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逐渐与病毒共存 疫情峰值仍未到

2022-12-26 星期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一(12月26日),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里戴着口罩的上班族们又开始搭乘拥挤的地铁。在经历了180度的防疫政策大转向之后,中国全国各地已经有数百万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很多人留在家中避免受到感染。但现在,有迹象表明生活正朝着接近正常的方向发展。看起来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大都市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日子越来越接近。

上海一名名叫林子辛(音译)的25岁市民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已经做好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了。封城并不是一个长期解决问题的办法。”

今年上半年,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市曾为了防止疫情在中国全国失控性传播而采取了严格的封城措施。4月和5月,封城之下的上海变得像一座空城。

但是上个周末,外滩举行的圣诞节市场气氛热烈,迎来了大量的市民参与。

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和北京的环球影城重新见到游人摩肩接踵的景象。身着圣诞主题服饰的人群簇拥着排队等待享受游乐设施。

一位29岁的北京居民说:“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医疗结构压力倍增

不过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各地的医疗机构现在也正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在北京私人医院和睦家工作的医生伯恩斯坦(Howard Bernstei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医院上上下下都不堪重负。无论时急诊、发烧门诊、重症监护室还是其它科室都已经满了。”

他说自己从事急诊工作30年的职业生涯中还从未见到过这种场景。

在感染潮爆发之下很多医院人满为患。

在感染潮爆发之下很多医院人满为患。

上个月伯恩斯坦没有接诊过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是现在他每天都需要为几十个新冠病毒感染者看病。

他说:“说实话,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对此毫无准备。”

北京莱佛士国际医院医疗主任Sonia Jutard-Bourreau说,现在医院接诊的数量是正常水平的5到6倍,病人的平均年龄一下子增长了40岁,现在大都是70多岁的病患前来就医

她说:“情况大都相同,大多数病人都没有接种过疫苗。”

Sonia Jutard-Bourreau说,这些病人和他们的亲属来私立医院是因为公立医院已经不堪负荷,而且他们都希望能购买到辉瑞推出的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Paxlovid。但是莱佛士医院也没有这种药物。

Jutard-Bourreau说:“他们想获得这种药。他们觉得这一药物可以替代疫苗,但是这种药并不能替代疫苗,”她补充说,她的团队在什么时候可以开这种药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Jutard-Bourreau在中国工作了大约10年。她担心北京这一波疫情最糟糕的情况尚未到来。

在中国其它省份也开始出现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医护人员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

西安一名22岁的王姓护士说:“我的同事中很多人都感染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被感染了。”

但是这些已经被感染的医务工作者被告知,即使检测结果呈阳性且发烧症状轻微的情况下也要去上班。

湖北省一家医院精神科病房的29岁蒋姓护士说,她所在科室工作人员出勤率已经降到50%以下,该科室已经停止接收新病人。她说,每天她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6小时,但却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

她说:“我担心的是,如果病人出现情绪激动,你必须约束他们,但你自己无法轻易完成。这样的情况比较麻烦。”

单日新增病例或破百万

专家们估计,中国可能会有数百万老年人死于感染新冠病毒。英国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称,目前单日中国新增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可能超过5000起,单日新增病例或破百万。这与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形成巨大反差。

12月2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说明称: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

上一周,中国官方并未通报新冠疫情新增死亡病例,但是很多城市殡仪馆内遗体数量却在短时间内激增。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印发的通知中对新冠相关死亡病例进行分类。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Jutard-Bourreau医生说:“这不是医学,这是政治。”

今年1月下旬将迎来中国的传统农历年春节,届时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从城市返回到农村庆祝春节。人们担心欠发达地区是否有能力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感染病例激增的情况。

  • 做核酸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中国宣布新十条

    2022年12月7日午后,当许多市民正和往日一样排队做核酸之时,中国官方宣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了没有再提"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外,有关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不再查跨地区流动人员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规定也显示,中国告别了长期坚持的清零政策,开始通过放松防疫措施逐步将社会导向经由感染奥米克戎病毒实现“群体免疫”的道路。

  • 孙春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二十条不是”躺平“。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优化防疫二十条无法落实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1月11日,中国的”清零沙皇“、副总理孙春兰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强调,中国日前出台的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于所谓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部分内容与“动态清零”总方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各地在防疫中“层层加码”的问题仍然无法真正得到解决。

  • 乌鲁木齐大火造成10人死亡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乌鲁木齐火灾引发民众对清零政策更大的怒火

    11月24日,在部分居民被封控已长达100多天的乌鲁木齐,一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严格防疫措施导致被封在楼里的民众无法逃走、消防人员也长时间不能越过障碍救火。官方称,火灾造成包括儿童、老人在内的10人罹难。该事件最终成为各地爆发反清零、反封控、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导火索。很长时间以来,清零政策导致的层出不穷的防疫乱象已经引起民众广泛不满。对许多人来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隔离、歧视、封控以及一些防疫人员对权力的滥用。

  • China | Proteste gegen Chinas Null-Covid-Politik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公民觉醒的“白纸革命”

    乌鲁木齐大火在数十所大学和多个省市引发学生和民众的群聚抗议。反封控、反核酸、反清零成为其主要诉求。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间涌入当地的乌鲁木齐中路,高呼“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各地的抗议活动中,许多人高举白纸,抗议中国政府打压言论自由。随着清零政策导致经济滑坡,民生艰难、失业人口猛增、类似文革的场景重现,民众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共二十大前夕、2022年10月13日发生的北京市四通桥抗议行动。名叫彭立发的抗议者打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的横幅。

  • 郑州富士康工人逃离工厂返乡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官方宣传导致民众恐惧、工人逃亡

    尽管对新冠的研究和海外抗疫的经验已经证明一年多来占主导的奥米克戎毒株致病力低,死亡率已低于流感,中国官方仍坚持在抗疫之初取得较好效果、习近平亲自决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目的之一是想显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最高领导人决策的正确性。 为此,中国官方仍大力宣传奥米克戎的危害,将海外放松疫情管控称为”躺平“。由于缺乏真实信息,当有20多万员工的郑州富士康发生疫情后,上万工人为防感染以及不满隔离条件而逃出厂区返乡,令工厂生产面临巨大危机,iPhone减产。后来招入的员工又因待遇问题暴动,遭到当局镇压。

  • 上海大白封小区,阻止居民外出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大白”权力小了

    中国抗疫初期,身着白色连体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随着地方组织的落实封控的人员以及警察也穿上这样的防护服进行核酸检测、消杀、监控、转运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大白”成为这些人的代名词。有关“大白”使用暴力的负面报道和投诉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将他们称为“白卫兵”。新十条中有关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可以居家隔离,不再一律强制隔离,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临时封控等条款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反衬了”动态清零”的不得人心。

  • 悼念李文亮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网民涌入李文亮微博悼念

    新十条公布后,一些网民到武汉医生李文亮的微博账号下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李文亮在中国疫情初期最早拉响警报、却遭到“训诫”,被称为疫情吹哨者。他染疫身亡后,民众自发悼念他,表达悲愤。微博用户在他的账号下写道,“凜冬已过,你看到了”,“医生,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要自由了”。

  • 北京各地区安铁栅栏防止居民外出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

    新十条一旦真正落实,图中北京某地的这一场景也许不会再次出现。新规公布后,旅游平台上的机票、火车票搜索量激增。许多民众期待能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由于奥米克戎传染性极高,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很快将出现感染潮。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的防疫主要放在“清零”上,疫苗接种停滞不前,现8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有40%的人接种了三针疫苗,因此,保护老年群体,“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这也是放弃清零政策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China | Wirtschaft und Handel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德国经济界对中国放松防疫表示欢迎

    尽管今年3月上海出现疫情时,就有专家主张“与病毒共存”,但高层仍然决定封城“清零”。长达两个月的封城不仅给民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也令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压力。近几个月各地不断封控加剧了外贸下行的趋势。德国工商会表示,因中国的封控政策等原因,超过三分之一德国在华企业计划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扩大生产,增加多样化。对于中国现出台放松防疫的新政策,德国经济界大多感到松了一口气。

  • 世界杯上球迷欢呼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动态清零”结束点燃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为了替新冠政策转弯做铺垫,中国近日让专家出面宣传奥米克戎致病力低,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等等,但部分民众仍对放松防疫的步伐是否一下子走得太大有所担忧。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批准西方疫苗供民众施打,同时强调国产疫苗也对防止重症和死亡具有很好的保护力。新政策公布后,中国很多民众从先前的囤食品转为囤药物,准备迎接感染潮的到来。有专家称,最终90%的人将感染奥米克戎,但达到群体免疫需要多长时间,尚无专家出面预测。不过,世界杯观众席上人们不戴口罩尽情欢呼的电视画面已经让中国民众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路透社)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