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运、国运:075与054AP同坞下水后的随想

2021-02-02 星期二

【上期内容:异型AK传(完结):让官方致敬的同人作,闯出销路不只靠技术


▲估计也是过年前这一阵儿,大家见证的最大规模战舰下水场面了(图源见水印)


1月29日,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054A/P型导弹护卫舰2号舰和自用的075型两栖攻击舰3号舰,先后在沪东中华造船厂的30万吨船坞完成下水出坞仪式。综合数量和下水吨位而论,这座船坞上一次迎来这样的盛况,那还是六年前的事儿了——2015年1月22日,815A型电子侦察船4号船852“海王星”、054A型导弹护卫舰22号舰532“荆州”、以及071型综合登陆舰4号舰988“沂蒙山”同日先后下水。


▲三舰同时在坞内建造的场景,这座船坞自从2002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以来,除民船外,已经为人民海军建造了小到056大到075的数十艘各型水面舰船


而在沪东双舰下水的照片中,后续054A/P的总段也已经在船坞边上“蓄势待发”,大有在首舰交付前就争取早日下水之势。至于坞内075下水后空出的地方,估计同样不会闲太久,由泰国海军订购、2019年9月签订建造协议的那艘071E综合登陆舰下来也该到了入坞搭建的时候了。


▲比071E签约更早,已于2018年9月4日举行开工仪式的S26T型潜艇,同样是外界关注的中国新一代高端军贸船舶


如果这个画面成真,这将是中国首次同时在同一个船坞内建造出口给两个国家的战舰。熟悉海军历史的朋友们想必记得,当年世界第一海军强国、也是第一造舰强国英国,也曾有过在同一个船厂内为不同国家、乃至互为对手的国家同时建造战舰的丰富经验——让人想起后来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同时为伊朗和伊拉克生产坦克的事儿。


▲1879-1883年南美太平洋战争(也称“硝石战争”)期间,利和鲁都向欧洲列强购买军舰战争中智利海军老舰“埃斯梅拉达”的舰长阿图罗·普拉特的英勇行为,使得这两个名字都成为了智利海军新购战名,而他们的对手格劳更是成为秘鲁海军传承多代的舰名——图为秘鲁海军2017年12月退役的“军上将”号巡洋舰


早在甲午战争前,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埃尔斯维克船厂就曾先后为北洋水师和旧日本海军建造过巡洋舰——“致远”/“靖远”(1887年交舰)和“吉野”(1893年交舰)。在更早些时候,米切尔公司的劳·沃克船厂为北洋水师建造了“超勇”/“扬威”(1881年交舰),1882年该公司与阿姆斯特朗公司合并后,为旧日本海军建造了“浪速”/“高千穗”(1886年交舰)。


▲作为工业革命成果的重要体现,在流经纽卡斯尔的泰恩河两岸,密布着多家船厂,可见劳·沃克厂地处埃尔斯维克厂的下游


另外·沃克船原本为智利海军建造了“阿图罗·普拉特”号巡洋舰(“超勇”/“扬威”的母型),1883年被日本购入后改名“筑紫”;而智利海军在该厂订购的“埃斯梅拉达”号巡洋舰(1884年交舰),在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也被日本高价买走,并改名“和泉”。


▲在那次战时急购中,北洋水师求购埃尔斯维克厂建造的智利海军“白朗古·恩卡拉达”号巡洋舰被日本阻挠而未成的事儿(该舰1894年5月交付,火力、防护均超过“吉野”,仅航速略慢),常被人附会为“‘原本为中国订购,后被日本加价抢走”云云


等到阿姆斯特朗公司真正同时为中日建造战舰时,已经是甲午之后了。当时重建海军的清政府,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两艘标准排水量4300吨的防护巡洋舰“海圻”和“海天”;而作为战后第一期扩军计划的一部分,旧日本海军此前也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一艘标准排水量4150吨的防护巡洋舰,后来定名为“高砂”。


在二战后英国“林仙”级“曙光女神”号轻巡洋舰交付中国、并更名为“重庆”之前,1937年自沉于江阴封锁线的“海圻”,一直是民国海军拥有过的排水量最大的巡洋舰。图为1911年9月11日访问纽约的“海圻”

▲作为“吉野”的改进型,“高砂”是这一期扩军计划中日本引进的三艘防护巡洋舰之一(图为1898年5月完工后拍摄),另两艘则是由美国建造的“笠置”和“千岁”,它们也是日本最后一批引进的防护巡洋舰


清政府订购“海圻”和“海天”时,“高砂”已于1896年5月29日在劳·沃克船厂开工(建造编号660);旗下有多家船厂、订单满满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了尽可能按合同及时交舰,决定在劳·沃克船厂建造“海圻(建造编号667)的同时,由埃尔斯维克船厂建造“海天”(建造编号668),以确保进度。


▲1896年11月11日,“海圻”在劳·沃克船厂开工,图为1898年1月24日“海圻”的下水仪式


这一决定的确合理:虽然开工晚了3个月,但通过“吉野”“白朗古·恩卡拉达”和阿根廷海军“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先进防护巡洋舰的建造,各项技术更为纯熟的埃尔斯维克船厂(当时该厂为旧日本海军建造的前无畏“八岛”正在舾装)仅用9个月的时间,于1897年11月25日举行了“海”下水仪式,反而比“海圻”早了2个月,这也使得两舰在一些资料中被称作“海天”级。


▲1899年,即将远渡重洋归国的“海天”


在海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最先进的战舰还没下水、更先进的战舰已经开工”的19世纪末,开工高砂晚了几个月的“海天”/“海圻”在一些指标上还有所超出(如航速快了2节左右);但甲午战后国库亏空的清政府在支付后续款项时难免左支右绌,影响了两舰的进度。此消彼长,差钱”的日本在阿姆斯特朗公司面前自然财大气粗许多,体现在和“海圻”同厂建造的高砂”上,就是从开工到下水一年,从下水到完工也是一年,并正好在下水一周年的1898年5月17日交舰。


▲舰炮火力而论,“海天”/“海圻”和“高砂”均采用2门203毫米主炮+10门120毫米副炮,但前者的副炮为45倍径身管而非“高砂”的40倍径身管;不过它们的副炮火力都略逊于排水量更大、采用10门152毫米副炮的“白朗古·恩卡拉达”


虽然1899年6月回到祖国的“海圻”,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先进战舰,但在政治动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它必须承担远超其巡洋舰地位的主力舰职责,也难免成为军阀混战中各方争夺的对象——特别是在“”触礁损失后与之相比,“高砂只是走向前无畏舰时代的旧日本海军里,一艘普通的二等巡洋舰。作为相隔一年从劳·沃克船厂驶出的姊妹舰,两舰的地位折射出的是两国海军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


▲旧中国错过的“大舰巨炮时代”,也常常让不少军迷们扼腕叹息(图为在皇家海军“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上实习的国民党海军“重庆”、“灵甫”两舰接舰官兵)


顺便一提,虽然“海天”和“高砂”并非一厂所造,但好歹都是从泰恩河里开出来的,而且在“短命”这一点上还颇为相似:“海天”在前往江阴,计划为清政府运送一批保持在日俄战争期间“中立之需”的一批军火时,1904年4月25日在长江口外鼎星岛附近触礁报废“高砂”则作为日本联合舰队参战一员于1904年12月13日因触雷沉没于山东长岛附近海域;此时两舰的服役时间均不过五六年而已。


▲触礁后的“海天”,火炮弹药等已经被拆卸(后被用于吴淞炮台),但减轻重量后仍未能脱困,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对于重建本就不易的清末海军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创

▲由烟台打捞局打捞出水的“高砂”120毫米副炮;根据沙俄海军调查结果,炸沉了“高砂”的那枚水雷系由驱逐舰“暴躁”布设,而该舰舰长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高尔察克


主力舰的舰运,往往映射着国运。就像当年的中日两国那样,对于绝大多数无法自造大中型战舰的小国来说,花费巨资引进的先进战舰,往往也都是其海军的主力舰。面对拥有航母和核潜艇、总体规模庞大的印度海军,扛着CM-302(鹰击-12A出口型)超音速舰舰导弹,颇有几分“小现代”之风的054A/P们,即使面对糟糕的地缘环境,仍要时刻准备为捍卫这支海军乃至国家的尊严而战。


▲比起相对容易获得支援的陆地中方向,一旦与印度爆发全面战争,巴基斯坦海军很容易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


与之相比,尽管泰国湾周边的邻居们同样在扩充海上力量,但071E即将面对的未来,更有可能是以平时搞搞训练,有事时救个灾的方式过完平平淡淡的一生。只不过对于排水量上万吨、日常使用操作复杂的大舰来说,就算从未置身战火,能不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那也要看自身的训练保养水平以及那看似虚无缥缈的运气。


▲这事儿啊,还在船厂修理改装中的“库兹涅佐夫”那是最有发言权了


作为曾经屈辱历史的经历者,今日崭新历史的创造者,中国面对的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舰运即国运”。遥想1904年的年终岁尾,当“海天”和“高砂相继在中国的海岸线边折戟沉沙后,它们的产地——远在万里之外的“日不落帝国”,正根据日俄战争经验描摹着新一代战舰的蓝图;1905年,划时代的“无畏”号战列舰开工,由此开启的一场饺子”式造舰竞赛,一直延续到了一战的终结。每当人们像今天这样,提起如今国产战舰的“下饺子”时,我常常会想起那个让“大舰巨炮党神往的时代。


▲以及强敌那张著名的“下饺子”照片——除了刚刚下水的洛杉矶级SSN-702“菲尼克斯”、右边三艘俄亥俄级分别为SSBN-726“俄亥俄”、SSBN-727“密歇根”和SSBN-728“佛罗里达”,摄于1979年12月8日


先进战舰的密集建造,是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对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考验。记得不久前参观某大型造船基地时,此前更多是在“爬墙党”大佬的作品中感受基地之雄伟壮阔的我们,很是感受了一番什么叫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然而一路带领我们参观的专家却淡淡的说,还远远没有把现有的各种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在生产组织等方面,我们需要学习(X国)的地方还很多、能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这一番看似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却让身处这个难免有几分浮躁的网络时代的我们,平添出几分安心感。而当看到同日出坞的075和054A/P这两艘也不知道算不算“过气”的新舰再次引爆了一波刷屏,我们为越来越短的建造周期而喝彩时,耳畔里又回响起“这还远远有……”来。这既是提醒我们应当时刻不忘冷静的鞭策,更是引领我们对未来产生更多期许的方向。


▲对于人力密集、规模庞大的造船工业来说,在节点面前抢下来的每一天,背后都有不容出错的千万个环节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