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不是指甲钳也不是钥匙,更不是暗器。它虽处在乐器鄙视链底端,当年却也是法力无边......

2023-11-22 星期三

夏天功率不好的空调无法降温,但听几场萨满表演可以。

原始社会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形成的萨满宗教,说白了就是一种类似跳大神的巫术。

一天,b站给我推了支远东萨满表演视频,我兴致勃勃地点开,周围空气都降了几度。


一上来就是高能,视频里的白人美女一声狼嚎,随后不停歇地模仿出风摇树林的沙沙声、山雀的吱喳声、驯鹿的鸣叫声,有时还会配合一些不明觉厉的手势动作、生动的表情,这种充满了原始粗粝感的音乐,莫名有种威严渗人,被哪个古装剧导演拿去用的话,必然会放在世外武林高手出场的地方。

视频到了三分之一,演奏者拿出一块小铁片,放在嘴前拨奏,开始还觉得没什么,直到它声音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诡异又吵闹,我的脑袋既像被塞进了某个爬满蜜蜂的蜂窝,又像被杰瑞整蛊撞到弹簧板的汤姆猫,一阵混沌晕乎。


后来去搜了才知到,这个威力巨大的小东西名叫口弦琴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在他床边吹口弦琴可以。

这乐器也太邪乎,但也有小伙伴正是看中了它邪乎而入手,就是不知道他的邻居现在还好吗?




指甲钳还是新暗器?
口弦琴吹起来有多震撼,不吹的时候就有多没存在感。

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作为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长约12-15厘米(或六至十公分),跟把钥匙差不多,还没别的乐器上拆下某个配件大。它的制作材料也很接地气,就是普通的铁或铜。

生活中往哪儿一放,常被人误认为其他生活物品。



乐器被外行认错并不罕见,比如,总有人指着贝斯问你:大哥,玩吉他的啊?或者指着箜篌问你:哇!竖琴诶,好高雅。但他们至少还能被误认成乐器,而随手放在桌上的口弦琴,只会被妈妈收纳到指甲剪套装里,并挨怒斥一句: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剪完指甲能不能放好。

注:确实像修脚套装里会出现的玩意


还有人相中他锋利结实并存的特点,把它当飞镖用,关键时刻防身。





虽然它其貌不扬,但是,如果你气势非凡,还是可以把它用出一种大佬的感觉。


就像旗袍还得中国人穿最对味,西装还得西方人穿最对味。来源于于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口弦琴,还是游牧民族来演奏最对味,她拿起口弦琴,仿佛已经看到猎手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鹿游猎于茫茫林海之中的画面。


电影《止杀令》中忽兰妃演奏起口弦琴,萧瑟苍凉之气扑面而来。



想玩儿它可不容易

口弦的早期演奏形态是绳簧式。这类口弦演奏的特点是演奏者用右手周期性地拉扯线绳(绳与簧舌在同一直线上)向簧舌传递振动能量。目前在云南某些民族及我国台湾省的高山族、日本虾夷族、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一些民族仍有保存,但现在已经不常见了,更多的是拨簧类口弦。

口奏类乐器相较其他乐器而言都不算难,想练好口弦琴,主要注意三个地方就行。

①呼吸。

口弦琴的灵魂在于呼吸。演奏者用左手持琴,把琴横放于唇内前部、上下牙齿的中间。


然后主要依靠演奏者的气息吐纳与口腔、胸腔、腹腔协调合作,靠口腔、唇的开合、呼吸强弱来配合调节音量和音色。

发音原理图,口弦琴的发声原理

口弦琴没有统一规范的演奏技巧,也就是说,你想把他吹成什么样就吹成什么样,非常自由。

这也意味着吹出来效果会特别大,好听能好听成仙乐,难听能....额大家都懂。

②拨奏的力度与节奏

左手负责持琴,嘴巴负责呼吸,那么右手就是用来拨动琴弦的了。

男子多用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中间弹打,力度大,甚至身体也随节拍摆动表现出一派男子汉的风度音色,也较为浑厚洪亮。有的女性会用指尖轻弹,声音相对柔弱一些。

拨奏决定了整个曲子的风格,虽然萨满视频里的口弦琴走的是萧瑟阴森的调调,但我们平常听到很多娱乐节目上的弹簧搞笑音效也是口弦琴发出的。


除此之外,口弦琴的制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最终效果。因为口弦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形式,每一支琴的声音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各种度量值并没有发展出绝对的标准,琴的长短、宽窄、厚薄是沿袭手口相传的传统经验,只要能使口弦发音明亮的都行。

③请保护好你的牙齿

这不是说笑,小编搜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真实案例:

“弹奏口弦琴正嗨的时候,手一滑,簧片弹牙上了……”


这是一个不伤手指、不歪脖子,但一不留神会“破相”的乐器,音乐美好,且弹且珍惜。


关于传说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口弦琴大多时候被用于萨满教信仰,属于萨满请神或占卜使用的法器。


萨满巫师将口弦琴作为法器,用于为患者治病,驱除其体内的病魔。每当朝阳升起,萨满巫师面向太阳弹奏口弦,全体萨哈人村民,对着太阳闭目肃立,表达内心对太阳神的崇拜与景仰。

相比北方,西南地区的口弦琴的用法要接地气的多,比如田间、山头劳作之余,用来调剂生活啦,在婚俗喜庆场合,来表现谚语、愿景啦,或者用口弦来摹拟云雀、布谷鸟的鸣叫,摹拟蛤蟆的叫声、啄木鸟的叩木声等,通过对自然音响现象的模仿带来喜悦的情绪。


在阿尔泰的传说里,口弦琴被称为“熊的口弦琴”。相传,有天雷电击中落叶松,树被劈开了,变成了干枯的片杈,次日一猎人出门打猎,瞄到一头肥美的熊,躲在落叶松上拉动树枝劈叉、并发出一种奇怪的惊人的声音,就好比骤响的振铃。猎人喜欢这个声音,没有射杀那熊,放下枪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木制口弦。

熊也因此悟出了一个道理:碰到一名不务正业的猎人,胜过苦练10年逃生技术。


当然,除了这些,口弦琴最多还是被运用于小年轻生活中的情情爱爱上。

比如,纳西族年轻人们谈恋爱,不比谁俊谁美,比谁更会吹口弦琴。想象一下,傍晚,一群姑娘、小伙丢手绢似的坐一圈。然后选出一对男女,居中相对而坐,分别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口弦琴,比武,比琴技,弹到情投意合了,两人牵手成功,圆满离场。然后再来第二对、第三对……

如有不合意的,可以有礼貌地提出换一个来对弹,程序完善如非诚勿扰。

那时口弦琴技术在择偶市场中的含金量,就好比gay子眼中的肌肉、拉拉眼中的名校录取通知书,一旦拥有,就可以跻身婚恋市场第一抢手梯队,而琴技麻麻的选手,连出场竞演的轮次都要靠后。

在傈僳族人民眼中,口弦琴在这里甚至演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已成家有孩子的可以吹奏三片以上的口弦琴,情侣能演奏双片口弦,单身男女只能吹奏单片口弦。


虽然心疼单身狗,但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制度或许能减少出轨概率。

怒族青年男女则把琵琶和口弦琴一起玩儿,在恋爱初期这俩便是传情达意的主要道具,男方弹琵琶,女方感受到了这份爱意也会以口弦回应,双方可以不说一句话,直到情投意合为止,这种方式要是搁现代,估计深得社恐男女青睐。

传统乐器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失传的问题,口弦琴也不例外。


一个鄂伦春族口弦琴老师曾在采访里说:

现在想要让口弦琴站在舞台上表演的话,一种形式是原生态的直接演奏,另外一种就是结合现代的电子音乐。

“在电子音乐以及不同乐器的帮助下让口弦琴的演奏富有层次感,使得口弦琴的表现力以及节奏更加强一些。但是在电子音乐的结合上因为增加的元素多了,那么在各个部分的协调衬托上边就需要我们多研究。”

除了少数蒙古重型摇滚乐队里会用到口弦琴,把口弦琴跟现代音乐结合起来的还是很少,但还是有滴。

比如这几年爱上游牧风音乐的郭采洁,就现场表演过口弦琴。


口弦琴的魅力不逊色于任何传统乐器,只是作为非遗项目还没有被大众了解,也没有与现代社会接轨,口弦琴始终等待着一个传播的机会。


(完)

文中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若您喜欢本篇文章,请在下方点【赞】【在看】,欢迎转发、留言进行讨论。

心若有梦,远又何妨。

本文作者:邱意浓  / 编辑:金大珊

 


👇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