也不难:2015年,长江村被整村拆除。两年后,千渡地产以7.33亿元拿下了该地块。如果在地图上搜索你就会看到,美术馆的全称其实是:千渡·长江美术馆。


让文化与历史要素牵动一座城市的成长与发展,这样的思路多年前已走进一线城市,不过在此之前,则是一波又一波的城市扩建和城中村改造。当然,多数城市的发展并不能拥有如此鲜明的时间分区,尤其像太原这样的二线城市,城市化扩张与对城市历史的保护更可能同时进行,并且通常与一线城市有3-5年时间的时间差。


因而当太原市大刀阔斧般对城市道路进行整修和扩建后不久,杏花岭区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老城区中更多历史建筑开始获得关注,五一广场、柳巷和食品街纷纷重建。但当地对历史建筑、旧建筑的认知,自然还无法及时涵盖一座边缘地区的普通小村庄。因此,当一线城市普遍开始对拆迁更加谨慎时,再一次的,“认知时间差”让长江村被整村铲平。


重建后的钟楼街


对千渡地产而言,他们在拿下地块后不久便请来有方对村子开展调研并帮助甄选合适的设计方,最终邀请到四位国内知名建筑师负责地块中的公共建筑设计,其中就包括长江美术馆的主创设计——直向建筑的董功,他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中,还包括位于南戴河沙滩上的海边图书馆,又名孤独图书馆。


孤独图书馆 图片来源:直向建筑


从美术馆里的售楼处口中得知,千渡地产的老板拥有建筑学背景,海外留学与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能够充分站在设计专业领域给予建筑师更多发挥的空间。在楼盘的宣传册中,也能看到诸多一线城市正风生水起,热络讨论的社区议题:从文艺共创到社区食堂,老年公寓。其中,美术馆的文化价值也不断被售楼员挂在嘴边。


对市民而言,“住上好房子”的含义正在不断丰富,除了住得宽敞、周边衣食住行、学校医院等基本需求外,对生活社区的需求,正在细致化。被一线城市反复讨论的,不乏“十五分钟生活圈”“如何与邻居建立良性关系,如何通过社区生活给平时生活增添便利和幸福感?”这样的议题。


不过身处太原老城边缘,这样周密甚至有点超前的心思,究竟能否被居住在附近以及来这里买房的人看懂?在这里置入如此丰富的社区理念,又是否会水土不服?但无论如何,美术馆作为这片楼盘的代表,如同往河里丢下的一块石头,变化正在进行。




 02 


带着以上疑惑,我们来到长江美术馆——想从这座公共建筑入手进行观察。如果从设计角度切入,关于美术馆通常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建筑与场地发生了怎样的关系。


常规设计中,建筑师从场地出发来思考建筑设计,但长江美术馆却不同:长江村已经被整村拆除,因此美术馆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建筑肌理的。建筑行业中所谓的“回应周边建成环境”,此刻反而变成了一种对未来的预设。因为你无法确定周边的房子会长成什么样,除了平面规划图里的简单信息外,最多就是几张特别好看、却不那么真实的效果图罢了。


正像董功在接受Archidaily采访时提到,在这个项目开始时候,周边规划虽然有了,但还是在调整。这本身就挺尴尬,就是建筑师一直在强调建筑和场地,但是场地却不可知,条件也在变,设计最初的条件也变了。


因此,建筑师只能通过想象,来勾画出美术馆如何被附近将要耸立起来的高层团团围住的场景。以此来设想美术馆将会和怎样的周边发生怎样的联系。总之,全靠想象,因为一切都可能发生改变。



为了做到怎样都不会太出错,美术馆大概才会被设计得如此厚实,显得密不透风,好像在说,我并不太想和附近的任何房子发生联系一样。


所以当豆豆拉着母亲驱车特意来看它时,站在门口的母亲望着如此一块完整厚实的巨大方块,不由得发出一句感慨,这是个什么鬼啊?豆豆一边嘲笑母亲外行,一边安慰说进去给她拍好看的照片。那天的美术馆和小米合作在举办活动,人出奇多。一些人从旁边的楼梯走上去,也看不出是游客还是嘉宾。该从哪里进去呢?豆豆和母亲站在门口猜测了一会儿,还是决定走正门。


因是周末,官网上的门票要五十块,好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她俩可以在抖音上买,能便宜点。豆豆母亲有点得意地用老年票免费入场,因为她觉着,在太原花钱看展览,不值。的确,在二线城市里,当代艺术与中老年人的关系非常疏离。就像那天场馆里所有的参观者,超过母亲岁数的大概没有。


场馆里到处是三五成群的年轻女性、情侣和不多的三口之家。当天的展览名为“另一种存在”,讲得是作为自然人和技术人的我们,如何面对当下这个分裂的时代。不过在豆豆看来,展览内容一点也不重要,进场之后她们很快便融入了一场纯粹而彻底的大型拍照体验秀之中,放眼望去的每个人最认真做的事,除了拍照、寻找合适的拍照地点,就是排队等着拍照。


布置在光塔外圈空间的视觉作品


董功曾在采访中提过一句,“这个房子做得很实,体量上也非常简单,向里面使得劲多”。此话不假,建筑在空间特征上的确没有强行拉扯任何传统的在地记忆,没有什么地方能让人想到窑洞或者土炕,又或者说,这些东西未必一定是当地人的共同记忆,拥有这些记忆的人多半也不会来这座美术馆参观。


但它又是亲切的,即使建筑空间完全遵循了当代美术馆的需求,材料选择上也完全是当代的,是新的。但身处其间,总能感受到一些情绪在里面,对豆豆而言这些情绪似曾相识,是独属于太原这座城市的一股力量,有点懒散,又有点满不在乎的横冲直撞。即使像豆豆这样离家十年有余的人,也能明确的感受到。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扬骛”真是再合适不过。


室外下中雨,室内下小雨,以假乱真的艺术作品


长江美术馆的确是很特别的存在,在设计层面,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冷漠,不愿和周围发生关系。相反,在内部空间中它不断试探与外界的关联。从动线上需要两次相遇的光塔,到展陈空间里无处不在的缝隙留给阳光照射进来,这些都与常规美术馆更多需要强调室内光线的做法相悖。


光塔空间,图片来源:直向建筑,摄影:陈颢




而每一处向上的交通空间尽头,你总能看到一处如同居家阳台一样的半室外空间。只是看出去时,并没有郁郁葱葱的绿树,也没有像东方明珠那样的经典景观。你能看到的只是一栋又一栋再平常不过的高层住宅,或者一排不能再接地气的小吃店,它们时刻提醒着你此刻的真实坐标所在。


从美术馆向外看去


 浦东美术馆向外看去


或许也可以说,长江美术馆本就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它想要向世人展出的也不仅限于建筑空间内部,和那些被人移来动去的艺术作品本身。它有一些更大的梦想,关键在于来到这里的人能不能、愿不愿意去看到。




 03 


一路被建筑师设计的动线指引着,豆豆和母亲在馆内最后停留之处,是美术馆里的室内庭院。长条形的开窗更像是一条城市取景框,让对面的苍蝇馆子“长江饭店”很有戏剧性地顶着鲜红色统一招牌,出现在参观者眼前。此刻将近五点,楼下横七竖八的车子已经开始让不宽的马路变得有些拥堵。



院子中央是另一处景观,配合旁边的台阶,成为两处非常适合拍照的景点。不断有人排队等着拍照,她和母亲坐在石条上观看了一阵这样的盛况,然后起身离开。回家路上,母亲不断感慨自己的孤陋寡闻,竟然不知这样一处热闹的场所。





这也难怪,即使住在附近,就一定来过美术馆吗?豆豆非常怀疑这样的假设。其实让母亲震惊的,还包括她们离开前所看到的一幕。


那天下午,当她们从美术馆出来时正赶上晚餐时间,像其他游客一样,豆豆和母亲也站在美术馆门口等出租。眼看着旁边的自行车道瞬间被一排长相各异的可移动餐饮占据,凉皮、灌饼、臭豆腐等各类小吃一字排开,马路对面的小馆子也纷纷摆出桌椅开张营业,零星几个客人正在落座。


美术馆里小米的活动也接近尾声,工作人员忙着打包器材准备离开,运送器材的车子和几辆快车一起停在门口。给本不通畅的交通制造更多麻烦。而此刻,美术馆旁边的小区入口也正在接收一波又一波下班回家的人。


所有的热闹与混乱几乎在一瞬间同时发生,让人目不暇接。








太阳将近落山,空气中仿佛出现一道无形的透明屏障,将美术馆与周边隔离在两个世界里。这一边,精心打扮的一群人结束参观后,站在门口漫不经心地看着手机,等车。而另一边,则被城市的纷乱嘈杂和烟火气所裹挟。街道上偶尔传来大货车的轰隆声、汽车喇叭鸣笛声和自行车响铃声,路边甚至还停着一辆车头冒烟正待处理的教练车。


路上的行人衣着鲜艳随意,或者就地解决晚餐,或者路过带一个煎饼回家,收垃圾的车子就停在烧烤桌旁边,一只邋遢的流浪狗从旁走过。路上的每个人就这样各行其道,混乱之中似乎某些秩序正暗自运行,街道上的行人、流动的商贩、店铺甚至待建的和已建成的房子,都恰当地安于当下平静而随意的气氛之中,各自过活,各自精彩。


没有叫嚣,没有猎奇,也没有慌张,这太精彩了。




 04 


自从亲眼见识了美术馆的“奇遇”,豆豆妈妈出门但凡遇到街坊邻居,总忍不住问人家一句,你知道咱们附近的长江美术馆吗?毫无例外,无人知晓。即使少有几个听说过那边附近楼盘出售信息的,对美术馆的存在也全不知情。这也再次印证了王女士的说法,即使经历城中村改造,这里依然略显荒蛮。可即便这样,也挡不住建筑爱好者和刷着小红书的年轻人们来这里“朝拜”。


美术馆从建成之初直到今日,线上所带来的超高流量绝对不容小嘘。建筑落成后很快便冲上了业内流量话题的榜首,除了有方对开幕展“中坚:中国建筑师四人展”的热力宣传,行业内几家新媒体平台也纷纷加入,Archdaily几乎在开幕同时发表对董功的专访,不久后,针对建筑本身的文字讲述《沉默的“砖”》也随即在新媒体发布。


不仅如此,美术馆的展陈也一直保持定期更换。开幕展过去三个月后,借着平遥电影节的东风,贾樟柯被请来参观了安德烈·卡瓦祖蒂记录80年代中国风貌的摄影展《初识中国》。到目前为止,长江美术馆已策划展出过至少十场当代艺术展,并行组织相应的线下活动和工作坊。


图片来源:千渡东山晴公众号


除了吸引本地爱好文艺的年轻人来参加活动,去年七月,一对新人更是决定把婚礼办在这里。他们租下场地半日,举办了一场“美术馆风格”的独特婚礼。这像极了十年前的小鸡电影《誓约》里男女主人公在美术馆里读宣誓词,不同在于,他们不用像电影里一样疯狂奔跑躲避追赶的保安。


 图片来源:小红书


除了来这里结婚的,还有像栗子一样犹豫要不要在老家买房的年轻人。


在美术馆一楼的咖啡厅里,摆着一块巨大的沙盘,上面清晰地显示出各期房子的位置关系。据工作人员介绍,千渡·东山晴的房子目前的售价在6-7000/平米。2022年,房市不景气导致太原市所有的房子均价普遍跌了2000元左右。千渡·东山晴的房价在区内算中上成,但放眼太原市,杏花岭区依然垫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的数据,70个大中城市里,楼市同比走跌的就有53个,其中太原市排名第四,同比下跌7.2%,房价基本回到了两年前。即使曾经红极一时,位于红星紫御对面的由碧桂园城市花园,也从2019年初每平米一万的价格曾跌至6000块/平,甚至出现过五千多的特价房。


千渡对长江村的规划图景中,美术馆以北将会建成包括回迁房在内的五期高层住宅,目前前三期均已售出,第四期也卖出大半。如今,四期建筑体量已初具规模,五期则计划横跨东峰路,将会与建筑师华黎合作的后小河小学分校区、程艳春合作的幼儿园一道,分布在东峰路以东的区域内。



从小区内部可以看到美术馆


除了宣传册上排版精致的图文介绍之外,对未来社区生活的憧憬只能在一些空置的店面上寻找一些端倪。住宅区与美术馆之间,相隔一条内部规划的“美术馆后街”,虽然招商还在进行,但头几家店铺已经贴上了一些很有“社区感”的标识。


房产销售帮栗子计算了一下,一套110平的房子,按照20年还贷,付掉首付每月只需还款1200块,相当于她在一线城市月租的四分之一有余。回家后她和父母说起此事,父亲用平静的语气回了一句,听说泰禾金尊府的楼盘烂尾了,两年前就该交房,到现在也没个信儿,也不知道最近复工了没有。


这让栗子想起前几天前去见的高中同学小圆子。研究生毕业后的小圆子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算起他们班毕业的六十几个同学里,如今留在太原的一个手掌都数得过来,但小圆子反倒不以为然。


如今在华侨城工作四年有余的小圆子,对现如今地产发展遇阻的现状态度倒是相当坦然。“各市的分公司都在合并,比如说,太原和石家庄都有分公司,那就把两家合并,多出来的总经理调去总部作为中层员工,不干就只能走人了。”不过小圆子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到不太担心,“开掉一个高层足够养活一帮像我们这样的员工。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算是累赘,不用瞎操心。”


面对这样的现实,栗子觉得如果真的想要买房,比起附近的美术馆,肯定还有更加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从长江美术馆向老城中心的方向望去,会看到凯旋路横跨在太原绕城高速之上,穿过高速路以东,是千渡与李兴钢合作的综合楼。在千渡用来宣传的一本名为《文艺共创》的小册子上,并没有写明这楼的用途。当下,此地正被一排蓝色施工铁板围档起来,门口的接待中心相貌朴实。


不知藏在何处的喇叭里反复放着宣传语:“好房子便宜啦!马上交房!马上交房!均价5800,可办大红本!楼底大型商业广场,对口后小河小学!可分期,可贷款!欢迎进店看房!欢迎进店看房!”



直向建筑在Archdaily上刊发的美术馆宣传文案最后一句是,“在我们看来,长江美术馆就像一块坚硬的砖,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坐标点上,沉默并注视着周边喧嚣和变化着的城市。”


栗子站在美术馆向东几百米不到的路口,眼看着呼啸驶过的水泥油罐车扬起的一片尘土,而马路对面被围挡起来的,是正在施工的第五期楼盘,她感到“喧嚣和变化”这两个词,用得可真妙。











·    ·    ·    ·    ·





555 Project 是由三明治发起的在地观察计划,取上海三条小马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武康路”的名称首字谐音。在四年前书写《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记录五原路这个自发形成的文艺美好街区的故事之后,我们希望可以再次回访这片街区,通过历史研究、采访写作、声音采集等方法去呈现这个街区里生动的故事,探索和发现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去呈现和思考街区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启发更多人重拾自己对周边生活的感受力。

📖 阅读 555 Project 项目的其他作品


近期关注
这个六月,在上海租房是杀跌还是追涨?|
在草坪上撒点野,是当代都市人的需求正义吗?

共享速度与公共空间,我们研究了安福路让人流连的秘密

555街区里有哪些秘密小路?去探险吧!

多抓鱼创始人猫助:我在上海“555区域”的生活日常

555核心街区每天产生60吨垃圾,都运哪里去了?

母与子的长乐路,72年来的记忆和对话

长乐路十年西流东


01 街区现象研究
上海网红地理的“宇宙中心”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研究了400家店铺的数据,发现上海小马路的生活真相 
上海的小马路为什么会让生活“有点不一样”?

02 独立小店和空间

安福路坚持中的独立小店们:30年的理发店、帽子店和定制服装店

网红店挤压下,安福路现存业态大调查

当菜场变得“网红”了之后,我和乌中市集摊主们聊了聊
真想念在果篓喝果汁的日子:在555街区来来去去的小店们
在上海乌鲁木齐路开寄存处的第一步:把存款用完

藏在安福路弄堂里的纹身和艺术小店


03 住在555的人

在555街区,女鼓手租了两套小房子,做家和工作室

年轻打工人在安福路上的小小“收容所”

住在上海老洋房的二楼客厅,睡觉要先爬梯子

长乐路的“吉普赛女孩”,用1500元房租和3位九旬老人同住
廖信忠:住进武康路最便宜的花园洋房,偶尔去附近裁缝铺修裤脚

04 街区里的市井烟火气
五原路街头卖花的男子与他错过的三个机遇
每天在安福路遛五条狗的家政女工
建国西路上的南京汤包店,老板在上海卖了30年早点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