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弹】“二西莫夫”崭新出厂——捷鹰「AWM」软弹发射器

2021-04-20 星期二
惯例先上视频:                                       


也可以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在A站留言


很多水友应该都知道当代科幻小说教父级人物,艾萨克-阿西莫夫,他的《基地》系列,可以说是科幻小说界的圣经,著名的“机器人学的三大法则”就是他在《我,机器人》引言里提到的经典定律。在CSGO游戏里,黑白橙三色,加上来回穿插的几何线条的“二西莫夫”枪械涂装,就是设计师向阿西莫夫致敬的作品,反正这个系列的枪械在游戏里是卖的挺贵的,而且确实很漂亮。



这次捷鹰AWM重制的软弹抛壳版,借鉴了游戏里“二西莫夫”AWP的涂装设计,从屏幕里的虚拟道具,到可以拿在手上把玩的模型,这个感觉是挺奇妙的。



捷鹰的大狙发售已经有一年多了,之前一直有消息说要跟MSR一起重做抛壳版本,可能也是赶上了去年底的核爆,拖到现在才上市。


包装里是拆开的折叠枪托,机匣,枪管,五发黑色的尼龙弹壳、十发海绵吸盘弹。


机匣结构显然是跟非抛壳版有很大区别,可以看到机匣底下带了一坨弹匣井一样的壳,这个一会再展开讲。


枪管和机匣用两颗螺丝锁紧。


机匣直接插到底座上,用一颗大螺丝固定住。


基本款是没有脚架的,只给了个装饰用的塑料瞄具。


玩弹社怎么能让大狙裸奔呢,脚架+16倍镜的祖传两件套还是得安排上。

 

捷鹰这只新版AWM的底座用的仍然是初代的老模具,保留了从精准国际原厂两片壳升级到一体式枪身的经典传统。但是包括机匣和枪管的整个发射部分,全部重做了,增加了很多初代没有的细节。


前面的制退器没了,115cm的全长相比初代稍微短了一点。


裸枪2275g,全副武装以后接近3.3kg,捷鹰在用料这块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底座和机匣都相当扎实,相比初代并没有掺水。

 

新版外观最大的亮点当然就是“阿西莫夫”风格的涂装了,这层涂装是UV印刷机打印在尼龙表面的,附着力很强,基本不用担心掉漆的问题。


可能是成本上的考虑,涂装只覆盖了枪身两侧的平面,底部和机匣这种比较复杂的地方就没法照顾到了,第一眼看有点像贴纸的效果。


能看得出这个涂装是精心设计过的,在黑色本体上,贴合枪身的橙白几何色块覆盖了大半个枪身。


虽然没有完全还原游戏里经典的白色枪管和精细的纹理,这个涂装设计还是蛮有“阿西莫夫”神韵的,姑且算是这个系列的魔改吧。

 

 

升级的抛壳版的机匣,左右两侧都增加了凹刻的铭文。


可以看到左侧印着非常清晰的.338口径L115A3型号标识,还有下面“ACCURACY INTERNATIOAL”精准国际的公司名称。


我这只样品的抛壳窗上面有轻微的变形,大货应该是没有这种问题的。


顶上导轨跟初版一样是螺丝固定,可以自己替换成高配的金属版本。

 

释放枪栓的锁扣就在品牌logo后面,这个锁扣按着稍微有点费劲。


枪栓内部还是经典抛壳气筒结构。


1.1mm线径弹簧,钢制抓壳钩和抛壳挺,跟自家MSR一样的配置。


金属的拉栓球头改成了黑色亮光漆面,比初代的银色看起来舒服一点。

 


枪栓还原的另一个细节就是栓尾保险和待击发指示器。


这个保险是有功能的,关上以后,可以直接锁住拉栓。


待击发指示器不可动,就是纯粹的装饰。


栓尾这一块是尼龙材质,不过怎么说呢,其实光是保险和指示器的细节就足够好评了。

 


枪栓部分没有照搬自家的MSR玩具,金属拉柄转动的时候气筒是不会跟着旋转的。


拉栓很顺滑,不过拉出来以后稍微有点旷量。

 

5发容量的单排单进弹匣,也是捷鹰这次升级的一个亮点。


初代那个肥胖版弹匣,身材终于苗条了。



弹壳跟MSR一样是.338 Lap Mag的尺寸,完全相同的直筒造型。


不过改进材料以后,韧性强了不少,可能之前一批弹壳开裂的情况确实比较普遍,这次新版弹壳应该是没问题的。


内径也是通用MSR玩具的11mm,原厂给的11mm海绵吸盘弹,长度比之前短了,大概能增加一点射程吧。


为了适配弹匣瘦身以后的尺寸,弹匣井里做了相应的嵌套,这一层也就是机匣下面的那一大坨多余的外壳。

 

折叠后托的金属转轴还是比较结实的。


但底座还是老模具嘛,所以奇怪的方形托垫这个bug也保留下来了。


枪托折起来以后,用底座上一个金属扣卡住,这个金属扣的形状,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托腮板调节旋钮徐要用扳手拧开,L115A3标配的手拧大螺丝还是没有的。


底下的金属支撑架依然是没上漆铝合金本色,亮闪闪的有点骚。

 

前截安装脚架的底座还是做成了一坨带导轨的尼龙块。


这一小坨靠摩擦力直接插进去,也没有设计快拆的释放结构,这个细节确实不如北斗那么还原。


底下的导轨跟机匣顶轨一样,有官方金件可以替换。

 

软弹抛壳版枪管的外观换成了L118A1上用的那种,既没装制退器,也没有枪管纵向凹槽的型号,就是一根光秃秃的尼龙管子。


做工还行,没发现有下垂。


但是用料感觉没有初代那么厚实了,有点缩水的嫌疑。


外管里面是没有内管的。

 

单排单进的弹匣 ,装弹的时候要把弹壳从前面推一半再压塞进去。

 

感觉抛壳的力度比MSR大一点,很流畅。


性能方面跟MSR没什么提升,还是22-24左右的初速。

 

用原厂的“短弹”,下坠确实有肉眼可见的改善,弹道更加平直,散布也更集中了一点。但我觉得主要改善的来源,还是海绵弹的弹体更短更轻了,其实它的基础性能没什么变化,跟MSR几乎是一样的,毕竟还是那点气量。

 

拆解的时候有个地方需要注意,抛壳版的机匣屁股上增加了一个锁扣结构,要把枪栓取出来才能看到。


抵住这个隐藏的小开关,才能释放锁扣拆掉机匣。


整个底座除了涂装以外跟初代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套抛壳机构可以移植到非抛壳版的底座上,接口什么的都没有变化,直插就行了。

 

这只发射器相比初代AWM,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2.0版本了,除了更新抛壳结构,机匣上的刻字,和更高还原度的尾栓,对鹰家AWM都是一次全新的升级。之前几次就摔裂的弹壳现在也改进了材料,诚意还是很足的。当然祖传底座的小bug,只能开模确实挺贵的,舍不得扔也能理解。然后软弹版本这次价格也相当有竞争力,要我说,398块就能把阿西莫夫抱在手上,这可比虚拟道具值多了吧。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玩弹社”,我们一时半会还不会完蛋。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