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禁曲,为什么这么「阴间」?

2021-05-25 星期二

要说阴间歌曲,那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三张小孩的脸,他们一起唱着「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前段时间,他们仨又合作了一首电影主题曲《甜蜜的家》,歌曲改编自《可爱的家》,但经由他们仨唱出来后,甜蜜和可爱没感觉到,脊背倒是有些发凉。


其实这种「阴间」歌曲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流行的,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阴间」歌曲在坊间流传了,冒着暴露年纪的风险,我斗胆问一句:

或许,你听过《嫁衣》吗?


那些年,江湖上的灵异怪谈

高中校园里,总是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灵异怪谈,譬如操场旁第六棵柳树下不为人知的秘密,又或者某栋男生宿舍楼厕所里的神秘白衣女人,少年的我们拥有着对这个世界无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一个又一个江湖传说在深夜的宿舍里悄然蔓延着。

和三个小孩唱的那首歌相比,《嫁衣》是真的很阴间。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嫁衣 幸福大街乐队 - 木头公仔

犹记得,我当年和朋友们花了20块钱在网吧通宵,被MV中突然出现的鬼影吓得一声尖叫,旁边正在吃泡面的哥们都呛住了,而且看完后好几天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满脑子都是「妈妈看好看好我的红嫁衣,不要让我太早太早死去……


据说,这首歌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写的,我听到的版本是:一个女孩结婚前夜和男朋友睡了,结果男朋友出轨不和她结婚了,这个女孩就跳楼自杀,化身厉鬼报复男生。

歌词里刚好也有写「一夜春宵不是不是我的错」,和这个故事完美贴合,传到最后也没人知道,到底是先有歌,还是先有故事。

不过当年的我,包括身边所有的朋友,都背着首歌吓得不轻,然而事隔经年,我才发现不是这歌恐怖,而是我不懂摇滚


幸福大街乐队创建于1999年9月,连续参加国内最大的摇滚音乐节——迷笛音乐节。2003年美国教育台评价幸福大街乐队以其“迷幻、另类的唱法道出了压抑已久的激情,挑战了中国抒情摇滚的极限”。

《嫁衣》所在的这张专辑《小龙房间里的鱼》被《摇滚天堂》评选为中国摇滚五十大专辑(1989-2019)之一,位列42。

这张专辑里,有好几首歌都和《嫁衣》一个调性,但有一说一,纯粹作为歌曲来听的话,《嫁衣》是好听的,编曲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不落俗套,不过听完这张专辑后,我最喜欢的是这首《四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四月 幸福大街乐队 - 小龙房间里的鱼

用凄厉的高音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的女主唱吴虹飞更是一位很传奇的清华才女,百度上搜索出来的title很多:歌手,作家,记者,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中文系科技编辑双学士,现当代文学硕士,曾任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创刊时期记者。

她用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写出来的歌词带着些冲破桎梏的叛逆,像是现代诗一样。


不过作为「世界十大禁曲」之一,《嫁衣》只能算是小case,在十首歌里甚至没有排到前三。


高居榜单前三位的《忏魂曲》《第十三双眼睛》《黑色星期五》才是真正的「杀人于无形,这三首又被称作「世界三大禁曲」。

这三首曲子至今没有人听过,准确地说,是没有活人听过。

关于这三首曲子,传闻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不管是听了之后几百人纷纷写遗书然后自杀的,还是患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然后自杀的,总之结果就是:听过这三首曲子的人,都自杀了,无一幸免。

所以曲子就被销毁了。


这才是真的「阴间」音乐啊,别的阴间音乐听了最多后背发凉,这个直接给你送走喽。


“怪谈”是怎样炼成的?

从《嫁衣》到所谓的世界禁曲,我愿称之为「人造阴乐」,尤其是世界三大禁曲,这根本就是《老牛吃草图》嘛!


草呢?被牛吃了;牛呢?吃完走了。

这种故事我一上午都能瞎编出几个,那些年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往天涯论坛或者贴吧上随便一发,一传十,十传百的,没准又能多几首禁曲。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的确有这么一首歌,也的确有人自杀,但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自杀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萧条,环境压力太大,再加上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恐怖音乐引起的短暂的恐怖情绪可以引发脑内单胺类受体的迅速改变,所以这个说法还勉强说得通,但也只是勉强。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青春期被这种莫须有的传闻笼罩着的我,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反倒是《嫁衣》还有的聊,除去它MV中渲染的恐怖故事氛围,歌曲本身的氛围其实并没有特别阴间,特别是把伴奏拿出来单独听的时候,更像是一首偏迷幻风格的曲子。

嫁衣(伴奏) 来自哎呀音乐 05:21

单一重复的旋律给人莫名的压迫感,期间夹杂一些细碎的音效,偶尔出现的噪音让人有很真实的感觉,像是那声音就在耳畔响起,后面一段加入了架子鼓,情绪瞬间推了上去,前面四分钟积压的沉闷在曲子最后一分钟得到了释放,然后又回归到单一的旋律上,但这回并不觉得压抑,反而逐渐平静下来。

「阴间」吗?并没有。

所以这首歌恐怖就恐怖在主唱吴虹飞的演唱和歌词上。

她的歌声被形容为「在每个大雾的清晨与夜里,吴虹飞在幸福大街上拿着刀,看到一个人就从那人身上剜下一块肉来。

那何止是剜下一块肉啊,简直要了我半条小命啊

她的声音偏薄,每到高音部分,就自带一种要和听众的耳朵鱼死网破的架势,直接用真声顶上去,听着很凄厉,像是借由唱歌在发泄情绪,而偏偏《嫁衣》这首歌的情绪是冲天的怨恨。


吴虹飞在现场演出《嫁衣》时说:「当时和我和建筑系男朋友分手,然后非常生气,就想下药把他药死,所以就写了这首歌,『毒药是白色的,嫁衣是红色的』,毒药是砒霜,写这首歌之前,清大有人下药,就成为了学校的传统,延续了到北大和复旦,不高兴不喜欢谁就下药。」

所以那些流传的背景故事都纯属虚构,再回想起当年被这歌支配的恐惧,不禁想感叹一声:「爷青结!


人人都能成为“怪谈”制造机

在了解这类音乐之所以「阴间」的原因后,想制造一首「阴间」音乐其实也并非难事。

1)反差

文章开头提到的三个小孩唱的《甜蜜的家》以及一些恐怖童谣,就是利用了孩子本身的天真单纯和歌词的残忍血腥制造了这种反差,就像恐怖片里,最吓人的反而是小孩一样。


2)氛围

歌曲本身恐不恐怖不重要,氛围感一定要拉满。

除了经典永流传的都市传说,这一招也经常在恐怖片中使用,先入为主的脑补和视频画面的早就在脑海里扎根,以至于音乐一响起来,与之相关联的画面就自动跳了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山村老尸》的曲子《楚人美》。

楚人美 来自哎呀音乐 01:19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听到这首歌一定是后背发凉,脑子里已经飘过一串「富强民主和谐……」的弹幕,而没有看过的人不会就如此,最多觉得听觉诡异。

3)技术

一般从旋律、配器音色、和声、节奏这四个维度出发,可发挥的空间很大,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维度就能制造出很有意思的效果。

旋律可以多使用我们熟知的「不和谐音程」,大量运用增四度(减五度)、大小二度等音程,正所谓「增四减五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不和谐音程可以制造出让人紧张的氛围。

比如侯乐天老师在《音乐喜剧》中把《浏阳河》从大二度改成小二度,像是戴着红领巾歌唱祖国好的淳朴小姑娘突然化身《唐人街探案》里的张子枫,还冲我们露出了经典一笑,瞬间就有内味儿了。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随便看看

视频卡顿,建议切换到自动 立即切换
已成功切换至自动模式
下载
提升3倍流畅度

腾讯视频客户端

00:31

00:31

当前为非Wi-Fi环境,请注意流量消耗

正在使用流量播放,该视频预计消耗

03:30 / 03:30

00:00
/
00:00

音乐心理学教授约翰·斯洛博达说:「三全音尤其令人不安,因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能在音乐中找到和谐与对称,当我们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时,情绪难免会有波动,因为它很奇怪并且是出乎意料的。」

配器可以使用一些让乐器音色失真的效果器,最好能让音色变得空旷且有延展性、可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那种,或者直接用一些无调性乐器,例如恐怖片中的常客——水琴。


此物一出,恐怖片内味儿立刻就来了。

在既定旋律的基础上,和声的变化也可以改变整首歌曲的气质。如果正常的和弦中出现一个离谱的和弦,会听上去很违和,但如果把一堆离谱的和弦连接起来,就能出现诡异但又和谐的效果,或者可以多用小调。

最后就是节奏,善用音乐中的停顿可以制造悬疑的氛围,勾起听者的好奇心,让惯性的听感出现断裂,再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音符,或是制造出一些非常规的音乐结构,打破常规的听觉习惯,用未知制造恐惧。


结语

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但人类的身体机制很不讲道理,就像「辣」其实是一种痛觉一样,当肾上腺素升高的一瞬间,极度的兴奋和恐惧带来的感受却殊途同归,当身体归于平静,不论刚刚是害怕还是兴奋,残留下的感受只有一个词——刺激。

总有人想要追求刺激,但在这里我想说一句,专门为了吓人或者噱头去做「阴间」音乐,其实大可不必。

就算非要贯彻到底,那拜托在追求刺激的路上,别忘了保证音乐的质量,至少,它得先是一首能让人听完的歌。

音乐可以「阴间」,但不能通往「阴间」。

(完)

如何记忆调式音阶?

@蔡剑老师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随便看看

视频卡顿,建议切换到自动 立即切换
已成功切换至自动模式
下载
提升3倍流畅度

腾讯视频客户端

01:43

01:43

当前为非Wi-Fi环境,请注意流量消耗

正在使用流量播放,该视频预计消耗

03:30 / 03:30

00:00
/
00:00

添加助教微信:iyamusic99

免费领取21条爵士常用调式音阶

(添加时备注:调式音阶0524)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