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百万变身连坑6家上市公司,揭秘“假央企”生意经

2023-04-22 星期六

上市公司难辨“李鬼”,“假央企”趁机掘金。

  作者 |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3166篇原创
本文约3494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自4月9日前后,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核汇能、国调基金4家央企联合打假国恒基业至今,便不断有上市公司被曝着了“假央企”的道。

泉为科技(300716.SZ)中标“假央企”50亿订单的消息还热乎着,4月18日晚,合锻智能(603011.SH)又因客户一汽凌源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全部逾期造成实际损失1.12亿元,大幅下调净利润预期。而票据的开具方世锦嘉农和中铁昊天,背后“央企”身份存疑。

事实上,“假央企”问题由来已久。2021年和2022年,国资委分两批集中公示了528家“假央企”和“伪国企”;国资委官网还上线了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但都没能根治“假央企”的泛滥。

“假央企”身份为何引得一众企业趋之若鹜?其获利方式是怎样的?又应如何识别?



6家上市公司入坑,央企难辨真假?


无论是泉为科技还是合锻智能,之所以会卷入“假央企”风波,一定程度上与其合作对象的特征和国恒基业高度相似有关。

国恒基业成立于今年1月30日,初始注册资本达3亿元。4月4日,其股东发生变更,由北京国恒基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变为国调基金、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国石油、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六家央企分摊持股,每家各出资1000万元。

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然而如此强大的股东阵容,却是通过虚构得来。截至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核汇能、国调基金都已发出公告,称国恒基业为假冒央企,并已向有关部门报案、举报。

国恒基业的注册地址在北京望京的一栋办公楼中,据《时代周报》,其门口并未张贴任何公司标志,敲门后也无人应答。

泉为科技公示的招标人云生智能也有类似的情况。其目前是国家电力公司的孙公司,股东变更时间是在2022年6月,由单一自然人赵辉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电力子公司路路通,注册资本也由10万元暴涨至1亿元。“每日经济新闻”探访路路通在成都的注册地址后,发现其为一个住宅小区,且工商资料显示的位置并无公司身影。

更重要的是,国家电力公司自称从2003年6月30日起便再无任何投资、经营等行为,这更加深了外界对云生智能的质疑。

而与泉为科技一样,“入围”云生智能“宁夏石嘴山市等五地市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东方日升(300118.SZ)、粤水电(002060.SZ)、晶科能源(688223.SH)、TCL中环(002129.SZ)。

来源:泉为科技公告

同样,合锻智能逾期票据的开具方世锦嘉农和中铁昊天,也都有着上亿元的注册资本,并曾经历频繁的股权变更。只不过,世锦嘉农去年10月已经变回了普通民企,而中铁昊天自2020年11月至今,一直是国务院旗下四级子公司。

“央企作为出票人出的票据一般是没有太大风险的,所以当时我们在审慎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注意。但公司的话确实是这么个性质,这些都是公示信息。”合锻智能董秘表示。

董秘称,合锻智能已将两家公司告上法庭。“除了在合肥本地的诉讼外,我们还根据票据的出票承兑情况在北京提起了诉讼,希望尽可能快些将款项追回来。”


百万就能变身“假央企”?


如此多上市公司深受其害,难道真的随便一家公司都能挂靠在央企名下吗?答案或许出乎意料。

通常情况下,广义的央企分为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截至2022年底共98家;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金融企业,如国有五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遍布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在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中,能搜索到不少做“国企央企挂靠”业务的账号,这些账号在所发的文字或视频内容中会明里暗里地突出挂靠之后的好处,并隐晦地留下电话号码以供咨询。

小程便是其中之一,其可以根据行业、预算为有挂靠需求的公司出方案,挂靠不同级别的公司,价格也有所不同。如2挂3需要180万,3挂4、4挂5分别需130万、90万。以2挂3为例,3级是自己正常运营的公司,2级则是小程方面帮忙做的“夹层”。

“我们是居间方,只负责前端。”从小程的描述来看,其业务内容更像是中介,只负责为有需求的公司牵线搭桥。而其展示的方案,便是做国家电力公司的3级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介也有自己的原则。另一名中介老冯称,自己并不做电力行业,因为目前该行业全是假冒国企。老冯的收费也更高,3挂4就需要200万,理由是挂靠公司有真实业务,并非空壳公司,“老板法人都知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金额都是一年期的价格,这也是“假央企”通常很少挂在一个央企股东名下超过一年的原因。更多“假央企”投资人变更极为频繁,世锦嘉农就有类似特征,2021年3月至今其投资人已变更4次,从民企到央企、国企再回民企,股东经历了中国中医药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国家物资储备局三次变换。


来源:企查查

只要公司交钱,中介就能“办事”,甚至无需再提交其他材料。而在老冯的朋友圈中,也不乏对国、央企“混改”业务的宣传,从建筑、煤炭到投资、实业、科技、国开行各种行业类型,从2级到5级各级别公司全部覆盖。

一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如果一家公司要变更股东,走电子化流程需要新股东做实名认证,现场交接则需要携带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在相关协议上签字。换言之,上述操作基本无法在母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

不过,中介与“内部人员”的联结也未必真实。近期中核汇能就在“打假”时称,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注册为该公司下属子公司,并可能存在以中核汇能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不法活动的情形。

而在此前央企发布的公告中,伪造公章、虚假证件也是“假央企”变身的主要途径。


假身份为何值千金?

不难看出,这些“假央企”不仅真实挂靠在央企名下,就连接触到的资源和项目都与真央企如出一辙,而这正是这层身份吸引人的地方。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假央企之所以吃香,是因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与央企合作的风险最低、收益最稳定,能够给合作方带来业绩上的保障。“央企具有超市场的优势,可以带来其他类型企业难以企及的好处。”

而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则认为,央企之所以被频频“碰瓷”,归根结底在于央企背后的信用和资源优势,尤其是在“伪央企”的重灾区——建筑和金融行业,资源确实向国企,特别是央企倾斜。

以此前颇为出名的融钰集团(002622.SZ,现名为皓宸医疗)央民合作案为例。2018年,融钰集团迎来了中核国财的入股,同时双方拟在三年内打造规模50亿元至100亿元的基金投资平台。融钰集团还欲投桃报李,入股中核国财及其关联公司,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项目。

来源:融钰集团公告

但公告发出的第二天,深交所就对中核国财的身份进行问询,最终中核国财“假央企”身份被揭穿,其与融钰集团的合作也宣告搁浅。

“做这个基本都是接业务的。”老冯表示,“比如甲方要求你必须是国企背景,先把业务接过来,再用其他公司运作。”

有了央企的背书,融资也会更为便利。此次合锻智能就遇到了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无法承兑的情况,而作为开票人,世锦嘉农和中铁昊天此前显然已经享受到了商业承兑汇票延期支付、降低财务费用等诸多好处。

更早之前,甚至有公司打着“央企股东”的旗号,以高息为诱饵发布理财产品,受骗者不计其数。


小程列举的“混改”优势中,资源、信用、融资悉数在列,除此之外还包括政策倾斜的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关部门三番五次“打假”,但一些“假央企”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如国家电力公司强调自己已经20年未做对外投资后,小程仍然在接挂靠国家电力公司的订单。

刘俊海认为,“假央企”之所以很难被发现,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央企层级架构复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对外投资监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也与央企的对外投资信息不透明有关,即使遇到“伪央企”也无处可查。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认为,“假央企”是制度溢价的产物并和当前的大环境有关,如果不破除制度环境则难以根除。“假央企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有些真央企希望以自身的名头来向市场收取变相的‘授权费’、‘牌照费’;另一方面是市场主动假冒央企以获取信任、资源或者进入某些特定领域机会所致。这也表明作为央企本身具有或明或暗的行政垄断性质,是央企制度溢价的根源所在。”

在柏文喜看来,要根治假央企,需要从破除央企的制度溢价入手。可以将能够市场化的领域尽可能市场化,鼓励央企进入无法完全市场化而只能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少数领域。由此既消除了央企进入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对市场机制的破坏,有利于提升经济体系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还可消解因为行政性垄断所造成的央企制度溢价,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假央企问题。

你有关注过近期频发的“假央企”案件吗?如何看待因此被“坑”的上市公司?评论区聊聊吧!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