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武图鉴:迈锡尼(下)

2021-07-16 星期五

头盔

野猪牙头盔也是迈锡尼人的标志性头盔,是不是继承米诺斯人的不好说,因为有说法称这种头盔源自中欧。不管怎样,这种头盔很受欢迎,就连荷马史诗里也有提及据说奥德修斯得到过一顶,里面还缝着一顶毡帽做内衬,想必戴起来一顶很舒适。
野猪牙头盔根据大小和结构的不同,重量一般在1-2公斤之间,虽然颜值很高,但是防御力就不好说了,抵挡石块和划过的刀剑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能否挡住弓箭直射和利刃直刺值得怀疑。
左上角图是瓦斐奥出土的一个印章,年代约公元前1500年,上面刻着一种带有华丽冠饰的野猪牙头盔。由于印章上没有表现头盔的护颊部分,所以关于这种头盔的佩戴方向,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如右图)
关于冠饰方向具体功能的思考……
纵向佩戴的用途:一般士兵用纵向的,实际功能可能是在列队的时候,纵向的冠饰方便士兵们彼此确认各自在横队中的位置。
横向佩戴的用途:一般军官用横向的,实际功能可能是军官会在方阵前方领队或者在后方督阵,横向的冠饰方便从士兵的方向看见军官的位置。说白了就是头上顶了一面队旗。
所以我觉得这么华丽的冠饰应该至少是属于军官的,那么它一定是横向佩戴的。
本页是迈锡尼时代的各种头盔:
a是埃伊纳岛发现的一顶早期形态的野猪牙头盔,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年。
b是在迈锡尼发现的野猪牙头盔,年代约为公元前1500年。
c是一顶非常有趣的青铜头盔,雕刻的花纹模仿了交错排列的野猪牙,还有迈锡尼流行的螺旋纹,头盔底部边缘有一排小孔,用以把青铜头盔和内衬缝在一起,年代约为公元前十四世纪。
d出自赫梯人的陶片上发现的据说是爱琴海战士的形象,头盔看上去是编织的,前面还装了一个角。曾经出土过不少迈锡尼时代装饰用的角,在登德拉甚至发现过两只用铅做的,这可真不嫌沉啊……
e是皮洛斯壁画上的一种带护鼻的青铜头盔,有很长的护颈和很多铆钉状的凸起物,年代约为公元前十四世纪。
f是来自迈锡尼时代末期梯林斯的一种带护颊的青铜头盔,装饰有精致的浮雕花纹。

护甲

1960年在美狄亚城堡附近的登德拉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青铜盔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这套铜板防御装备展示了高超的金属加工和盔甲设计水平。整套盔甲由多种部件组成,胸甲、肩甲、裙甲用皮带互相连接,使各部分可以互相滑动,给穿戴者提供一定活动范围。此外还配有护颈、护臂和胫甲,并且在出土时,盔甲上还发现有带青铜护颊的野猪牙头盔碎片。可以说这是一套从头到脚防护相当严密的盔甲,还针对剑士喜欢“捅脖子”的习惯,贴心地加装了护颈。
登德拉盔甲是迈锡尼人在军事装备上的一种创新,而且并非孤例,在后来的时间里迈锡尼人一直使用青铜制作盔甲。
登德拉盔甲的活动范围
一开始人们认为登德拉盔甲过于笨重,应该是用在战车上的盔甲,没法徒步使用。但经过一次精密的现代重建,证明了这套盔甲尽管外观巨大,却足够灵活,可以用剑和矛进行徒步战斗。另外从出土情况也暗示了这一点,比如和盔甲一起有 盾牌的痕迹,而且只有一个护臂,这可能是因为左臂持盾,所以不用护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都穿成这样了,没有必要再拿一面笨重的盾牌了。
总之,事实证明别看穿上以后像只龙虾,登德拉盔甲是可以实际用于作战的,而不是仅仅用作展示。迈锡尼人在盔甲制作方面的确有一手。
登德拉盔甲这种“史诗级套装”注定是少数精英战士的装备,除此之外迈锡尼人还开发了很多类型的护甲。
a:一种亚麻或者皮革做成的护甲,前胸用一块青铜圆盘加固(这个咱们叫“护心镜”)。在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中有这种护甲造型的符号。
b:一种前后有青铜板加固的胸甲,在迈锡尼城五号竖井墓中出土过类似形状的雕花装饰金片,从两个小圆片的位置来看,这东西只能是放在前胸的……
c:“战士陶罐”中出现的类型,也是前后两片皮革护胸,还带有裙甲,上面有横向排列的加固条,可能是青铜,也可能是皮革的。
d:一种简单的青铜胸甲,不带护肩,活动范围大。
e:一种在底比斯发现的青铜胸甲,可以看做是登德拉盔甲的紧凑版。在线形文字B中也发现了类似形象的字符。
上图右下展示的是一名迈锡尼晚期步兵,形象来源于“战士陶罐”B面。他所穿的是上图c类护甲的皮条加固版本。有趣的是他们都戴着一顶看上去软趴趴的皮帽子,上面布满铜钉加固,顶端有一圈较短的冠饰,由于过于灵魂的画风,看上去像是“刺猬头”……

盾牌

迈锡尼时代的盾牌形制比较多样,早期以大型盾牌为主,随着护甲不断完善,盾牌逐步向小型化发展,并且增加了更多的青铜构件。
塔盾:最常见的大型盾排。外形方正平整适合结成盾墙。《伊利亚特》中,身材高大的战士阿贾克斯就有一面由七层牛皮制成,外包青铜板的巨大盾牌,经常被描述为像墙、塔或堡垒。
阿贾克斯的盾牌普通战士根本无法使用。就连传奇英雄阿喀琉斯也曾表示拿着这面盾牌,他就无法配备任何武器了。可以想见它的巨大和沉重。
原型双耳盾:这是一种大型盾牌,也是由数层牛皮制成,中间有青铜加固件。其造型和赫梯人使用的盾牌很像,考虑到特洛伊受赫梯人的影响颇深。或许赫克托使用的就是这种盾牌。《伊利亚特》中曾经描述赫克托跑动的时候盾牌黑色毛皮的边缘轻拍他的脖子和脚踝。由此可以想象这种盾牌的尺寸着实不小。
赫克托的武器装备可能有更多的安纳托利亚风格。
圆盾:在爱琴海地区各种尺寸的圆形盾牌大概在公元前1300年开始出现,并在迈锡尼时代后期得到广泛应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迈锡尼人的军队开始向轻量化转型,更小的盾牌、更短的长矛,更机动的作战方式。圆盾在很多壁画、浮雕、陶器上的绘画中都有出现,埃及人眼中的海洋民族就是拿着圆形盾牌的战士,很多证据指向海洋民族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就是爱琴海地区。国外学者根据《伊利亚特》中的描述复原的阿喀琉斯的盾牌就是表面覆盖浮雕青铜板的华丽圆盾。
8字盾:这种盾牌和野猪牙头盔完全是爱琴海战士的标志性装备。8字盾在迈锡尼世界的地位也很崇高,是防具也是崇拜符号,有人说可能象征某位女神,嗯……这个形状挺像的。费这么大劲做成这种形状肯定有些实际功能,盾牌两边的凹口应该可以方便长矛戳刺,而且爱琴海世界早期的长剑也是为刺击产生的。
《奥德赛》中有提到,8字盾可以用来露营。
异形盾:除了以上几种还有一些其他形状的盾牌,比如左下这种上下都带流苏装饰的,形状很像赫梯人使用的一种盾牌。右下这种新月形盾牌在“战士陶罐”A面出现,应该是迈锡尼时代后期常用的一种盾牌。
感觉这种新月形盾牌是为了轻量化,去掉多余部分,在战斗姿态下能刚好遮住躯干部分的形状。也是后世轻步兵喜欢用的一种盾牌。

战车

迈锡尼人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末期开始使用战车,古与埃及人开始使用战车的时间大致相同。和大多数军事技术相反,战车似乎是迈锡尼人带到克里特岛上的,也许是作为征服者的秘密武器?迈锡尼人似乎并不像近东和埃及那样使用大规模使用战车,这可能与希腊破碎、崎岖的地形有关,而且战车的轮子更为坚固粗壮,车体还增加了一条上部水平牵引杆,这一切都表明,迈锡尼战车所面对的路况要比近东和埃及同行恶劣的多。车厢使用热弯木框架,包裹柳条和皮革制成 ,并施以彩绘装饰。
迈锡尼人更喜欢表现在战车上使用长矛作战,使用弓箭的形象也有,但一般都是狩猎场景,更大可能是用长矛、标枪和剑,进行冲击作战。不过战车和军队一样逐渐向轻量化发展,最后出现了栏杆战车这种更多是代步用的战车。
上部牵引杆是爱琴海战车的特色之一。
永远的四辐车轮是爱琴海战车特色之二。
在底比斯发现了成对的马嚼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
这是来自迈锡尼城皇家墓地5号竖井墓的一块石碑。年代约为公元前1500年,这可以说是迈锡尼人的艺术作品中对战车的最早描述。上面有一个人驾着箱式战车追击敌人的形象。他手持的长且直的东西,与其说是缰绳,我觉得更像是长矛。
这块石碑我相信是迈锡尼本地工匠制作的。因为同一时期米诺斯的工艺品要精致的多,这也是当时迈锡尼工艺美术能力的一个缩影吧。给自家领主刻块墓碑,构图还翻车了,搞的最后一排花纹空间不够,竟然要缩小一圈,简直逼死强迫症。最神的是甲方爸爸还真将就用了!

迈锡尼战车的类型

a箱式战车:最早的战车类型,顾名思义车厢就是一个简单的箱子形状,而且感觉很小,有时候只能装下一个人。使用年代 约公元前1550-1450年。
b象限战车:一种过渡类型,特点是车厢形状像四分之一圆。 使用年代约公元前1450-1375年
c双体战车: 使用最广泛的战车类型,使用时间也较长,特点是车厢后部还有个半圆型的延伸部分,故而得名。使用年代 约公元前1450-1200年。
d栏杆战车:类似埃及人的那种轻型战车,主要功能是代步。 使用年代 约公元前1250-1100年。
e四轮战车:谜一样的战车类型,由于能找到的资料画风都过于灵魂,所以对这种战车了解很少,只能大致推测它的样子。 使用年代 约公元前1500-1100年。

骑手

在迈锡尼时代的晚期出现了骑马的战士,对这个兵种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陶片、壁画和雕塑,但是已经能够辨认出的,这些战士装备着头盔、胸甲、胫甲,以及短矛和刀剑。
这个时代马镫还没有发明,马鞍也只是一片垫子而已,骑手更多的也只能执行一些侦察任务,并没有什么直接证据证明他们参与作战。
这是一种厚实耐用的单刃刀,在迈锡尼和皮洛斯的墓葬以及一些其他定居点都有发现,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长度一般在60-70多厘米,刀柄很厚看来不需要护木,末端弯成一个铜环,在挥舞时不易脱手,也可以方便悬挂。

非洲雇佣兵

在迈锡尼时代克诺索斯的一幅壁画上有一队黑人士兵的形象,他们头戴羽饰、身上只有一条短裙,脖子和脚踝上带有装饰环,武器则只有标枪。这些非洲士兵由一名迈锡尼标枪手带领。

迈锡尼雇佣兵?

这是一片出土于萨拉米斯岛的鳞甲片。鳞甲并不是迈锡尼的典型护甲,但奇特的是这上面铸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号,不知道是不是迈锡尼战士去法老军队里淘金所带回来的纪念品。

散兵

散兵是最轻型的步兵,没有任何防护,有的甚至裸体上阵,他们只装备弓箭和投石索这类远程武器,绝对不进行肉搏战。散兵一般是以松散的队形布置在己方主战线的前面,任务是用远程火力骚扰对方战线,以期在与己方重步兵战线接触之前,打乱对方阵型。这种做法在后世的古代战争中是常规战术。

皮洛斯轻步兵

皮洛斯壁画中表现的士兵形象,年代约为公元前十三世纪。这些士兵头戴野猪牙头盔,上身赤裸,腰围有皮革加强的短裙,配有胫甲。装备短剑和标枪,与一些身穿兽皮的“野蛮人”战斗。这些轻型战士可能就是皮洛斯的快速反应部队。因为有记载称在迈锡尼时代晚期,皮洛斯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袭击,组织了海岸巡逻队。

战船

一艘典型迈锡尼战船的形象是:头尾两端有垂直立柱,并设有带栏杆的加高平台,船中部有一根桅杆和一面帆,左右各一排桨手。《伊利亚特》中把迈锡尼人的船描述为黑色,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龙骨上涂了柏油,上部可以是任何颜色,奥德修斯则提到过深红色的船。

特洛伊

有关迈锡尼战船最著名的事件要数特洛伊战争。然而这场战争可能并非如荷马史诗中那般浪漫。简单说就是约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迈锡尼人在安纳托利亚西海岸一系列军事扩张的缩影。特洛伊地处安纳托利亚西北海岸,紧邻达达尼尔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所在的地区被称作维鲁萨,一直以来是赫梯帝国的附属国。此时,迈锡尼人扩张到了安纳托利亚西岸,以米利都作为后勤与军事中心四处掠夺,数次威胁维鲁萨地区,还煽动塞哈河之地叛乱。
赫梯人称这些迈锡尼人为阿希亚瓦人,并且将他们的王与埃及、巴比伦、亚述的统治者同等对待,并建立了外交关系,保持书信往来。由此可见当时迈锡尼人在这里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然而这帮人没完没了的“折腾”让赫梯国王忍无可忍,出兵摧毁了米利都。这让迈锡尼人在安纳托利亚消停了一阵子,同时自己也在内斗。公元前十三世纪末,赫梯帝国陷入了危机,无暇西顾,迈锡尼人趁机卷土重来,入侵维鲁萨,围攻并摧毁了特洛伊城。所以现实中没有什么隔壁老王、神仙英雄,有的只是贪婪、与掠夺。

迈锡尼的衰落

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期开始,迈锡尼各城邦都陆续建起了由巨大石块垒砌的城墙,来保卫其宫殿区,不管这是为了防御外敌还是炫耀武功,在堡垒中设置的储藏室和隐蔽的水源都表明人们在担心长期围攻的威胁。
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初开始,迈锡尼文明各地城邦宫殿相继被毁,具体原因不明,有内部矛盾爆发说,也有海洋民族动乱说,还有多里安人入侵说,总之到了公元前1100年左右,盛极一时的迈锡尼文明就这样崩溃了,希腊从此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时期。
上图右上是著名的迈锡尼城狮子门,这种巨石建造的城墙,被称作“独眼巨人”,因为后世的希腊人觉得只有独眼巨人才能用这么大的石块建造城墙。
I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