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边程壹
刚刚获救的江豚,由于出现应激反应,状态不太好。
杭州市渔业执法大队大队长梅杰告诉小时新闻记者:目前江豚生命垂危,很不乐观。
下午16点12分,遗憾消息传来:江豚已不幸去世。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专家判断,这条江豚在淡水里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至少已经4天了,本身的状态已经不是特别好。今天(11月10日)上午观察到的情况是,20秒出一次水;到下午,就是十几秒出一次水;救援捕捞时,出水越来越频繁,说明江豚的精神已经趋于紧张。此外,今天没有观察到它有觅食行为;也不能确定前几天是否有觅食行为。
小时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后续将协调相关专家,进行解剖看江豚胃里是否有食物,对基因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这条江豚,以后将做成标本做科普展示。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钱塘江江豚保护基金秘书长蒋忆说:七八年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案例,她自己也很奇怪东亚江豚为什么会出现在苕溪,不知道这条江豚经历了什么,这一路肯定是很坎坷的。另一方面这条江豚个体并不大,也许这一路已经耗尽了它的能量。
总结一下,江豚状态不好的三大原因是:在淡水至少已4天,状况不佳;一路走来,很艰辛;进食情况可能也不好,至少今天没有观察到进食。
蒋忆还补充说:“我之前从事了近8年的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这次东亚江豚的救助是我从事相关工作的第一次,情况很罕见,我也表示遗憾。”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统计,从2005年至今,杭州已经发现了13头江豚,其中只有3头是救助成功的,其它均为死亡。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方佩儿处长则表示:“哺乳动物的救助往往引来社会的过多关注,但人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其实这些水中精灵,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
我省长期在野外从事生物资源调查和野生动物救护的专家周佳俊表示:野生动物动物应激反应是很正常的现象,死亡是有一定概率的。江豚从海水到淡水,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改变,长期处于淡水环境也会导致它生理机能的紊乱。
这是小时新闻得到的一份2005年至2020年7月钱塘江发现江豚情况简介。
这只江豚将被送到浙江大学进行进一步分析解剖,明确死因。后续情况,小时新闻记者将继续关注。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