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一位中國億萬富翁的驟然消失,使人們再次注意到中國對知名企業家的鎮壓行動。
企業家包凡,2005年成立了華興資本,是中國最著名的銀行家之一,目前他已經失踪逾二週。在週日(2月26日)一份股市公告中,該控股公司華興資本表示,包凡目前正在「配合中國有關機關進行調查」,除此之外,該公司沒有提供其他細節或透露這位董事長兼執行長的下落和情況。
包凡的失蹤引起外界關切,人們擔憂中國金融服務業可能遭受打擊。
誰處於危險之中?
在包凡失蹤後,華興資本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下跌了29%,並在週一(2月27日)微幅反彈了2.3%。
部分專家稱此失蹤事件「令人恐懼」,且包凡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據經濟媒體《財新》(Caixin)報導,去年9月,華興資本總裁叢林(Cong Lin,音譯)在中國工商銀行(ICBC)金融租賃部的工作遭到調查之後被拘留。
「我們無從得知他們身處在什麼型態的(拘捕)環境,」非政府組織中國人權捍衛者(CHRD)研究員倪偉平(William Nee)說:「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被拘留在酒店,還是被關在某種類型的牢房裡。 」
倪偉平補充道,這些做法全都違反法治,且根據知名企業家遭受打壓的趨勢顯示,中國政府的迫害不只會觸及異議人士或少數民族。
「在這個案件中,我們看到中國的一些核心問題,包括強迫失蹤和拒絕(遭拘捕者)與律師接觸,正在影響中國一些最有權勢的人,」他告訴DW。
中國為什麼要針對知名企業家?
儘管國際社會將強迫失蹤視為一種侵犯人權的行為,但一些分析人士說,中國共產黨(CCP)將其視為一套「標準做法」。
「中國政府對許多人都使用了同樣的做法。我們知道知名企業家失蹤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大人物」,人權觀察(HRW)的資深中國研究員王亞秋說。
包凡不是第一個被迫失蹤或被捕的中國億萬富翁。過去幾年裡,有近半數的中國億萬富翁曾發生同樣遭遇。
綽號中國巴菲特的郭廣昌,是復星集團的創辦人,他在2015年曾失蹤數日。此外,華裔加拿大商人肖建華於2017年在香港失蹤,據悉,他的審判於去年7月已經展開;2020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數個月,當時其數位支付公司螞蟻金服正準備公開上市。
在中共眼中太強大?
一些專家說,北京打擊企業家的原因在於,他們需要確保其公司或商業行為符合中共的優先事項。
「習近平認為這就是系統應該運作的方式,雖然企業家賺取利潤、納稅和僱傭人員,但他們也需要確保他們的業務與中共的目標一致,」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Atlantic Council's Indo-Pacific Security Initiative)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Roberts)說。
羅谷告訴DW:「打壓的部分原因,是來自對(這些企業)控制敏感數據的擔憂,而另一部分則來自這些公司的影響力。對習近平來說,這一切都在於這些私營公司變得過於強大,開始挑戰國有企業。在他看來,這些公司沒有對中國共產黨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中國人權捍衛者的倪偉平補充說,在馬雲和包凡的案例中,他們之所以成為打壓目標,可能是因為中國政府擔心他們的企業將威脅其在政治壟斷上的權力,或對中國科技業在融資方面獲得過多的控制權。
他說:「政府正試圖遏制科技業的野心,希望這些公司取得成功,同時也希望確保這些公司能在黨的堅定指導之下發展。」
中國私營企業將面臨哪些衝擊?
隨著中國政府對企業家的鎮壓持續展開,專家們表示,這一趨勢將導致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
「中國共產黨多年來一直在壓制私營企業,有時他們的政策會導致整個行業突然受到打擊,」中國法律學者滕彪說。
「對中國企業家的任意逮捕和定罪,會讓私營企業家無所適從,或導致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中國的政治前景和中國的投資環境失去信心。」滕彪補充說:「許多國際和國內企業家都對中國失去了信心,並將他們本應在中國投資的資金轉移到其他地方。」
羅谷表示,他同意這種趨勢正在中國企業家之間產生寒蟬效應。
威嚇企業家
羅谷告訴DW:「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的資深黨員可能認為,他們可以威嚇企業家,同時使他們(企業家)繼續做生意,創造就業和納稅,但中國的經濟狀況如此糟糕,他們(中國政府)比想像中更需要私營企業。」
中國人權捍衛者的倪偉平補充說,擁有不同國籍的中國企業家,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免於中國政府的打壓,加拿大華裔商人肖建華的案例就表明了這一點。
「如果你是一個外國商人,你真的需要仔細考量你的安全問題,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當你被中國政府拘留時該怎麼做」,倪偉平告訴DW。
「正如我們在包凡的案件中看到的那樣,有關拘留的國際法及準則在中國並不適用。中國政府不會遵守這些國際法及準則」,他補充說。
人權觀察的王亞秋則認為,在習近平史無前例的中國國家主席第三任期內,中國政府對公民社會的打壓只會加劇。
她說:「從過去十年習近平執政的情況來看,打壓的趨勢會越來越嚴重,且他的做法將變得更加殘酷和隱蔽,人們的基本權利也將變得更缺乏保障。」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高额罚款
10月8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今年4月,阿里巴巴也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被处以罚款182亿元,占该企业2019年国内销售额的4%,这张罚单也破了中国反垄断罚款迄今为止的记录。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美团《焚书坑》坑了自己
美团股价自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以来,迄今已经下跌超过1万亿元(1542.8亿美元)。它尤其在对待其送货员和侵犯消费者权益方面受到批评,多次被法庭裁定赔偿合计数百万元。今年4月,美团成为反垄断调查的目标,一个月后,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发布了唐诗《焚书坑》,被人认为是借古讽今,批评政府和习近平,其股票遭到抛售。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英媒:支付宝将被拆分
据《金融时报》9月消息,中国计划拆分支付宝,并为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和“借呗”贷款业务另设应用程序。早在今年4月的约谈中,因垄断遭批的蚂蚁集团被要求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的连接。据悉,蚂蚁集团答应将能影响到借贷决定的用户数据,交给国家拥有部分控制权的一家全新信用评分合资企业。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支付宝的“厄运”去年底开始
2020年11月,拥有中国最大数字支付平台支付宝的蚂蚁金服集团的港沪IPO计划被叫停。蚂蚁金服的创始人马云、也是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此前公开批评金融管制规定。后来数月之久马云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这是支付宝“厄运”的开始。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腾讯半年内市值蒸发2.24亿
中国最大的游戏和社交媒体公司腾讯自今年2月中旬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市值蒸发超过2.24万亿元(3471.3亿美元)。今年4月,腾讯因未向反垄断监管机构报告过去的交易而被罚款50万元,7月,该公司合并虎牙和斗鱼的计划被官方叫停。8月,新规禁止青少年每周玩电子游戏超过3小时,冲击公司游戏业务。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滴滴上市刚刚几天
中国打车叫车公司滴滴今年6月30日在纽约首次公开募股后仅数天,便成为当局网络安全调查的目标,其应用程序从应用程序商店被删除,并禁止注册新用户。这一打击令滴滴蒸发市值约370亿美元,或超过募股40%的价值。此外,滴滴处理其数据管理和监测活动手段也受到诟病。据悉,该公司正在与国有西通信息公司进行相关的谈判。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监管部门进驻滴滴出行
今年7月,中国国家网信办宣布,监管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等7家公司,对其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根据网信办最新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拥有百万以上用户个人信息的科技企业在境外上市前,必须接受官方部门的安全审查。中国网信办还出台了《网络安全三年行动计划》。
-
中国加强整顿科技公司
海外上市前将数据移交给国家控制的公司
有滴滴的前车之鉴,Keep、喜马拉雅等数家中企取消了赴美IPO的计划。8月,中国监管机构考虑一项新的计划:如果握有丰富数据的公司想在美国上市,就得将其数据管理和监督权移交给第三方最好是国家控制的公司,这样可以有效限制它们将中国国内数据转移到海外的能力。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