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字源自网络资料。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让贺绿汀先生在红歌领域站住脚的《游击队歌》,诞生在抗战时期。无论是国府还是共方,都就抗日不分阵营、一致对外有过宣传,这是当时的舆论大势。贺绿汀先生创作《游击队歌》也秉承这个路子,他写了两段歌词。
第一段歌词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二段歌词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踪和影。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愈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的胜利日,世界的和平现曙光!
2015年8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歌声中的抗战传奇”专刊将要印刷出版之际,贺绿汀的女儿贺元元老人给专刊撰稿人发微信说,《游击队歌》的第二段歌词为何没有传唱开来?近几天她忽然想起想起父亲对她说过,第二段歌词中有“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的词语,当时有人提出这种说法不妥,“还是不唱为好,所以现在只唱第一段歌词。”贺女士提到的“当时”,到底是指歌曲创作出来的第一季,还是之后的某个时段,不详。
我向唱片收藏资深人士打听此歌录音在抗战时期是否发行过。答,有。大约1939年,香港歌林唱片发行了一款:
“游击”无阵营专利。国府联合中共正式创办过游击干部训练班。在南岳衡山脚下的一个叫“桔盈圃”的地方就曾是培训班教官们住过的地方。南岳抗日游击干训班第一期于1939年2月正式开学。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实际负责教学工作的是汤恩伯。两个月后,汤恩伯奉命调回三十一集团军任总司令,率部赴河南作战。教育长改由三十三集团军司令李默庵担任。这期游击培训说明“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的歌词不是悬浮的宣传,而是实际做了。
《游击队歌》的艺术表达不如号召全民抗敌重要,所以表演形式应该不介意丰富织体。怎么唱来劲儿就怎么唱。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加工,以合唱、重唱形式演唱它越发流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歌词“原貌”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主流演出场合表演。
下面这款是中央乐团合唱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的混声合唱,钢琴演奏李新陆,首次发行于1983年。
备用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