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掌声到骂声,《艾伦秀》熄灯背后藏着什么?

2022-06-07 星期二


Ellen DeGeneres的全名,我们不一定都叫得出,但她一个人主持19年之久的《艾伦秀》,放在任何语言、文化里都是家喻户晓的。

与之同样潜入唾沫横飞的现代网络生活的脱口秀,还有Jimmy Kimmel的《鸡毛秀》、Jimmy Fallon的《肥伦秀》、James Corden的《深夜秀》等等。

你甚至不必完整收看任何一集,也总会在微博、Instagram、YouTube的万千博主剪辑中,碎片化地吸收这些脱口秀引发讨论的热门内容。

5月26日,走过3000多集、囊括61座艾美奖的《艾伦秀》播出最后一集,正式成为历史。

而另一边,英国最幽默的荧幕小胖、被称为“移动卡拉OK”的James Corden,也将随之在2023年夏天彻底告别《深夜秀》。

近10年间,这样的声音几乎没断过:好莱坞已死,电视已死。但好莱坞一时半会没死,电视也没死。

那么,灵魂人物接连离开的电视脱口秀,真的走向消亡了吗?



这几位统治了过去10年脱口秀世界的话题制造机,互为同僚、也彼此竞争,坐拥各自王牌节目的同时,同框创造了无数“联名宇宙”



如若不是此类名人访谈脱口秀的忠实观众,你对这群人的模糊印象很可能是“Ellen和几个穿西装并时常大笑的男性主持”。

乍看之下,他们太同质化了。除了私交亲密、时常互相串场,就连自己节目之外的战场也严重交叠,无外乎是奥斯卡、金球、艾美等等一系列颁奖礼的主持工作。


● 外界种种质疑之下,最后一季《艾伦秀》的海报照样高调总结了Ellen过去19年的功绩与影响力



而今年64岁的Ellen DeGeneres选择退出,并不是一夜之间的突发新闻。早在2021年9月第19季开播时,她便宣布这是《艾伦秀》的最终季,不留任何悬念。

有毒职场环境、友善形象与私下大为不同、制作人性骚扰员工、疫情期间横砍团队薪水、电视台介入内部调查……在近两年一连串无法转圜的负面危机之后,Ellen坚称一切风波都不是节目熄灯的原因,是她自己想要离开了。


● 2003-2022,《艾伦秀》的第一期和最后一期嘉宾都是Jennifer Aniston




我为在这个节目里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非常感谢你参与其中,下一章再见。
- Ellen DeGeneres



在这片象征好莱坞梦幻魔力的棕榈树电子巨屏前,4000位名人曾坐在Ellen对面,或主动、或被动地讲述半真半假的心声,维持曝光、制造反响。

而在看似顺利地收割了来宾所引发的一浪接一浪的公众注意力的同时,客来客走,这依然是一档「self-titled talk show」,毁誉都最直接地系在她自己身上。


● 过去20年,音乐、时尚、电影、剧集、政界的所有偶像几乎都上过《艾伦秀》



《艾伦秀》从巅峰到落幕,就像一个巨大的黑色幽默现场。似乎就在不久前,全世界的人提起她还带着赞赏与崇拜,一夜之间我们又如多米诺骨牌般地开始厌恶她。

脱口秀是所属时代的哈哈镜,今天就让我们回头去探索Ellen形象的崛起与坍塌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



 造神难,毁神易 


● 2014年奥斯卡典礼上的流行文化风暴“Ellen Selfie”



想必没人会忘记这张45分钟被转发百万的自拍。

2014年,Ellen DeGeneres主持的奥斯卡创造了近10年内的话题高峰,尽管拿手机的是被Ellen戏称“手臂应该再长一点”的Bradley Cooper,但它依然被官方史称“Ellen Selfie”。




它看起来如此即兴,以至于鲜有人知背后的计算与博弈:为了制造这一刻的“即兴”,Ellen数天前就开始反复排练。而作为那年奥斯卡赞助商之一的三星,为了扭转Ellen“更喜欢iPhone”的心意,也是明里暗里使足了劲。

那也是Ellen最风光的几年。当时在所有YouTube名人频道里,她的点击率最高,《艾伦秀》相关剪辑被观看了近30亿次,平均下来,每个月都有一集爆红。


● 1997年,Ellen在《时代》封面上出柜



而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用图像影响世界。1997年,Ellen在《时代》封面上以刺眼的红色标题解放了自己。

当时她正主演一部老少咸宜的同名喜剧《Ellen》,扮演的Ellen Morgan是个三十出头的洛杉矶单身女性,从发型到性格几乎是对Ellen本人的投射。



● 情景喜剧《Ellen》海报和角色出柜瞬间



从1994年开播到逐渐家喻户晓、获奖无数,剧里剧外她的性取向都成了“房间里的大象”,搅动着一代美国人的好奇本能与心理防线。在《时代》采访里,她大方分享道:



我一直知道我会出柜,这是我早早决定的。我从没想过成为“Les社区代言人”,只是为了我自己的真理。

以前我觉得自己做不到,而且人们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易接受。而今天我很自在,我不担心它会毁掉我的职业生涯,现在没人能伤害我。
- Ellen DeGeneres



一番自信发言之后,冰冷现实立即把她拍打在了沙滩上。

保守派传媒大亨Pat Robertson称她“堕落的Ellen”,广告商陆续撤离,ABC电视台被迫在随后每集片头都贴上成人内容的警示文字。遭遇了炸弹包裹和死亡威胁后,《Ellen》在1998年草草剧终。


● 年轻时的Ellen,一个完全颠覆金发女郎外形陈规的公众形象



就这样,这场20年后仍被赞誉极富勇气的出柜,让她被一直雪藏到了2000年左右。

1981年开始单口喜剧生涯的她,做过服务员、油漆工、调酒师、吸尘器销售员等等糊口的工作,来自生活的耳光她并不陌生。当她重回公众视野,《艾伦秀》的传奇很快就在2003年开始了。


● 两块地毯串起《艾伦秀》的开始与结束



2003年第一集《艾伦秀》嘉宾,是即将告别10年《老友记》生涯的Jennifer Aniston。青春洋溢的她送了一块欢迎地毯当作礼物,19年后最后一集,Aniston又送了块地毯,上面写着“谢谢你带来的回忆”。



● 2008年,Ellen与妻子Portia De Rossi的“世纪婚礼”



无论是她饱受祝福的婚姻、在电影《海底总动员》里为多莉的出色配音,还是她在诸如911事件后那届阴霾密布的艾美奖上的主持功力……都让她成为全世界最著名、也最重要的LGBTQ偶像。







● 2001年,Ellen VS Björk



迎着正面形象带来的万丈光辉,“善待彼此”(Be kind to one another)成了她在《艾伦秀》上的口头禅。都说喜剧必然伴随着冒犯,但她却无数次坚定地表示,逗乐观众并不一定需要刺伤别人。





这句被她像半永久纹眉一样刺在嘴边的“善待彼此”,最终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大众对她的讥讽。


在取消文化风起云涌的2020年,从喜剧演员Kevin T. Porter一条把她称为“全世界最刻薄的人之一”的指控Twitter开始,Ellen的负面形象逐渐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 Kevin公开征集Ellen刻薄待人的事迹,并表示他将为留言区的每条故事,向非营利组织洛杉矶食物银行捐出2美金



从过往员工被克扣薪水、违规开除的经历,到对《艾伦秀》几位男性制作人的性骚扰指控,再到一波又一波嘉宾、幕后团队对她私下“不爱打招呼”、“并不像节目上那样友善”的说法……


尽管她坚称自己对《艾伦秀》的有毒工作环境毫不知情,也发出了公开道歉信,消极影响依然覆水难收。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Voicer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0/0

00:00/01:00
进度条,百分之0
00:00
/
01:00
01:00
全屏

倍速播放中

继续观看

从掌声到骂声,《艾伦秀》熄灯背后藏着什么?

转载
,
从掌声到骂声,《艾伦秀》熄灯背后藏着什么?
Voicer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艾伦秀》熄灯前最后一幕,重现了节目开播时的画面:在现场的掌声和欢呼里,Ellen背对所有人,看着电视里的自己



观众们望向她在电视上和煦温暖的笑容,一种长期被欺骗的愤怒在心头跳升。汹涌而来的大量指控,显然并非空穴来风。而其中真实的成分究竟有多少,唯有Ellen知道。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脱口秀明明本质就是一种公开表演,现场效果是最被优先考虑的东西,而主持人设与现实的差距,却会掀起如此巨大的反噬作用?




 被扼住喉咙的脱口秀世界 




风波背后,《艾伦秀》落幕当然也和收视率脱不了干系。收视导向广告兴衰,而广告就是钱。

也许你很难想象,最近两年或许是现代文明以来人们宅家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了,但现实就是没人看电视——受疫情和声誉双重影响,《艾伦秀》收视断崖式下跌了50%左右,在洛杉矶本土更流失了60%的忠实观众。

《鸡毛秀》、《肥伦秀》等身处更激烈竞争的晚间时段脱口秀无一幸免,也都出现了30%以上的跌幅。




● BLACKPINK、Rina Sawayama、Dua Lipa、Jacob Elordi,晚间脱口秀正史无前例地贴近年轻一代观众胃口



尽管这些昔日高枕无忧的长寿节目,正在不遗余力地邀请着最最年轻当红的名人嘉宾,无限靠向性别流动、少数族裔、Z世代崛起等等自带红利的议题,收效依然甚微。

最常出现的局面是,00后嘉宾拘谨里透着尴尬,主持客气而小心翼翼。但晚间脱口秀的摄影棚,曾是一个无所禁忌、几乎会有任何怪事发生的神奇地方。


● 晚间脱口秀曾经充斥着这样不可预料的画风



前有Jimmy Fallon因为在节目上温和对待川普,而遭到排山倒海的抵制,后有James Corden一句玩笑话惹恼BTS的庞大粉丝群体……取消文化的冷枪无处不在,人们举着自由万岁的告示牌以自由压倒别人的自由,脱口秀名嘴们的舌头霎时间不知该往哪儿躲闪。


● 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全球娱乐低谷里,屡次在大型颁奖礼上真挚咆哮的Ricky Gervais,反倒重新让很多人思考我们对很多事是不是早就做过了头?



但脱口秀这门生意,要的就是主持人有千变万化的面孔,创造出意料之外的反响。


别忘了,华语世界也曾有一档几乎有中文的地方就有它的名人访谈脱口秀《康熙来了》。



● 2004年-2016年播出的《康熙来了》



也正因为《康熙》播出跨度长达12年,即使在它熄灯6年后的今天,每当娱乐世界爆出突发新闻,网上冲浪的大家依然可以在《康熙》海量节目存档里,截取出一些酷似预言的片段。


有脱口秀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冒犯与争议。卸妆前后对比、调侃嫩妹老妹、评论身材优劣,这些陪伴我们度过许多日子的超人气单元,经得起此刻无处不在的审视吗?



● 即便5年前《康熙》不选择结束,恐怕这5年里也多半会被敏感的舆论随时拖下水去



用道德的放大镜去看,昨日《康熙》在今天几乎可以被冠以“鼓励雌竞”、“制造容貌焦虑”等等各种大为流行的互联网罪状。


不过,一个谈话内容滴水不漏、价值导向自我清洗到洁白无瑕的《康熙》,你还想看吗?




💬




你如何看待Ellen的“双面人”危机?

又如何看待脱口秀的明天?

欢迎自由发言!✨




编辑 - Soda
设计 - 毛毛籽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