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 一个90后羌族释比的文化自救

2021-01-24 星期日

 

图文|朱玲玉

编辑|王晓

图编|曾颖

 

水若村傍山而建的村寨,坐落在山腰上。

水若村傍山而建的村寨,坐落在山腰上。

1月7日,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沟口乡水若村二里寨,一场丧事打破了往常的沉静。

 

丧礼要进行三天。村里早有习俗规约,寨子里凡遇丧事,出门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得回家奔丧。往常只有老弱妇孺留守的村寨有了人气,热闹起来。这是一个坐落在岷江上游的羌族部落。房屋傍在山腰处,山势险峻,偶有几家青烟从树桠间袅袅升起。

 

这天,还下起了这个庚子年最大的一场雪,因着大雪,崎岖的村路被冰雪封堵,使得村寨和外界文明隔绝开来。

散落在山谷之间的村寨房屋。

散落在山谷之间的村寨房屋。

丧礼开始了。灵堂处,一口鲜红色木棺横列在遗像正前方,周围的花圈簇拥着。主持丧礼仪式的,是一个八旬老释比,名叫肖永庆。身旁站着的,是他的徒弟刘正傲——一个1994年生的羌族小伙。他们都是羌族释比文化传承人。

 

在羌族文化中,释比被视作最权威的文化传承人和知识集成者。一个释比就是一部羌族史。

 

羌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皆有神灵。而释比也被尊奉为可以连接天神、地神和家神的通灵者。在茂县,总共只有二十多位释比,分散在不同的村落。

刘正傲。

刘正傲。

刘正傲的羌族名字是“尔玛泽西”,“尔玛”意译为羌族,泽西寓意着红火。

 

刘正傲的祖辈出过好几代释比。他称肖永庆为“阿爸”(羌语:外公或爷爷的统称)。从幼时起,他便跟随阿爸学习古羌语。13岁那年,阿爸拿着一副阴阳卦,掷在地上,卦相为“大吉”,便决定把他收为正式入门的徒弟。

 

羌族没有文字,自古都是按照“口传心授”的方式,熟记经文,学习算卦、治病、祭山、请神、驱邪等技艺。

 

刘正傲对全现在透露,早年因“破四旧”、文革等原因,释比法事被定性为封建迷信,明令禁止。所以在之前的很多年里,这些法事都只能在暗地里进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民间传统文化不再受限于禁令,释比技艺才又得以公开展示,但由于村寨对这些习俗已然生出陌生之感,只有少数崇尚古老习俗的老者才会请释比来做法事。近几年,由于政府加强对当地旅游文化的建设,释比法事又在村寨里开始复兴。

 

肖永庆(左)和徒弟刘正傲(右)站在家门口。

肖永庆(左)和徒弟刘正傲(右)站在家门口。

释比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真不传假。肖永庆家有五子,但有的早逝,有的离家,有的经商,皆和释比传承之道无缘。他一共收了十几个徒弟,但大部分或外出务工或半途而废。

 

所有徒弟中,刘正傲最为年轻。自13岁拜师学艺两年后,他跟随乡亲去了福建,在地下赌场工作。在赌场,他负责要债抽成,一夜之间最多输掉13万,砍砍打打的事也见过。那阵子,他每天提心吊胆,觉得“总不是长久之计”,便通过亲戚的关系到成都学习雕刻,做了6年学徒。直到2017年,阿爸肖永庆担心释比技艺失传,才把他唤回祖师爷牌位面前。

刘正傲换好释比服饰去做法事。

刘正傲换好释比服饰去做法事。

“要成为一名正式的释比,必须技艺成熟、长相端正、人品正直”,刘正傲从小不爱读书,但在师父的引领下,开始痴迷于“望天书”,“经文都是古羌语口传的,别人听不懂,但不代表没有规矩。”穿上羌族服装做法时,他总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法事收尾后,他脱下服饰、收好法器,插科打诨地和旁人开起各种玩笑。他跟着阿爸出席各种仪式,学会了扯索卦、经文要义和念诵,“招魂”、“祭山还愿”、婚丧嫁娶等大法事。阿爸考核,验证了他的技艺足够成熟后,他终于盖卦出师,成为羌族最年轻的小释比。盖卦仪式在村里被视为大事,需要宴请所有的乡邻,在寨子间奔走相告。

 

现今,刘正傲以释比身份在茂县古羌城工作。平日里,在游客面前表演释比技艺,帮人预测凶吉祸福。据他说,加上法事、卜卦收取的“红包费”,他每月收入3000多元。为了发展当地旅游业,这座古羌城于2009年开始修建,斥资14亿,占地3000余亩,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2017年11月,古羌城正式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刘正傲说,这几年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让他坚信将来的释比事业会越来越好。他预期自己即将成为茂县尔玛文化羌笛释比协会的会长,会在古羌城内召集六十来人一起表演释比祭祀的盛况。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