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命中所有的人生困境,9分并不虚高

2022-04-20 星期三


Mr. Infamous


在炮制高口碑剧集这方面,韩国确实技高一筹,至少在亚洲范畴内。就拿今年开播的韩剧来说,36部当中,能上豆瓣8分档的就有12部。

 

最近这部《我的出走日记》,开播后稳在8.9分高位。

 

看了虽然未必全身心拜服,但是,我十分明白如此真实的人与事,如此温热的调性,在当下被需要的程度,比想象中要高。


就像是廉家三女儿美贞(金智媛饰)希望具先生(孙锡久饰)可以「崇拜」她那样,要的是被人填满一次内心的充实、安全与幸福。



这当然不仅限于韩国,中国的语境同样受用。必须说,看《日记》有这么一种感觉,天罗地网在周遭迅速张开,自己身上潜藏的死穴全被曝光,随时有人要来精准戳下,刺激那些几乎失灵的感官。


编剧朴惠英功劳很大,她被百想艺术大赏肯定过的两部作品,提名的《又是吴海英》和获奖的《我的大叔》,就都有情暖的质地,叫人在哭笑的切换间,感受到通达的疗愈。再加上更早些的《住在清潭洞》,那种以一家人为核心,辐射出一片人际网的日常互动,笔法全都可以汇入《日记》里。


《我的大叔》

 

《日记》聚焦到廉家三姐弟身上,对应的是二三十岁的工薪人群。而这个群体,又恰恰是追看这类韩剧的主要观众。所以朴惠英布下的磁场,天生就能在生活化模式中强化相应年岁的共鸣。

 

这群人的特色,还在于普遍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或者说,大多有着过于漫长的起步期,无论种下什么,都没有足以进阶的收成。

 

先说事业,也不对,只能说工作。万千人挂在「工薪」二字下面,日复一日,了无生机,但既然没有财务自由的可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只会平添如履薄冰的恼恨。


 

别跟社畜说什么成就感。大女儿廉基正(李艾饰)嫌弃工作乏味,不偏不倚地讨厌所有同事。二儿子廉昌熙栖身在便利店里。廉美贞每次画图,都被批得一无是处。这样的工作,待遇一般,前途黯淡,而且有许多麻烦事随时叮过来。

 

相当荒谬的一段,是廉美贞所在的公司,要求所有人必须参加同好会,说白了,就是兴趣小组。企业的学校化,看似添了几分青春气息,未尝不可以视为某种模具下的驯化。同好会的花样再多,也掩饰不了提供赞助金甚至埋伏恋爱机会的利诱,以及对不参与者的威逼。


 

在毕业了却又回炉的烦闷,或者永远无法毕业的焦虑之中,不够随和的廉基正、不够富贵的廉昌熙、不够合群的廉美贞,成了工作场域内外的边缘人。其实边缘也可以是一种自主选择,但是被加粗提亮后,无形中就成了众矢之的。

 

边界与空间被褫夺,群居生活的我们见怪不怪。在连「爱」都要被规矩化的环境里,要廉美贞们腾出手脚去触碰生活中真实的爱,也不过是要他们终归明白,那些可以追根溯源的明码标价,衬得恋爱同样残酷。


 

非常明显的是廉昌熙,一个住在远郊京畿道上的男人。女朋友要跟他分手,打算在电话上完成,这样比较高效。但最后还是见了面,却只是便于算账。男的算每次分开后回去要一个半小时,女的算这个仍在用「恋人」这种词的老土男人,不值得她吊死在上面。

 

我们当然感受得到经济不适用的廉昌熙有许多委屈,但场景一换,他也在训诫同温层的老友和姐妹。这当中有非常大男子主义的弊病,使得他在担当受害者的同时,也是某种施虐者。

 

在这两集里,我们听见太多锋利的话语,这是编剧残忍但现实的体悟。譬如那位老友相亲失败,被嫌弃是只流浪狗,说即便把他洗干净了带回家,他也会出去沾得满身屎。这就十分狠辣。


 

但即便会有许多风浪,找到一个理想对象仍然是他们的一大愿望。廉基正当然恨嫁,但似乎所有遇见的男人,都有或这或那的问题,比如邀约他去社区看房的男人,就不是单身。

 

一方面是社会规则对年岁的倾轧,另一方面是自我判断的贬值。她公司那位油腻的花心大少,几乎对所有女同事都花过力气,唯独跳过了她。讽刺的地方在于,她不喜欢的是人,但更不喜欢的是输。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输得一塌糊涂的廉美贞也很有代表性。她没有姐姐的锋芒,于是总被同事「关照」,但那不过是明面上被称漂亮可爱,说要给介绍男朋友,背地里,则因为厌倦她无法参加各种活动,组团旅游也不多提。

 

看似游离人群的人,其实对人群的想法很多。「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也不会有人喜欢我,我似乎会这样度过漫长时光,最后枯萎死去。」这成了许多人的写照。

 

但在单纯得带有一点自虐倾向的疏离中,她又需要一个远在天边的男人来做精神支柱,甚至甘愿替对方还债。整个世界悬挂上去,谁都知道崩塌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可大概谁也有过这种不管不顾的抉择。


 

于是也能看到,这三姐弟在性情上,互补出了一套当下年轻人的恋爱维度。喜恶、得失各有准则,让人看得见前因后果,却无法突破左右为难。

 

这跟他们的家庭也有关系。在传统,甚至是过于传统的严父慈母模式下,孩子们被过于长久的积习给束缚惯了。

 

一家人的意志,是以父亲为转移的。廉昌熙想用自己的钱买一辆二手电动车,月供5万韩币(约为人民币260元),但是父亲翻起旧账,不予通过。关键是餐桌上的气氛,母亲一直挤眉弄眼地暗示不可逆了父亲的鳞,而父亲则继续安享威严带来的良好感觉。


 

当一家之主宁肯孩子背着他来做这些「忤逆」之事,也不愿意分发一丁点许可和共情出去,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天起早摸黑,也没能等来孩子心甘情愿的帮忙。而这种隔阂长期发酵,彼此都更爱把情绪沤烂在心里,形成一种压抑的行为习惯。

 

看他们时不时跟朋友在夜里烧烤或夜话,那份惬意却往往要被苦闷与无奈给盖过去。就像廉昌熙所说,如果是在到处同龄人的都市,他们未必走到一起。「乡下的问题就出在这,只要年纪相仿就是朋友。在这种地方,朋友就跟家人没两样。家人能选吗?根本没得选。」


 

身在城郊,把社交圈延伸到首尔市区也不无不可,但在这里,却被衬出了某种「越界」的意味,就仿佛廉基正不满意的烫发,廉昌熙嘴里临近过期的食物,廉美贞每天上下班要赶的社区公交,都成了阶层与阶层的嘲讽,几乎注定了他们还没起跑,就已掉价。

 

可是廉美贞十分清楚,搬家并不能改变什么。谁能飞得出廉家所映射的罗网呢?他们跟习以为常的生态,已经连皮带肉地黏在了一起。

 

具体说来,他们的过往在束缚,现在在折磨,未来在冷眼。这架构一旦悚然立起,就能往里头框住无数人。所以看《日记》有种又惊奇又讨厌的感觉,因为被人看透了,透到无从掩饰的地步。


 

因此可以看到,如果要说当下年轻人的集体情绪,恐怕「丧」字还没能及时老去。而《日记》短短两集,就已经把人和时代,都给刻画得入木三分。种种情绪累积放大,就能成为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戏剧化模拟。廉美贞想起小学时考了20分,焦虑、恐惧、沉重,而这么多年过去,她依然处在这种状态中。

 

有朋友说,「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到达那个临界点,不要没自信走对的路就绕远路,因为绕得太远,已经没有回头的打算了。」姐姐廉基是绕得更远的代表,在听到「心性决定命运」时有过呼号,「如果能拥有些什么,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善良。但我有钱或男人吗?我通通都没有。这样要怎么积极?怎么善良?」

 

他们压抑的状态,已经濒临崩溃。所有人都等着一个豁口,但是出路在哪里?由目前的剧情发展,我们能看到躲避痛苦的方向,可是忍无可忍的契机,还差几个。除了感叹「累了」的廉美贞,明确地希望能被崇拜。


 

这时候,我们更能看出译名的荒唐。本来是《我的解放日记》,却被粉饰为《我的出走日记》。「出走」不过是个动作,核心还是在身心的「解放」上,而那才是我们未必胆敢,而别人明确要做的探索。

 

有了这个关键词,我们不难想象之后的剧情发展,会在先抑后扬的基调里带来多少宽慰,比如三姐弟都突破了当前困境,找到对的人,而父亲也开始反省自己等等。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推陈出新,这需索将会决定《日记》之后的口碑甚至存在价值。

 

不过,即便它走不到神作的高度,但至少会是疗愈系的「实用」作品,可以让人在很安全的范围内去共情,去释放,然后重新出发,就看你愿意承认自己,跟戏中人有多少重合。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华语剧年度最高分,不掺一点水分

现在我终于敢说,「神奇动物」系列是失败的

没啥缺点的演员,我找不出第二个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