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2021-11-01 星期一

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为一名确诊病例曾游玩一天,三万多人接受核酸检测。云南瑞丽市民接受检测已成日常,有一岁多孩子做了74次核酸检测。

江西铅山县因一人确诊,当地交通灯全调整成红灯以减少人员出行。内蒙古额济纳旗出现疫情,9000多名外地游客被迫滞留。

与全球多国相比,中国的疫情不算严重。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近日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为两位数,截至目前的累计死亡个案也少过6000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实施几乎草木皆兵的严格抗疫措施,与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纷纷放弃清零政策,在多家西方媒体的叙述下,中国清零抗疫模式近乎已成自成一格,并质疑这种抗疫模式能否持续。

西方媒体陆续检视清零抗疫模式

彭博社早在8月间就发文形容,中国的做法恐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上周,《纽约时报》发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 的长篇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布题为“中国恐怖清零为哪般?”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说,严格的政策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日益增加的成本。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发文称,随着亚太邻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中国正日益被孤立。

在中国国内,云南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道出这个边陲小城的居民因为多次封城,“正承受着千载难遇的大劫难”。之后,陆续有大陆和香港媒体报道称,瑞丽市民反映已接受近百次核酸检测,有的抱怨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面对外国媒体的检视和国内部分民众的呼喊,中国清零抗疫模式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审视。

瑞丽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既是中国对缅甸最大的内陆通商口岸,也是入境客运量最多的口岸。图为与瑞丽接壤的缅北城镇木姐,摄于今年7月5日。(法新社)

“动态清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

经常对外打前锋的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晚在微博发文回应,批评西方媒体把矛头集体对准中国的清零政策。他说:“西方舆论就是很想把中国‘拉下水’,让我们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变得跟他们‘一样烂’。”

他怒怼西方媒体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嘲笑是“变态的”、“是羡慕嫉妒恨”,并语带自豪地说“动态清零不是哪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美国和欧洲不想要吗?“问题是他们真的做不到。”

胡锡进还说,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决不能放弃,只要改弦更张为欧美意义上的“与病毒共存”,用不了几个月,中国就会全境沦陷,一天增加几万甚至十几万病例,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人,“那样的情况决非大多数中国人愿意承受的”。

他提醒民众说, 防疫虽然对生活造成影响,让一些人有意见,但如果大量人感染,其中很多人死亡,公众的意见将更大。“大家还记得去年2月份前后武汉疫情期间舆论的意见有多大吗?”

(胡锡进微博截图)

胡锡进的微博帖文反映了两个要点。

一是认定中国人民无法承受“与病毒共存”将造成大量死亡的情况,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支持当下的动态清零政策,最好的例证就是武汉疫情期间引发的舆论热议。

二是在政治上向西方叫板,坚持中国的清零抗疫模式更具制度优越性,中国将自己视为坚定执行清零政策的获益者。

确实,好些国家的专家和官员都异口同声承认,中国有条件走坚持清零路线,源于其特殊国情,包括有庞大市场能自给自足、从上至下有效长期落实“封城”措施,包括以惊人的速度做检测等,其他国家真办不到,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确实可能就“独此一家”。

中国具备放弃“清零”的条件吗?

同样的,若倒过来看,中国当下有条件放弃清零吗?

胡锡进在微博中也说了,中国不是永远都要清零,但政策调整“需要更多医药科学的突破来支持”,而这样的“条件目前显然尚未成熟”。但胡并没有具体说明,中国当下欠缺什么条件,需要的医药科学突破又是什么。

外媒的报道提供了一些说法。据《纽约时报》报道,香港城市大学城市研究学者张珺表示,中国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更偏远的地区可能很快会因病例增加而不堪重负。

彭博社的一篇评论文章说,中国的医疗系统不够完善,截止2019年,每1000人仅有四个床位,比日本的14个床位要少很多。一旦冠病病例增加,死亡率恐怕不会低。

此外,中国虽然实现相对较高的全面接种率,国产灭活冠病疫苗在预防重症方面也被证明有效,但疫苗的有效性恐怕不足。

10月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郊区的发马公司灌装工厂拍摄的灌装生产的中国科兴疫苗。这家工厂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运行,来自中国科兴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原液正源源不断地被分装成小瓶,准备用于疫苗接种。(新华社)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截止10月29日已有75.8%的民众打满两剂疫苗,目前各地也已开启第三剂疫苗的施打工作,但打的都是中国国产的灭活疫苗,而不是有效性更强的mRNA疫苗。

临床试验显示,科兴和国医疫苗在总体上不如莫德纳和辉瑞的mRNA疫苗有效。《南华早报》今年6月曾报道,接种辉瑞疫苗者体内的抗体水平,比接种科兴疫苗者高得多。

引进国外现有mRNA技术是快速弥补短板的选项,但中国相信仍倾向于自主研发mRNA疫苗。据BBC报道,目前有三支中国国内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mRNA疫苗的研发工作。

中国清零冲击全球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清零抗疫模式不仅影响自身经济,也对向外产生连锁反应,包括冲击供应链和出境旅游,相信也是外媒关注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的主因之一。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上海等港口,由于船员接受冠病病毒检测,船舶经常出现滞留,造成供应链中断。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说:“中国是大多数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实施如此严格的‘清零’政策,全球供应链的运转不良确实与这有一定的关系。”

清零措施也影响中国经济,包括上月的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低于去年,显示零售业的销售情况不稳定。

中国9月份的外贸数据虽然好过市场预期,出口强劲增长,但经济也出现放缓迹象,第三季GDP年比成长率为4.9%,比路透社综合43家机构预期的5.2%来得低。另据彭博社上周报道,在电力短缺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加剧的情况下,经济学家已再次下调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

彭博社评论文章认为,这都突显了中国经济的脆弱之处,也说明中国无法与世界长期隔绝。

10月18日,在宁波舟山港北仑三期集装箱码头,一艘货轮在装卸货物。(新华社)

中国为何坚持清零?

抗疫不只是医疗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好些外媒报道分析称,中国之所以坚持清零政策,政治是一大考量。中国在叙事中强调抗疫清零政策的优越性,是为证明中国制度的治理实力。这也是为什么,当上海传染病专家张文宏建议中国学习与病毒共存时,他在网上受到部分舆论攻击。

此外,中国明年还有两个重大活动登场,绝不容许任何闪失。一是明年2月北京冬季奥运会,另一个是年底召开的中共二十大。

一般相信,在那之前,中国将继续严防死守,不会松绑清零政策。如果在中共二十大之前放弃清零政策,就等于承认以前的做法不起作用,这将有损执政当局的威严,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低病例数已成民族自豪感的来源。

英国卫报引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说,中国从一开始就想向世界展示它有能力控制疫情,同时具备大规模动员能力。

纪骏辉说:“他们(中国)要被看成是这场疫情的拯救者,而非肇事者。”

香港行业组织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上周致信港府,呼吁当局考虑进一步放宽边境管控措施。然而,港府次日不但表明不考虑放弃“零容忍”计划,还加码宣布进一步收紧措施。

所以,不管“中国特色”的清零政策如何一再被西方媒体质疑,在明年底之前相信都不会看到抗疫措施有任何松绑,哪怕只剩中国独自坚持这条清零道路。西方越是质疑,中国想必越是严防死守,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