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通胀让中国海外坏账增多 日经中文网

2023-06-03 星期六

      中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融资后难以回收的债权规模在增大。2020~2022年,答应重新协商融资条件等的事实上的不良债权为768亿美元,达到2017~2019年的4.5倍。坏账增加的原因是疫情和通货膨胀对新兴国家的经济造成直接打击。

 

      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提高了对新兴国家的影响力。如果对问题债权放任不管,也有可能引发本国的金融风险。

 

      中国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出于对基础设施资金的期待而与中国签署协定的国家超过150个。

 

 

      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每年的一带一路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新冠疫情导致情况发生变化。2020年以后每年的投资减少到600亿~700亿美元以上。

 

      原因是新兴国家的经济下滑,贷款坏账越来越明显。中国按照借款方的要求,答应对利息等贷款条件进行重新协商和免除债务的例子增加。

 

      美国调查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调查显示,2020~2022年未按照最初的约定偿还的“问题债券”共计达到768亿美元。疫情扩大前的2017~2019年为170亿美元。新冠疫情初期的2020年为487亿美元,明显较多。2022年也达到90亿美元,是2019年的2.8倍。

 

老挝经济特区内介绍一带一路的说明标识板

 

      随着问题债权的逐年增加,外币融资等资金援助也越来越多。世界银行和美国民间调查机构“AidData实验室”的分析显示,2008~2021年中国对阿根廷及巴基斯坦等20多个新兴国家提供了240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3成是在2020年以后的两年内实施的。

 

      使用互通货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占到资金援助的7成。中国向外货支付能力下降的新兴市场国家借出人民币,提供了部分偿债援助。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