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观察:中国政府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拒绝好药好疫苗吗?

2023-01-11 星期三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疫情爆发之前,让家人打上最好的疫苗;感染病毒之后,让家人得到最好的治疗--我相信这是包括"小粉红"、"五毛"、"战狼"外交官和所有政府官员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西方mRNA疫苗被广泛证明有效性高于中国国产疫苗,辉瑞Paxlovid通过双盲试验以及临床检验可以明显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这是中国政府和它的医疗机构及专家也从来没有正式否认过的事实。据称,在中国疫情大爆发后,辉瑞公司的新冠药物Paxlovid黑市价格一度炒高至一盒人民币上万元,包括印度生产的仿制药。很难想象,参与抢购者只有受西方境外势力影响的异议人士。

如果上述判断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认定:禁止引进西方mRNA疫苗,甚至拒绝国际社会作为紧急医疗援助的免费赠送,以及辉瑞公司的新冠药物Paxlovid未能被纳入中国医保药品,都不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决策者是在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及生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吗?如此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他们不会舍不得用来鼓舞人民的。迄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高层领导及其家人打的都是国产疫苗。而在推广疫苗期间,西方民主国家的领导人晒出图片和其他医疗资料,显示自己打过何种疫苗,感染之后得到何种治疗,是一种基本的信息通报。民间普遍相信,他们会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更好的西方疫苗。

在这种情况下,在去年11月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谈判之后,中国政府只允许在华外国人打mRNA疫苗,这无疑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当代版本。很多人再一次感受到,在"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对抗西方"的政策中,谁是那个"我们",谁是那个"代价"。

新冠疫情与人道主义危机

很多人可能认为,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中国政府可以拒绝任何国际援助。事实上并非如此,国家政权拒绝人道主义援助的权力并非如此显而易见。

无论是古代皇权还是现代民主,人类社会从来都存在超越于国家政权之上的普世原则。例如很早就有的规矩"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以及后来的战争中不能杀害无辜平民。从十九世纪开始,独立于一切冲突之外的人道主义援救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不分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种族、性别、地域和文化,只要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国际人道组织都应该被

允许进入现场并展开独立的救援活动,这是一项强制性的道德义务,因此又被称为"人道强制"。

红十字会创办者杜南所提出的中立原则,被认为是国际人道组织能够被冲突各方接受而且得到保护的基本条件。但是,何谓中立以及如何中立一直都存在争议。例如,公布真实数据算不算中立?如果某国政府希望趁机宣传中药的疗效,而国际专家认为西药才是正道,如何保持中立?因此,一些国际人道组织例如无国界医生将"照顾和见证"一起作为自己的责任。还有一些组织认为,人道主义者不仅要帮助人们减轻痛苦,并且还要通过谴责压迫与不义来避免痛苦。显然,在某些政府眼里,这已经是"境外敌对势力"了。

无论如何,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还是承认联合国的合法性。不用说,新冠疫情和人为冲突、自然灾害一样被联合国纳入人道主义危机。应对疫情不仅是联合国人权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头等大事。

世卫组织在其官方网页上写道,"获得负担得起的适当卫生保健是一项人权","世卫组织正在努力收集数据,并随着大流行的发展继续传播科学知识。世卫组织遵循联合国的中立、公正和公平原则以及保护人权原则"。

世卫组织一再强调,收集全球数据是其主要工作之一。那么,面对中国政府机构要么不公布重要数据,要么公然撒下弥天大谎,以及迄今为止都不允许国际专家独立前往武汉调查疫情起源,该组织要如何才能做到"保持中立"与"保护人权"?

  • China, Dosenpfirsiche als Heilmittel gegen Corona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走向“阴性清零”

    在中国12月初放宽防疫政策后,感染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据网传的一份“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议纪要”,仅仅20天内,中国累计感染2.48亿人,仅12月20日一天,全国就新增了约3700万感染病例。彭博社以及《金融时报》从与会人士处确认了这份会议纪要的真实性。很多中国人的直观感受是:身边的人都阳了。黄桃罐头也突然紧俏。

  • China | Covid-19 | Leere Regale in eine Apotheke in Peking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全国抢购退烧药血氧仪 重金难求Paxlovid

    伴随着这波感染潮的是中国各地民众疯狂寻找药物、抢购药物和血氧仪的现象。中国很多地方出现感冒退烧药断货、短缺的情况,一些城市实施了药物限购。这也引发一些质疑:政府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与此同时,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Paxlovid更是一药难求,印度版的仿制药同样被热炒,中国媒体《第一财经》都在报道中表示,“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熟悉的桥段再次上演”。

  • Coronavirus - China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医疗系统人满为患 官方数据完全失真

    感染海啸也给中国卫生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人满为患的医院、生命垂危的患者、精疲力尽的医护人员、殡仪馆和火葬场排起长队——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而中国官方公布的新冠感染和死亡数据,与真实情况已完全脱节。根据官方数字,自12月初中国死于新冠的只有十几人,这与民众的认知、一些媒体发自医院和殡葬机构的报道结论相差甚远。

  • BG China Coronavirus | Patienten im Tongren-Krankenhaus in Shanghai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老年人受伤害最大

    很多媒体和公共号文章指出,中国的医院和诊所里近日满是老年人(图为1月3日的上海同仁医院)。早在12月中旬,外媒就陆续报道指出,北京等城市的殡仪馆和火葬场异常拥挤。从12月中下旬开始,不少人在社媒贴出家里有长辈去世的消息,甚至中国媒体也报了“6天,共和国痛失16位院士”这样的消息。不过,中方的报道没有点明这些高龄院士的死因。有网易公共号文章在12月24日说:“3天9位院士逝世,不缺医疗的他们都撑不住,更不用说普通老人了。”

  • BG China Coronavirus | Patientin Liao Xiaofeng in Lezhi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感染潮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前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12月底的凤凰财经会上表示,他估计北京的感染率可能已超80%,甚至更高。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也于12月底称,中国这一波疫情的感染率已经非常高,许多大城市已超过50%,农历春节将达80%。上海交大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团队近日联合发表的研究初步判断,这波新冠感染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城市已于2023年元旦前后越过高峰。而农村地区将在一月迎来高峰。相比较城市地区,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更匮乏(图为四川资阳农村的一位患病老人)。

  • BG China Coronavirus | Krematorium in Peking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数据分析:染疫死亡将在1月23日达到峰值

    据英国健康资讯分析公司Airfinity12月下旬估计,中国目前每天数千人死亡,最终可能有上百万人死于新冠(图为12月18日北京的一家火葬场)。该公司还预测,中国染疫死亡将在2023年1月23日达到峰值,到时单日死亡病例将上升至2.5万例左右。而1月23日正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二。

  • Coronavirus - Frankreich

    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中国宣布“0+0” 多国开始对华检疫

    中国官方在12月26日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对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及集中隔离,对国内的新冠感染者也不再进行隔离。同时在入境限制放宽后,将进一步优化外籍人士来华安排,在未来“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这让一些国家开始担忧来自中国的病毒输入以及可能的病毒变异问题。日本、美国、法国(图)等一些国家率先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入境者实施隔离或者核酸检测等入境限制。


人为导致大规模感染和死亡

在去年上海因"清零"政策封城而导致很多人忍饥挨饿的时候,我曾经介绍过法国学者、反饥饿国际人道行动组织主席布吕内尔(Sylvie Brunel)的观点。她在《饥荒与政治》中分析说,人类发展到现代社会,"自然饥荒"已不复存在,所有饥荒都是人为导致。原因并不复杂:第一,人类生产和储存的粮食已经足够充饥,而且交通运输已经不成问题;第二,国际人道组织和慈善机构总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伸手援助。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新冠疫情。全世界抗疫三年之后,至少针对目前流行的病毒,令人束手无策的"自然疫情"已不复存在,所有大规模感染和死亡都是人为导致。原因也主要是两个:第一,疫苗尤其是西方mRNA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数量和效力都已经足够防止疫情失控;第二,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正在全力处理这场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政府不仅仅是无能。事实上,在这两个方面 "不惜代价"的拒绝或阻碍,中国政府都显示出强大的能力。

无论是六十年前发生的数千万人饿死,还是今天发生的可能数百万人病死,假如发生在一些国家政权相对弱小的地区,国际社会都会进行人道主义干预。正如有网民所说,中国人的不幸在于,"祖国强大了,就没人敢来帮我们了"。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