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评论:习近平能稳住欧洲吗?

2023-05-18 星期四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近期的外交着力点在欧洲。外交当局的三位主管——部长秦刚、外办主任王毅和国家副主席韩正都现身欧洲,访问欧洲多国,中国政府乌克兰问题特别代表李辉也于5月15日启程赴乌,同五国谈论斡旋之事。如果把早前的法国总统、西班牙首相、欧盟执委会主席以及德国外长相继访华算上,还有日前访华的匈牙利外长,4、5两月可算是中国外交的欧洲月。

美中对抗以来,北京一直在布局如何打破华盛顿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目前来看北京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两个部分,一是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金砖五国(印度除外)、东盟、中东和非洲,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二是欧洲。后者对中国抗衡美国、削弱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尤其关键。因为大西洋联盟是西方阵营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美国最倚重的盟友,欧洲在美国围中战略中发挥何种作用对华盛顿能否取胜至关重要。考虑这个因素,北京不管愿意与否,都要极力去拉拢欧洲,尽量不要让欧洲站在抗中第一线,与美国并肩作战。

所以北京在疫情放开,国家逐渐恢复正轨,完成了两会的人事部署后,外交集中力量在欧洲。秦刚对德、法、挪威三国的访问,韩正出席英王加冕仪式并访问葡萄牙和荷兰,王毅在维也纳同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会谈并访问奥地利,特使李辉对乌、俄、波兰和法、德的访问,充分显示中国对欧洲的重视。这些访问目的有三:(1)深化中国同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2)改善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争取欧盟不选边站;(3)说服欧洲支持中国调解俄乌冲突。

Frankreichs Präsident Macron besucht China - von der Leyen

2023年4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期间会晤习近平

俄乌战争成“验金石”

上述三个目的是互相影响并牵制的。由于欧盟是由国家组成的集团,所以要改善中欧关系首先要改善和加强中国同欧盟各成员国特别是其中有影响力的欧盟大国的关系,深化双方的合作。如果中国和多数成员国关系好,自然和欧盟的关系也会好。但是,欧盟不只是成员国政府间的组织,它高度一体化,除政府外,还有议会、商业、舆论等都会影响欧盟的对华政策,因此,中国和各成员国政府搞好关系并非意味着中国和欧盟就能搞好关系。尤其是当下,中欧关系甚至中国和各成员国关系,插入了俄乌战争这一因素。中国因为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行为秉持所谓“中立”,让欧洲对中国的真实立场产生怀疑,警告北京不得军援俄罗斯,并将此作为各成员国和欧盟加强还是削弱同中国关系的衡量指标。

近年来,鉴于新疆、香港和中国国内的人权问题,中欧关系受到很大损害。特别是在疫情三年,随着华盛顿围中战略的实施,这些问题驱使欧洲多数国家尤其是“新欧洲”基本跟随美国反中。欧盟2019年就制定了新的对华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合作伙伴指的是欧中可以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和减排的问题上进行合作;竞争者指的是欧中在经济上是竞争关系;系统性对手指的是欧中在政治制度、人权等问题上是对手。俄乌战争发生后,北京的态度让欧洲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认知进一步加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5月12日在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后表示,欧盟成员国外长支持“重新校准”对华战略,这个“重新校准”就是欧盟在坚持对华“三重定位”时,要加强对华竞争,“去风险”,重新审视欧中经济关系,这虽然不意味着对华经济“脱钩”,而是重新平衡欧中关系,但正如德国总理肖尔茨最近在欧洲议会的演讲所说,中国仍是欧洲的合作伙伴,但两者的竞争性和作为系统性对手的一面加强了。

北京当然认识到欧洲对中国态度和立场的这种微妙变化。秦刚此次对欧洲三国的访问,就是要加强中国和这三国的联系,并通过它们试图将中欧关系导向北京认为的“正确的航道”。他在奥斯陆同挪威外相维特费尔特共同会见记者谈到中欧关系要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包容的世界观、进步的历史观、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对欧洲的“去风险”,秦刚在柏林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中也警告,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新欧洲”和“老欧洲”

然而,北京也明白,尽管以马克龙为代表的欧洲内部特别是所谓的老欧洲有很大的政治势力寻求欧洲的“战略自主”,适度和美国拉开距离,可欧洲要真正做到战略自主并非容易,原因不仅在于,欧洲内部在这一点上远未达成共识,特别是新欧洲反对。俄乌战争以来,欧洲真切感受俄罗斯的战略威胁;而且也是这场战争,让美国的军事力量通过北约更深地支配欧洲,在经济尤其能源上,欧洲也开始依赖美国。北京想要分化欧美,在中美对抗中作为一个中立第三方,基本上做不到,至少在目前阶段,欧洲无力摆脱美国,形成战略自主的独立一极。故而,北京强化欧洲的关系,真实目的是在中美对抗之下,让欧洲不过于跟随华盛顿反中,至少是几个欧洲大国,不随美反中。

欧洲和美国,在对华战略和政策上有着一致性,如对人权、经济去风险化等,欧美对中国有着同样的诉求。但欧洲也有自己的战略利益考量,欧中关系的竞争性虽然在加强,可还维系合作基调;美中关系则以竞争或对抗为主,合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另外对欧洲,北京也并非没有筹码,最大的筹码还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恢复正常后的中国市场,对因俄乌战争造成严重通胀和经济可能衰退的欧洲,特别是法、德、意、西等传统欧洲大国,仍然具有大的吸引力。它们的政府和企业虽然通过这场战争,认识到在产业和供应链上,过于依赖某个价值观差异很大的国家,会有风险,因此提出“去风险”,但这是一个长过程。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对某些国家来说,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反而会更深。比如德国去年的对华投资仍在增加,空客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其次,气候问题关乎欧洲的未来,全球减排要取得成果,中国是关键,欧中在气候问题上可以深度合作。再次,与气候问题相联系的是新能源,欧中也有合作空间。最后,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劝和促谈立场,也开始被欧洲多国接受,如果中国的斡旋能够取得某些进展,有助于改善欧洲对中国的认识。

延伸阅读——客座评论:向西转的中共外交

可以说,基于这些利害关系,除非北京对台湾发动武统,欧洲不可能完全站在美国的立场去遏制中国,连英国外相前不久在谈到中国时亦表示,新冷战和孤立中国是个错误,不符合英国利益。而北京加强和欧洲的关系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有选择。它把主要精力用在经营老欧洲特别是其中几个大国上,对新欧洲则把重点放在匈牙利和波兰,对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由于它们被中国视为秉持美国意志反华,北京采取的是斗争方式。因此,未来几年,如果没有特别损害中欧关系的事情发生,中国大体会按这种互动模式发展同欧洲的关系。

  • Mercator Institut für China-Studien Logo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MERICS:继续使命 不忘初心

    有四家机构上了中方制裁名单,分别是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其中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作为一家智库,尤其受关注。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发文称,切断该机构与中国的联系,“意味着该研究中心的调研渠道难以为继,影响力将受沉重打击”。该德国智库发声明回应称,对中方决定感到非常遗憾,同时拒绝这些指控。“作为一家独立研究机构,我们致力于增进对于中国更好、更多元的了解。我们将继续通过提供基于事实的分析来追求这一使命,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以创造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为目标”。

  • Hamburg-Summit China-Meets-Europe Reinhard Bütikofer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彼蒂科菲尔:中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遭到中方制裁的欧方人员还包括8名政界人士和2名学者。首当其冲的是来自德国绿党的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Reinhard Bütikofer)。他也是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小组的负责人,曾多次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对北京提出严厉指控。在得知自己受中方制裁后,彼蒂科菲尔称中方的制裁“荒谬”,指中国如今试图在海外压制言论自由、恐吓批评者,“但这只会适得其反,用中国的谚语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Europaparlament in Straßburg | Michael Gahler, CDU-Europaabgeordneter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盖勒:不会放弃倡导民主和人权

    盖勒(Michael Gahler)是另一名受到中方制裁的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这位基民盟人士也是欧洲人民党议会党团安全政策发言人。在得知自己受到中方制裁后,盖勒发声明称,表示这会让欧盟与中国的对话变得更艰难,这令人非常遗憾。“无论如何,我不会放弃倡导人权与民主。此外,我也怀疑,我作为欧洲议会友台小组主席的身份,在北京的(制裁)决定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 Raphaël Glucksmann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格鲁克斯曼:制裁是荣誉勋章

    受到中方制裁的还有来自法国的社民党籍欧洲议会议员格鲁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他也是欧洲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以及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的成员,而后者作为机构同样出现在这次的中方制裁名单上。在中方宣布制裁后,格鲁克斯曼在推特上说,这些制裁是他的“荣誉勋章”,他还会继续抗争!

  • EU Außenminister Treffen in Brüssel Josep Borrell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欧洲议会:中方制裁“不可接受”

    除了上述三人外,受到制裁的欧洲议会议员还包括来自匈牙利的库楚克(Ilhan Kyuchyuk)、斯洛伐克议员莱克斯曼(Miriam Lexmann)。另外,荷兰议会议员舍尔茨玛(Sjoerd Wiemer Sjoerdsma)、比利时议会议员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以及立陶宛议会议员萨卡利埃内(Dovile Sakaliene)也在制裁名单上。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图)和欧洲议会主席萨索利 (David Sassoli)已经表态支持这些议员,称中方此举“令人不可接受”。

  • Belgien l Videokonferenz zu Investitionsabkommen zwischen EU und China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危及欧中投资协议?

    比利时绿党籍议员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在得知自己受制裁后,发推特表示会继续捍卫民主和人权。他还转发了比利时外交部长强烈谴责中方制裁的声明,以及另外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欧洲议会议员维霍夫斯塔(Guy Verhofstadt)的推特,其中称中方的制裁“终结了欧中投资协议”。欧洲议会原定于3月23日审议欧中投资协议,该计划因最新发展而被临时取消。

  • Adrian Zenz, AWM gGmbH, ehemals Akademie für Weltmission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郑国恩:望德国也像法国一样强硬表态

    中方制裁名单上除了五位欧洲议会议员、三位欧盟国家议员外,还包含两名学者,分别是德国研究新疆问题的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和瑞典学者叶必扬(Björn Jerdén)。对于中方制裁,郑国恩(图)在推特上表示,希望柏林也能够为受到制裁的德国政治家、学者和智库发声,强调法国政府发出了措辞严厉的声明,谴责中方所作所为。目前,法国和荷兰已经召见了驻该国的中国大使。

  • Screenshot Twitter Account Björn Jerden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欧盟实体与个人

    欧洲权威学者集体声援

    瑞典学者叶必扬(Björn Jerdén)是瑞典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中心的负责人。瑞典国际问题研究所3月23日对中国制裁其学者叶必扬的做法表示谴责。3月25日,该研究所刊登了欧洲30多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的联署声明,表达在目前“困难时期,将学术研究人员和民间机构拉入当前的紧张情势而深感遗憾”,“将站在我们同事的一边”,对这次被中方制裁的人员和机构进行声援。叶必扬本人在推特上转发了相关消息。他也表示现在研究中国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令人遗憾。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