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的副教授“非升即走”?高校卷出新高度

2024-01-23 星期二


▲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门。(人民视觉 / 图


全文共3787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 “现在哪个学校能让你有躺平的机会?只不过有的不放到明面上说,但其实很多学校都是这么做的,别的学校也都是这样。”


  • “哈工大将‘非升即走’落到副教授这一层级的人身上,实际上提高了通过考核的门槛。未来,大家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林书棋
责任编辑|钱炜
 “如果6年内未获聘准聘正高及以上岗位,应申请转为专职科研岗、实验工程岗,或不再续聘。”2024年1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的一则通知,将教师晋升职称的竞争“卷出了新高度”。

按照通知,新聘任的常规岗副高岗位教师须签订6年合同,到期后“非升即走”。此前,“非升即走”主要针对助理教授或讲师,升为副教授或教授后,就可享受长期聘用待遇。

但对此前已经在岗的教学岗人员,此规定并不适用。也即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长期关注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郭英剑分析,哈工大将“非升即走”落到副教授这一层级的人身上,实际上提高了通过考核的门槛,“这或许可看作中国高校教师内卷上到了一个新台阶,未来,大家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1

如何实行?

郭英剑指出,在众多高校里,升至副教授就算成功上岸。即便有考核任务,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考核指标就被人撵走,顶多名誉或经济上受点损失,但不至于丢掉饭碗。“哈工大此次所以引人注目,是将‘非升即走’的对象从青年学子,大多刚刚博士毕业的讲师,提高到了副教授,这确实不同以往。”

文件标明,执行范围包括由博士后、专职科研岗、特任副研究员、神舟青年B等新聘任为常规副高岗位的教师。由原中级岗位晋升的常规副高岗位教师按原有规定执行。

“哈工大青椒表示这是真的,副教授6年非升即走”,哈工大助理教授刘璐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表示。另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新规针对的是2024年起新评上副高的老师。

问及新规对该校老师的影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位助理教授回答,“我们有规定,这些不太能说”。其他老师在记者表明来意后均拒绝了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目前主要适用于哈工大本部校区。南方周末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分别致电了哈工大本部校区的人事处、深圳校区及威海校区人力资源处。

哈工大深圳校区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深圳校区对于准聘教授并未严格施行淘汰制度,目前“非升即走”办法的适用对象主要为助理教授。“对于新规,深圳校区还没出文件,以后可能会有,但现在还不确定。”

哈工大威海校区人力资源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本部生师比相对较低,而威海校区的师资队伍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如果他们像本部一样执行新规,可能会阻碍威海校区师资规模的增长,因此具体执行方案仍待决策。

上述工作人员还补充,“长聘岗”不等同于通常所理解的“长期聘用”,而是指高待遇岗位,常规副教授虽不含“长聘”职称,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均为长期聘用,只不过每三年需要续签合同。

从以往晋升路径来看,哈工大的“青椒”获得长聘岗位一般仅需经历一轮“非升即走”。哈工大深圳校区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表示,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报职称,若留校获聘助理教授或讲师,会面临一轮“非升即走”考核,通过后便可获聘副高岗位,“根据我们了解,有不少成果突出的教师,经历一轮‘非升即走’后获得长期聘用”。

但今后就不同了。哈工大本部人事处工作人员解释,按照新规,可能晋升至正高后才能获得长期聘用,“管理办法写得很清楚,也没有明确说非升即走,也可以转岗,只是说个人及团队到时是否能接受”。

2

此举何为?

哈工大为何出台这一文件?南方周末记者在工作日数次致电该校党委宣传部希望采访,均无人接听。哈工大深圳校区宣传部则表示,文件由本部出台,相关情况得问领导,具体规定还未仔细研究。

不过,此次新规在出台之前也有迹可循。哈工大曾推出准聘、长聘两套方案,对副高、正高职称准聘岗及长聘岗教师考核。

2021年4月,哈工大发布准聘制度实施办法,其中规定,两个聘期(6年)结束,准聘教授若未能获聘长聘岗、准聘副教授若未能获聘准聘教授以上岗位则不再续聘。

2021年5月,哈工大又陆续发布长聘制度实施办法,规定第一聘期(一个聘期为3年)结束时,不满足基本岗位职责要求的退出长聘岗,关键业绩进展缓慢的给予警告;第二聘期结束时,不满足基本岗位职责要求的,退出长聘岗,关键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降低岗位级别或退出长聘岗。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哈工大推行这一规定的目的可能在于加强管理、调控人力资源。

她指出,新规并未说明考核的具体内容,评价副教授聘期制管理办法,关键在于考核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反映实际情况。此外,在她看来,转岗的做法过于简单。每个岗位有对应的要求、发展方向与考核标准,教学科研岗位与专职科研岗或工程实验岗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此外,文件规定文科、理科教师聘期可适当延长,而工科被排除在外。她指出,这恰恰是对于学科成果产出的误解。“这种误解散发出一个危险信号,即在KPI考核的压力下,高校教师可能为快速产出论文,放弃攻克值得解决的真问题。”

从欧洲留学回国的王磊,是北京某“双一流”大学的终身副教授。这几天,他关注到了此事,并与哈工大的同行也有交流。他认为,“这个文件更大的意义不是实际层面的,而是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要轻易来应聘。”据他了解,哈工大近年来的招聘力度很大,已经引进了很多海外高端人才,此举无疑抬高了进人门槛。

哈工大招聘力度的强劲也有目共睹。虽然校方没有公布具体的招聘人数,但招聘频次在过去几年显著增加。2018-2020年,哈工大每年均发布师资博士后、青年拔尖人才及教职准聘岗招募公告。2021年起,人事处增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与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到了2022年,助理教授招募发布频率增至一年两度,同步开展春雁英才计划选拔。

王磊解释,即使在国外高校,获得预聘或准聘的副教授,也需要通过考核才能转为长聘,也就是终身制,这并不是哈工大自己的发明。过去这些年,国内高校普遍大举引进海外人才,实际也是照搬此做法。但在实际中,一开始,因为高校对人才的渴求度比较高,加之岗位与编制也比较充裕,因此拿到预聘的副教授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转为长聘。但眼下,高校人才已趋于饱和,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个岗位有好几十人竞聘的现象。因此,预聘转长聘的门槛自然抬高,开始真正向国外看齐。但若对常规岗的副教授实行“非升即走”,确实比较少见。

3

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新规背后所折射的是高校教师考核的内卷,而加大对副教授乃至教授的考核似乎已经成为某种“共识”。

哈工大本部人事处工作人员透露,许多学校均采用聘期制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用,“咱就说句实话,现在哪个学校能让你有躺平的机会,只不过有的不放到明面上说,但其实很多学校都是这么做的,别的学校也都是这样”。

郭英剑表示,中国很多高校其实都在无形之中,早已加大对教授、副教授的考核指标,只不过做得相对比较隐蔽。

他举例说,有的学校规定,博导如果没有国家级项目,就不能招收博士生;在考核期内,如果达不到相关发表高级别期刊论文或拿到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要求,虽然不至于从教授降为副教授,但可能出现扣除年底酬金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都拿出各种名称的“称号”来激励老师,诸如“××学者”或“特聘教授”等,但对他们的学术成果要求远高于一般教授。

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几年陆续有相关文件出台。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写道,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加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2019年10月,这一内容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再次被提及。

2021年1月,教育部、中组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落实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与此同时,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聘用机制。

西北工业大学从2021年11月开始采用准聘-长聘制。将聘期分为前3年首聘期与后3年续聘期,首聘期到期时,根据考核结果和双方意愿决定是否续签;在续聘期结束前,准聘教师须晋升高一级岗位,否则不再签订聘用合同。

中山大学在2023年3月开始启用预聘-长聘制。也就意味着,预聘助理教授通常需要经历两次非升即走才能获得长聘职位,不论是申请晋升预聘副教授,还是直接申请长聘职位,均仅有一次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乔锦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提出怀疑。他指出,当前,有些大学为了鼓励教师提高科研产出,对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各层次的岗位都实行准聘和长聘制度,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以后还要经历两个聘期的考核,完全合格后才能免予考核,真正进入长聘。

“然而,科学研究高峰期的时间很短,应该让学者经过准聘之后尽快进入长聘,在科研领域进行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不停地进行准聘考核,不利于科研创新,个人认为只在讲师阶段进行准聘考核比较合理。”

王磊认为,今后,国内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抬高进人与晋升门槛。在高校前些年大举进人、岗位日趋于饱和的大背景下,这恐怕是大势所趋。

(应受访者要求,王磊、刘璐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