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殴打的“网红”烂尾楼业主,以及他们的761天

2023-11-17 星期五


点击上方蓝字“将军箭”,充电关注~


最初幻想


公元202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十一,当日四海升平,郑姆斯特丹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一年内因疫情常态化防控而封城5次,又在7月遭遇特大暴雨,但以我国幅员之大,这种局部灾患似乎年年在所不免。


总之,于郑姆斯特丹而言,2021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有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并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我们的叙述,也将由这座特大城市的一件小事开始。


这一天是个星期六,亮亮与丽君夫妇穿着自己最体面、最好看的衣服,越过半个城市,来到了融创的楼盘,他们从下午呆到了晚上,事无巨细地不放过该楼盘的每一个细节。


丽君站在样板间的阳台,一眼就望到了夕阳下远处的河景,内心充满了眩晕的满足感;亮亮则对窗外的夜景更有感觉,他痴迷地看着郑州城的万家灯火,满脑子都想着与居无定所的狗币生活作最后的告别。


在兽楼处…哦,售楼处工作人员的祝贺声与飘飞的彩带中,两人颤巍巍地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购房决策:

首付45万,贷款102万,利息124万,月供 6300元。


丽君说,走出样板间时,她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走入了关于“期房”的恩怨情仇故事。因此在此后的761天里,他们无法看到命运所暗示的种种不幸。


亮亮说,他恍惚间听到了不远处河道的叹息,不明白那是涨潮前最后的平和,不明白时代的大潮瞬息而至,即将拍碎无数人的宁静。



只想有个家


如果让亮亮和丽君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画风应该是这样的:

俺叫张艺亮,来自灵宝;这妮儿是董丽君,来自禹州,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荷兰人。

相信大多外省人听了一脸蒙圈,这是哪儿,说了等于没说?


嗯,你没听说过就对了,因为这是两个平平无奇的:

县级市。

没有“人在纽约,刚下灰机”的社会精英气度,也没有“家族传承吾辈责”的历史厚重感,亮亮和丽君连“小镇做题家”都算不上,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学毕业,考上了同一个平平无奇的专科学校,然后在图书馆准备专升本的时候,两人认识了。


四年以后,两人本科毕业,决定留在郑州打拼,并水到渠成地喜结连理。



亮亮说,他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什么爱好,就是闲不住,在下班之后还打点零工,兼职送过外卖。


丽君说,她喜欢逛街、探店、玩自拍,但她最大的爱好还是攒钱钱。为了这个爱好,她把其他费钱的爱好都戒了,独独留下了自拍。因为她希望:

用手机记录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们是那么的平凡,简直和你我一样。



但在阳光璀璨之外,他们也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记忆。


亮亮说,为了读县中,母亲陪着他租了个破旧的二手房,发霉的墙皮、滴滴嗒嗒的水龙头漏水声,常常让他失眠。他平生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收拾得干净通透的家。


丽君说,她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在7岁以前,她被辗转寄养在各个亲戚家中。她最大的希望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能放下一张小床的房间。


而在毕业后,两人开始租房,开启了传说中的“郑飘”生涯。


当时恰逢房地产大干快上的高光时刻,从高空望去,郑姆斯特丹烟尘弥漫。


在嘈杂的拆迁声中,有人发财,有人失落。


但对亮亮说,这些都是太遥远的事情。他只知道,没有了城中村的实惠,他们从城西到城东,四处寻找更便宜的房子。


丽君补充道,为了省钱,他们每年都要搬家:

至少一次,通常是两次。

两口子一致认为,为了破解搬家的诅咒,为了摆到议事进程上的下一代,似乎只能买房了。


亮亮说,他们拿出所有的积蓄,他们看了半年多的房子,他们选定了郑州管城区南四环附近的融创城。


丽君补充道,他们只听说,融创是TOP4品牌房企,在全国7大区域、120余座城市里共有632个项目,却不知道在拆迁前,郑州融创城的地块叫做:

大王庄。

瞧这名字…额滴个神,大王饶命啊!




发如韭


有网友表示,有一天,一个名为“亮亮丽君夫妇”的某音账号突然就火了。它家最先出圈的一条视频是:


女孩子下班时本叨唠着买块肉,但考虑到沉重的放贷压力,以及最近刚降薪的事实,思考再三后买了块豆腐,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向老公“献宝”。



视频中,女孩骄傲地举着豆腐,像是举着澳洲龙虾。然后,她的情绪似乎顿了一下,声音开始带着哭腔…


据说,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之“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表面上,亮亮丽君夫妇与青菜豆腐的缘分,似乎是一个偶然。


在买房时,两人工资相加,合起来每个月有一万多块,还完6300元的月供后,还能支撑住日常的生活开支。但很快,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丽君降薪了约2000元。


于是,原本就和节俭的夫妻俩,开始了“苦难的行军”。


即使如此,他们也是坦然且乐观的。


例如春在房贷利率从6.27降到6.12,每个月少交99元的时候,两口子打趣着讨论,99元可以买多少日常用品。



已经怀孕的丽君甚至想过,要不要在夜市摆个小摊,补贴家用。



对于中国房地产而言,亮亮丽君夫妇简直是中国期房好业主。而支撑他们理念的,是依稀可见的:


家的模样。




奈何望欲平


2022年6月,某财经媒体率先公布了郑姆斯特丹“融创中原大观”的暴雷奇观,其细节比网络小说还逆天。


例如这个2021年9月售罄的楼盘,预计销售收入超过了32亿元,却因为“拖欠施工方6000万元”而无期限停工。


例如融创公开承认,先是“中原大观的监管账户资金被总部挪用,致使该项目资金不足”,再是“银行贷款没有进入资金监管账户”,让地球人震惊一万年。


再例如,汹涌而来的维权业主们刚踏上郑姆斯特丹的热土,赫然发现已经被:


豫赐红码甲。



当“中国Top4房企”的马甲掉落之后,资金链受到重创的融创,宣布旗下各个楼盘遭遇不可抗力。


2022年7月,亮亮和丽君夫妻俩几乎同时看到了一条简短的新闻:

郑州融创城6期楼盘或成烂尾楼,现场已停止施工。

这对每月只花1000元、工资减半不敢辞职的小夫妻,感到世界在坍塌。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跑去工地现场,发现高大的塔吊孤零零地立在四方水泥体旁,绿色的防尘纱网遮不住黑魆魆的砖体结构。


亮亮目光呆滞地问丽君:


你记得嘛,买房那天售楼处的人说,我们这个楼盘,一周就能盖一层,就像竹节,步步高升。


丽君舔了舔干枯的嘴唇,艰难地回答:


我记得啊。我们还计算过,只需要再来27次,整栋楼就建完了,就可以搬进去了。


曾经,小两口都憧憬着未来,憧憬着人生如同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存在着无限的可能。但现在,他们明白了:


从一开始,未来就是不可规划的。




所以光会消失,对吗?


2022年7月,亮亮和丽君去过施工现场、找过有关部门,等来的一个回复是:

所谓烂尾楼,是指已办理用地、规划手续,但在项目开工后,因开发商无力继续投资建设或陷入债务纠纷,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产项目…
你们的房子,说起来不叫烂尾楼,只是暂时停工,等待开工。

一脸呆滞的小两口想不通这里面的头头道道,他们拍了简单的视频,挂到了网上。



然后,一则简短的评论让他们瞬间出圈,成为网红:


我看到女孩的眼里,真的没有了光。


很快,这对眼里没光的郑州小夫妻,被《三联生活周刊》、《每日人物》等媒体采访报道,他们的短视频账号也有了更多人关注。


但他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暴雷的房子还需要还贷?正如他们不明白,遥遥无期的期房怎么就不算烂尾楼?


也许法律人士、房地产专家可以引经据典地说:

开发商不能按期交房和购房者按时归还贷款是两件事,因为购房者和开发商签订的合同和银行同购房者签订的合同不是同一份。这意味着,即使开发商不能按期交房,购房者也不能将房子拍卖出去用来还债。

听君一席话,白瞎了十年书。



2022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随后,央行、住建部、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保交楼成为开发商、建设单位、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


热心的网友们纷纷把这个好消息告知亮亮与丽君,两人重新振作起来,努力生活、按时还贷。


亮亮在工作日下班后,正式兼职了滴滴与快递的工作,常常工作到凌晨,丽君操持了所有家务,还加快了视频更新频率。


甚至于,腼腆的他们还学会了直播带货,只不过带货过程让网友们着急。


镜头里,亮亮下意识地避着镜头,吃着带货产品,一脸的尴尬,而丽君则以“预产期”为由,明显地减少了露脸。据说,两口子带货的纯收入,大约是每次百多元;又据说,他们基本上都是试用产品感觉不错之后,再来开播带货。



如果说从一开始,关注他们的人是被他们真实的生活记录所吸引,现在,人们依然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


笑容出现在他们的脸上,散发着圣徒般的光芒。




突兀的全剧终


如果世界主线朝着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亮亮丽君的期房体验,可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happy ending(好结局)。然鹅生活告诉我们:


蛋糕掉到地下,一定是有奶油的一面着地。


2023年6月“保交楼”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我发表了《保交楼,难在哪里?》一文,对保交楼进度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得到了一个悲观的结论:


保交楼是一个巨大的弥诺陶洛斯迷宫,困在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都知道,要打破藩篱才有生机,但单凭他们自身力量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在烂尾楼高达25249套的郑州(注:2022年1月的数据),虽然有关部门印发了《“大干30天,确保全市停工楼盘全面复工”保交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以停工问题楼盘项目全面持续实质性复工作为化解研判”的最终标准,甚至还祭出了“不交钱就追责”的大杀器。


但没有后续资金的跟进,一切都是那么艰难。


但我也没有料到:


郑姆斯特丹“不交钱就追责”的意思,是说购房者不交钱就被追着打?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23年9月,丽君在镜头面前表示:

今天,我们的房子封顶了。


但她并不明白,烂尾楼从封顶到交楼是“最惊险的一跃”,中间存在着最大的道德风险。

一方面,中国的期房制度,其实逼着开发商按照特定进度领取预售资金。例如地基打桩时候可支取20%,封顶时可支取70%,装饰和配套完成并交房时领取全额。

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从开发商入驻到楼盘封顶的成本,与封顶后软硬装暨配套项目的成本,大致是1:1的比例关系。

这意味着,资金链崩坏的开发商,最理性最有利可图的选择是:


尽量把某个烂尾楼封顶,率先拿到70%的总款项,然后再突击第二个烂尾楼的封顶工作。相反,老老实实把封顶楼盘完工交付是不理性的,相当于花费同样的资源,只得到了30%的总款。一来一回,开发商的实际资金运用效率不到50%!


没见过“烂尾总在封顶后”的业主们慌了,多次向开发商及有关部门讨要说法。在各方压力之下,融创城的销售公司承诺给期房业主退还:

2万元。

但遗憾的是,这笔承诺的钱一直没有发放。多次上门讨要的亮亮丽君夫妇,就此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被视为带头搞事的“刺头”。


2023年11月15日,亮亮丽君夫妇在讨要说法的过程中与有关人员发生冲突,亮亮被群殴,丽君被抢夺手机。事发现场的监控“不巧”因停电而失效,幸而有目击网友录下视频。



很快,网友们神评叠出。


有网友表示:

他们宁愿花钱打人,也不愿退还2万元。

其实涉事方也很无奈啊,还了亮亮2万元,其他业主怎么应付?所以这一战不能不打…


也有网友说:

不但打烂尾楼业主,还专门打人气最旺、知名度最高的业主,开发商脑子是怎么想的?

你这又低估了决策者的魄力啊。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他们打的就是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网红,起的就是杀一儆百的作用!


最新消息(截至11月16日),此事的关键点已经是:


1,围绕着“群殴”还是“互殴”,双方存在认知上的根本对立;

2,亮亮丽君夫妇发布的现场冲突视频已经被各大平台删除,先前的视频也大量下架;

3,亮亮丽君的直播间已经被封,拥有数十万粉丝的账号疑似被暂停。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

买到烂尾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曾经的“烂尾楼好业主”亮亮与丽君夫妇,以761天的惨痛经历提醒大家:


看好了年轻人,我们只示范一次。


一个声音说:


时代的房地产轰然倒下,带着一种平静的壮阔。这一切不可避免,我们都是历史的尘埃。




觉得有趣,关注公众号:将军箭,不过分吧?

往期精选

16 Nov 2023

点击“分享”“赞”,感谢你的支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