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港边虚度光阴的日子

2023-09-17 星期日

过去三年,我在台湾的时间。除了住台南,也在高雄住了好一段时间,重新认识这座“南方城市”,到现在,我仍然很喜欢去高雄小住。

写了三次基隆,还没写过高雄,台湾一北一南两座海港城市,气质截然不同。

在台湾的语境中,”南部”与”南方”有截然不同的意味

“南部”是地理位置,指的是几个台湾南部县市:嘉义、台南、高雄、屏东

至于”南方”,就经常给人翩然暇想:台南是座古城,不是”南方”;嘉义是农业县,不是”南方”;屏东够南了吧!但那是”国境之南”;”南方”这种稍微有些诗意的说法,好像越过了丘陵,越过浊水溪,越过大片稻田,见到地平线那端矗立起高楼天际线,终于到了一座永远艳阳高照,有海水咸味的城市。

高雄这座城很符合台湾北部人心中”南方”的想象:有海港;有沙滩;有椰子树,而且够繁华,生活够方便

外地游客心目中的”高雄”,大多指的是港边。泛指现在从地铁盐埕埔走到哈玛星再到渡船头这里,还能坐轮渡到对岸旗津。

几次冬天从阴冷的台北,进了车站后,高铁到高雄,再转乘地铁,几乎都在室内地下,直到你走出盐埕埔地铁站,一股温暖潮风,从街道的尽头扑面而来,唉呀!真的到了南方。

走出盐埕地铁站,就能见到这只巨大招财猫跟你招手

我喜欢住在盐埕,高雄的老城区,暮气沉沉,每个人都懒懒散散乐呵呵地。能很明显发觉与台北的街道小巷不太相同,都是有骑楼的门面房,每家每户都不吝惜将自己种的绿植展示出来,少不了的是南方城市常见的三角梅,热烈奔放。高雄是座年均温25度以上的城市,夏天晴空万里,尤其炎热,但很神奇的是,只要一躲进旗楼下,就如有一股沁人凉气。


盐埕街角

所谓盐埕也就是盐田。虽然是老城区,但也没有老到那里去;其实高雄的历史还真不长,现在的港区,大概一百年前都还是泻湖。后来高雄建港而商人聚集,形成街道。

我经常骑车直接穿过堀江商店街,那是盐埕区的主要商店街,是很典型的高雄老气横秋,生意爱做不做的商街;大楼中间有条穿堂廊道,里头两侧都是商行。

这里卖着服饰精品、骨董、金饰、茶叶、百货、南北货,好多稀奇古怪的商品,琳琅满目却不合时宜。有些聪明赶时髦的老板,会手写一张招牌“Vintage”,试图吸引年轻客人。

你可以看到很多”委托行”、”舶来品”等字样的店。在这出国旅行如走厨房,海外代购如此便利的时代,这些字样一股不合时宜的气息,也许小朋友根本不知道是啥”水货”了;那正是盐埕过去繁荣,以及没落的原因。

“堀江”最早是日本人规划的商店街区。上世纪8.90年代,高雄港曾经是世界第三大货运吞吐港;旁边的盐埕街道均沾了这道雨露;依靠着港口,跑单帮的、各国水手,以及后来的美军基地,成为高雄舶来品的集中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70年代高雄最潮的地区。

后来美军撤出台湾,加上高雄港区南移;商圈转移到爱河的另一岸,盐埕这也就逐渐没落;一堆老店,当年赚得荷包满盈的老板也老了,老人在顾老店;看店做生意也不是啥重要的事,更多的好像是在打发时间到处串门子;不知是老人在照顾店,还是店在照顾老人的余生。


经常能见到阿伯的留言

我每天早上会去附近巷子里的小堤咖啡喝一杯。这里就如同NHK晨间剧里昭和风喫茶店那样的氛围,已经开了四十年了,装修从没变过。

老客人都叫老板”二姐”;记得第一次走进店里,二姐直接问要喝什么咖啡?热的还冷的?浓的还薄的?不跟你扯各种风味关系,非常有高雄的直爽自信。

店里桌椅用了几十年,茶具餐具用了几十年,供应商合作几十年,客人也是几十年。二姐像一般大妈般边顾店边碎碎念,遇到熟客还互相吐槽,从年轻互相吐槽到老。二姐一直说想退休回老家,我说你退休先通知,我来收你店里的老吧台椅,二姐给了个杀气白眼,指着旁边抖脚的糟老爷说“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


坚持用虹吸壶煮咖啡的二姐

附近的老行当特别多,店主一辈子就在这里了,客人也都本地人,像这间老照相馆,拍了几十年的照片,参与了附近居民人生中每个重要的时刻。

人生书局是盐埕老街的重要奇景;店已经在这开了六十年,但它总是冷冷清清,看这样奇幻诡异,杂乱不堪又好像有些厉害的门面,你怀疑到底有没有人会走进去。书店老板已经快一百岁,专门出版一些没有人看的怪书,比如什么奇门遁甲啦!教人用台语骂人的书啦!当然还有老板自己写的书。

收藏了老板的整个人生的书店

隐藏在小巷中的盐埕第一公有市场,这两年经过整改变得挺有意思。原来的老摊与新来的年轻经营者重新想象了这座老市场。肉铺旁边是酒吧,杂货铺旁边是咖啡店,鱼货店旁边摆着大头贴机。老阿姨到酒吧串门话家常,咖啡店客人也到旁边炸物摊买几包蹲在店前吃,其乐融融

没落的商圈,因为租金便宜,反而吸引一些年轻人来这开店,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破旧老店、文艺小店、老面包店、网红咖啡店....琳琅满目,参差共存

我喜欢去”一坪书店”,看看他们这回又摆了什么书。还真的就是小小的一格空间,每次只放了一本书摆在架上,一次摆一个月,也不卖,就是按着店主喜好纯粹摆着,比如疫情刚开始那会,摆着卡谬的”瘟疫”。可能房租便宜,几年下来一直存在菜场的一角。


一坪书店

往南一点靠近码头的地方,店业又不同了,都是机械加工店,主要以前用来服务旁边码头停靠的船只;这些楼,基本一楼是工厂,二楼以上是住家;一楼因为有很多机件,挑高经常都有四米以上,现在不太需要这些行业了;再加上旁边驳二艺文特区,这些挑高特别高的房子很多都被改造为工作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雄都被认为是”文化沙漠”;像我们这种从小在台北出生长大的人,都觉得高雄除了没什么文化,还特别地刺激香艳,明目张胆,在街上好像随时都能目睹枪战突突突一样的城市

我承认当年我见到旧码头仓库改造的驳二艺文特区,心里的确涌起不服气,心里沮丧地想“输了!”。仓库厂房改的艺文空间很多,驳二却得天独厚,旁边就有海景,船来船去。


我喜欢住在驳二,轻轨站旁边的那间酒店,走两步路就到码头,半夜会听到海巡的船出港入港,汽笛声画破宁静夜空,却真的有种住在港边的感觉。早上总是被当当当的轻轨给唤醒,拉开窗帘又是海阔天空的一天。高雄路宽海广,在台北见不到那么开阔的天空。

这面写着”高雄港”的牌坊很霸气威风的样子,在过去很长的时间,这道牌坊后面就是港区,也就是军事禁区,以前还有围墙;这么说好了:”高雄港”,跟”高雄市”完全是两回事,管辖权分别是“中央”与地方。

所以过去高雄有”港市合一”的争议,直到后来货柜港区南移,现在驳二这一带的仓库,还是放在那养蚊子,不能拿来利用。这些仓库分属不同,“央企”;高雄市一直在争取港口的经营权,一直到2000年,”港市合一”解套,靠近港口这边的仓库,以及一整条线的景观规划才开始启动。

驳二艺术中心的尽头是“香蕉码头”,顾名思义这里是以前专门出口香蕉装船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靠着出口香蕉到日本赚了大量外汇;现在这地也算是产业遗迹;地上还有旧的轨道遗迹;仓库内部也有全新的利用

现在整个旧港区的景色连为一片,过去载货用的铁道,现在也成了轻轨,必须强调是网红轻轨。

高雄白天炎热,到了黄昏清风徐徐就特别地凉快,码头边现在都成了市民乘凉散步的地方。每次在高雄,黄昏时我都爱来这骑车,往日落的方向一直骑。

码头边网红旋转木马后面那艘白色客轮,是来往高雄澎湖间的台华轮;如果你选举期间路过客运大楼边,一定会觉得很好玩,澎湖县的候选人广告都立在旁边。

如果你看过侯孝贤早期的电影《风柜来的人》应该有些印象,那几位澎湖来的少年,就是在此上岸;盐埕地区可说是早期澎湖人对台湾本岛的第一印象;盐埕的澎湖籍移民众多,见证了高雄最繁华的过去,亦见证了高雄的澎湖人移民史;澎湖人在高雄还算一股势力,当年高雄第一届的民选市长就是澎湖人。


《风柜来的人》名场面

驳二诚品书店简直是全台湾最爱的一间诚品,承载了我在高雄那些炎热晴朗的回忆。我住在盐埕港边的日子,大部分时光都是漫无目地的骑车逛,每当热得一身汗,我就爱躲到诚品里吹吹空调,拾起一本有关高雄的书来看,沉浸式阅读。

或有时候我会骑去附近电影中心,看一场注定会睡着的冷门电影;或去新建好的流行音乐中心,看一场小展;晚上去听场不那么知名歌手的演唱会。


白色楼是高雄流行音乐中心

这附近到处是咖啡店,更多是冰店糖水店,漫步在港边和街道,就像是放一整年的暑假。濑南街的Booking也是下午我爱待的地方,满窝的漫画,是夏日天堂。一边看漫画一边吃他们的牛肉面,再与后院到处爬的几只陆龟对望。

黄昏已经不那么热了,清风徐徐,火烧云的满天彩霞,我喜欢坐在仓库港边与大家一同看海。也许看海都不是一个目的,纯粹就是望着港发呆。港区从夕阳橘黄转为蓝调时刻,大家都好安静,就象是很有默契地害怕破害了这份能放空的美好

沿驳二一直走到底,豁然开朗,那就是铁道公园;还停有几节车厢,大片绿地,保留了旧铁轨,假日时天空中满是风筝

这一带叫”哈玛星”,很多人都已经忘了这个地名怎么来的;正是因为有这些铁道而有了这个奇特的地名。

原来这里本来是泻湖,日据时代为了建港而填海;日本人有意将高雄港作为”南进基地”,加以建设,过去台湾南北纵贯铁路的终点就在这里,因为靠海所以称“滨线”(日语:はません,Hamasen),后来当地居民以闽南语称之为“哈玛星”。

附近街市也是延着滨线发展起来,哈玛星算是高雄早期的政经中心;其实说起来,”高雄”这个地名历史也不久,更早以前这里按原住民所称地名为”Takau”,汉译名为”打狗”;后来日本总督府认为这地名不雅,因此「打狗」在1920年时,以日文谐音汉字改名为「高雄」(Takao)

盐埕这地另一股势力是潮汕人,在1949年以前,高雄和汕头往来频繁,许多潮汕人在高雄做中药生意,后来许多人一夕之间就几十年回不了家了,遂留在高雄生根发展。后来高雄的潮汕同乡会就在哈玛星的老街中。在台湾,港口边如果有某个大陆南方城市的同乡会组织,都是一段大时代的故事。

甚至台湾现在家家户户必备的沙茶酱,也是当初留在南部的潮汕人,为了生计在此卖面调配出来的酱料。去年我住在附近时,还给了我这个选题灵感。在盐埕哈玛星一带,还能见到不少卖着潮汕料理、汕头火锅、沙茶面的餐厅小吃老店。

哈玛星过去也是台湾南部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铁路除了运货,还用来运渔;不过现在高雄的远洋渔港也跟着南移到前镇,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码头,是无聊老人钓鱼的好地方;当然在港里钓起来的鱼油味稍重,钓不钓得到是其次,坐在这里打发时间跟人聊天才是重点

鸟也不怕人,觊觎着钓客的鱼箱,有人把箱子打开,牠就蹑手蹑脚的踏过去,钓客又把箱子盖起来,牠假装没事一样擦身而过;后来钓客大概觉得一直逗牠不太厚道,索性丢只小鱼给牠。

如果延临海二路走到底,是哨船头,一座游艇码头,坐在码头边上看大船进进出出,吹着海风放空,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转个弯后是哨船路,再走到底的哨船头公园;这一侧的海景,又不同了;你深刻体会到高雄真的是一座”港市”,港口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我还喜欢去公园旁的星巴克坐坐。二楼的座位大概是全高雄风景最好的咖啡店,有机会务必去体验一次。

哨船街再拐个弯进莲海路,就到中山大学的校区,那也是高雄港的北出口;中山大学应该算台湾风景最好的大学了吧!有海有沙滩有西子湾;晚上的海边步道都是约会的同学。中山大学有种让全台湾大学生羡慕嫉妒,得天独厚的浪漫


遇到两位中山大学同学在自拍毕业照

西子湾太美,让一辈子颠沛流离的诗神余光中,最后岁月甘愿定居于此,成为中山大学的镇校之宝。他在此写下多篇赞咏西子湾的佳作,为了欢迎中山大学新同学,他还曾写过一首《西子湾在等你》,可说是校招文案经典了。

晴朗的黄昏,整个驳二,一直到哈码星轮渡站,再到中山大学,天空的颜色是种让人屏息以待的变幻:灿烂金黄,浓烈的橘红,温柔的靛紫,深遂的幽蓝....,我一直觉得那是台湾最美的夕阳。如果你是独自过来,一定会因为没人可分享而感到孤单吧!

如果有时间,倒是可以坐着轮渡到对岸旗津看一看,骑车上轮渡过海,短短五分钟航程,也算是高雄生活的一部份;如果是黄昏时候,在轮渡上观赏海角那一端,霞光洒满水道,海洋仿佛在燃烧,惊鸿一瞥,一生难有几次的特别感受。

如果住在台南的时光,我还会慢悠悠地写些作业找些正经事干,那么住在盐埕港边,简直就能完全放空,每天骑着前半小时免费的Ubike,望着蓝天白云漫无目地逛,随着海风无比放飞。喃喃自语,真美好啊!真美好啊!

我不觉得这是虚度,偶尔沉浸在这种完全没目的性的时光中,世界仿佛就如蓝天白云般纯粹,反而更能想清楚接下来要干些啥。那些看见的美好风景,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嗅到的晴朗气息,海风吹抚过的舒坦,一点一滴,都滋养了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这不您看,不就又水了一篇出来吗!

这三年,驳二这一带变化得挺多,希望很快又能开放,大家再来看看美丽的高雄。



最近很多读者说找不到我,以我不更新了,但原因就在于微信公众号再次改版推送方式又了。所以恳请大家,如果想要及时看到我推文不遗漏,就请将我的号加入星标,否则每回我努力写的文都会消失在浩瀚推文中

欢迎打赏,帮忙转发、按赞按看过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以下关注


现在有以下平台,欢迎关注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