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崛起:领航两地关系

2023-01-08 星期日


1990-2019年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崛起:领航两地关系

作者:Kim Emmanuel,现任西印度大学副教授,华威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学系博士。

来源:Kim Emmanuel, “China's Rise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1990-2019: Navigating Percep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 The Pacific Review, Vol.35, No.5, 2022, pp.946-970.


导读


近年来,中国与美洲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关系在文献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由于直接位于美国霸权范围内,因此经常被其视为战略地区。其中的一个潜在担忧是,中国的崛起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本文内容如下,第一,提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内部动态,说明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未能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互动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这反映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中国的良好印象。第二,中国如何在拉美形成经济效应,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的接触中培养了对“机会”而不是“威胁”的看法。第三,该地区与美国影响力的整体联系表明,中国是在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空间内行动的。美国的权力也受制于该地区内部的顺从和抵制,这突显了出现试图挑战现状的反霸权力量的可能性。



为什么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互动中很重要

针对大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大国之间的互动,大量文献往往聚焦于更强大的参与者,而不是试图理解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观点。虽然该地区是一个异质(heterogeneous)空间,各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存在差异,但仍然存在大量的共同点。这些构成要素鼓励在考虑对中拉关系的看法时,以更全面的方式讨论中拉关系。


只有通过关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而不是几乎完全专注于从美国和中国关系的角度理解双方的互动,才能了解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试图如何解释和领航它们与中国的关系,以及美国的影响力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于该地区,以及这对非传统大国的崛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于考察该地区为何似乎有效地绕过了与中国崛起相关的更具威胁性的言辞至关重要。


自下而上的分析表明,尽管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假定的权力等级中是次要国家,但它们会从国际环境中寻找线索,为决策提供信息,并积极评估和利用外部程序,以努力追求利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认为中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积极的发展,这种理解是拉美对中国的良好印象主导交流的原因。因此,促使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从更有利的角度看待中国在全球领域的崛起。


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观点视为分析重点,也表明这些国家如何试图在与中国的关系中表现出高度的实用主义。决策与经济考虑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发展项目融资领域。就像中国施展经济外交谋略的其他对象国家一样,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热衷于从中国广泛的企业利益中受益。因此,在互动中,对中国角色更多的积极表述得以蓬勃发展。


一种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为中心的由内而外的方法进一步表明,人们需要考虑,与主流霸权秩序相关的自由主义思想和实践是如何在当地背景下或多或少有效地运作的,以及它对非传统大国崛起的影响。因此,这实际上缓解了“中国威胁”的想法。更广泛地说,美国的影响力内在化,这为其他强国的崛起制造了独特的障碍。尽管这并不削减该地区出现试图挑战传统强国现状的反霸权势力的可能性,但它确实揭示了中国在国内根深蒂固的经济和社会政治结构中的行动范围(extent)。


解读中国的崛起

要探究国家间关系的看法,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是如何试图解释中国的崛起的。对中国崛起的一种解读是与全球经济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该地区对中国的看法不那么具有威胁性。


从频繁的高层交流来看,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崛起似乎受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欢迎,认为这是一个相当积极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开始,阿根廷总统卡洛斯·索尔·梅内姆(Carlos Saul Menem)于1990年访问北京,1991年,古巴派遣官方代表团访问中国,讨论古巴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小国也明显转向了中国。1990年,巴巴多斯总理厄斯金·桑迪福德(Erskine Sandiford)率团访问中国,1991年牙买加对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总理访问。到1994年底,至少有14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包括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


中国领导人还根据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主动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伸出援手。1990年以来,中国历届国家主席先后访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促进共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在系统层次上渗透了该地区国家行为体的观念,构建了国家的应对措施,进一步使中国作为国际经济关系中重要伙伴的角色合法化。在此期间,中国在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中的扩展,非但没有发出“中国危险”的信号,反而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创造了宝贵的空间来为合作制定关键的关系和战略,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意味着更多的合作而不是冲突。在后冷战时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面临着一个国际体系,这表明中国的出现带来了重大的经济转变。随着观察家、学者和评论员都在努力理解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关于中国崛起的想法变得相当普遍,中国登上大国地位的巅峰是一个直截了当的假设。这样一些对中国崛起的判定深刻影响了拉美国家与中国的良性互动。


追求经济机会

在揭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内部对中国的看法时,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如何在底层实现的,值得更仔细地研究。随着各国将中国作为重要的投资来源,中国的商业影响力大幅增加。在加强经济接触的背后,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中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下,在被视为国家优先性的领域中,追求发展目标的战略转变。


中国参与该地区的一个核心支柱是基础设施融资。随着各国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选择,中国不容忽视。它不仅是一个主要的全球经济参与者,而且还是一个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大型建筑业所在地。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基础设施赤字。在该地区,基础设施通常被认为是扩大经济活动的障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6年一份名为《地区展望》的研究中承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基础设施存量不如亚洲等快速增长的地区。为了弥合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基础设施差距,2016年至2030年期间,应将高达6%的国家GDP投资于基础设施。


为了满足底层的发展优先性,中国对该地区交往相当重视基础设施融资。2005年至2019年,中国的金融机构在该地区投资了约1400亿美元。2019年,基础设施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主要驱动力,构成了发展融资和投资的主体,约占40%。由于中国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发展中国家的短期和长期增长成果,这让中国有别于传统参与者。中国的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因为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背景下,这种做法似乎不那么厌恶风险。在专注于基础设施融资方面,中国加强了其在一个不一定是传统合作伙伴优先发展援助的领域的作用。


该地区各国齐心协力,通过各种合作机制,促进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经常利用高层交流来阐述他们的利益,并在互动中协调中国的战略和他们的目标。2005年在牙买加举行的首届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为深化英语加勒比和中国等次区域之间的合作起到了最初的催化剂作用。加勒比小国和中国企业签署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经济协议,包括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2005年至2014年,中资银行向更广泛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提供了至少1190亿美元。在同一时期的所有中国贷款承诺中,近一半(约40%)用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融资。


尽管如此,追求经济机会并不意味着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与中国的商业互动中完全没有风险。一些人认为,尽管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这种关系甚至可能被认为是新殖民主义的,从而通过各种手段强化了以前的中心-边缘关系模式。


但是,尽管必然会继续考虑互动中可能的成本和收益,但总的来说,在所考虑的时期内,人们所看到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使天平倾向于中国。拉美国家非但没有将中国视为对美洲半球现有地区秩序的挑战,反而更倾向于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伙伴,因为中国有效、及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保持一致,从而使中国在底层获得了实质性的善意。


美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内在化影响

在解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中国的看法时,同样关键的是要考虑美国的影响力是如何被这些国家内化的,从而对该地区的非传统大国产生影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一个自由的霸权秩序中被社会化,这种秩序部分由西方国家所拥有,但也被那些在其边界内的国家所复制。西方在该地区的影响陷入了一个复杂而错综复杂的跨文化交流、经济和社会政治进程网络。这一错综复杂的过程网络通过在底层作用,对该地区内的中国等非传统大国产生了隐形的影响。


自由民主观念,如通过公民社会参与社会、增加新闻媒体的作用等,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当地背景下已在某种程度上正常化。这些理想也构成了美国在该领域的核心利益。后者有时集中力量在各国环境中巩固这些基本的民主原则。因此,国内领域的多个行为者可能会通过引发辩论和突出动态中的偏好,使与外部参与者的互动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从而冲击着中国的角色。


当地领域的参与者试图通过强调互动中被认为的不足和利益冲突来影响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反应。国内行为者还通过与许多其他行为者进行跨界接触来加强宣传,这些行为者与传统力量有联系,能够在当地环境中有效地传播其思想和做法。在每一个例子中,包括环保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利用地方、区域和区域外的联系,共同塑造国家对中国企业活动的反应。精英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活动,他们可能会间歇性受到公众的压力,这可能会限制在与中国的关系中的行政权力。


通过美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扩大市场利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进一步被安置在一个更广泛的自由框架内。拉加经委会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和欧洲是该区域的主要投资者,占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82%。该地区的贸易仍然面向美国等传统伙伴。尽管中国在巴西等特定国家的作用增加,美国还是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在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经济联系的高峰期,2015年至2018年期间,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美国都是整个区域的主要经济伙伴之一。


但也可以承认,中国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国家和社会进程相互作用的空间内行动,不仅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影响力,也是为了挑战和对抗美国的影响力。在某些情况下,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美国支持的自由原则进行了抵制。对抗美国战略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努力是古巴革命。这不仅导致该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长期冻结,也被视为与占据主导地位大国倡导的更自由的规范相对立。


在该地区内,在所考虑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对公开挑战美国的影响力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相反,愿意在一个与西方自由主义理想坚定一致的空间里推进和平言论。正如布雷斯林所指出的,“中国官方声明不断重申,中国在亚洲或其他地方不称霸,也永远不称霸”。中国在该地区采取了低调的做法,并设法避免了在西半球与美国的任何公开对抗。


中国对该地区更为善意的意图已在一系列正式的外交政策工具中得到了表达,这些目标在中国2016年关于该地区的外交政策文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中国不遗余力地就与该地区关系中的这些基本原则提供保证。2018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拉美国家的讨论中强调,中国将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官方的叙述不仅试图让人们相信中国的更和平目标,还旨在传达其利益,即在一个由美国的突出地位定义的领域里,不要成为同行的竞争对手。


小结

在中拉关系的相关文献中,考虑到美国在该地区的因素,关于中国在该地区崛起的不同看法经常被巧妙地插入到话语中,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较少。尽管人们对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有模棱两可的看法,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似乎在很大程度上绕过了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有关的“中国威胁”的想法。在对三边关系的反思中,很明显,该地区与中国的关系在1990年至2019年期间蓬勃发展。


三个主要变量形成了对中国的看法;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解读,互动中的经济机会,以及美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内部的影响。影响该地区看法的某些因素很可能是持久的,比如美国的角色。在此期间,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中国的作用被证明对发展中国家特别重要。这些讨论还试图通过考察在该地区塑造中国形象的内在动力,来增加关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崛起的争论。


词汇积累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LAC(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经济实用主义

ecnomic pragmatism

地缘政治环境

geopolitical milieu

异质空间

heterogeneous space

不对称的权力关系

asymmetrical power relation



译者:吴谨轩,国政学人编译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生。



校对 | 罗洁 姚木兰

审核 | 李源

排版 | 张洋洋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