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还是障碍?上海“地锁黑科技”引发争议

2021-01-29 星期五

“车底有锁,扫码开锁”


文 | 吃瓜猹

编辑 | 施智梁


“车底有锁,扫码开锁”,这大概是道路协管员潘伟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每天上午10点至晚上9点,他骑着辆小电驴、穿着背后印有EVC智能停车的荧光绿马甲在不到500米的永德路一侧来回穿梭。


2020年夏天,闵行区永德路街头景东路到虹梅南路的北侧设立了45个EVC智能停车位试点。而潘伟的工作就是协助车主正确停车,主动付费。


据了解,EVC智能停车是集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为一体的新型停车系统,它取消了传统人工现场看管和收费,助力城市道路停车位管理。


智能停车,扫码开“地锁”


永德路一段,白线隔开的蓝底区域就是智能停车的位置,每个车位侧面均有“车底有锁,扫码开锁”的指示灯标志,文字的中间放着二维码。


当车位空闲时,地面指示灯闪着绿灯,车位使用时闪着红灯,高位拍照摄像头记录所停车辆车牌号、停车时长等信息。此外,每个车位上安装着一个电子感应升降桩,升降桩类似于“地锁”的功能,规范车辆停放。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扫描一辆正在使用的车位二维码后,手机页面显示着车位号、停车时间、停车时长、停车费用以及实付金额。在页面下方,写着道路停车标准,点击后页面跳转为计费规则。


根据该规则,车位仅限小客车停放。收费标准显示,早7点半至晚上7点半,前一小时按7元收费,超过一小时后按每半小时按4元标准计算;晚7点半至早7点半每次停车5元。


此外,路边有少量电子屏幕播放着停车教程,但对于初次使用该停车方式的车主来说意义似乎不大,车主一般注意不到周边电子屏幕,仍然需要人工指导。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目睹,一位女士将车停入车位后,发现自己的车位闪的是红灯,但旁边车位使用时闪的绿灯,便以为自己车没有停好,正准备重新再停,正在此时,潘伟赶到告知“车停好要过五分钟灯才变红”。


在两次实地探访中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发现,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初次使用这种停车方式的车主都会有些茫然。张先生将车停在了智能车位上,下车时他来回看着地上的标志不知所措,此时潘伟便上前说句,“车停好就行,五分钟后灯变红,走之前扫码付款”,同时将标有“车底有锁,扫码开锁”字样的指示牌挂在了车把手上,指示牌上还有写潘伟的电话,以防突发情况。


张先生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我第一次在这停车,还有人和指示牌提示,之前路内停车都是人工收费的,这种电子收费还挺好的”。


另一位来给附近超市送货的大哥也表示,“我是头一回来这里停车,就过来送个货,找不到车位,看到这里可以停就过来了,还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智能化的收费方式,挺方便的”。


潘伟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这里的临时停车需求比较大,这种方式也是想给车主带来方便,希望收费能慢慢实现自动化。现场可以看到,智能车位的两侧是生活一条街,不少快餐店和超市,短时停车需求比较大。


此前,负责建设系统的上海陆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旭林曾表示,永德路停车位使用率同期相比是人工管理时的五倍,管理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计时精确还减少了停车时间的纠纷,避免了人工收费横穿马路的危险行为,在疫情防控时期还减少了人员接触。


据了解,闵行区政府在莘庄镇碧秀路、碧泉路、莘中路、莘西南路、名都路5个路段,共147个泊位,均使用高位和双目视频监控设备的停车智能化管理设施,自动监测泊位使用、车牌识别和收费。


“地锁”设置是否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永德路的EVC智能停车收费是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危险隐患。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观察到,“地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底部是金属件,靠近车辆底盘的部分是塑料部件,整个“地锁”最高可升至地面30厘米处。车主将车停入车位七分钟后,“地锁”自动上升;车主扫码付款后,“地锁”下降,方可将车安全驶出。



车辆底盘容易受损。一家烧烤店店员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这个方式,因为会将底盘蹭坏。他表示,在付完费到“地锁”降下去中间会有个时间差,有的车主不小心在它完全降下前将车开出去了,“之前蹭了好多次,他们老吵架报警,后来有了些改进比之前好很多”。据他介绍,改进后的地面指示牌变大了不少,闪灯也更加明显。


对此,吴泾镇政府宣传人员也表示,系统最初实行时,有不少车主不知道有个升降桩,确实造成了些剐蹭。


然而,不仅仅是车,“地锁”的设计对车主也有潜在危险。不少网友表示,在道路边扫码付费本身就不太安全,旁边就是车来车往,完全没有安全距离,而且有的车主为确认地锁是否降落还需要低头查看,这就造成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该系统自运营以来进行了不少改进。黄旭林曾表示,系统在最初调试的时候并没有7分钟的缓冲期,后发现有不少极短的停车需求,于是就设立了这个缓冲期。对此,潘伟也表示,“有的车主倒车有困难,这也是留个安全时间”。


此外,潘伟还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为了方便车主,“地锁”的位置也有所变化,最开始“地锁”是位于车位的中间部分,后来发现不方便车主观察“地锁”的升降情况,于是将其移到了侧面。


据闵行区政府官微报道,在吴泾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永德路停车情况,且在后台全程记录,如果有逃单行为这辆车的车牌就会进入黑名单并作后续处理。


既然通过EVC智能设备可以观察到车辆的使用时间、车牌号等相关信息,对逃单行为也能进行追责,那为什么一定需要“地锁”呢?


对此,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联系到吴泾镇政府宣传部门及上海陆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均未获得回应。


事实上,智能化道路停车并不是个新鲜事物。2019年年初,北京便在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率先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并实现电子收费,并且,在当年12月将道路停车改革的区域扩大到全市范围,实现全市支路以上路侧停车电子收费。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民盟邢台市委会副主委陈凤珍曾提议:“建议把道路停车智能化的‘北京经验’向全国推广,借助高科技手段解决停车难和城市拥堵问题。”


资料显示,北京智能化道路停车是通过在高处架设高位视频设备,地面安装矮桩视频设备以及少量地磁设备,对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与闵行区“地锁”系统的实时收费不同,北京实行的是“后收费”,即停车人在离场之后收到缴费通知,通过“北京交通”APP 客户端、微信或银行网点缴纳停车费。


2020年5月,莆田也开启了城市道路停车电子收费、智能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识别车牌、自动统计停车时长、自动收费,运营平台系统最终会根据传输的数据,生成停车收费账单,推送到车主登记注册的手机上。此外,系统平台还具备信息共享和停车诱导等功能。


收费是功能,不是目的


人均车辆拥有率上升,停车资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改善停车难,“乱停车”,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上海便借鉴国外停车经验,开始进行城市道路划线收费。


据202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显示,2019年上海市实有小客车数量约为540万辆(包括沪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而配建停车泊位约412万个。


不仅仅是停车资源的不足,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中心主任程世东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路内设立车位更多的是解决需求的问题,车开在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停车需求,而路内车位主要解决的就是临时停车需求”,解决停车问题必须将路内路外结合起来。


虽然道路停车收费已经存在多年,但不少车主在采访时也表示对公共道路收费的不解,“明明是公共道路,买车、用车时也交了各种税费,为啥停在公共道路上还要缴费”?


对此,程世东表示,“道路和停车位的属性不一样,道路是公共使用,车位在使用时是具有排他性的,使用者需要为停车这个环节付出代价,而且车辆购买及使用时付出的各项费用更多是道路使用和空气污染费”。



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也指出,建立统一的停车收费机制,明确停车收费的功能,停车收费既是调节停车设施供需关系的经济手段,也是特殊的交通需求管理工具。停车收费政策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市场停车需求,从而影响出行者交通选择,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前,西安也曾出现市民质疑道路停车收费的合法性,以养路费应包含道路停车费用为由,状告道路停车收费相关单位。


市民对于道路划线收费合法性质疑的因素还包括所收取的费用如何使用、账目如何管理、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授权委托谁管理道路划线收费、由谁决定收费,以及收取费用是否符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基本理念的问题。


收费依据是确定道路停车收费的基本前提。有学者指出,这主要在于我国城市道路划线收费理论基础不够完善,还存在缺乏完善的道路划线收费制度以及收费立法缺失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仅规定道路停车合法泊位,却没有对道路停车缴纳费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界定。在国家层面法律暂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对道路停车收费进行了管理类,收费标准以及设备应用上的规定。


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指出各地采取差别化停车供给策略,以路内停车为补充、路外停车为辅助、配建停车场为主体,并采取差别化收费方式。


广东省也于2017年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实施意见》,要求对于道路划线停车收费要明确管理权限,定价范围、推行差别化收费,明确计费方法。


在收费价格上,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注意到,路内收费普遍比路外收费贵。“同一区域内,路内高于路外是大原则”,程世东表示,“路内停车是最方便的,最方便的肯定最贵”。


他还表示,政府在制定价格时必须得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既保证路内价格与路外有一定差距,又不能因为差距过大造成车位资源的浪费。在欧洲,一般路内车位会保持15%的空闲率。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道路停车76%以上的车辆停车时间在2小时内。短时停放为主的功能基本得到实现,道路停车的时长得到明显控制。


据了解,永德路EVC智能停车收费标准是按照上海市道路停车收费统一标准制定的,停车费直接进入上海市财政系统。程世东也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根据规定,停车费去除必要的运营管理费后直接进入地方财政。此前,北京道路停车收费也全部由“经营性收费”转变为“政府非税收入”直接进入各区财政。


路内停车收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交通拥堵的问题,但并不是每条路都适合设立。道路最先要保障的是它基本的通行功能,包括小汽车、自行车、行人的通行;其次,考虑周边停车需求是否真的紧张。从国际经验来说,一般路内停车占总停车资源的5%左右。


近几年,从北京、上海至宁波、莆田,甚至小县城,技术的进步、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居民停车需求的增大不断地推进着道路停车收费智能化。程世东也表示,智能化收费是大势所趋,但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和方式去实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类应用性强的技术更应该讲究经济、实用,多从用户角度思量。


(文中潘伟为化名)


-END-

责编 | 刘东峰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tfleo97


关注出行 · 聚焦春运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