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和我”的喜剧宇宙是如何建成的?

2022-11-14 星期一


在凭借初舞台的《少爷和我》惊艳了无数观众之后,“龙傲天和刘波”这个经典组合也延续了下来。


作者 | 魏侨

编辑 | 丁宇

 

“龙傲天”和“刘波er”三搭了。这一次他们是《德古拉和我》——欧洲的吸血鬼在东北的炕头醒来,证明了宇宙的尽头是铁岭。


《德古拉和我》


此前,他们凭借《少爷和我》与《警察和我》两部作品,一跃成为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舞台上最热门的选手之一。他们擅长用强烈的身份倒错和极强的信念感反复敲打观众的笑点,一个冷酷,一个呆萌,把两个人物符号演绎得深入人心。

就这样,从霸总文学演到警匪卧底,张哲华和鑫仔搭档的“少爷和我”组合红了——付出的“代价”是鑫仔“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谁都管他叫“刘波”。

节目播出后,更是出现了奇怪的版本,鑫仔说:“我们公司新来的同事,就问刘鑫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张哲华评论这个称呼:“又尊重又讽刺。”鑫仔则用他特有的慢半拍的语调回应说:“叫刘波刘鑫都可以,知道我是谁就行了。”

互相接梗,就是两个人的相处方式。即兴喜剧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则叫“Yes,and”(“是的,而且”)它包含两个意思,接受和添加,演员要同意对方,然后再进行扩展。张哲华和鑫仔在日常中便有着这种默契。

微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他们本来并没有什么交集,张哲华是中戏毕业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鑫仔是自家澡堂倒闭后投身脱口秀行业。但对喜剧的热爱,像是发出了一种信号,让他们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中走到一起。

“配对成功”后,两个人致力于“快乐创排”,这对“鞍山老乡“在米未公司留下了处处玩闹的笑声,以及节目制作人员的“控诉声”。

“快乐创作才能创造快乐。”聊到此处,鑫仔频频点头,呆萌如刘波,而张哲华昂首挺胸,眼神犀利,仿佛熟悉的龙傲天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Yes,and”


参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过程,鑫仔和张哲华各不相同。

早在第一季时,作为单立人喜剧成员,鑫仔就参与了演员选拔。虽然遗憾落选,但他留下来做了编剧。第一季初舞台上,被许多观众视为“遗珠”的《父子的心声》就出自鑫仔之手。

落选之后,导演组告诉鑫仔,他表演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吐字不清,于是他开始为第二季做准备,重拾高中时学表演的经验——“喊绕口令”。虽然吐字练清晰了,但口音依旧带着他独有的特色,他笑着回忆道:“家里隔音老差了,反正出来进去邻居啥的看见我都‘白楞’(东北话:翻白眼)我。”

微博@张哲华1649


张哲华虽然没有参加第一季节目,但节目中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清晰地感受到一种“馋”——“馋他们舞台上表演的样子,感觉那是一个演员该有的状态。感觉特好,羡慕。”

他对喜剧一直怀揣着向往,曾经参加过喜剧节目,在热播剧中扮演过“喜剧担当”的角色,由他主演的待播剧集《我不是诗仙啊》,也是古装喜剧题材。当得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开始报名,张哲华心理“咯噔一下”,既兴奋又害怕。于是他内心忐忑的带着自己的小节目来到了米未的面试现场。

今年从2月到5月,漫长的三个月里,张哲华一直在不断地排练、表演、匹配。上台凉过五、六次的场子也让他觉得,“我站在舞台那十分钟很难熬。”

他也找不到合适的搭挡,在最后一次米未创作工坊的演员匹配开始之前,张哲华甚至想要退赛了,直到鑫仔带着《少爷和我》的初稿出现在他面前。两个“社恐”不约而同地省去了打招呼的寒暄环节,直接聊起了创作,“我跟鑫仔一见面我俩废话没有,直接就开始聊剧本,就感觉特别舒服。”


《少爷和我》


在张哲华看来,他和鑫仔以及《少爷和我》相遇,就像是沙漠里面跋涉数日,干渴到了极致时,突然获得的甘泉。

初次见到张哲华,鑫仔觉得这个“冷酷王子”和自己笔下的龙傲天有异曲同工之处,“内心社恐,但是看起来贼酷。”随着张哲华开口说出一声余音绕梁的“刘波儿”,鑫仔对这个鞍山话说得比自己都标准的同乡,迅速产生了认同感。

台词功底深厚的专业演员张哲华和线下经验丰富的喜剧人鑫仔,看上去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而到了舞台上,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积极又契合的表演状态。“因为在舞台上都是我们俩特别想演的东西。”鑫仔解释道,“我们俩不会互相教,就是互相看对方,耳濡目染,很自然的状态。”

好搭档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之前打下的坚实地基,极低的沟通成本让他们的创排事半功倍。鑫仔用即兴创作中的“Yes and”来形容他和张哲华之间的配合,“比如说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张哲华get到之后他能接着往下演,然后我也顺着他往下演。互相升番,一直到最后。”

微博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到升不动了,就打住了。”张哲华自然地把话接了过去,“我想到一个好玩的点我说出来,鑫仔也往下接,我们就互相接来接去的。”

在谈话间他们常常你一言我一语,鑫仔说:“交流没有任何障碍,这种默契就很难得。”

 
快乐创作才能创造快乐


在凭借初舞台的《少爷和我》惊艳了无数观众之后,“龙傲天和刘波”这个经典组合也延续了下来。“没刻意要做系列,作品里的人物都是独立的。人名在作品里面其实没那么重要,只要不违和就行,这俩都还挺适合人名的。”鑫仔说。

这样随意松弛的创作态度和他们在花絮里独占公司娱乐设施、上节目前打游戏、被节目工作人员督促创排一样,让他们在节目紧张又焦虑的创作氛围中独树一帜。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花絮


但好景不长,“快乐创排”小队在第二赛段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创作时期。

他们选到的主题是“断舍离”。这个主题,既不是一个情景也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概念。如何能既给观众带来惊喜,又打通更广泛的共情,成为了创作的难题。

鑫仔先写出了一个主题是“清理手机内存”的剧本,“也挺好笑,但是就是感觉在顺这个题目走,也没有真正的破题。”他们放弃了这个本子,决定寻找新的方向,可直到进棚前三、四天还没想出来更好的创意,鑫仔和张哲华有点崩溃了。

结果峰回路转,在压力之下,他们创作出了《警察和我》,在第二轮比赛中再次收获了满堂彩。鑫仔说这个作品的内核,也像是对他们这个赛段历程的总结,“不管是否需要断舍离的观众都能带入进来,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毛病。无论是物质上的扔东西、个人习惯上的戒烟,这都算断舍离。它根本的目的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即便你做不到你还是自己。”

《警察和我》


创排阶段,他们和内容导演一起聊想法和灵感,聊到两三个还不错的点之后,鑫仔回去写结构和骨架,写好之后再拿出来讨论,“每一次讨论时,想到第一反应觉得好笑的点就记下来,慢慢往框架里填一个粗本出来。”

有时半夜突然有了新想法,张哲华也会立刻微信发给鑫仔,生怕错过了一闪而过的灵感,鑫仔笑言,“哲华就是我灵感的来源。”

迈过了第二赛段,他们适应了比赛的节奏,放下了之前“无用的焦虑”。“快乐创排”的松弛感又回到了他们身上。

第三个作品《德古拉和我》的创作过程就很快乐。故事以“吸血鬼”为主题,张哲华提出了用东北人制造反差的点子。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故事从“吸血鬼领养了人类孩子”,变成“吸血鬼去东北探亲回来,给罗马教皇整的全一嘴大碴子味”,再到“吸血鬼去东北旅游带回的特产是个东北人,东北人给吸血鬼聊服了”。


《德古拉和我》

当聊到“吸血鬼因为逃难误打误撞来到了铁岭”时,张哲华和鑫仔同时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不停地想梗,虽然每个想法都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想到这个前提就特别兴奋。”

将迸发的灵感整合成逻辑完整的故事,是鑫仔的工作。“我们手上都有珠子,你的珠子都是好看的,但是看不到的那根线其实是最重要的。”在张哲华看来,鑫仔就是创作中的那根线。

故事串起来之后,鑫仔还要与张哲华一起跟研究角色语言的目的和逻辑。张哲华反复修改打磨每一句台词,从笑点与合理性,到表演时的通顺程度,甚至细致到“的地得”的位置和用法,直到上台前的最后一刻。

每一个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研讨和打磨,才呈现出舞台上令观众捧腹大笑的效果。无论是平凡少爷和“中二”仆人、正直警察和混混卧底,还是高冷吸血鬼和淳朴东北人,身份反差创造的喜剧感背后,是对人心精准的洞察和对生活细致的再现。

 
真实的就是好笑的


“少爷和我”火了以后,虽然鑫仔“痛失本名”,但飞涨的知名度还是带来了其他的变化。

鑫仔的线下演出迎来了人气的巅峰。“以前上台之后大家就是看你,你说一些梗之后开始笑。现在只要你一上去大家就开始拿手机,往台下一看全是手机。”

鑫仔线下喜剧演出


既要给观众演,还要给机器演,摄像头和闪光灯让鑫仔仿佛回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现场。

在节目中,演员既要面对现场观众,也要兼顾节目录制,精准地拿捏表演的分寸尤其重要。在镜头前的表情稍微过一点就看得一清二楚,显得假;在舞台上表情少一点则看不清,影响现场效果。

经过几轮比赛,鑫仔完成了从线下舞台到综艺舞台的转变,“线下需要演员更多地与观众交流,根据观众的反馈时刻调整自己表演的语气节奏,但是录节目最终的版本是要给屏幕外的人看的,所以要尽量保持住说话的节奏,尽量不因为观众改变而改变。”

张哲华则对舞台表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依然记得第一次登台的时候紧张的情绪,“但是后来我一张嘴说词,马上就好了。”熟悉了与灯光、镜头配合的张哲华,要学会跟对手演员、现场置景之间更多的互动和沟通,台上只有一次机会,表演必须一次到位。“如果有机会我能够再拍电影、电视剧,需要我挥洒幽默,可能我现在学到的东西就能运用上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花絮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直在试图拓宽喜剧的边界,而在高强度的集中创排和展演中,鑫仔和张哲华对于喜剧也有了新的感悟。张哲华认为,“喜剧不能以取悦观众为目的,真正的喜剧是顺其自然发生的故事,它合理但是却好笑。”

作为最熟悉的搭档,鑫仔清晰地感受到了张哲华的变化,“我感觉《德古拉和我》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之前张哲华还是很注重在作品里加好笑的梗,但是之后就是非常的Yes and。”

这句“Yes and”只有张哲华本人能解读,“比如Sketch里直人的吐槽,必须要准确才会好笑。那准确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对当下故事里发生的事,你代替观众说出了一句实话,只要是真实的它就是好笑的。它不需要很厚,也不需要很薄,需要你很真诚地去面对人物和故事。”

张哲华提起了影响自己演艺生涯的重要角色——范伟扮演的范德彪。他一直在一个小人物的状态下,表演的分寸不多又不少,让人感觉他可怜又可恨。“范德彪那个角色就没有说刻意出什么梗,就感觉他说那些话都是在他这个人物里。”鑫仔补充道。

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观众仍然期待着经历蜕变的张哲华和鑫仔在下个赛段的新作品。当谈到“少爷和我”这个组合的未来时,鑫仔回答,“有机会肯定会合作。”张哲华则给出了更确切的答案,“去线下。”

“我希望得到观众当下的反馈和肯定。”张哲华很想尝试一次线下的Sketch演出,“因为Sketch不骗人,好就是好,笑就是笑。”




你最喜欢他们的哪段表演?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