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单明珠到SKP,北京商业复苏还需时日

2022-12-14 星期三

记者 | 陈奇锐

编辑 | 许悦

线下零售从疫情中走出需要时间。

一则来自北京西单明珠商场的公告在微博上引发讨论。公告称,商场自127日恢复正常运营后,未见客流恢复往日水平。由于确诊阳性的商户和商场管理人员日益增多,全楼商家平均到岗率不足20%

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困难,西单明珠商场将从1213日起仅保留少数餐饮楼层开放,营业时间也缩短至上午11点至下午18:30

该公告被部分北京本地博主转发出来后,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西单明珠商场此前就已没落,疫情期间人流量骤减是必然现象。

进入11月后,北京大部分商场均因疫情而陷入萧条状态。即使是在取消进入商场查看核酸的规则后,市民们依然没有重新回归商场。

界面时尚记者在1213日走访了位于朝阳区的北京SKP。在下午2点至3点的时间段内,北京SKP十分冷清,一楼只有零零散散几个消费者走动。过去需要排队的香奈儿和爱马仕,现在已经可以直接进入店内。

更常见的景象是,北京SKP内的许多店铺均在门口贴上了暂停营业的标语。界面时尚记者询问了周围数个仍在营业店铺的店员,他们均回答不清楚为何停止营业。位于地下一层某餐饮档口的店员则表示,暂停营业可能和核酸结果未出有关。

但即使是那些仍在营业的门店,店内人手也明显少于平常,常常只有一个店员在店内服务客户。在小红书上,类似于销售全部居家只能找陈列代班的帖子并不少。不过和往常一样,尽管商场内人流稀少,一些店员仍通过邮寄的方式将产品销售出去。

北京SKP
三里屯太古里

如今北京SKP最热闹的门店是地下一层的超市,这和5月底重开后立即引发排队的现象大相径庭。而在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大悦城和国贸商城,甚至整个西单地区的购物中心,销售比顾客多也是常态。

疫情影响尚未消退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消费者是因为确诊新冠而居家,而另一部分则为了减少被感染的风险而主动减少前往公共场所的几率。

但纵观全球各地,新冠防疫政策转向后需要时间让人的心理和身体渡过适应期。

以新加坡为例,在202110月宣布停止清零”政策后,直到20223月下旬才正式取消户外戴口罩的规定,将社交聚会的人数限制从5人增至10人,扩大大型活动的参与人数限制。而到8月下旬,未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抵达新加坡后无需隔离。

很显然,从防疫举措放松到人们全面回归日常消费场景,需要经历长达数月的过程。在这期间,北京的线下零售或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承压。但在经历了最初的冲击之后,消费者或将逐渐恢复参与商业活动的意愿。

钟南山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并称2023年春节采用就地过年办法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