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城市

2023-04-22 星期六




建筑立面、街道招牌、公共肌理,构成了城市具象的风景线,它属于每一个人,又不单单属于某一个人。当所有人都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想象所着迷时,那些“看得见”的部分是否又真正被看见呢?


四组来自不同城市的创作者,无论是挖掘城市的舞台B面,抑或收集城市的光影碎片,无论是作为外来者进行参与介入,还是沉浸式的体验感受,都在重新“观看”我们身边的城市,呈现另一种风景线。






2009年,廖波峰来到深圳,此后的十年间,他都在城中村内生活。高密度的城中村内,秩序混乱,过道狭窄。墙体间,铁闸上,“禁止停车”的警告随处可见。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从‘字体设计’这个专业角度,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些饱含个人情绪的民间字体。”如果说握手楼、加建棚、电线网都是城中村的显像标签,那么街头巷尾这些字体,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城市胎记。



*廖波峰的“禁止停车”互动文件夹



“这些字体因其使用的材料、载体以及书写者的性格不同,从而呈现出多元、生猛的状态,可以说是城中村特征的缩影。”廖波峰认为,它的丰富不仅是字形之上的“设计”,同时因为一些如异体字、错别字的特例,反映着每个书写者的社会经验与文化水平。



*廖波峰发起的白石龙“禁止停车”调查



2017年,廖波峰将收集到千余幅“禁止停车”制作成为手工书《白石龙“禁止停车”调查》参加深圳设计周其中一个叫 “Here is ZINE”的活动。未来,廖波峰希望探索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禁止停车”,期待制作出《“禁止停车”大字典》。



*廖波峰发起的白石龙“禁止停车”调查



在廖波峰看来,深圳是一个上了发条的城市,一直处于高速的工作状态里。炎热的南方气候也在“助推”着城市的快节奏。不断延展的都市天际代表了深圳的“脸面”,是宣传画面中的常客;但作为众多打工者的落脚点,城中村也同样重要,它给刚来深圳的人提供了一个缓冲的过渡地带,让大家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座城市扎根生长。



*廖波峰邀请街边打印店为中国区AGI会员设计名片



在《为中国AGI会员设计名片》项目中,城市B面是被当地的打印店设计师所“发掘”的。廖波峰邀请了全国近30个省市的街边名片店为32位AGI中国区会员设计制作名片(截至2018年4月)。



*廖波峰邀请街边打印店为中国区AGI会员设计名片



这些街边名片店内的“设计”通常以功能性服务为主,调整版式、制作打印,但即便如此,城市的特质仍会在不经意间渗透其中。江苏南京的店家提交的名片有着强烈的水墨画风,而香港小店出品则独具当代艺术感。虽然更多的出品是习惯性的模版套用,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城市作为效率机器的设计输出。



*廖工自我简介海报



喜欢将自己称之为“廖工”的廖波峰热衷于以“手工”方式开启自己的“硬核”设计,传递独特的个人情绪以及呈现强烈的生活痕迹。“因为每次做创作都要费劲心力、‘榨干最后一滴血’,很少有‘很轻松’、‘一蹴而就’的情况,所以我的设计还挺硬核、挺有力的。”



*廖波峰为自己的丝印Workshop设计的海报



在受托为《建筑家安藤忠雄》书籍设计海报时,廖波峰用水泥制作了海报字体,既呼应了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风格,同时也成功展现字体的力量感。这个过程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如他所坚持的设计法则“用眼观察、用脚丈量、用耳倾听、用嘴交流,全方面探索与发现。”






作为LAVA Beijing的主理人之一 ,森林(Celine)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就立刻就爱上了这里的“混乱”。热闹、凌乱、功能明确的简易住宅和装置。“设计”在这里是非常即兴的。要么是自制的,要么是功利的,不是为了设计本身而设计。



*LAVA Beijing “移动设计公司”设计的LOGO



阿姆斯特丹和北京是非常不同的地方,但是同样多元。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上,可以听到法语、荷兰语、英语、阿拉伯语和中文,可以看到辫子、光头和不同种族、信仰、性别表现和亚文化的人…而在北京的街头,也有溜着迷你宠物猪的老奶奶、骑着自行车载着他的5只贵宾犬的男人,或是门面设计像透出诡异红光洞穴的火锅店,这个城市“粗枝大叶”,会让人觉得很自在。



*LAVA Beijing “移动设计公司”设计的LOGO



这些发现,都来源于LAVA团队在胡同街巷中的深度“遛弯”,无论是“移动设计公司”计划,还是《LAWAAI 事多儿》,都是与社区参与紧密相关的项目,而不是关于“设计的设计”。“我们都是好奇心爆棚的人,设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与邻里交谈的借口。”



*“移动设计公司”的三轮铁皮车



最初“移动设计公司”的三轮铁皮车开进胡同时,大家对“用户”的参与度也有过担忧。但一旦有“吃螃蟹”的店主收获满意的LOGO后,其他店主也会顺理成章地答应合作。第一周结束时,甚至有人追着他们的车挥手:“嘿,嘿,我有一家餐馆,我也想要一个LOGO!”而作为回报,团队除了得到过东北餐馆老板的“白酒”款待,书店老板的护手霜与柑橘外,更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有店主将LAVA的设计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灯箱标志。



*LAVA Beijing “移动设计公司”设计的LOGO



而作为白塔寺胡同更新项目的一部分,《LAWAAI 事儿多》杂志则搜索了那些被人忽视的“事儿”:神奇的蟋蟀市场,坐着婴儿车的斗牛犬,新的宠物金鱼……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社区居民热切关注的焦点。



*《LAWAAI 事儿多》杂志



作为一种外来者的目光,当LAVA的荷兰方法论遇上中国文化时,森林认为同样能交付出“令心脏砰砰跳动起来”的作品。比如受邀设计中荷建交50周年的LOGO里,LAVA 以“一衣带水,源远流长”作为灵感设计了得到两方认可的LOGO。



*LAVA Beijing “移动设计公司”设计的LOGO



而基于对中国淘宝观察而制作的独立杂志《芝麻开门》在阿姆斯特丹的独立书店内销量惊人,成功引发大家对中国故事的好奇。互相挖掘,互为窗口,LAVA 并非在做简单的“中国风”元素的安全挪用,而是真正参与到城市社区之中,去邂逅属于这个城市的故事。


自2020疫情以来,LAVA每年夏天都会开展一次教育项目,让中国学生参与到概念设计实践中,以期保持着多元的交流精神,“这也是维持我们设计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City Disc在朋友圈发起了“城市记忆“的内容征集活动。即便他们也自嘲 “城市记忆”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属于温州的图像依然纷至沓来,有本地的温州人,也有在外地的老乡,甚至还有游客拍下的温州风景。在City Disc看来,商业气息厚重的温州也存在着某些刻板印象,豪华奢侈是一种粗暴的标签。实际上,经世致用的永嘉学派,山水诗的发源地,宋韵瓯风文化,随着众多学者的挖掘,这些文化历史也在更新着温州的固有形象。



*City Disc温州影像海报



相较于刻意地去观察一座城市的设计和文化,City Disc而更倾向于一种沉浸式体验,以第一视角去感受城市本身的文化魅力。“抛开诸多视觉方面的因素,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温州还是其他城市,最具吸引性的应该是人居关系,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City Disc在计划中写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每个人都像个拾荒者一样,捡来砖砖瓦瓦,亲手构筑属于自己的城。



*City Disc温州影像海报



形式上,City Disc结合收集而来的温州影像,进行设计输出海报发布。“当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内心是很受到抚慰的,曾经去过的小吃店,逛过的巷子街道,还有一些存留着温州味道的老招牌,就好像时间倒退着流逝,这些作品都有着同样的力量,可能会更针对于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而言,是心灵上的一次追溯吧



*City Disc温州影像海报:温州永嘉楠溪江麦饼店



City Disc认为每个人自己家乡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在充满流动性的当下,家乡有时更像是一种坐标系的存在,“现我们多少会带有一种‘别人家的孩子’的思维去看待其他城市。”



*City Disc温州影像海报:温州信河街应道观巷



这也是他们对“城市乡愁”的解读,“在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中,更多地是有一种情,这种情是一种羁绊,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念念不忘。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大地上,我们离开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最终都会成为最初起点的外乡人。



*City Disc温州影像海报:温州市鹿城区西城路



“City Disc”本来就借用了Disc这一磁带、光盘的意象,以“城市闪存”作为社群称呼,根植于温州的文化聚落,致力于记录温州在地文化,呈现当代生活的面貌。除了摄影计划外,City Disc还推出了“城市打气计划”等城市主题活动。



*City Disc温州影像海报:温州五马街大众电影院



在设计文化活动时,City Disc会从在地文化与社群调研为基础,再进行主题提炼与落地。尽管目前从城市属性看来,温州并非是青年文化属性那么强烈的城市,大部分的文化活动都是自发性,需要情怀因素推动,但City Disc在社交媒体上最多的留言就是:希望温州越来越好,希望能够有更多做温州的文化设计出现。






几年前,XXL从4A广告公司离职,当初因为上班加班压力太大,天真地认为开店活得更自由,于是在成都开了一家果汁店。即便当时花费许多心思去设计,但因为经验不足,果汁店开了不到一年就关掉了。店倒闭了,但当初精心设计的招牌却成了“小店追悼会”的第一个藏品。“一开始这个主题叫小店消亡史,决定做展之后,我就改成了一个更激烈的词,叫小店追悼会,想打造一场葬礼,我预期大家对这场展的反应是:要么非常喜欢,要么非常讨厌。”



*小店追悼会

*小店追悼会



在许多人心目中,成都是一座网红城市,光鲜亮丽的打卡点占据着社交媒体的大量信息流。而在这背后,众多“普通”的小店却没有机会被看见。“我收集的这些小店招牌可能就是大家眼里没有什么设计感的“丑”招牌,它们从来没有火过,默默开张,默默倒闭,但它们也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些招牌代表着本土的视觉表达,很有中国特色,所以我想去进行二次创作。



*XXL收集的一些小店招牌



到目前为止,XXL已经收集了约40家小店的招牌,共计文字两百多个,“生活”是当中出镜率颇高的两个字。在小红书发布的第一个“沉痛哀悼”里,讲述的是公司楼下大叔阿姨开的米线店。这家抚慰了众多打工人的小店最终也因为租金压力而倒闭了。



*“给个面子”和“初次见面”的小店追悼会海报



这些招牌大部分来自于街边的个体小店或加盟店,店主为中年人居多,有一半以上是餐馆(串串,火锅,美蛙等)。虽然在前期收集的过程中,很多店主不太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事情,甚至觉得他们是收废品的(XXL 自嘲也确实是),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颇为纯粹的金钱关系。但团队还是希望挖掘更多店主的经历,在“葬礼”中还原那些小店的故事。



*“邓姐卤菜”小店追悼会



对于这个葬礼,XXL并不希望它是压抑,悲惨,哭天喊地的呈现方式,而是充满黑色幽默的末日狂欢,“我相信对于很多店主来说开店其实只是人生中的一次经历,虽然这次倒下了,但不会就此被击垮,我们还是会苦中作乐,继续乐观的面对生活,就像我曾经也经营失败,但是现在找到了新的轨道。”



*“何记美蛙耗儿鱼”小店追悼会海报



自2月份开始,XXL将小店追悼会的计划进展更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无论是展览空间还是门票标签,都与网友们有着热切的讨论。“通过社交平台的运营,也会帮助我们聚集到更多的社会力量,去把这个展做得更好更完善,现在有很多相关专业的朋友和机构给到我们建议,也有很多人想加入,我们会整理好最需要的职能板块,再来进行团队的扩充。”



*“杨记早点铺”和“胖墩红烧肉”小店追悼会海报



曾经有人跟森林说,平面设计是个“奢侈品”,并没有真正让世界看起来不同。森林并不同意这个说法。“尽管它似乎并不总是可见的,但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设计,它反映了向我们输出这个设计的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即便是一个税单表格,如果设计妥当,无论是字符还是间距都被考虑仔细时,就会带给人一种感觉,“你很重要”。


关注与解决人的问题,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成为四组设计者所认为的社会设计核心。对于游走于街头巷尾的廖波峰而言,作为一名设计师,“首先需要成为一位观察者,去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然后还得是一位行动派,积极地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解决办法。”


而生活在有着网红标签的成都中,XXL则希望设计师能先活成“当地人”, 再去搭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桥梁。“我觉得好的设计都有它的不可复制性,因为它是依托于当地的人或者物的独特性去创作,换个地方这个设计可能就不适合了。”


在城市生活,快速的社会节奏可能会让我们丢失、忽视了许多视角,City Disc正在做的是尝试唤醒人们对当代城市社会的感知力。“正如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去感受,等回过头来靠思维来分析,反复思索,在社会文化的包裹下,我们能够去到什么地方,获得什么力量。”





撰文:Ewbar

编辑:于妙妙

图片:均来自受访者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