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比特币在6月20日凌晨反弹至2万美元,但它领导的加密资产市场已然无法从下跌中逆转,9000亿美元的加密资产总市值已经较于去年11月高点缩水了三分之二。
又一场恐慌发生在6月18日,比特币(BTC)跌破2万美元的支撑,最低触达17500美元,市值第二大的以太坊(ETH)跌破1000美元,最低跌至880美元,两大加密资产的价格都下挫至年度新低。当日,加密资产市场的爆仓总额超5.6亿美元。
与上一轮牛熊周期不同的是,这一轮周期中出现的市场新角色DeFi(去中心化金融)也在市场的暴跌中遭受重创。6月18日,在DeFi市场内锁仓的加密资产总价值(TVL)同样跌入年内新低,为729亿美元,较去年12月高点时的2540亿美元蒸发了71.2%。
有迹可循的恐慌是从TerraUSD(UST)崩盘开始的,一个月内,抛售与资金撤离同时在加密市场上演,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密资产借贷平台Celsius出现流动性危机,暂停客户转账和提现;加密资产对冲基金三箭资本遭遇大额清算,几近破产;中心化加密资产交易平台AEX遭遇挤兑,没多久,同类平台Hoo暂停了用户提现……
去中心化加密金融(DeFi)市场中一个美元稳定币的崩溃,冲击了数个中心化的加密平台,最终风险外溢,传导至整个加密市场。在这场「多米诺」式的市场崩塌中,巨鲸投机DeFi的游戏失败了,而DeFi也与它「金融民主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债追「三箭」
两所停提
流动性风险正在向小中型平台传导,就在三箭资本遭遇链上清算的6月16日,加密资产交易平台AEX暂停了BTC、ETH等主流资产的提现,暂停期限为36个小时。尽管后来恢复了用户提现,但AEX还是对提现进行了限额,目前的上限为600美元。
AEX中文名为安银,初创于2013年,最早在中国大陆创建,后在国内监管趋严后出海。
AEX在公告中称,它正在面临超10亿美元规模的挤兑。
「LUNA崩盘」也被该交易平台视作流动性不足的导火索,「自5月中旬LUNA崩盘以来,AEX各类资产流出总市值已达4.5亿USDT(包括合作机构退出),上述事件迅速消耗了AEX的短期流动性资产和部分中期资产。」
AEX的流动性危机不仅和挤兑有关。
与三箭资本一样,这家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也在DeFi中进行了资产配置,在其80%的中长期配置资产中,有价值1.1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被质押在链上「挖矿」。该平台存储在Curve平台「挖矿」(提供流动性获取奖励)的USDT/USDC池,在UST崩盘后被兑换,造成短期流动性资产损失。
与此同时,AEX也在放贷加密资产,其称质押贷款业务的客户还款速度有所延迟也是该平台出现提现困境的原因之一,而对外质押的贷款额为2.3亿美元。
可见,AEX在经营加密资产交易业务的同时,也充当着「银行」的角色,与6月13日暂停客户提款的加密资产借贷平台Celsius存在相同的功能。Celsius的流动性风险同样与它参与DeFi有关,Terra也是其暴雷的根源之一。目前有消息称,这家借贷平台正在寻求外部投资或收购,但路透社报道,5个地区的证券监管机构已对Celsius展开调查。
这些从DeFi中攫取收益并对外贷款的平台都存在共同的问题:放入DeFi的资金和对外放出的贷款是否属于用户资产?是否获得了用户的知情同意?AEX和Celsius都没有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公开表态。
同样出现提现困难的加密交易平台还有Hoo虎符,该平台从加密资产钱包起家,于2018年在中国大陆创立,2021年后将办公室迁至迪拜。
Hoo虎符将暂停提现的原因笼统地归咎于「近期市场行情波动大」、「业内一些大型架构被清算、流动性枯竭」,虎符称,热钱包流动性因此受到影响,多签钱包划转处理需要时间,导致了用户提现延迟。该平台承诺将在72小时后逐步恢复正常。
没有AEX披露得详细,提现恢复的时间又较别家更长,Hoo虎符的停提遭遇了用户的质疑,人们怀疑该平台也存在将资产放入DeFi市场获利导致亏损的问题,但用户的质疑声未得到虎符的回应。
DeFi 不「De」
一家家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机构陷入了流动性枯竭的困境中,如果不是暴雷事件频出,外界可能不会深扒它们的链上动态,「加密巨鲸参与DeFi」最多是行业内一个人尽皆知的现象。
2020年6月,自以太坊上链上的去中心化借贷平台Compound用「流动性挖矿」将DeFi带火后,用户的加密资产开始从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涌入去中心化的DeFi市场,为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借贷平台、稳定币协议提供流动性,以期获得这些平台发行的代币奖励。这些奖励又因为流动性兑换池的存在而快速产生了交易价格,代币变成了「真金白银」。
财富效应在加密资产市场形成牛市的初期开始酝酿,并在牛市顶峰达到了高潮,而锁仓在各种DeFi协议中的加密资产总价值,在1年多时间里从不足10万美元跃升至近3000亿美元的高点。
这个过程中,向DeFi平台中注入加密资产、贡献流动性的用户们,从普通散户升级为会操作机器人的专业玩家(俗称科学家),但随着APY的降低,一部分科学家也被淘汰了,只有又有钱又懂智能合约技术的大资本才能在DeFi中获取利润,尤其是借助能够循环借贷的DeFi产品。
以stETH为例,这个原本为了释放ETH2.0质押而经由Lido协议产生的凭证代币,被一些借贷平台引入为借款的抵押品。质押ETH2.0本身会产生4%的收益,而将stETH存入借贷平台,又能获得利息收益;更有利可图的是将stETH当做抵押品质押在借贷平台上,贷款出稳定币,再兑换为ETH,再质押进Lido换为stETH……循环借贷的背后是不断地加杠杆。
但当抵押品贬值到一定程度时,清算开始叩响风险之门。
6月14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在Celsius停提后发布的一份有关DeFi借贷的公告。BIS指出,DeFi用匿名化克服金融市场一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严重依赖链上抵押品(加密资产)的特点,不仅无法使该领域免受市场「繁荣-萧条」周期的影响,还会陷入清算螺旋。
纵观历史,金融中介机构一直致力于改善信息处理环节,而当前的DeFi贷款则想改变这样的方式,试图用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方式替代信息收集,以此发挥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
BIS解释,为了确保贷款人得到保护,DeFi平台设定了相对于借款金额的清算比率。例如,120%的抵押率可能伴随着110%的清算率,如果抵押物在低于这一门槛时就会贬值。智能合约规定,此时任何人都可以充当清算人,没收抵押品,偿还出借人,并将剩余抵押品的一部分收入囊中。利润驱动确保了清算人的充足供应,减轻了贷款人潜在的信贷损失。
「由于借款人的匿名性,过度抵押在 DeFi 贷款中普遍存在……」BIS指出,为了避免被迫清算,借款人通常会提交高于最低要求的加密资产,从而导致了更高的有效抵押率。考虑到加密市场的「繁荣-萧条」周期,事实上,「过度抵押和清算比率并不能消除信贷损失的风险。在一些案例中,抵押品价值迅速下降,在它们贬值之前,借款人没有时间解除贷款,导致贷款机构蒙受损失。」
BIS认为,现行的DeFi主要是为了「促进加密资产投机」,而非「实体经济借贷」,这违背了它「金融民主化」的目标,因为基于抵押的贷款模型只服务于那些拥有足够资产的人,不包括那些没有多少财富的人,不仅并没有实现普惠金融,反而走向了集中化。
在这一轮加密资产的牛熊周期中,DeFi横空出世,为外界描述了一个替代传统金融的乌托邦,但它在牛市沦为巨鲸的「玩具」,也在熊市向玩火人反戈一击。而那个「金融民主化」的目标正在市场的阴霾中变得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