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修音师”答疑解惑:音综里的电音、假唱……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2-06-19 星期日


音乐综艺的江湖里流传着“百万修音师”的神话与争议——


在有些观众心中他们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存在,能把一些唱功平平的歌手修成唱将;在有些观众心中他们又是拖歌手后腿的存在,有观众会质问为何要把一首歌修成电音,明明现场效果更好。


但在音综歌曲的演职人员名单上,你甚至找不到“修音师”这个职位,这到底是怎样神秘的工种?


最近,娱理工作室请教了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音乐科技学院的院长王磊,作为大学老师的他教出的学生参与过多档音乐综艺,他本人则作为混音师参与过《跨界歌王》《声入人心》等音乐综艺。前者是影视演员跨界来唱歌,很考验音乐后期部门的功力,后者则是获过白玉兰奖的高分音综,混音工作对于这档节目的成功功不可没。


图片自王磊微博


音综舞台上那些或听起来很电音、或听起来像假唱、或听感上不和谐统一的歌曲到底是怎么回事?修音真的无所不能吗?


围绕如今音综修音的热门话题,王磊回答了娱理工作室的十问,希望这些答案能帮助大家用更客观的视角去理解修音这件事。



网友们常常说“百万修音师”,但我们在音综一首歌的演职人员名单里其实看不到修音师这个工种,所以谁在负责音综里的修音?有人说修音师是给一首歌做PS的人,是音乐的整容师,这个定义准确吗?


王磊:修音其实是混音里面的一个工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职业,很多大的录音棚培养一些新录音师或助理,可能会从最基础的修音工作开始。


音综的收音量非常大,必须得有专人去做修音的工作,但并不代表修音师是一个独立的工种,因为这个人也具备其他的能力,可能做这个节目是专门修音,做别的节目也可以混音或者录音。


没有所谓网络上夸张的“百万修音师”,那只是搞笑,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棚调成这个声,进那个棚调成那个声。比如那种完全不会唱歌的人,非要进棚录歌,但这种即便修完音,按我们的专业标准也是没法听的。


修音其实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准确来说,混音师是一个真正让音乐成型的人,是整个音乐制作流程里最后一个环节,因为在混音之前这个歌它谈不上叫做音乐,它只能被称为素材。


无论是词曲、编曲,还是歌手、乐手,还有前期的录音师等等,都是在把这首歌的素材积累完整,但这些素材简单地放在一起听上去是混乱的,需要混音师按照个人的艺术审美,把它做成一首歌的样子,乐器要怎么出来,如何让大家听上去能获得很好的听觉享受,这些全靠混音师。


还比如你听到的一首歌,所有的力度、每个字的音量大小全是靠混音师的automation,就是靠手推出来的,我在推的时候,我去理解歌手下一句下一段应该唱多大的力度,这个也是考验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但这并不是万能的,前提还是要歌手本身唱的好,毕竟演唱的情绪并不只是这一个元素。


图片自王磊微博


平时看音综以及一些晚会,弹幕上最常出现的评论就是吐槽修音修出电音了,这个情况为什么会出现?


王磊:这要看节目需求,电音本身是一种效果,也有一些电音节目,当然网友说的那种电音也有可能是因为修得不完美。


有专门修音准的软件,可以把每个音都采下来进行调整,如果唱得很准,修完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太不准了,就会有修音的痕迹,所以网友说的应该是这种修音的痕迹,就像网友们自己在K歌软件里用一键修音之后听到的那种痕迹。


一方面是歌手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也有后期团队的问题,确实也不能都怪后期团队,因为如果唱得很好,总是不需要修的。但是职业的后期团队,哪怕发现音有些不准,也不会修成电音。


王磊的音棚


一些综艺里的演唱舞台,听起来特别没有现场感,被观众怀疑是假唱。还有一些几人合唱的舞台,有的人的声音就和其他人听起来似乎不在一个空间。就您的了解综艺节目里假唱多吗?后期能把录音棚里的版本修成现场的质感吗?


王磊:把录音棚修成现场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假唱一般也不太可能,除非现场的条件不允许演唱,比如要跳舞,或者现场录制条件达不到演唱标准,剩下的都不需要,因为哪怕现场真唱唱跑了,后期一样可以给修回来,所以根本没有人会刻意假唱。歌手在表演的时候必须得真唱,要不然他的表演无法到位。


至于有的歌手的声音听起来不像现场,这个没有办法完全确定原因,有可能混音师理解上就觉得这个歌手的声音就是得混成那样,或者是实在混不出来,或者说歌手就是唱得不好。


音综里面一些合唱歌曲给观众的听感不统一,可能是因为里面有超一线歌手,自己会有经常合作的后期团队,就把自己的部分交给相熟的混音师去做了。


现在音综的混音基本被几个团队承包了,无论哪个团队,技术和审美肯定都是一直在进步的,但是一个大团队可能很多人都在做混音的工作,某首歌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会有很多,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混音团队,一首歌能够被播出是有很多部门在把控品质的,能够被播出就代表混音团队的工作是被认可的,而且混音能毁掉一档音综更是不可能的,混音在整个电视节目制作当中是太小的一个环节了。



有些音综是带现场观众的,一些去过现场的观众有时候反馈说现场的版本听感更好,现场的版本都是没有修音的吗?


王磊:对于电视节目来说,现场的调音师很重要。所有的录制信号,包括各种乐器、话筒的摆位等前期调整,都是由现场调音师来完成的,然后把信号共享给其它需要的部门。


对于大型的音乐综艺,这个工作通常有三、四个人来完成,一个是现场的monitor的调音师,负责现场所有乐手和歌手的返听。


如果演出录像现场带观众,那就意味着还有一个PA调音师,调的是现场这些观众听到的声音,如果这个电视还要直播,那还需要一个OB调音师,去调直播场外观众所听到的声音。


我们看到的音综里观众席上的那些表现,实际上很多都是真实的,就是当时的听觉感受,如果现场很糟糕,观众不可能有任何反应。所以扩声的条件其实也非常关键,所有人都在为一档音综努力,现场调音师也有可能是音响总监,他们的名字都会出现在很靠前的位置。


他的工作很重要,现场的设备也非常好,这样既让歌手在舞台上听到特别好的反馈,刺激他在听觉感官上很享受那个舞台,他才能够唱得好,然后观众才能听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现场听,声音会被放大很多倍,观众会觉得很嗨,但一些音准上的瑕疵反而会被忽略。


《声入人心》舞台上的郑云龙


一些观众会把音综舞台做消音处理,只留下人声,以此来比较歌手的唱功,这种方式是可靠的吗?


王磊: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都是修过的,即便去掉所有伴奏也是修过的。包括演唱会也和音综没有区别,你所有看到的演唱会的官方记录,只要你不是现场看到的,都是经过混音师处理的。


甚至综艺节目里面某个人随意唱两句都是修过的,就是那种在后台在别的地方随便清唱一两句,都是被修过的,这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标准。


从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开始,陆陆续续中国的音乐综艺开始职业化,《中国好声音》是我们引进国外的一个版权,来了国外的声音制作部门,除了买了版权,所有的环节是按照人家的标准来做的,有人过来盯着你的声音到底怎么做,从那时候开始音综的所有环节都开始变得职业。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冠军梁博


拿到一首歌的素材后,哪些部分是可以通过混音改变的?对于混音,您会遵循哪些原则?


王磊:一首歌可以调整的地方非常多,每个乐器都要调,人声那一轨可以调音色、混响、delay等等。delay就是每个人声快结束时那个小尾音,也是特意设计的。音色也可以变得更好听,要去加强歌手本身的音色特点。


像《声入人心》的混响就用的很不一样,要让它有歌剧的感觉,这个节目是能听出空间感和距离感的,流行音乐几乎是听不出空间感的。大空间的东西可以距离产生美,让歌手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就是王子。不像民谣,是拿把吉他在你身边弹唱,很接地气的感觉。


做《声入人心》我加入了hall和plate两种混响,既有hall的剧院的感觉,也兼具流行音乐常用的plate的感觉。节目里很多纯音乐剧的唱段,就是要去混出戏剧冲突,比如郑云龙和阿云嘎的《剧院魅影》,还有阿云嘎的《希拉草原》,因为我是蒙古族,我很知道他到底要唱什么,那歌其实几乎就一遍混完,也没改。


我混音时明显的错误必须要修正,但有的时候电视台要制造话题,可能混音师混完了,混得很完美,但当时导师说了一句你这个地方走音了,好多节目就有粉丝在骂,说明明唱这么好,你们凭什么这么说?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修过了。


但我们必须要保证播出质量,我们不能因为歌手现场出了瑕疵,我们就非要去毁这个人,至少从电视台和我们的角度都不可能去毁任何艺人。


像《声入人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唱得非常好,因为他们已经是经过筛选的科班出身的人。但《跨界歌王》需要修的相对就多一些。


《声入人心》,阿云嘎、郑云龙


一档音综节目的修音工作量有多大?面对不同节目修音上会有区别吗?


王磊:以《声入人心》为例,每一首歌都有七、八十轨,平均一首歌混音整体在8小时左右,一般录音室唱片一首歌混音是10小时,所以这个节目基本达到了录音室的高标准,一般节目不太可能实现。很多音综大家听一遍就过去了,但是《声入人心》的歌我发现现在还有很多人反复听。


有的音综会有混音参照,但是《声入人心》当时在国内也是第一次有人把美声、音乐剧、歌剧放在音综里,我们没有参照,只能按照自己的审美。我最初为了混这个节目,买了大量的古典跨界流行的现场和专辑作品去试听,毕竟这是一个流行电视节目,要让它被大众所接受,不能按照古典的方式去混音。


《声入人心》里的36个人都算是新人,必须给每一个歌手塑造独特的声音标识,首先保证他们音色的独特性,比如周深的声音标签非常明确,去放大就好了。美声、音乐剧并不像流行是可以塑造的,歌手在任何场合哪怕随便说的几句话,也要和他唱歌的时候声音尽可能保持一致。我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美化他们,让他们的声音听上去更加有磁性,更加像他们自己,更加符合流行音乐的听觉审美。


《声入人心》的混音相较于正常流行音乐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歌我没有用过压缩,压缩器在流行歌里面几乎是必用的,压缩器可以让人声特别稳定,无论你唱多大力度都可以特别稳定,但我以前就录过大量的美声和民歌,我很了解这个唱法有很重要的情绪在,必须要把这些东西保留完整。


这个节目因为一些原因,乐队没有进棚录制,也都是现场来,所以还需要有人专门去修乐器的音准。另外还有很多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需要分清主声部与和声,还要找他们的主次关系,这个节目要比其他节目难很多倍。


《声入人心》,周深


在一档音综节目中,要怎么修音,修到什么程度,谁说了算?


王磊:通常是音乐总监来听,混音师混完后,音乐总监来判定这首歌行不行,没问题就过了,直接给后期开始贴片。但不同的节目也不一样,比如《跨界歌王》就是音乐总监捞仔老师来听,《声入人心》是音乐总监钟兴民老师和电视台都参与。


钟兴民老师强调的更多是音乐上的东西、乐队上的东西,我们一开始按照正常的歌混完,他会觉得乐队不够丰满,但电视台更在意人声,觉得人声还不够焦点,我要平衡双方的意见。


《声入人心》节目组有一个小团队,一堆年轻人在那听,每一期把意见汇总成一大篇文档给我,比如哪个地方爆音了,哪个字声音小了,听得挺仔细的,但是她们其实不懂我们的工作习惯。她们希望你每天都要改一版,就觉得我们改一版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每天会问“老师今天的版本出来了吗”。


我觉得这群年轻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她们的意见其实很多时候并不专业,但是我可以理解她们。虽然她们不够专业,但可能更像大众,更像是平时只是看电视的这些人,她们的意见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但需要把她们的意见做一个转化。


比如她们会说,老师,阿云嘎的声音怎么没体现出王子的感觉,这样的修改意见让我怎么去理解?因为没有办法换算到哪些参数是王子,但后来我明白可能就是混响要大一点,这样做完对方就认可了,你慢慢就会找出来她们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有些节目除了导演组和音乐总监参与意见,艺人也会派人来打招呼。《声入人心》的时候是没有的,但《跨界歌王》来参加的都是明星,都希望自己更好,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递话。


所以一首歌最后的呈现也不是混音师说了算的,也是综合各方的意见,只是现在很多锅被混音师背了。


《声入人心》,阿云嘎


周杰伦曾经在采访里说,他录唱片不靠后期修人声,就是通过一遍遍录制去唱到最好的状态。如今这么成熟的修音技术帮助大家把舞台修到完美,是不是也在降低歌手的门槛?


王磊:这是事实。我记得2005年左右修音软件已经很普及了,我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到修音这件事情了,但是那时候能修的余地比较小,只是处在一些很轻微的状态,而且修完了也不好,所以只能跟歌手死扛一首歌。那时候我朋友的公司邀请大哥李宗盛来参与一首歌的制作案,歌手唱这首歌唱了一个星期,那个是绝对不修的。更早磁带录音的时代更没法修,就得一遍一遍唱好了,数字时代我们能从很多遍里选一遍,模拟时代根本选都选不了。


所以那个年代很多老艺人都是这样,一定要唱好,国内这些顶尖的歌手,像那英、韩红这个级别的全都是一两遍就能唱得非常好。我05年左右混了一首周华健的歌,整首歌里面一共只有三个音我们觉得略微有瑕疵,但是修和不修其实没有任何影响,软件上显示其他音都非常准,那个年代出来的歌手就是硬实力。


当年一首歌可能都录两三天,最快的也得一个下午好几个小时录,不像现在两三个小时录完一首,你录不完没办法,歌手得赶飞机去别的工作,他只给你这点时间录,你必须得录完,能修的全靠我们修。


《跨界歌王》,陈学冬


有些观众认为,音综就应该展现最真实的唱功。我自己也看过很多音综里有这样的片段,导师在批评歌手音不准,但是播出版里观众听到的版本是完全没有音准问题的,显然是被修过音的。这其实一方面影响了大家了解歌手的真实唱功,另一方面也让综艺的话题点被削弱。所以您怎么看待修音?应该去把一首歌修得那么完美吗?


王磊:修音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流程,但是人家就说我们造假。我觉得混音师一定要把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呈现到大家面前,而不是说去给观众看一个原始的东西。


这并不代表我们造假,大多数歌手有本事上台,就意味着他一定有资格也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没必要怀疑他们,修音是为了让作品更好,更接近于唱片的完美标准,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现场就是不能听的。


那像《声入人心》里面的歌手,本身就是非常优秀,后来他们也去现场巡演,依然很好,所以不能说是修音和混音成就了他们,我们只是在完成自己工作种类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不是光把人声调得非常完美,而是把这八、九十轨的乐器混成一首像样的歌。


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更多是要看音综的目的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修可能并不是大众真正关心的,只是一部分人在关注。我觉得更多是引导大众的听觉审美,而不是制造一个瑕疵的东西拿出去给大众听,电视不是短视频平台,它的制作和播出都是有标准的,所有的职业从业者都在为大家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音综节目而努力,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需要更多美好,尽量减少更多的不完美。


《声入人心》,王晰




点击标题 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王一淳实名举报欢喜传媒  被困上海61天的剧组复工了  疫情下的上海综艺人 影院人跪求上片有用吗  线下演出市场现状  短视频电影欺骗式营销  邓伦偷逃税事件观察  棉花娃娃撑起10亿产业  侏罗纪世界3  新蝙蝠侠  长津湖之水门桥  奇迹·笨小孩  爱情神话  警察荣誉  欢迎光临  风起陇西  亲爱的小孩 人世间  开始推理吧  春日迟迟再出发  声生不息  严敏谈新游记 张艺谋  陈凯歌  肖战  华晨宇  雷佳音  陈坤  白敬亭  杨紫  INTO1万里幕后  易烊千玺百亿票房演员  2022偶像市场观察  分账剧行业观察  谷爱凌能带热体育经纪吗  明星观察员是鸡肋角色吗  庞宽直播14天  在日本当日剧导演  戏剧人谈上海剧圈停摆60天  珈乐休眠观察  国产剧海外发行观察 2022站姐生存图鉴  王心凌现象  戛纳电影节 2022上半年恋综行业观察 武侠片断代了吗 ....未完待续



 ↓↓↓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